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能因此受了一些刺激,年輕人嘛,心高氣傲,不肯落了你的下風,所以此番好不容易有了這樣一個可以展露自己的機會,他便毫不猶豫的撲了上去,未曾考慮到其他的。
總而言之,現在事情已經發生了,而且已經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了,咱們有些人不要追究是如何變成這樣的了。首先要做的便是將元吉從巴蜀之地帶迴來,保證他的安全啊。”
李淵在心裏略做一番打算之後,便抬頭,隨後伸出手來扶在了李世民的肩上,對他說道:“從你的天策將軍府中選人把,這樣,為父我再撥給你十萬人馬。你即刻帶領這十萬人向巴蜀進軍。立即著手去襲擊那些叛軍的後防,一句話,無論如何也一定要確保元吉的安全,將他平安地帶迴長安城內。這是旨意,也是為父我求你做此事。自從起兵到現在,這些年了,咱們李家的宗室,已經有不少好男兒死在這兩軍陣前了。再這麽死下去的話,恐怕我李家的血都流幹了,這天下還不見太平的時候呢。”
李世民見自己的父親與自己說話,言辭十分的懇切,而且在言語之中十分罕見的顯露出了這種低三下四的這種語氣。再看自己父親已經有些斑白的雙鬢,心中也是不忍將事情做的太絕了,於是便是在心中一咬牙,長歎一聲:哎。那畢竟是自己的父親啊,都如此低三下四的懇求於自己了。難道自己真的就能無動於衷嗎?於是便也隻好在李淵期盼的目光之下,點頭應了這份差事。
李世民迴到自己的天策將軍府之後,便是坐在自己的屋中,愁眉不展的思考著如何去做父親所求自己去辦的這件事情。畢竟這件事情與自己的初衷還是有一些不一樣的,甚至從某個方麵來講,甚至是背道而馳的。
李世民自從離開了唐秦聯軍的前線之後,心中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在前線與薛舉的軍隊組織建成聯軍,同李文淵的軍隊進行對峙的那支聯軍。畢竟那裏的絕大部分唐軍都是他手下的精銳嫡係,若是此戰的損失太重的話,最後大傷元氣之下,吃虧的無疑還是自己。所以他自從離開了前線之後,每天都在擔心著自己的聯軍會不會被李文淵的詭計所再次擊敗。
但是無巧不成書,就在李世民迴到巴蜀之地處理李元吉的事情的時候,李文淵這邊也才剛剛和秋娘傷愈,此時正在蒸汽機車上趕往敦煌郡的途中。李文淵的全心全意都在如何鞏固自己手中的權力,同時確保自己的生命安全這個方麵上;秋娘的心思則是全部都在李文淵的身上。
所以此時兩人都無暇去顧慮東邊正在對峙著的前線,兩邊的軍隊雖然聲勢浩大的在前線對峙了起來,時不時的經常有小股偵察部隊之間的交火,雙方你來我往的小規模戰鬥,但是大體上卻還始終都是保持著克製,沒有自己主帥來的命令之前,誰也不肯先去找對方挑事的。
在這一段靜坐戰爭時期,最輕鬆的無疑是雙方的軍隊中的士兵和軍官了。對於他們來說,每天照常出操,哨兵按例交替更換,防禦工事每過一天便會更加的強化起來。每天到點了,除草,到點了,吃飯,到點了,休息。除此之外,他們不需要再考慮任何的事情了。
但是這些士兵們覺得舒服了,感覺輕鬆了。但是可是讓這些負責管理後勤運輸的官員們頭疼不已。此時陸陸續續的,在前線上已經聚集了超過十五個軍團,正規的作戰士兵和後背的補充兵員則是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二十五萬人之眾了。如此多的人,每天人吃馬嚼的,所消耗的糧草數目無疑是十分驚人的。
雖然說李文淵此時手下的糧食是足夠支撐這一場大戰的,但是無論你有再多的糧食,總要從後方運抵的權限在從前線的中轉儲存倉庫,再運往最前沿的作戰陣地上。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極其龐大的運輸能力了。
