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建德聽聞楊政道口中所說的話的字裏行間,滿滿的都是向自己道別前的客套的話語。於是心裏便是知道楊政道這番,也算是有了自己的選擇了。雖然竇建德還是覺得自己錯失了楊政道這樣一張最具有政治力量的底牌有些失落,但是在自己沒有合適的機會使用楊政道這張底牌的時候,將他一直留在自己手中,也不過是一顆燙手的山芋。


    此時既然突厥人願意接手的話,那麽竇建德自然是十分願意的。更何況突厥人為了將楊政道從竇建德的手中帶走,又對竇建德開出了極其豐厚的條件。不然的話,竇建德也不是隻講奉獻精神的人,以他務實的性格,又怎麽可能會如此的出工出力的幫助突厥人勸說楊政道呢?


    “好說,好說。自打楊公子來到了我的領地之內以來,我當時便是看出了楊公子絕非是池中之物。此刻隻不過是一時之間走了背運,所以才流落至此。將來一旦時運機遇到了,那麽楊公子一轉身,便是會直接恢複真龍的模樣。


    現在一看,事情果不其然啊。那麽,建德在這裏就有些恭喜楊公子了。無論何時你我二人之間的情誼是一直不會變的,以後在定襄郡,如果有什麽難處的話,隻管派人送信到我這裏來就可以了。建德雖然沒有別的能耐,但是派出些兵馬先去幫你解一解燃眉之急,倒也不是難事。所謂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他年相見,咱們後會有期啊。”


    竇建德說完之後,便是站起身來,從平時所坐著的台子上走了下來,來到楊政道的麵前,十分莊重的對著楊政道行了一禮,算是自己對他的一份祝福吧。同時,也是在心裏不知是喜是悲的看著麵前的楊政道,心中想到,無論是何時,年輕人到底是年輕人啊。


    楊政道即使在江湖之中四處碰壁,撞了一頭大包,對著未來的生活,卻始終抱有著堅定的信心的,這一點都自己倒是自歎不如啊。這皇帝哪有那麽好做呀?更何況是給突厥人做皇帝。突厥人倒是說的好聽,什麽不派人幹涉他的朝廷之類的話語。


    那不是說白了,就是突厥人也不敢保證楊政道能坐在這個皇位上坐多久嘛。與其趟那趟渾水,還莫不如將這些事情都交給楊政道自己解決,隻要他能夠按月按年的對自己進貢,幫自己從中原地區搜刮各種財富,那麽楊政道的任務給算是達成了。楊政道自己也不想一想,突厥人憑什麽出工出力的幫你匡扶社稷呢?他們這樣做除了能夠再一次的培養起一個大隋來跟他們分庭抗禮之外,還有什麽別的用處呢?所以說正常人誰又會出工出力的幫助別人給自己找別扭呢?


    但是無論怎麽想,這條路到底是楊政道他自己選的,將來如果出了任何事情,那麽都與他竇建德無關。而且能夠借此機會將楊政道這個燙手的山芋甩給突厥人,同時又能換來一大批的突厥人士兵,那麽倒也是一個不錯的交易,最起碼對於他竇建德來說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


    隻是竇建德怎麽想的,麵前的楊政道卻是一點不知道。他此時完全沉浸在的突厥人使臣仲育為他所勾勒出的美好未來之中,心中滿是宏圖大略。計劃著自己登上皇位之後要如何如何,對於自己的軍隊又有如何如何的要求,哪裏還有閑工夫去考慮竇建德所想的是什麽啊。他隻看著竇建德對自己十分莊重的行了一禮,於是便也不能落了禮數的將禮又還了迴去。隨後便是帶著竇建德送他的一些禮物,隨著仲育走出了皇宮。


    楊政道因為還有書館的事情要處理,於是便是跟仲育在皇宮門口約定好,五天之後還在這個地方兩人碰麵。隨後仲育自然是迴了專門給外國使臣居住的驛館之中暫時的住了下來,等著楊政道處理完書館的相關事情。


    楊政道迴到書館中之後,那些前來跟他學學問的孩童們早已經上完了今天的功課,各自迴家去了。諾大的一個書館在此時變得空蕩蕩的,前些時候,隨著楊政道的名聲在國都附近流傳的開來,越來越多的孩子們被送入了書館之中。


    楊政道自己一個人有些忙不過來了,於是竇建德便是替他配了五六個教書先生。就這五六個教書先生,還不是一般的識字讀書人可以當的。這些都是竇建德在宮中供養著的,準備留著以後教他的兒子讀書識字的大儒之人。此番見楊政道這邊忙的脫不開身,於是便順水推舟地用這些教書先生換了楊政道的一份人情。


    這個書館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楊政道在這裏,竇建德想給他找點事做,讓他不要整天來煩著自己。這一點楊政道自然也是清楚明白的,所以此時自己既然要離開了竇建德的地盤兒了,那麽這處書館十有八九便也會隨後關閉的。隻是可惜了這書館之中的那些孩子們,其中有一小部分當真是做學問的好材料,隻是可惜了出身不好,家中積貧積弱,所以錯失了念書的機會,讓人大為惋惜。


    所以對於他們,楊政道一向是親力親為,盡自己所能的去培養他們。隻是可能是他們之間的緣分真的沒到吧,這才剛剛引著那些孩子們入了做學問的門檻,還未來得及深造,楊政道便要離開這裏,前赴定襄郡了,所以對於這些孩子們該如何處置,就是楊政道最為關心和頭疼的一個問題了。


    這五天的時間之內,楊政道便是滿國都的四處找人,最後終究還是又找到了竇建德的頭上。竇建德在聽了楊政道說清其中緣由之後,當即便是十分爽快的答應楊政道,即使他離開這裏到了定襄郡之後,這個書館也會一直存在下去,裏麵的教書先生一個也不會撤走,全部的人依然按照現在的方式去教那些孩子們讀書識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不落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影微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影微涼並收藏日不落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