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倒迴到大業七年,楊廣的禦駕已經從京師出發,途徑東都洛陽,轉道大運河北上到達涿郡。途中收到禦史台傳迴來的急報,原定從齊郡鄒平縣出發前往遼東做民夫服徭役的的人沒有及時抵達,而是在一個名為王薄的人的煽動下聚眾造反了。得知此事的李文淵也向薛舉請假,說要迴山東訪友,便離了金城,趕奔山東。
大業七年十二月,比往年要冷的許多,齊郡早早地就飄起了雪,如果是平常的年份,王薄肯定會賦詩一首,在讚歎一句瑞雪兆豐年。不過今時不同往日,他看著厚厚的積雪卻無心感慨。他們這迴作為第三批被征發遼東的的民夫就要頂著寒冬的凜冽北風,帶著勉強果腹的幹糧押運著軍糧上路了。聽前幾批逃迴來的同鄉說遼東的雪早就下到及腰了,十人押運一輛糧車,能有三個人到達便是極為命大了,一路上死去的民夫都是直接丟棄在路旁的溝渠裏,綿延數百裏沒有盡頭。
王薄在要出發的前幾天,找到了同要服徭役的孟讓。孟讓也是齊郡人士,家中父兄頗懂武藝,使得孟讓對兵法拳腳也是略知一二。
“孟大哥,你我二人這就要啟程赴遼東,此去路途險峻,生還者僅十之二三,難道說你我二人就當真要死在遼東不成?”王薄捶胸頓足的說。
“王薄,我是個粗人,你就不要說那些知乎者的酸字煩我,你有話就直說。”孟讓看了一眼王薄,一邊說著一邊收拾去遼東的東西。
“孟大哥,依我看咱去遼東也逃不脫個死,揭竿而起最不濟也是個死,何必要為那皇帝老兒賣命客死他鄉呢?”王薄低聲的對孟讓說。
“可隻憑你我二人如何與官府為敵啊。”孟讓撓了撓頭問王薄。
“此事不需孟大哥煩心,都交由小弟我來就是了。”王薄胸有成竹道。
第二天王薄趁著督運糧草的官員沒來,把大部分同行的民夫召集到一起,自己爬上了一輛糧車,對著下麵聚集著的民夫說道:
“諸位鄉親父老!咱們都是苦命的人啊,被強征來替那昏庸無道的狗皇帝賣命!我聽聞逃迴來的鄉親們說過,遼東遍地的屍體中十有六七都是我們苦命的民夫!我們餓著肚子替狗皇帝運送軍糧,卻連迴家的口糧都不夠!我那個同鄉是偷了一小袋軍糧才逃迴來的!可惜還是沒躲過官吏的搜捕,今年秋天時候問了個滿門抄斬,連個不會說話的娃娃都沒留下啊!”
這時候有一人說道:“這位兄弟你是說的鄒平縣的老劉吧,問斬時我也在場,真是慘啊那一家老小。”
王薄心裏一驚,這事前半段完全是自己聽說的,後半段完全是自己瞎編的,怎麽能跟人對的上呢?連忙循著聲音望去,隻見一人對自己點了點頭,隨後擠到了人群的另一邊,王薄便知道了這人是要幫自己成大事啊。有什麽企圖暫且不說,目前自己要做的就是配合好那個人,把這出大戲唱下去。
“這位兄弟說的對,就是哪位劉大哥。父老鄉親們,我夜觀天象,紫薇星有離宮之相,那老兒皇帝之位已經不保了!我等何不起事,號召天下英豪共擊之!你等隨我起事,且不說有那從龍之功,將來開國論功封賞都少不了王侯之位!帝王將相寧有種乎!”
