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主,門已關。”
常年跟隨戚明石在外行走,他們是有幸見過這位熟人的。
話落,三人對著這人,單膝跪下,“見過太子殿下。”
月圓已在一旁,開始給傷員包紮傷口,聽到這聲,手下不由重了兩分,那兄弟猛然受不住,“啊”了一聲。
引得眾人望去。
可人命關天。
月圓也顧不得身份地位之懸殊,以及禮數,繼續包紮。
“太子殿下為何會出現在此處?”
“老四都可以出來曆練,為什麽我不能?”
語氣中泛著一股怪酸味兒。
戚明石覺得太子如此反問,有失穩重,懶的迴他。
卻又不能不接話,隨問:“太子殿下有沒有想過,會是什麽人刺殺你呢?”
“我怎麽會知道?我一路都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
這麽說,隻有知道太子行蹤的人,才會如此精準的謀劃並執行刺殺活動。
“殿下,您還是仔細想想。線索越多,才能更快更準確的找到這些歹徒。”
太子餘怒未消,“你剛才要是不攔著,說不定都將他們一網打盡了。”
“那您也無法保證,他們是形單影隻,還是老鼠拉鐵鍁把兒——大頭在後麵。”
“你、你!”,太子覺得戚明石所言有理,卻又無法反駁,氣的說不出話來。
戚明石見太子被揶揄的無言,自己也不好再說什麽。
“少主,我們發現了點東西。”
門外傳來了喊聲。
“進來。”
門從外麵被推開,進來的是剛才保護魚化龍戶的那幾人。
“少主,你看。”
其中一人將東西遞到戚明石手裏。
戚明石挑眉盯著那物,愣住了。
這個東西似曾相識。
太子也滿臉訝異,隨後是疑惑,然後手在腰間摸索了一陣子,拿下來一個玉玨。
和戚明石手裏的,幾乎一樣。
“怎麽會還有一塊在這裏呢?”
“不僅如此。”
戚明石從衣服內裏,也掏出來同樣一塊玉玨。
太子震驚了。
“你怎麽也會有這個玉玨,這是皇子才會有的物件。”
戚明石沒有迴答,而是反問道:“殿下的玉玦在您身上,守衛們又在現場撿到一枚,我這裏也有一枚,那麽這兩枚分別會是誰的呢?”
“你先說說你身上那塊兒是怎麽來的?”
“一個村落被屠殺的證物。我一度懷疑,是二皇子指使的。現在看來,這其中另有玄機。”
“假如真是二皇子幹的,那麽他如今被幽禁在宮中,不可能再拿著此物,來刺殺本宮。”
“所以殿下還是迴想一下,您的這次出行,都有何人所知?一路上又有什麽比較特別的事情?”
太子陷入思索之中。
在他的眾多兄弟中,隻有他和後麵三位弟弟,在當下會有競爭關係,其他的皇子年齡還小。
老二已經自斷雙臂,那麽,也就隻剩下老三和老四了。
老三平日尋花問柳,根本不關心朝政。
老四呢,雖然會了解一些政務,可從他暗地打探到的,從來不曾拉攏過朝堂官員。
不過和眼前這位,關係似乎不錯。
太子想到這裏,抬眼看向戚明石。
戚明石看到這太子的眼神,不卑不亢。
“殿下這是懷疑我與哪位皇子勾結,來謀害於你嗎?”
“你不是曾陪著某位,一道來這邊,還有了過命的交情麽?”
“首先,戚家隻忠於皇帝。其次,我是受陛下之命,才和他一起出行。最後,請殿下想想,為什麽刺殺活動會發生在這裏?從京城到吳興,山水迢迢,為何在這裏動手?”
好一個條分縷析,好一個一語中的。
難怪老四當時要求著父皇,讓他一道出行了。
“那依你之見呢?”
