東窯關戰場,屍橫遍野,殘肢斷臂如同枯枝敗葉般散落一地,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血腥與焦土的氣息。


    夕陽如血,染紅了天際,仿佛連天空也在為這場慘烈的廝殺哀悼。


    屍體堆積如山,高聳入雲,仿佛一座由死亡鑄就的豐碑,令人望而生畏。


    而在那屍海的正中心,一道身影巍然屹立,仿佛一尊從地獄中走出的戰神。


    他身披銀白鎧甲,鎧甲上原本閃耀的寒光已被暗紅色的血跡掩蓋,仿佛一層厚重的鏽跡,再也看不出昔日的輝煌。


    背後的披風早已千瘡百孔,隨風飄蕩,宛如一麵破碎的戰旗,訴說著無數次的生死搏殺。


    他手中的兩柄長槍,槍尖已被鮮血染成暗紅,槍身布滿豁口,仿佛隨時都會斷裂,卻依舊被他緊緊握在手中,仿佛這兩柄長槍便是他生命的延續。


    他的麵容被頭盔遮掩,隻露出一雙冰冷的眼眸,那眼神中沒有恐懼,沒有疲憊,隻有無盡的殺意與決絕。


    他的唿吸沉重而緩慢,仿佛每一次唿吸都在積蓄力量,等待著下一場生死搏殺。


    而在他的正對麵,三道人影緩緩站了起來。


    他們的鎧甲殘破不堪,仿佛隨時都會從身上脫落,鎧甲下的皮肉滿是傷痕,鮮血順著傷口緩緩流淌,染紅了腳下的土地。


    他們的唿吸急促而紊亂,顯然已經筋疲力盡,但眼神中依舊閃爍著不甘與戰意。


    “聽聞大周國的武安君非萬人不可敵,如今一見,果真不同凡響。”


    領頭那人氣喘籲籲地說道,聲音沙啞而低沉,仿佛從喉嚨深處擠出的最後一絲力氣。


    他的臉上帶著一絲苦笑,眼中卻閃過一絲敬佩與忌憚。


    “武安君已經被自己國家的國君所背叛,何不加入我羽國呢?”


    另一人開口說道,聲音中帶著一絲誘惑與期待。


    他的眼神閃爍,似乎在權衡著眼前的局勢,試圖用言語動搖對方的意誌。


    然而,銀白鎧甲的人依舊沉默不語,仿佛一尊冰冷的雕像。


    他隻是緩緩抬起了手中的長槍,槍尖直指前方,仿佛在無聲地宣告:無論前方是千軍萬馬,還是生死絕境,他都將一戰到底,至死方休。


    夕陽的餘暉灑在他的鎧甲上,映出一片血色的光芒。


    他的身影在屍山血海中顯得格外孤獨,卻又無比堅定。


    仿佛這天地間,唯有他一人,依舊屹立不倒,守護著那最後的尊嚴與信念。


    …………


    女帝傲如煙高坐於金鑾殿上,一襲龍袍繡金描鳳,威嚴凜然。


    她的麵容如冰霜般冷峻,雙眸深邃如寒潭,仿佛世間萬物皆無法撼動她分毫。


    殿內燭火搖曳,映照在她那張絕美卻無情的臉龐上,顯得格外冷冽。


    殿外,一名邊關將士風塵仆仆,連奔三日,終於趕至皇城。


    他的鎧甲上滿是塵土與血跡,腳步踉蹌,顯然已是強弩之末。


    他撲倒在大殿之上,雙手顫抖著捧上一封沾滿汗水的戰報,聲音沙啞而急促:“陛下,邊關急報!”


    然而,女帝卻連眼皮都未抬一下,仿佛那將士的生死與她毫無幹係。


    她隻是微微側首,示意身旁的太監上前取過戰報。


    太監躬身領命,快步走下台階,從將士手中接過那封沉重的信件,隨即恭敬地呈遞到女帝麵前。


    女帝修長的手指輕輕展開戰報,目光掃過上麵的字跡。


    當她的視線落在“武安君羅煞戰死”這幾個字上時,嘴角竟勾起了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那笑意冰冷而譏誚,仿佛一切盡在她的掌控之中。


    她緩緩合上戰報,抬眸望向殿外,聲音清冷如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傳令下去,邊境總督武安君羅煞,揭竿而起,意圖謀反,已被我大周精銳斬於馬下。”


    “為慶賀剿滅此反賊,舉國同慶,大赦天下。”


    她的聲音在殿內迴蕩,仿佛一道無形的枷鎖,將所有人的唿吸都壓得沉重起來。


    殿下的群臣紛紛低頭,不敢直視她的目光,唯有那倒在地上的將士,眼中閃過一絲悲憤與不甘,卻終究無力再言。


    女帝傲如煙緩緩起身,龍袍曳地,步履從容。


    她走到殿前,目光遠眺,仿佛透過層層宮牆,看到了那遙遠的邊關戰場。


    她的嘴角依舊帶著那抹淡淡的笑意,仿佛在嘲笑著什麽,又仿佛在宣告著什麽。


    “羅煞,你以為你能逃出朕的手掌心嗎?”