“殺酷吏,分錢糧!齊魯興,知世郎!”先前那個人帶頭喊道。
一應,百應,千應,萬應!民夫們喊著口號衝破了郡衙門,殺了齊郡郡守,郡裏的兵丁又抽調去了遼東,留下的多是老弱病殘。一眾民夫衝進軍營駐地,砸開了軍械庫的銅鎖,分發兵器鎧甲。又殺了糧倉主簿,焚毀了賬目,與齊郡的百姓分發了官倉的米糧。隨後又就地招募了數千兵丁,向北占據了長白山。
書中代言,隋朝時的長白上並非是後世白山黑水之間的那個長白山,此時的長白上是後世山東鄒平和章丘交界處。
自從那個人喊出了十二字口號後王薄便順勢自稱為知世郎,意為能夠通曉天下將變的局勢,後來王薄在派人尋找那個神秘人,卻再也尋不得了,一切仿佛南柯一夢。
不過既然已經起事,便要有兵甲錢糧,剛剛劫掠了齊郡官倉和軍械庫的王薄手裏不缺甲胄錢糧,缺的隻是兵丁。於是王薄差了手下的一些頭腦比較靈光的人四處傳播自己所做的《無向遼東浪死歌》: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綿背襠。
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王薄覺得這些還不夠,便又作詩歌數首,令人傳頌整個齊魯:
一有:又莫向遼東去,迢迢去路長。老親倚閭望,少婦守空房。有田不得耕,有事誰相將。一去不知何日返,日上龍堆憶故鄉。
二有:又莫向遼東去,從來行路難。長河渡無舟,高山接雲端。清霜衣苦薄,大雪骨欲剜。日落寒山行不息,蔭冰臥雨摧心肝。
三有:又莫向遼東去,夷兵似虎豺。長劍碎我身,利鏃穿我腮。性命隻須臾,節俠誰悲哀。功成大將受上賞,我獨何為死蒿萊!
數首詩歌流傳整個齊魯大地,字字珠心,針針見血,將遼東民夫的慘狀描述的淋漓盡致,當然也有誇大,但是在客死他鄉和放手一搏之間也是很好做出選擇,一時間山東農民紛紛響應。
王薄在齊魯勢大,從遼東逃迴來的豆子頏也收攏了逃迴來的民夫有萬餘人,在王薄所在的齊州背麵的滄州斬官起事,陸續收攏遼東逃迴的難民,竟也有兩萬餘人,與王薄隔著黃河遙遙相望。
一日,豆子頏派來信使,麵見王薄:“久聞王將軍盛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啊。”
王薄也笑著說:“非也,豆將軍在滄州廣濟遼東難民,才是為天下人所稱讚的啊。你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信使從懷中取出一份地圖交給下人遞與王薄說:“我家將軍欲與將軍加強聯係,互相幫助共擊官軍,但是黃河天塹難以飛躍,所以希望和將軍在圖上位置共建碼頭水師,互通有無。”
王薄打開地圖,看著平原郡南的一個點,說道:“黃河水性無常,設立碼頭倒不是不可以,隻是這黃河若是改道,豈不是漏壺打水一無所得?”
“王將軍所述,我家將軍自是也有考慮,先前殺酷吏之時,在平原郡府內得到曆代黃河水文的記錄,又請的風水先生選址,方才告與將軍知曉。這處渡口百年難得一遇惡水,百年來黃河改道皆是沒有影響得到這裏,還請將軍放心。”信使恭敬的迴答到。
“那這水師,又如何個組建辦法呢?”王薄沉吟片刻問道。
“我家將軍有言,兩家共同出人出力組建水師,以將軍的水師主將為主將,我水師將領皆不會有任何怨言。”信使顯然心中已經有了計較,毫不遲疑地迴答道。
“好,那就這麽定了,你跟你家豆將軍說,我這裏一定按照約定,搭起碼頭,建造舟船。”
“將軍之果敢鄙人生平未見,佩服佩服,在下先行告辭返迴山寨複命了。”
在豆子頏和王薄正在組建水師期間,黃河春汛,隻衝毀了兩艘江帆戰艦,沒有什麽太大的損失。百姓卻是損失慘重,有一位叫孫安祖的漳南縣人士,房屋財產被洪水卷了去,妻子兒女相繼饑餓而死,傷心欲絕。
適逢再招兵援助征高麗軍,縣裏看中了他驍勇異常,便不由分說強征他入伍,征文到的時候孫安祖跪伏在地上泣不成聲的說:“我妻兒新喪,尚未尋迴屍首安葬,怎可離鄉遠遊?還望老爺容我尋迴妻兒的屍首安葬了便去應征可好。”
縣令聞聽勃然大怒,一手拍案喝到:“孫安祖!你區區一介草民,征你入伍乃是天大的好事,更何況各鄉募集驍勇以資遼東,你難道想抗旨不遵麽?”
