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報,也不能盡報。”李文淵閉上雙眼想著該如何跟楊廣匯報雁門之行有危機。
莊伏狄見李文淵不再說話,反而是閉目沉思,便也是不再搭話,施禮後輕聲的退了出去。
楊廣的鑾駕剛剛到達了西河郡,便有禦史台的人送來了一本奏章:“陛下,西域總管李文淵送來的加急奏折。”
楊廣從樓車裏的窗口收迴了目光,對著門外說道:“呈上來。”
一個宦官雙手托舉著一個玉質托盤,上麵靜靜的躺著李文淵的奏折。宦官進門以後,弓著身子亦步亦趨的將托盤放在了楊廣麵前的桌子上。楊廣伸手從托盤中拿起了那本奏折翻開看著:
臣李文淵啟奏陛下,近聞陛下躬親撫邊,慰問北疆將士,臣深感惶恐,臣等既食君祿,理應為君分憂,戍守北疆乃是職責所在,臣聽人言,近日東突厥頗為不穩,大批青壯之士屢屢犯我武威等邊郡,望陛下以國事為重,保重龍體。
楊廣合上奏折笑了笑,又拿起旁邊的東突厥可汗的奏折翻看著,上麵無外乎是一些草原的情況,同時申明了自己與大隋之間的友善關係,再就是對楊廣歌功頌德,同時向騰格裏祈禱,希望騰格裏保佑大隋千秋萬代之類的吉祥話。
楊廣反複的看了幾遍,奏折上麵與往常的並沒有什麽不同,於是也順手放在了一邊,又拿起了禦史台的奏報,上麵也提到了東突厥有異動,不過比李文淵的含糊其辭要詳盡的多。在禦史台的奏報上提到了高句麗的大對盧淵太祚之子淵蓋蘇文最近頻頻出入草原,曾經多次和東突厥大汗進行密談,每次密談都屏退帳中的其他人,隻留下兩人,所以具體談了什麽誰也不知道。另一份奏報提及到了最近淵蓋蘇文迴到了高句麗以後,高句麗的軍隊調動極為的頻繁,屢屢靠近與大隋的邊境附近駐紮。
楊廣將奏報隨手丟在桌子上,對屋中候命的宦官說:“叫蘇威來見朕。”
不一會,門外腳步聲音傳來,蘇威在門外還沒進來便已經說到:“臣蘇威求見陛下。”
“蘇相,進來吧。”楊廣直接說道。
“蘇相,李文淵也發來奏折告訴我北方的突厥人有些蠢蠢欲動的意思,恰逢前些日子你也跟我說過類似的話,難道說這北方也不安穩了?”楊廣坐在龍椅上頗為疲憊的說道。
“陛下,這北方並非是不安穩,隻是北方突厥人一向是鬆散慣了,難保不會有些宵小之徒得知了陛下的行蹤以後要做些苟且之事。陛下身係九州萬生,理應要穩重一些,萬萬不可輕易的以身犯險啊。”蘇威選擇性的忽略了楊廣話中的一些別的意思,隻是在勸慰楊廣。
楊廣聽了蘇威的話,雙眼直直的盯著蘇威,直到盯得蘇威後心都被冷汗打濕了以後,才緩緩的說道:“朕的大隋,哪裏還有安穩的所在?”
“陛下隻要慢慢的與民休養生息,懲治貪腐,這大隋很快就能重新安定下來。”蘇威急切地說。
“你說這迴突厥人會不會直接出兵圍困朕,要將朕直接殺死在北疆?”楊廣沒理會蘇威的話,突然沒頭沒腦的問了一句。
一句話直接震得蘇威跪倒在地,顫聲說道:“陛下言重了,陛下身為九五之尊,還請勿輕言死字啊。”
“你們這些腐儒,哪有這麽多說法,朕說了死,還能有人殺死朕不成?”楊廣再次信步走到窗邊,讓順著窗戶進來的微風吹在臉上,楊廣深吸了一口氣說道:“朕倒是想看看這些蠻子們是不是真的有勇氣來冒犯天威。”
時間轉瞬又過去了一個月,楊廣的鑾駕終於是來到了雁門郡。
楊廣到了雁門郡的第一件事就是詔令東突厥汗王前來一敘,共謀隋突兩國和平的大業。
“中原皇帝已經到了雁門郡了?”東突厥可汗問來送詔令的使節說。
“陛下已經到了雁門郡,邀請可汗前去一敘。”使節不卑不亢的說道。
“恩,我知道了,我會帶著草原最勇猛的勇士去看他的。”東突厥可汗隨意的說道。
使節聽到麵前的可汗話裏有話,臉色突然一變,還來不及反應就被營帳中的護衛武士給擒住了,被捆住手腳按倒在地。
“漢人你聽好了,等我殺了你們的皇帝,就讓你在一旁陪葬。哈哈哈。”東突厥可汗說完以後一邊笑著一邊示意手下人將這個漢人押出去。
隨後可汗走出帳篷說道:“勇士們,收拾好營地,咱們要去南邊搶女人和糧食咯!”