在以往麵對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的時候,每次戰爭出動的不過是兩三個軍團,五六萬人而已。人數再多了也是累贅,非但不能對這些草原上遊牧民族的軍隊造成什麽致命的打擊,反而會因為自己這邊人手過於的冗重,從而被遊牧民族們找到機會從側麵擊潰。
這五六萬人的後勤運輸,由軍隊承擔一部分,再從附近的城市中征召一部分苦力民夫一起來運輸便足夠了。但是武威郡這裏情況則是要有些不一樣的,首先武威郡這裏由於是李文淵起家的地方,所以在李文淵手下的各個周成府縣之中的發展的無疑就是最快的。
武威郡早早的,工廠就吸引了大量的富餘社會勞動力,所以此時如果李文淵需要的話,依靠著百姓們對於戰爭的高支持度,倒也能夠湊齊這支運輸後勤部隊的民夫和苦力來。但是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武威郡內的工廠全部停產,田地之間的農戶數量直線下滑。最終就會導致武威郡提供的後勤補給數量直線下降,以及今年武威郡的糧食收成直接暴跌,甚至可能為零。
這兩個代價,無論任何一個都不是李文淵想要見到的,所以在對峙剛剛形成的時候,李文淵還在向這邊不斷的調集的軍隊時,就曾經對武威郡的官員們提起過,無論將來戰爭打到了何種慘烈的程度,除非涉及到武威郡的生死存亡這種關鍵的時刻之外。無論如何都不能夠采取任何打斷武威郡生產行為的行動,換句話說,李文淵所想要的就是仗,要打贏,該有的收成又一個都不能少。不然的話,這場仗打的就虧大發了。
武威郡的官員們無疑是忠誠的執行了李文淵的命令,所以一直以來後勤運輸的軍隊都是由武威郡的保鄉團,還有武威郡的軍校中的預備役軍官,以及軍營之中的預備役士兵們,再加上一小部分沒有被工廠和田地束縛住的社會閑散人員所共同組成的,由此以來這隻運輸部隊的規模自然就是極其有限的。
總而言之,現在事情已經發生了,而且已經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了,咱們有些人不要追究是如何變成這樣的了。首先要做的便是將元吉從巴蜀之地帶迴來,保證他的安全啊。”
李淵在心裏略做一番打算之後,便抬頭,隨後伸出手來扶在了李世民的肩上,對他說道:“從你的天策將軍府中選人把,這樣,為父我再撥給你十萬人馬。你即刻帶領這十萬人向巴蜀進軍。立即著手去襲擊那些叛軍的後防,一句話,無論如何也一定要確保元吉的安全,將他平安地帶迴長安城內。這是旨意,也是為父我求你做此事。自從起兵到現在,這些年了,咱們李家的宗室,已經有不少好男兒死在這兩軍陣前了。再這麽死下去的話,恐怕我李家的血都流幹了,這天下還不見太平的時候呢。”
李世民見自己的父親與自己說話,言辭十分的懇切,而且在言語之中十分罕見的顯露出了這種低三下四的這種語氣。再看自己父親已經有些斑白的雙鬢,心中也是不忍將事情做的太絕了,於是便是在心中一咬牙,長歎一聲:哎。那畢竟是自己的父親啊,都如此低三下四的懇求於自己了。難道自己真的就能無動於衷嗎?於是便也隻好在李淵期盼的目光之下,點頭應了這份差事。
李世民迴到自己的天策將軍府之後,便是坐在自己的屋中,愁眉不展的思考著如何去做父親所求自己去辦的這件事情。畢竟這件事情與自己的初衷還是有一些不一樣的,甚至從某個方麵來講,甚至是背道而馳的。
李世民自從離開了唐秦聯軍的前線之後,心中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在前線與薛舉的軍隊組織建成聯軍,同李文淵的軍隊進行對峙的那支聯軍。畢竟那裏的絕大部分唐軍都是他手下的精銳嫡係,若是此戰的損失太重的話,最後大傷元氣之下,吃虧的無疑還是自己。所以他自從離開了前線之後,每天都在擔心著自己的聯軍會不會被李文淵的詭計所再次擊敗。