光是嗬斥孫安祖縣令猶不解氣的對左右說道:“左右的,給我重打這不識時務的刁民八十板,綁了送去軍營。”
孫安祖忍無可忍,額頭青筋直蹦,突然暴起,奪過衙役手中的水火棍用力擲向縣令。縣令看孫安祖暴起發難,奪過水火棍向自己擲了過來急忙歪頭躲避。他作威作福多年,哪裏比得過孫安祖的伸手,躲閃的稍微慢了些被水火棍擊塌了太陽穴,當場斃命。
一眾衙役看到縣令死了,心中便亂了三分,隨後反應過來的幾名衙役一擁而上準備擒了孫安祖,反而被打翻在地,痛苦的呻吟著,孫安祖跟這些衙役無冤無仇,都是用了巧力卸去了幾人的關節,並沒有下殺手。趁著餘下的衙役膽寒之際,奪門而出,投奔了竇建德。
竇建德為人正直,身手不凡,被縣裏委任所募驍果的二百人長,看到百姓困苦,便拒絕了率兵赴遼東的命令。對孫安祖說:
“這是什麽世道啊,想當年文帝在位之時,國力強盛,天下富裕興旺,發去百萬大軍征討遼東尚且慘敗而歸。現如今黃河春汛,百姓困苦,聖上又一意孤行,禦駕親征高句麗。這早年間西征突厥的兵丁尚未迴家看上一眼,如此下去恐成禍患啊。”
孫安祖感激竇建德冒著殺頭的風險收留自己,便說道:“大哥有什麽需要小弟我做的,隻管說便是了,小弟我這條命是大哥您給的,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竇建德聽罷一擺手說道:“我非是要你做什麽玩命的勾當,隻是男兒生於這天地之間,即使不能建功立業,也不能去給胡人做俘虜啊。此處向東南數裏有一地,名為高雞泊,方圓百裏的湖麵上蒲草又密又深可藏數千人。”
猶豫了下,竇建德接著說:“我手頭有二百軍士,皆是貧苦人家,我不忍他們死在遼東,你帶著他們先去高雞泊,隨後我再助你慢慢招募逃避征兵和流民。可以劫殺酷吏惡富之人,切不可打那些同是貧苦之人的主意,反而要盡可能接濟他們,切記切記。”
孫安祖點頭稱是,當夜便率著兩百驍勇遁入高雞泊,自稱將軍,又邀請了張金稱掌管水師,活動在黃河水位大漲後出現的各處險要水道。
縣裏看到先前募得的二百驍勇一夜之間逃得無影無蹤,無奈之下隻有在此募兵,又募得二百餘人,仍舊委任竇建德為二百人長。
蓨縣人高士達也被逼得殺官造反,召集一千餘人在清河郡一代活動,因為敬重竇建德為人,嚴令手下不得襲擾竇建德家鄉。擊敗了前來剿匪的官兵。官兵帶隊的是清河郡的高子通,正愁迴到郡裏沒發交代之時,身邊的副官悄聲的說:“將軍,此番若是有細作給盜匪們通風報信,敗的倒也可以說得過去,我聽說這夥盜匪四處劫掠,唯獨沒有劫掠過竇建德的老家,這裏麵是不是,有點...”
