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海訓
諸天領主路之從1188開始 作者:演義唐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墾土地正如火如荼之時,王海已經帶著新學員去做海訓。
海軍新招的士兵理論課上完之後就在大員灣適應海況,也就是去船上浪,浪的不吐了才算適應。
就像原時空學開車一樣,邢承恩記得舅舅家的孩子學開車的時候快班半年,正常班一年,不但學開車,還要學修車。
哪像後來老婆學開車,科目幾個一考完就能拿本,至於車故障燈亮了是什麽意思?關開車的什麽事情?打電話叫修車的!
這個時空海員不但安排學習理論知識,還要去船廠實習參觀,知道船體結構,出現狀況怎麽處理,到海上出了問題可沒有電話搖人的功能了!
在大員灣適應的差不多了,就要去海峽做風浪訓練了,這塊兒安全很重要,要是不注意是會死人的。
於是王海幹脆把兩艘戰艦帶了出來,還是滿水手出航,他要來一次中途航行,這個季節有浪但不會碰見大風暴。
王海打算讓這些新水手切身感受一下什麽叫風浪,沒經過風浪拍打的水手不是合格的水手。
至於在台風天適應大風浪那是腦子有病,老手都不願意碰見熱帶風暴,別說帶一群新手,那是找死。
王海的意願很快就實現了。
剛離開海灣灣一天多,就遇上了風浪。
海天都變成了鉛灰色,根本就沒有明確的風向,四麵八方全是風,海浪把幾十米長的大船像扔沙包一樣扔來扔去,船上就沒有一個不吐的,包括王海自己都吐了。
沒轍啊,暈船這個玩意是沒法全完避免的,隻能是說程度好一些,吐了也不影響吃喝,更不會頭暈腦脹。
這時候就知道操帆手為啥重要了,他們要在來迴搖擺幅度超過十米的桅杆頂上把一麵一麵的帆收起來,還得捆好。
站上桅杆,那個感覺啊,就和站在幾百米高樓邊上一樣,下麵的海水晃來晃去,看久了就想吐。
船上都有保險繩可以用,曾經在海灣有幾名新手沒聽話,以為走幾步就是幾秒鍾的功夫,自己拉住索具就沒事兒了,結果呢,一個浪拍過來,船體一抖,桅杆上的兩個人就被甩飛了。
在大自然的麵前,光靠雙手是沒用的,再大力氣也抓不住。
當時幸好是在海灣訓練,還能救起來,要是在海峽人就完了,一個浪過去,屍首找都沒地找去。
世界上總有些人認為自己可以,別人說的再多也不記,不過有泡海水的樣板之後,學員們係保險繩的習慣自然養成了。
海水不光鹹還苦還腥,喝下去不是好體驗,誰也不想沒事喝一肚子海水玩。
王海記得他們那複雜的眼神,可話還是要說,
“看到了吧,這就是不聽話的後果,天天提醒你們就是不想讓你們變這樣,沒記住就是這個下場!”
