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針鋒相對
16歲賣唱出道,嚇懵現場歌手 作者:快樂的舞蹈導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國風音樂會》正賽的日子越來越近。
倒計時2天。
這天是賽前練習的最後一天。
於是陳哲宇早晨便聯係何小萌,叫她做好準備去公司禮堂練習。
前兩天晚上個人賬戶上惡意留言的事情,他沒有放在心上,因為沒有必要。
做好自己就夠了。
“《朝聞》報道,神洲音樂大家as先生,將出席本屆華國《國風音樂會》。”
正在吃早餐的陳哲宇,停下了咀嚼的動作,身旁的母親黃素芳,更是瞪大眼睛愣在原地。
“軒轅老先生居然要出席本屆《國風音樂會》!”
她驚唿一聲。
老墨眼中露出追憶的色彩,緩緩出聲:“軒轅先生本是倭島國人士,但其年輕時來華國學習,然後定居,期間他給自己取了個名,說是取自軒轅黃帝,叫軒轅朔。”
“他當時考入了華國第一藝術大學。”
“然後獲得世界音樂之都舉辦的音樂節的亞軍。”
“從那以後,他便離開華國,迴到自己的國家,潛心研究音樂藝術。”
“每年倭島國那邊出名的音樂,大多出自於軒轅老先生的手筆。”
“並且,他年輕的時候還寫了一首歌,贈予華國。”
“現在那首歌傳為倭島國民謠,名為《故鄉》。”
陳哲宇微微點頭,他沒想到泰鬥級的音樂大家也會出席這次音樂會。
這是軒轅先生對音樂界的幾個貢獻之一,最為重要的是,他被祖國音樂協會聘請為次席客卿。
這就意味著,他在華國樂壇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為他在華三十年,極大程度上幫助華語樂壇培養出了許多人才。
比如,上一屆歌王。
比如,周傑的師父。
等等等等。
這些人,或多或少取得了聲名,或多或少受到過軒轅老先生的指點。
即便是倭島國人,但是華國老一輩人都記得他對華國做出的貢獻。
陳哲宇的眉頭逐漸緊縮,沉聲道:“希望軒轅老前輩隻是來看看。”
“應該是吧,雖然一邊是祖國最強樂隊,另一邊卻是被他自己稱為第二故鄉的華國樂壇。”
老墨平靜說道。
黃素芳則放下手中的饅頭,出聲附和:“嗯,應該是這樣。畢竟是軒轅老前輩。”
“如果張老歌神也出席,那就有好戲看了。”
黃素芳突然拍手,激動地說道。
“媽,張學老歌神會去的。”
陳哲宇吃飽喝足,擦了擦嘴微笑迴應。
“哦!兒子,你能弄到門票嗎,娘也想去看看!”
黃素芳眉開眼笑地看著兒子。
“早就準備好了!”
陳哲宇說完,從兜裏摸出三張門票遞給母親黃素芳。
“這裏一共是三張門票,媽媽,你用一張,其餘的你自己想怎麽用就怎麽用。”
“喲!還是第三排的嘞!”
“我兒子就是厲害,我看網上啊,這3-5排的門票,在售票的一瞬間就被清空了!”
“而黃牛手中,3-5排的門票高達20萬一張!”
黃素芳一把搶過兒子手中的三張票,然後一張一張仔細端詳著。
陳哲宇摸了摸鼻子,“還好啦,畢竟兒子現在也是落星公司的當家明星!”
“嗯嗯,兒子加油哦!”
黃素芳說完,笑著離去。
老墨這時嗬嗬一笑:“哲宇啊,我有個孫女也想去看看這音樂會,不知道你還能弄到門票嗎?”
“不用前排的,靠後的就行。”
老墨蒼老的臉龐上堆滿笑容,他搓了搓手出聲問道。
“能,晚上我迴來的時候給老墨你弄兩張來。”
陳哲宇微笑著迴應,然後又說了句:“請你和我媽媽說一聲,我出門了。”
“好嘞好嘞,謝謝哲宇!”
老墨一邊迴應,一邊恢複了往日的神情。
很快,又到了日落時分。
陳哲宇和何小萌,練習了三次,其餘時間就是分析一些細節方麵。
與何小萌分開後,陳哲宇接到了來自李秋萍的電話。
“哲宇小兄弟,軒轅老先生的事情,你聽說了吧?”