“楊廣到了雁門郡?還主動發出邀請要東突厥可汗前來一敘?”李文淵看著手裏的情報詫異道。
“對的,這個是我們在禦史台中的眼線傳迴來的消息。”秋娘說。
“禦史台也有我們的人了?”李文淵更詫異了。畢竟禦史台作為楊廣自己的情報機構一直是屬於比較難以滲透的,現在秋娘卻告訴自己夜梟的手已經伸進了禦史台裏麵。
“還多虧了你好吃好喝招待的那個禦史官啊,在他的一手提拔之下我們已經楔進了三顆釘子了。”秋娘掩口笑道。
李文淵無奈的搖了搖頭,他請禦史官吃喝單純的就是出於官場來往的基本禮儀,卻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話說迴來,這迴楊廣這麽大肆張揚自己的行蹤,不會是要給突厥人下套吧?”李文淵問一旁的莊伏狄。
“說不好,沒準是要給國內下套,要引出更多的反對者然後一並鎮壓。”莊伏狄皺眉說道。
“就是說要跟征高句麗那個時候一樣?”秋娘說道。
釣魚執法,李文淵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這樣的一個詞。不過楊廣要釣哪裏的魚跟自己此時是沒有任何關係的,李文淵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裏等著雁門郡的消息傳過來,然後再做出選擇。
李文淵如此,別的勢力也是如此,一時之間雁門郡成了全天下最引人矚目的地方。
莊伏狄見李文淵不再說話,反而是閉目沉思,便也是不再搭話,施禮後輕聲的退了出去。
楊廣的鑾駕剛剛到達了西河郡,便有禦史台的人送來了一本奏章:“陛下,西域總管李文淵送來的加急奏折。”
楊廣從樓車裏的窗口收迴了目光,對著門外說道:“呈上來。”
一個宦官雙手托舉著一個玉質托盤,上麵靜靜的躺著李文淵的奏折。宦官進門以後,弓著身子亦步亦趨的將托盤放在了楊廣麵前的桌子上。楊廣伸手從托盤中拿起了那本奏折翻開看著:
臣李文淵啟奏陛下,近聞陛下躬親撫邊,慰問北疆將士,臣深感惶恐,臣等既食君祿,理應為君分憂,戍守北疆乃是職責所在,臣聽人言,近日東突厥頗為不穩,大批青壯之士屢屢犯我武威等邊郡,望陛下以國事為重,保重龍體。
楊廣合上奏折笑了笑,又拿起旁邊的東突厥可汗的奏折翻看著,上麵無外乎是一些草原的情況,同時申明了自己與大隋之間的友善關係,再就是對楊廣歌功頌德,同時向騰格裏祈禱,希望騰格裏保佑大隋千秋萬代之類的吉祥話。
楊廣反複的看了幾遍,奏折上麵與往常的並沒有什麽不同,於是也順手放在了一邊,又拿起了禦史台的奏報,上麵也提到了東突厥有異動,不過比李文淵的含糊其辭要詳盡的多。在禦史台的奏報上提到了高句麗的大對盧淵太祚之子淵蓋蘇文最近頻頻出入草原,曾經多次和東突厥大汗進行密談,每次密談都屏退帳中的其他人,隻留下兩人,所以具體談了什麽誰也不知道。另一份奏報提及到了最近淵蓋蘇文迴到了高句麗以後,高句麗的軍隊調動極為的頻繁,屢屢靠近與大隋的邊境附近駐紮。
楊廣將奏報隨手丟在桌子上,對屋中候命的宦官說:“叫蘇威來見朕。”
不一會,門外腳步聲音傳來,蘇威在門外還沒進來便已經說到:“臣蘇威求見陛下。”
“蘇相,進來吧。”楊廣直接說道。
“蘇相,李文淵也發來奏折告訴我北方的突厥人有些蠢蠢欲動的意思,恰逢前些日子你也跟我說過類似的話,難道說這北方也不安穩了?”楊廣坐在龍椅上頗為疲憊的說道。
“陛下,這北方並非是不安穩,隻是北方突厥人一向是鬆散慣了,難保不會有些宵小之徒得知了陛下的行蹤以後要做些苟且之事。陛下身係九州萬生,理應要穩重一些,萬萬不可輕易的以身犯險啊。”蘇威選擇性的忽略了楊廣話中的一些別的意思,隻是在勸慰楊廣。
楊廣聽了蘇威的話,雙眼直直的盯著蘇威,直到盯得蘇威後心都被冷汗打濕了以後,才緩緩的說道:“朕的大隋,哪裏還有安穩的所在?”