但是無巧不成書,就在李世民迴到巴蜀之地處理李元吉的事情的時候,李文淵這邊也才剛剛和秋娘傷愈,此時正在蒸汽機車上趕往敦煌郡的途中。李文淵的全心全意都在如何鞏固自己手中的權力,同時確保自己的生命安全這個方麵上;秋娘的心思則是全部都在李文淵的身上。
所以此時兩人都無暇去顧慮東邊正在對峙著的前線,兩邊的軍隊雖然聲勢浩大的在前線對峙了起來,時不時的經常有小股偵察部隊之間的交火,雙方你來我往的小規模戰鬥,但是大體上卻還始終都是保持著克製,沒有自己主帥來的命令之前,誰也不肯先去找對方挑事的。
在這一段靜坐戰爭時期,最輕鬆的無疑是雙方的軍隊中的士兵和軍官了。對於他們來說,每天照常出操,哨兵按例交替更換,防禦工事每過一天便會更加的強化起來。每天到點了,除草,到點了,吃飯,到點了,休息。除此之外,他們不需要再考慮任何的事情了。
但是這些士兵們覺得舒服了,感覺輕鬆了。但是可是讓這些負責管理後勤運輸的官員們頭疼不已。此時陸陸續續的,在前線上已經聚集了超過十五個軍團,正規的作戰士兵和後背的補充兵員則是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二十五萬人之眾了。如此多的人,每天人吃馬嚼的,所消耗的糧草數目無疑是十分驚人的。
雖然說李文淵此時手下的糧食是足夠支撐這一場大戰的,但是無論你有再多的糧食,總要從後方運抵的權限在從前線的中轉儲存倉庫,再運往最前沿的作戰陣地上。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極其龐大的運輸能力了。
在以往麵對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的時候,每次戰爭出動的不過是兩三個軍團,五六萬人而已。人數再多了也是累贅,非但不能對這些草原上遊牧民族的軍隊造成什麽致命的打擊,反而會因為自己這邊人手過於的冗重,從而被遊牧民族們找到機會從側麵擊潰。
這五六萬人的後勤運輸,由軍隊承擔一部分,再從附近的城市中征召一部分苦力民夫一起來運輸便足夠了。但是武威郡這裏情況則是要有些不一樣的,首先武威郡這裏由於是李文淵起家的地方,所以在李文淵手下的各個周成府縣之中的發展的無疑就是最快的。
武威郡早早的,工廠就吸引了大量的富餘社會勞動力,所以此時如果李文淵需要的話,依靠著百姓們對於戰爭的高支持度,倒也能夠湊齊這支運輸後勤部隊的民夫和苦力來。但是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武威郡內的工廠全部停產,田地之間的農戶數量直線下滑。最終就會導致武威郡提供的後勤補給數量直線下降,以及今年武威郡的糧食收成直接暴跌,甚至可能為零。
這兩個代價,無論任何一個都不是李文淵想要見到的,所以在對峙剛剛形成的時候,李文淵還在向這邊不斷的調集的軍隊時,就曾經對武威郡的官員們提起過,無論將來戰爭打到了何種慘烈的程度,除非涉及到武威郡的生死存亡這種關鍵的時刻之外。無論如何都不能夠采取任何打斷武威郡生產行為的行動,換句話說,李文淵所想要的就是仗,要打贏,該有的收成又一個都不能少。不然的話,這場仗打的就虧大發了。
武威郡的官員們無疑是忠誠的執行了李文淵的命令,所以一直以來後勤運輸的軍隊都是由武威郡的保鄉團,還有武威郡的軍校中的預備役軍官,以及軍營之中的預備役士兵們,再加上一小部分沒有被工廠和田地束縛住的社會閑散人員所共同組成的,由此以來這隻運輸部隊的規模自然就是極其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