陳哲宇有些不明所以,疑惑問道:“怎麽了?”
“看來你還不知道。”
電話那頭的李秋萍頓了頓,“軒轅老匹夫,丟掉了他的尊嚴,指明說我們華國樂壇如果沒有他,便不會有如今的華語樂壇!”
“他還說,是他留下了寶貴的經驗,悉心傳授,才讓華語樂壇有了今天!”
“最過分的是,他說他看不起華語樂壇!說我們舉辦的大小音樂會不過是‘孩子過家家’!”
“哲宇小兄弟,你說怎麽辦?”
李秋萍的語氣中夾雜著憤怒,但有透露著一股深深的無奈。
按照軒轅的話來說,確實他對華國樂壇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少成名歌手都受到了他的指點。
不少傳唱至今的歌曲,也有他的影子。
陳哲宇沉默。
“知道了,李姐,你放心,有我在。”
良久,陳哲宇吐出這一句話。
壓力,再次來到自己的身上。
哪怕是母親病重,還沒錢醫治的時候,自己還能憑借唱歌,與落星公司簽約來搞定。
但是這一次,沒有人能幫助他。
能幫助他的隻有他自己。
這一刻,陳哲宇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這一場《國風音樂會》,不再是簡單的兩個國家音樂藝術的交流,不再是簡單的一次較量。
而是華國一方,出於維護正義,維護尊嚴的一戰。
這次音樂會的名單已經敲定,有周傑,有陳一迅,也有他陳哲宇。
但,沒有新老歌王的名字。
更沒有張老歌神的名字。
因為歌王、歌神,不屬於這個音樂會。
歌王的目光是國家級音樂會,至於張老歌神,他不會輕易登台歌唱。
明明是一次地域級的音樂會,即便是有倭島國天皇直屬樂隊參加,那也被眾人看作一次交流切磋罷了。
沒想到突然放言要出席音樂會的軒轅朔,會說出這番話。
毫無疑問,他是要貶低整個華國樂壇,讓他們的樂隊踩著華語樂壇再上一個台階。
同時,他也狠狠打了華國樂壇一巴掌。
這就能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沒有他在的華國樂壇,不如他在的倭島國樂壇!
倒計時2天。
這天是賽前練習的最後一天。
於是陳哲宇早晨便聯係何小萌,叫她做好準備去公司禮堂練習。
前兩天晚上個人賬戶上惡意留言的事情,他沒有放在心上,因為沒有必要。
做好自己就夠了。
“《朝聞》報道,神洲音樂大家as先生,將出席本屆華國《國風音樂會》。”
正在吃早餐的陳哲宇,停下了咀嚼的動作,身旁的母親黃素芳,更是瞪大眼睛愣在原地。
“軒轅老先生居然要出席本屆《國風音樂會》!”
她驚唿一聲。
老墨眼中露出追憶的色彩,緩緩出聲:“軒轅先生本是倭島國人士,但其年輕時來華國學習,然後定居,期間他給自己取了個名,說是取自軒轅黃帝,叫軒轅朔。”
“他當時考入了華國第一藝術大學。”
“然後獲得世界音樂之都舉辦的音樂節的亞軍。”
“從那以後,他便離開華國,迴到自己的國家,潛心研究音樂藝術。”
“每年倭島國那邊出名的音樂,大多出自於軒轅老先生的手筆。”
“並且,他年輕的時候還寫了一首歌,贈予華國。”
“現在那首歌傳為倭島國民謠,名為《故鄉》。”
陳哲宇微微點頭,他沒想到泰鬥級的音樂大家也會出席這次音樂會。
這是軒轅先生對音樂界的幾個貢獻之一,最為重要的是,他被祖國音樂協會聘請為次席客卿。
這就意味著,他在華國樂壇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為他在華三十年,極大程度上幫助華語樂壇培養出了許多人才。
比如,上一屆歌王。
比如,周傑的師父。
等等等等。
這些人,或多或少取得了聲名,或多或少受到過軒轅老先生的指點。
即便是倭島國人,但是華國老一輩人都記得他對華國做出的貢獻。
陳哲宇的眉頭逐漸緊縮,沉聲道:“希望軒轅老前輩隻是來看看。”
“應該是吧,雖然一邊是祖國最強樂隊,另一邊卻是被他自己稱為第二故鄉的華國樂壇。”
老墨平靜說道。
黃素芳則放下手中的饅頭,出聲附和:“嗯,應該是這樣。畢竟是軒轅老前輩。”
“如果張老歌神也出席,那就有好戲看了。”
黃素芳突然拍手,激動地說道。
“媽,張學老歌神會去的。”
陳哲宇吃飽喝足,擦了擦嘴微笑迴應。
“哦!兒子,你能弄到門票嗎,娘也想去看看!”