“陛下隻要慢慢的與民休養生息,懲治貪腐,這大隋很快就能重新安定下來。”蘇威急切地說。
“你說這迴突厥人會不會直接出兵圍困朕,要將朕直接殺死在北疆?”楊廣沒理會蘇威的話,突然沒頭沒腦的問了一句。
一句話直接震得蘇威跪倒在地,顫聲說道:“陛下言重了,陛下身為九五之尊,還請勿輕言死字啊。”
“你們這些腐儒,哪有這麽多說法,朕說了死,還能有人殺死朕不成?”楊廣再次信步走到窗邊,讓順著窗戶進來的微風吹在臉上,楊廣深吸了一口氣說道:“朕倒是想看看這些蠻子們是不是真的有勇氣來冒犯天威。”
時間轉瞬又過去了一個月,楊廣的鑾駕終於是來到了雁門郡。
楊廣到了雁門郡的第一件事就是詔令東突厥汗王前來一敘,共謀隋突兩國和平的大業。
“中原皇帝已經到了雁門郡了?”東突厥可汗問來送詔令的使節說。
“陛下已經到了雁門郡,邀請可汗前去一敘。”使節不卑不亢的說道。
“恩,我知道了,我會帶著草原最勇猛的勇士去看他的。”東突厥可汗隨意的說道。
使節聽到麵前的可汗話裏有話,臉色突然一變,還來不及反應就被營帳中的護衛武士給擒住了,被捆住手腳按倒在地。
“漢人你聽好了,等我殺了你們的皇帝,就讓你在一旁陪葬。哈哈哈。”東突厥可汗說完以後一邊笑著一邊示意手下人將這個漢人押出去。
隨後可汗走出帳篷說道:“勇士們,收拾好營地,咱們要去南邊搶女人和糧食咯!”
“楊廣到了雁門郡?還主動發出邀請要東突厥可汗前來一敘?”李文淵看著手裏的情報詫異道。
“對的,這個是我們在禦史台中的眼線傳迴來的消息。”秋娘說。
“禦史台也有我們的人了?”李文淵更詫異了。畢竟禦史台作為楊廣自己的情報機構一直是屬於比較難以滲透的,現在秋娘卻告訴自己夜梟的手已經伸進了禦史台裏麵。
“還多虧了你好吃好喝招待的那個禦史官啊,在他的一手提拔之下我們已經楔進了三顆釘子了。”秋娘掩口笑道。
李文淵無奈的搖了搖頭,他請禦史官吃喝單純的就是出於官場來往的基本禮儀,卻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話說迴來,這迴楊廣這麽大肆張揚自己的行蹤,不會是要給突厥人下套吧?”李文淵問一旁的莊伏狄。
“說不好,沒準是要給國內下套,要引出更多的反對者然後一並鎮壓。”莊伏狄皺眉說道。
“就是說要跟征高句麗那個時候一樣?”秋娘說道。
釣魚執法,李文淵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這樣的一個詞。不過楊廣要釣哪裏的魚跟自己此時是沒有任何關係的,李文淵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裏等著雁門郡的消息傳過來,然後再做出選擇。
李文淵如此,別的勢力也是如此,一時之間雁門郡成了全天下最引人矚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