話還沒說完,高子通一拍手說道:“啊呀,我怎麽就沒想到這種可能,唉,我平日裏待建德不報,他為何如此待我!作此以怨報德之事,致使數千弟兄死於非命啊。”說罷頓足捶胸,嚎啕大哭。
郡守聽得高子通的迴報,一口咬定就是竇建德和盜匪們相互勾結。便命令高子通即刻率兵前往竇建德家鄉緝拿竇建德的家眷。郡裏的師爺平日裏受建德恩惠不少,偷偷地派人去給竇建德送信。
此時竇建德正在訓練手下的兩百驍勇,忽然看到遠處跑來一匹馬,馬上的人搖搖欲墜,連忙拉住了馬韁繩,將馬上的人扶了下來,卻見的是郡守身邊師爺的管家。
竇建德看那管家麵色驚恐,忙差人去取了水,一邊喂管家飲了下去,一邊幫他順氣,好半天管家才勉強能說話。管家緊緊地握住了竇建德的手說道:“建德,快迴清河郡,高子通剿匪不利,反咬一口說你與亂匪勾結,此刻已經奉了郡守的命令去緝拿你的家眷了!”說罷一口氣沒倒上來,昏了過去。
竇建德心下一驚,這當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連忙帶兵騎了快馬,直奔清河老家而去。
大業七年十二月,比往年要冷的許多,齊郡早早地就飄起了雪,如果是平常的年份,王薄肯定會賦詩一首,在讚歎一句瑞雪兆豐年。不過今時不同往日,他看著厚厚的積雪卻無心感慨。他們這迴作為第三批被征發遼東的的民夫就要頂著寒冬的凜冽北風,帶著勉強果腹的幹糧押運著軍糧上路了。聽前幾批逃迴來的同鄉說遼東的雪早就下到及腰了,十人押運一輛糧車,能有三個人到達便是極為命大了,一路上死去的民夫都是直接丟棄在路旁的溝渠裏,綿延數百裏沒有盡頭。
王薄在要出發的前幾天,找到了同要服徭役的孟讓。孟讓也是齊郡人士,家中父兄頗懂武藝,使得孟讓對兵法拳腳也是略知一二。
“孟大哥,你我二人這就要啟程赴遼東,此去路途險峻,生還者僅十之二三,難道說你我二人就當真要死在遼東不成?”王薄捶胸頓足的說。
“王薄,我是個粗人,你就不要說那些知乎者的酸字煩我,你有話就直說。”孟讓看了一眼王薄,一邊說著一邊收拾去遼東的東西。
“孟大哥,依我看咱去遼東也逃不脫個死,揭竿而起最不濟也是個死,何必要為那皇帝老兒賣命客死他鄉呢?”王薄低聲的對孟讓說。
“可隻憑你我二人如何與官府為敵啊。”孟讓撓了撓頭問王薄。
“此事不需孟大哥煩心,都交由小弟我來就是了。”王薄胸有成竹道。
第二天王薄趁著督運糧草的官員沒來,把大部分同行的民夫召集到一起,自己爬上了一輛糧車,對著下麵聚集著的民夫說道:
“諸位鄉親父老!咱們都是苦命的人啊,被強征來替那昏庸無道的狗皇帝賣命!我聽聞逃迴來的鄉親們說過,遼東遍地的屍體中十有六七都是我們苦命的民夫!我們餓著肚子替狗皇帝運送軍糧,卻連迴家的口糧都不夠!我那個同鄉是偷了一小袋軍糧才逃迴來的!可惜還是沒躲過官吏的搜捕,今年秋天時候問了個滿門抄斬,連個不會說話的娃娃都沒留下啊!”
這時候有一人說道:“這位兄弟你是說的鄒平縣的老劉吧,問斬時我也在場,真是慘啊那一家老小。”
王薄心裏一驚,這事前半段完全是自己聽說的,後半段完全是自己瞎編的,怎麽能跟人對的上呢?連忙循著聲音望去,隻見一人對自己點了點頭,隨後擠到了人群的另一邊,王薄便知道了這人是要幫自己成大事啊。有什麽企圖暫且不說,目前自己要做的就是配合好那個人,把這出大戲唱下去。
“這位兄弟說的對,就是哪位劉大哥。父老鄉親們,我夜觀天象,紫薇星有離宮之相,那老兒皇帝之位已經不保了!我等何不起事,號召天下英豪共擊之!你等隨我起事,且不說有那從龍之功,將來開國論功封賞都少不了王侯之位!帝王將相寧有種乎!”