    她低聲呢喃,聲音輕得幾乎聽不見,卻帶著一種令人心悸的寒意。


    殿外,夕陽如血,染紅了整片天空,仿佛在為那遠在邊關的戰魂哀悼。


    然而,在這金碧輝煌的皇宮之中,卻無人敢為那曾經的武安君發出一聲歎息。


    唯有女帝傲如煙的身影,在燭光中顯得愈發孤高而冷漠,仿佛這天地間,唯有她一人才是真正的主宰。


    武安君羅煞戰死的消息,如同一聲驚雷,瞬間傳遍了大周國的每一個角落。


    百姓們聽聞此訊,無不扼腕歎息,心中湧起無盡的悲痛與惋惜。


    街頭巷尾,茶肆酒館,人們低聲議論著,語氣中滿是無奈與憤懣。


    “武安君……就這麽沒了?”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拄著拐杖,站在村口的老槐樹下,渾濁的眼中泛起淚光,


    “當年若不是他和他的父親,咱們這大周國早就被外敵踏平了。如今這天下太平,可都是他們父子用命換來的啊!”


    “是啊,武安君一生為國征戰,從未有過半點私心,怎麽到頭來卻落得如此下場?”


    一旁的年輕人握緊拳頭,眼中滿是憤慨,“那女帝……哼,剛上位就急著清理功臣,真是寒了天下人的心!”


    市井之間,類似的議論聲此起彼伏。


    武安君羅煞的名字,早已深深刻在了百姓的心中。


    他的父親羅天罡,曾是威震四方的名將,以一己之力擋住了北境蠻族的鐵蹄,為大周國贏得了喘息之機。


    而羅煞更是青出於藍,年少從軍,屢立奇功,以一己之力鎮守邊關,令外敵聞風喪膽。


    大周國的每一寸土地,幾乎都浸染著他們父子的鮮血與汗水。


    然而,這一切在新任女帝傲如煙的眼中,似乎不值一提。


    她登基之初,便以雷霆手段清理朝中舊臣,尤其是那些功高震主的武將。


    武安君羅煞,這位曾經為大周國立下赫赫戰功的邊關統帥,首當其衝,成為了她權力清洗的目標。


    “武安君揭竿而起,意圖謀反?”


    一位書生模樣的年輕人冷笑一聲,手中的折扇“啪”地一聲合上,


    “這種鬼話,誰會信?武安君若是想反,何必等到今日?他若真有異心,邊關數十萬大軍早就揮師南下了!”


    “噓!慎言!”


    一旁的老者連忙拉住他,壓低聲音道,“這話可不能亂說,小心隔牆有耳!如今這世道,誰還敢為武安君鳴不平?”


    書生冷哼一聲,雖不再言語,但眼中的憤懣卻愈發濃烈。


    他抬頭望向遠方,仿佛能看到那遙遠的邊關,看到那屍橫遍野的戰場,看到那道屹立在屍山血海中的銀白身影。


    “武安君……您一生為國,卻落得如此下場,真是天道不公啊……”


    書生低聲喃喃,聲音中滿是悲涼。


    與此同時,皇宮深處,女帝傲如煙正端坐在禦書房中,手中把玩著一枚精致的玉璽。


    她的目光冷冽,嘴角依舊帶著那抹若有若無的笑意,仿佛天下的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羅煞,你以為你的死,能讓天下人為你鳴不平嗎?”


    她低聲自語,聲音中帶著一絲譏誚,


    “可惜,這天下,終究是朕的天下。你的功績,你的名聲,朕都可以輕易抹去。你,不過是一枚棋子罷了。”


    她緩緩起身,走到窗前,目光遠眺。


    夕陽的餘暉灑在她的臉上,映出一片冷豔的光輝。


    她的眼神中沒有一絲波動,仿佛那遠在邊關的戰火與百姓的哀歎,都與她毫無幹係。


    “傳令下去,”


    她忽然開口,聲音清冷而威嚴,


    “凡有敢為武安君羅煞鳴冤者,一律以謀反論處,格殺勿論。”


    她的命令如同一道冰冷的枷鎖,瞬間壓在了天下人的心頭。


    百姓們雖心中憤懣,卻再無人敢公開議論。


    武安君的名字,漸漸成為了一個禁忌,一個隻能在心底默默哀悼的傳說。


    然而,在這片沉默的土地上,一股暗流卻在悄然湧動。


    那些曾經受過武安君恩惠的將士,那些心懷正義的百姓,都在暗中積蓄力量,等待著有朝一日,為那位曾經守護他們的英雄討迴一個公道。


    夕陽西下,天邊的雲彩被染成了血紅色,仿佛在為那遠去的戰魂哀悼。


    大周國的天空,依舊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而那抹銀白的身影,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成為了一個無法磨滅的傳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壹佰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duang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duang2並收藏壹佰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