黃素芳眉開眼笑地看著兒子。
“早就準備好了!”
陳哲宇說完,從兜裏摸出三張門票遞給母親黃素芳。
“這裏一共是三張門票,媽媽,你用一張,其餘的你自己想怎麽用就怎麽用。”
“喲!還是第三排的嘞!”
“我兒子就是厲害,我看網上啊,這3-5排的門票,在售票的一瞬間就被清空了!”
“而黃牛手中,3-5排的門票高達20萬一張!”
黃素芳一把搶過兒子手中的三張票,然後一張一張仔細端詳著。
陳哲宇摸了摸鼻子,“還好啦,畢竟兒子現在也是落星公司的當家明星!”
“嗯嗯,兒子加油哦!”
黃素芳說完,笑著離去。
老墨這時嗬嗬一笑:“哲宇啊,我有個孫女也想去看看這音樂會,不知道你還能弄到門票嗎?”
“不用前排的,靠後的就行。”
老墨蒼老的臉龐上堆滿笑容,他搓了搓手出聲問道。
“能,晚上我迴來的時候給老墨你弄兩張來。”
陳哲宇微笑著迴應,然後又說了句:“請你和我媽媽說一聲,我出門了。”
“好嘞好嘞,謝謝哲宇!”
老墨一邊迴應,一邊恢複了往日的神情。
很快,又到了日落時分。
陳哲宇和何小萌,練習了三次,其餘時間就是分析一些細節方麵。
與何小萌分開後,陳哲宇接到了來自李秋萍的電話。
“哲宇小兄弟,軒轅老先生的事情,你聽說了吧?”
陳哲宇有些不明所以,疑惑問道:“怎麽了?”
“看來你還不知道。”
電話那頭的李秋萍頓了頓,“軒轅老匹夫,丟掉了他的尊嚴,指明說我們華國樂壇如果沒有他,便不會有如今的華語樂壇!”
“他還說,是他留下了寶貴的經驗,悉心傳授,才讓華語樂壇有了今天!”
“最過分的是,他說他看不起華語樂壇!說我們舉辦的大小音樂會不過是‘孩子過家家’!”
“哲宇小兄弟,你說怎麽辦?”
李秋萍的語氣中夾雜著憤怒,但有透露著一股深深的無奈。
按照軒轅的話來說,確實他對華國樂壇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少成名歌手都受到了他的指點。
不少傳唱至今的歌曲,也有他的影子。
陳哲宇沉默。
“知道了,李姐,你放心,有我在。”
良久,陳哲宇吐出這一句話。
壓力,再次來到自己的身上。
哪怕是母親病重,還沒錢醫治的時候,自己還能憑借唱歌,與落星公司簽約來搞定。
但是這一次,沒有人能幫助他。
能幫助他的隻有他自己。
這一刻,陳哲宇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這一場《國風音樂會》,不再是簡單的兩個國家音樂藝術的交流,不再是簡單的一次較量。
而是華國一方,出於維護正義,維護尊嚴的一戰。
這次音樂會的名單已經敲定,有周傑,有陳一迅,也有他陳哲宇。
但,沒有新老歌王的名字。
更沒有張老歌神的名字。
因為歌王、歌神,不屬於這個音樂會。
歌王的目光是國家級音樂會,至於張老歌神,他不會輕易登台歌唱。
明明是一次地域級的音樂會,即便是有倭島國天皇直屬樂隊參加,那也被眾人看作一次交流切磋罷了。
沒想到突然放言要出席音樂會的軒轅朔,會說出這番話。
毫無疑問,他是要貶低整個華國樂壇,讓他們的樂隊踩著華語樂壇再上一個台階。
同時,他也狠狠打了華國樂壇一巴掌。
這就能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沒有他在的華國樂壇,不如他在的倭島國樂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