當時大部分操帆手直接就掉進海裏喝水去了,這還算好的。
有一個摔在了船舷上,骨頭被撞斷了,發出一種破木頭斷裂的哢嚓聲,訓練的人員都聽得清清楚楚,然後去學院給學生們練手接骨,折騰了段時間,想再訓練最少三個月以後,隻能等下批人員一起訓練了。
王海覺得新手不聽勸也好,三番五次的說總有人記不住,但是出了醜當了反麵典型案例之後,很多人都長記性。
尤其是哪個接骨的,慘嚎聲成了當時學員們的助力劑,再沒有學員敢把教官的話當耳旁風了。
李六魁帶著一批物資和船隊去日本交易了,交易每次都是王海和李六魁輪換著來,一人一趟,士兵們對去日本很向往。
邢承恩了解到日本女人借種的事也不假,但是都是在博多一類的海貿城市找宋人,真實原因是宋人出手大方,隨便露出點貨物在日本都是高級商品,所以宋人比較受歡迎。
像網上說的坐船來南宋那種就有些誇大了,不說海上風險,日本現在的造船技術也不過關,有船來也是帶著商品交易的,大量帶女子過來是不現實的。
就像二戰中的美利堅大兵一樣,人家隻是出手些軍用配給物資就能獲得女子的青睞,一個道理罷了。
海軍訓練很苦,在船上又是密閉空間,所以這種事情就順其自然吧。
交易主使人員是顧平篩選的,以後要做外交工作兼刺探軍情等等,財務人員是晴雪這邊派,帳表等等都有記錄,核對賬目也是分開的,海員自然是海軍營的人擔任,這年月上岸經商,下海客串海盜的不要太多。
其實所有的部門未來都要和財務打交道,現在隻是簡單的財務部門,以後會劃分出審計和稽查部門來,對財務部門也要施行監管,要不人家聯合起來搞鬼就不好了。
邢承恩交代了去日本交易可以多買些女人迴來給單身漢分配。
這次李六魁和王海一起去日本了,兩艘戰艦跟著去順路海訓,真有問題的話李六魁這邊可以援助,新手海員在海上真出了狀況很麻煩。
一般海軍訓練,可分為共同科目訓練和專業訓練兩大類。
共同科目訓練是海軍官兵一切訓練的基礎,包括條令、火炮、損傷管製、遊泳潛水等方麵的訓練。
專業訓練是海軍官兵根據職責分工,加深進行的技術訓練,包括遠海訓練、火炮射擊訓練、帆纜訓練、通信訓練等等。
古時候海上船隊的旗語就是通訊,可不像現代化還有無線電通訊,就算有通訊部還是要有懂旗語的。
在海上有浪,火炮訓練也很關鍵,在晃動中開炮真的需要技術,這和在岸上訓練完全是兩個狀態。
纜帆同樣如此,本身船就晃,你還要操作纜繩和風帆,平衡不好你就當滾地葫蘆吧。
船在海上是晃動狀態,新人必須養成習慣完全適應才能成為精銳,這也是海軍成軍慢的原因。
陸軍隊列訓練完成,聽懂號令就敢給你發個長矛打仗去了,海軍你試試,船都給你搞沉了。
邢承恩給海軍開的軍餉比陸軍高,沒辦法海軍官兵可以算是技術兵種,需要時間培訓的。
王海不隻一次聽少爺抱怨了,少爺不是不想擴大海軍規模而是人員不達標,海軍軍餉高,想當兵的移民們自然優選海軍,可是一輪測試下來剩下的沒多少人,這可不是像遊戲裏暴兵那麽簡單。
未來的軍事學院裏自然會分陸軍和海軍,他們有共同科目,也會根據兵種的不同各自有專業科目。
自己不太懂少爺嘴裏的名詞,什麽武裝泅渡,登陸作戰,兩棲作戰等等,聽起來好高大上,但是海軍陸戰隊自己聽懂了。
海軍陸戰隊,王海自己的理解,就是海軍中負責進行陸地作戰的部隊,就是少爺說的擔負從海對陸或者從陸對海的跨域作戰,如渡海登陸戰、島嶼攻防戰等。
少爺和王進等人說過,在戰略地位上,海軍陸戰隊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們擁有兩棲作戰、跨海征伐的能力。
以後為了保護沿海與海外權益,就必須擁有一支強有力的海軍陸戰隊。
王海和李六魁正高興呢,結果少爺又畫下線來,海軍陸戰隊不能搶陸軍資源,而且編製有限製。
海軍陸戰隊人數通常較少,但他們既需要如海軍一樣在大洋上顛簸,又需要如陸軍一樣在炮火下突進,而且往往還必須在崎嶇的島礁上騰挪作戰,或從波濤洶湧的海中撕破敵人的岸防線,艱苦又危險。
所以必須是精銳中的精銳才能當海軍陸戰隊員。
以後海軍陸戰隊的選拔要比普通兵種更加嚴格,訓練更加嚴酷,甚至自帶精銳部隊乃至特種部隊的光環。
邢承恩在原時空也曾經是熱血青年一枚,和朋友一說海軍陸戰隊,都覺是特種兵酷炫狂拽,但他們不知道這種酷炫,其實是用鮮血和汗水澆鑄而出的。
王海想起之前和少爺叫板就覺得自己傻,少爺謫仙人下凡,自己居然還嫌棄,當時真沒眼力見。
不過少爺大度不計較這些,還讓自己當了統領,自己可不能辜負少爺的信任,因為少爺說了,路上的生番被剿滅之後,未來的敵人隻會來自大海,海軍一定要強大起來。
王進老大說的戰略目標咱不懂,少爺說的願景咱也不懂,但是練出精銳之師王海懂,所以感覺新人差不多適應了就開出來海訓,隻要人死不了就給我練起來!