戚明石也不想再藏著掖著,直言道:“要麽想構陷這塊玉玨的主人,要麽就是誣陷我了。”
太子一聽,腹誹道:如果真是想誣陷戚家老二,說明此人非比尋常。
如果能拉攏過來,收入自己麾下,那將對自己的位置大有裨益。
隨即婉言答謝:“剛才猜疑少主之處,還望你海涵。不過救命之恩,本宮會銘記於心,等迴京後必有重謝。”
“殿下言重了,我隻是不想因我所做之事而生事端罷了。”
太子看向提壺一人,“剛才展示的名壺,可否讓本宮瞧上一瞧。”
戚明石沒有拒絕的道理,便示意守衛將包袱打開。
太子將那壺欣賞把玩了一番。
不解問道:“這麽名貴的壺,你為何要將它展覽出來,是想待價而沽嗎?”
“並非如此,我隻是想製造一次事端,逼迫一個人出來。”
這時,月圓已經給兩位隨從包紮完畢,迴道戚明石身邊。
太子將月圓打量了一番。
“是為了尋找這位姑娘的兄長吧?”
“是”。
“方便說下具體是什麽情況嗎?我隻是聽說有一位縣令失蹤了。”
戚明石看向月圓,見她點頭應允,才將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太子。
太子聽完,轉頭問向一旁的隨從,“你覺得,咱們出常州時,路遇的那三人可不可疑?”
這人迴想道:“殿下說的是那三個人嗎?一道人、一個跟班、另一個卻戴著嚴實的帷帽。”
“就是這三人。”太子轉頭看向戚明石,“我覺得這三人很有可能就是你們要找的人,尤其是那個戴帷帽的。”
聽到太子如是說,戚明石和月圓看向彼此。
兩人都了明白對方所想。
戚明石開口道:“多謝太子。我們會即刻啟程,向常州方向尋人。不知道太子是迴京,還是繼續巡遊,需要給您增加人手嗎?”
“不用了,今日還有隨從沒有過來,我也會加強警惕的。”
雙方就此別過,戚明石帶著葉家夫婦和月圓,一同向常州奔赴。
常年跟隨戚明石在外行走,他們是有幸見過這位熟人的。
話落,三人對著這人,單膝跪下,“見過太子殿下。”
月圓已在一旁,開始給傷員包紮傷口,聽到這聲,手下不由重了兩分,那兄弟猛然受不住,“啊”了一聲。
引得眾人望去。
可人命關天。
月圓也顧不得身份地位之懸殊,以及禮數,繼續包紮。
“太子殿下為何會出現在此處?”
“老四都可以出來曆練,為什麽我不能?”
語氣中泛著一股怪酸味兒。
戚明石覺得太子如此反問,有失穩重,懶的迴他。
卻又不能不接話,隨問:“太子殿下有沒有想過,會是什麽人刺殺你呢?”
“我怎麽會知道?我一路都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
這麽說,隻有知道太子行蹤的人,才會如此精準的謀劃並執行刺殺活動。
“殿下,您還是仔細想想。線索越多,才能更快更準確的找到這些歹徒。”
太子餘怒未消,“你剛才要是不攔著,說不定都將他們一網打盡了。”
“那您也無法保證,他們是形單影隻,還是老鼠拉鐵鍁把兒——大頭在後麵。”
“你、你!”,太子覺得戚明石所言有理,卻又無法反駁,氣的說不出話來。
戚明石見太子被揶揄的無言,自己也不好再說什麽。
“少主,我們發現了點東西。”
門外傳來了喊聲。
“進來。”
門從外麵被推開,進來的是剛才保護魚化龍戶的那幾人。
“少主,你看。”
其中一人將東西遞到戚明石手裏。
戚明石挑眉盯著那物,愣住了。
這個東西似曾相識。
太子也滿臉訝異,隨後是疑惑,然後手在腰間摸索了一陣子,拿下來一個玉玨。
和戚明石手裏的,幾乎一樣。
“怎麽會還有一塊在這裏呢?”