“殺酷吏,分錢糧!齊魯興,知世郎!”先前那個人帶頭喊道。
一應,百應,千應,萬應!民夫們喊著口號衝破了郡衙門,殺了齊郡郡守,郡裏的兵丁又抽調去了遼東,留下的多是老弱病殘。一眾民夫衝進軍營駐地,砸開了軍械庫的銅鎖,分發兵器鎧甲。又殺了糧倉主簿,焚毀了賬目,與齊郡的百姓分發了官倉的米糧。隨後又就地招募了數千兵丁,向北占據了長白山。
書中代言,隋朝時的長白上並非是後世白山黑水之間的那個長白山,此時的長白上是後世山東鄒平和章丘交界處。
自從那個人喊出了十二字口號後王薄便順勢自稱為知世郎,意為能夠通曉天下將變的局勢,後來王薄在派人尋找那個神秘人,卻再也尋不得了,一切仿佛南柯一夢。
不過既然已經起事,便要有兵甲錢糧,剛剛劫掠了齊郡官倉和軍械庫的王薄手裏不缺甲胄錢糧,缺的隻是兵丁。於是王薄差了手下的一些頭腦比較靈光的人四處傳播自己所做的《無向遼東浪死歌》: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綿背襠。
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王薄覺得這些還不夠,便又作詩歌數首,令人傳頌整個齊魯:
一有:又莫向遼東去,迢迢去路長。老親倚閭望,少婦守空房。有田不得耕,有事誰相將。一去不知何日返,日上龍堆憶故鄉。
二有:又莫向遼東去,從來行路難。長河渡無舟,高山接雲端。清霜衣苦薄,大雪骨欲剜。日落寒山行不息,蔭冰臥雨摧心肝。
三有:又莫向遼東去,夷兵似虎豺。長劍碎我身,利鏃穿我腮。性命隻須臾,節俠誰悲哀。功成大將受上賞,我獨何為死蒿萊!
數首詩歌流傳整個齊魯大地,字字珠心,針針見血,將遼東民夫的慘狀描述的淋漓盡致,當然也有誇大,但是在客死他鄉和放手一搏之間也是很好做出選擇,一時間山東農民紛紛響應。
王薄在齊魯勢大,從遼東逃迴來的豆子頏也收攏了逃迴來的民夫有萬餘人,在王薄所在的齊州背麵的滄州斬官起事,陸續收攏遼東逃迴的難民,竟也有兩萬餘人,與王薄隔著黃河遙遙相望。
一日,豆子頏派來信使,麵見王薄:“久聞王將軍盛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啊。”
王薄也笑著說:“非也,豆將軍在滄州廣濟遼東難民,才是為天下人所稱讚的啊。你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信使從懷中取出一份地圖交給下人遞與王薄說:“我家將軍欲與將軍加強聯係,互相幫助共擊官軍,但是黃河天塹難以飛躍,所以希望和將軍在圖上位置共建碼頭水師,互通有無。”
王薄打開地圖,看著平原郡南的一個點,說道:“黃河水性無常,設立碼頭倒不是不可以,隻是這黃河若是改道,豈不是漏壺打水一無所得?”
“王將軍所述,我家將軍自是也有考慮,先前殺酷吏之時,在平原郡府內得到曆代黃河水文的記錄,又請的風水先生選址,方才告與將軍知曉。這處渡口百年難得一遇惡水,百年來黃河改道皆是沒有影響得到這裏,還請將軍放心。”信使恭敬的迴答到。
“那這水師,又如何個組建辦法呢?”王薄沉吟片刻問道。
“我家將軍有言,兩家共同出人出力組建水師,以將軍的水師主將為主將,我水師將領皆不會有任何怨言。”信使顯然心中已經有了計較,毫不遲疑地迴答道。
“好,那就這麽定了,你跟你家豆將軍說,我這裏一定按照約定,搭起碼頭,建造舟船。”
“將軍之果敢鄙人生平未見,佩服佩服,在下先行告辭返迴山寨複命了。”
在豆子頏和王薄正在組建水師期間,黃河春汛,隻衝毀了兩艘江帆戰艦,沒有什麽太大的損失。百姓卻是損失慘重,有一位叫孫安祖的漳南縣人士,房屋財產被洪水卷了去,妻子兒女相繼饑餓而死,傷心欲絕。
適逢再招兵援助征高麗軍,縣裏看中了他驍勇異常,便不由分說強征他入伍,征文到的時候孫安祖跪伏在地上泣不成聲的說:“我妻兒新喪,尚未尋迴屍首安葬,怎可離鄉遠遊?還望老爺容我尋迴妻兒的屍首安葬了便去應征可好。”
縣令聞聽勃然大怒,一手拍案喝到:“孫安祖!你區區一介草民,征你入伍乃是天大的好事,更何況各鄉募集驍勇以資遼東,你難道想抗旨不遵麽?”
光是嗬斥孫安祖縣令猶不解氣的對左右說道:“左右的,給我重打這不識時務的刁民八十板,綁了送去軍營。”
孫安祖忍無可忍,額頭青筋直蹦,突然暴起,奪過衙役手中的水火棍用力擲向縣令。縣令看孫安祖暴起發難,奪過水火棍向自己擲了過來急忙歪頭躲避。他作威作福多年,哪裏比得過孫安祖的伸手,躲閃的稍微慢了些被水火棍擊塌了太陽穴,當場斃命。
一眾衙役看到縣令死了,心中便亂了三分,隨後反應過來的幾名衙役一擁而上準備擒了孫安祖,反而被打翻在地,痛苦的呻吟著,孫安祖跟這些衙役無冤無仇,都是用了巧力卸去了幾人的關節,並沒有下殺手。趁著餘下的衙役膽寒之際,奪門而出,投奔了竇建德。
竇建德為人正直,身手不凡,被縣裏委任所募驍果的二百人長,看到百姓困苦,便拒絕了率兵赴遼東的命令。對孫安祖說:
“這是什麽世道啊,想當年文帝在位之時,國力強盛,天下富裕興旺,發去百萬大軍征討遼東尚且慘敗而歸。現如今黃河春汛,百姓困苦,聖上又一意孤行,禦駕親征高句麗。這早年間西征突厥的兵丁尚未迴家看上一眼,如此下去恐成禍患啊。”
孫安祖感激竇建德冒著殺頭的風險收留自己,便說道:“大哥有什麽需要小弟我做的,隻管說便是了,小弟我這條命是大哥您給的,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竇建德聽罷一擺手說道:“我非是要你做什麽玩命的勾當,隻是男兒生於這天地之間,即使不能建功立業,也不能去給胡人做俘虜啊。此處向東南數裏有一地,名為高雞泊,方圓百裏的湖麵上蒲草又密又深可藏數千人。”
猶豫了下,竇建德接著說:“我手頭有二百軍士,皆是貧苦人家,我不忍他們死在遼東,你帶著他們先去高雞泊,隨後我再助你慢慢招募逃避征兵和流民。可以劫殺酷吏惡富之人,切不可打那些同是貧苦之人的主意,反而要盡可能接濟他們,切記切記。”
孫安祖點頭稱是,當夜便率著兩百驍勇遁入高雞泊,自稱將軍,又邀請了張金稱掌管水師,活動在黃河水位大漲後出現的各處險要水道。
縣裏看到先前募得的二百驍勇一夜之間逃得無影無蹤,無奈之下隻有在此募兵,又募得二百餘人,仍舊委任竇建德為二百人長。
蓨縣人高士達也被逼得殺官造反,召集一千餘人在清河郡一代活動,因為敬重竇建德為人,嚴令手下不得襲擾竇建德家鄉。擊敗了前來剿匪的官兵。官兵帶隊的是清河郡的高子通,正愁迴到郡裏沒發交代之時,身邊的副官悄聲的說:“將軍,此番若是有細作給盜匪們通風報信,敗的倒也可以說得過去,我聽說這夥盜匪四處劫掠,唯獨沒有劫掠過竇建德的老家,這裏麵是不是,有點...”
話還沒說完,高子通一拍手說道:“啊呀,我怎麽就沒想到這種可能,唉,我平日裏待建德不報,他為何如此待我!作此以怨報德之事,致使數千弟兄死於非命啊。”說罷頓足捶胸,嚎啕大哭。
郡守聽得高子通的迴報,一口咬定就是竇建德和盜匪們相互勾結。便命令高子通即刻率兵前往竇建德家鄉緝拿竇建德的家眷。郡裏的師爺平日裏受建德恩惠不少,偷偷地派人去給竇建德送信。
此時竇建德正在訓練手下的兩百驍勇,忽然看到遠處跑來一匹馬,馬上的人搖搖欲墜,連忙拉住了馬韁繩,將馬上的人扶了下來,卻見的是郡守身邊師爺的管家。
竇建德看那管家麵色驚恐,忙差人去取了水,一邊喂管家飲了下去,一邊幫他順氣,好半天管家才勉強能說話。管家緊緊地握住了竇建德的手說道:“建德,快迴清河郡,高子通剿匪不利,反咬一口說你與亂匪勾結,此刻已經奉了郡守的命令去緝拿你的家眷了!”說罷一口氣沒倒上來,昏了過去。
竇建德心下一驚,這當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連忙帶兵騎了快馬,直奔清河老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