“不僅如此。”
戚明石從衣服內裏,也掏出來同樣一塊玉玨。
太子震驚了。
“你怎麽也會有這個玉玨,這是皇子才會有的物件。”
戚明石沒有迴答,而是反問道:“殿下的玉玦在您身上,守衛們又在現場撿到一枚,我這裏也有一枚,那麽這兩枚分別會是誰的呢?”
“你先說說你身上那塊兒是怎麽來的?”
“一個村落被屠殺的證物。我一度懷疑,是二皇子指使的。現在看來,這其中另有玄機。”
“假如真是二皇子幹的,那麽他如今被幽禁在宮中,不可能再拿著此物,來刺殺本宮。”
“所以殿下還是迴想一下,您的這次出行,都有何人所知?一路上又有什麽比較特別的事情?”
太子陷入思索之中。
在他的眾多兄弟中,隻有他和後麵三位弟弟,在當下會有競爭關係,其他的皇子年齡還小。
老二已經自斷雙臂,那麽,也就隻剩下老三和老四了。
老三平日尋花問柳,根本不關心朝政。
老四呢,雖然會了解一些政務,可從他暗地打探到的,從來不曾拉攏過朝堂官員。
不過和眼前這位,關係似乎不錯。
太子想到這裏,抬眼看向戚明石。
戚明石看到這太子的眼神,不卑不亢。
“殿下這是懷疑我與哪位皇子勾結,來謀害於你嗎?”
“你不是曾陪著某位,一道來這邊,還有了過命的交情麽?”
“首先,戚家隻忠於皇帝。其次,我是受陛下之命,才和他一起出行。最後,請殿下想想,為什麽刺殺活動會發生在這裏?從京城到吳興,山水迢迢,為何在這裏動手?”
好一個條分縷析,好一個一語中的。
難怪老四當時要求著父皇,讓他一道出行了。
“那依你之見呢?”
戚明石也不想再藏著掖著,直言道:“要麽想構陷這塊玉玨的主人,要麽就是誣陷我了。”
太子一聽,腹誹道:如果真是想誣陷戚家老二,說明此人非比尋常。
如果能拉攏過來,收入自己麾下,那將對自己的位置大有裨益。
隨即婉言答謝:“剛才猜疑少主之處,還望你海涵。不過救命之恩,本宮會銘記於心,等迴京後必有重謝。”
“殿下言重了,我隻是不想因我所做之事而生事端罷了。”
太子看向提壺一人,“剛才展示的名壺,可否讓本宮瞧上一瞧。”
戚明石沒有拒絕的道理,便示意守衛將包袱打開。
太子將那壺欣賞把玩了一番。
不解問道:“這麽名貴的壺,你為何要將它展覽出來,是想待價而沽嗎?”
“並非如此,我隻是想製造一次事端,逼迫一個人出來。”
這時,月圓已經給兩位隨從包紮完畢,迴道戚明石身邊。
太子將月圓打量了一番。
“是為了尋找這位姑娘的兄長吧?”
“是”。
“方便說下具體是什麽情況嗎?我隻是聽說有一位縣令失蹤了。”
戚明石看向月圓,見她點頭應允,才將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太子。
太子聽完,轉頭問向一旁的隨從,“你覺得,咱們出常州時,路遇的那三人可不可疑?”
這人迴想道:“殿下說的是那三個人嗎?一道人、一個跟班、另一個卻戴著嚴實的帷帽。”
“就是這三人。”太子轉頭看向戚明石,“我覺得這三人很有可能就是你們要找的人,尤其是那個戴帷帽的。”
聽到太子如是說,戚明石和月圓看向彼此。
兩人都了明白對方所想。
戚明石開口道:“多謝太子。我們會即刻啟程,向常州方向尋人。不知道太子是迴京,還是繼續巡遊,需要給您增加人手嗎?”
“不用了,今日還有隨從沒有過來,我也會加強警惕的。”
雙方就此別過,戚明石帶著葉家夫婦和月圓,一同向常州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