李六魁也同意這麽幹,看著陸軍一點一點壯大,海軍就這些人手,他也急,可之前生番是主要威脅,陸軍擴大無可厚非。
現在邢大人加大海軍的投入,要是不抓住機會就是傻子。
王海和李六魁的小心思邢承恩也知道,給軍部的資源就這麽多,陸軍多了,海軍自然就少,所以兩方較勁是允許的。
海軍和陸軍資源之爭出現了苗頭,競爭可以有但是一定要有個底線。
但是邢承恩畫了條紅線,要是敢鬧出二戰時日本的海軍陸軍之爭都給我下課,迴家種地去。
海軍新招的士兵理論課上完之後就在大員灣適應海況,也就是去船上浪,浪的不吐了才算適應。
就像原時空學開車一樣,邢承恩記得舅舅家的孩子學開車的時候快班半年,正常班一年,不但學開車,還要學修車。
哪像後來老婆學開車,科目幾個一考完就能拿本,至於車故障燈亮了是什麽意思?關開車的什麽事情?打電話叫修車的!
這個時空海員不但安排學習理論知識,還要去船廠實習參觀,知道船體結構,出現狀況怎麽處理,到海上出了問題可沒有電話搖人的功能了!
在大員灣適應的差不多了,就要去海峽做風浪訓練了,這塊兒安全很重要,要是不注意是會死人的。
於是王海幹脆把兩艘戰艦帶了出來,還是滿水手出航,他要來一次中途航行,這個季節有浪但不會碰見大風暴。
王海打算讓這些新水手切身感受一下什麽叫風浪,沒經過風浪拍打的水手不是合格的水手。
至於在台風天適應大風浪那是腦子有病,老手都不願意碰見熱帶風暴,別說帶一群新手,那是找死。
王海的意願很快就實現了。
剛離開海灣灣一天多,就遇上了風浪。
海天都變成了鉛灰色,根本就沒有明確的風向,四麵八方全是風,海浪把幾十米長的大船像扔沙包一樣扔來扔去,船上就沒有一個不吐的,包括王海自己都吐了。
沒轍啊,暈船這個玩意是沒法全完避免的,隻能是說程度好一些,吐了也不影響吃喝,更不會頭暈腦脹。
這時候就知道操帆手為啥重要了,他們要在來迴搖擺幅度超過十米的桅杆頂上把一麵一麵的帆收起來,還得捆好。
站上桅杆,那個感覺啊,就和站在幾百米高樓邊上一樣,下麵的海水晃來晃去,看久了就想吐。
船上都有保險繩可以用,曾經在海灣有幾名新手沒聽話,以為走幾步就是幾秒鍾的功夫,自己拉住索具就沒事兒了,結果呢,一個浪拍過來,船體一抖,桅杆上的兩個人就被甩飛了。
在大自然的麵前,光靠雙手是沒用的,再大力氣也抓不住。
當時幸好是在海灣訓練,還能救起來,要是在海峽人就完了,一個浪過去,屍首找都沒地找去。
世界上總有些人認為自己可以,別人說的再多也不記,不過有泡海水的樣板之後,學員們係保險繩的習慣自然養成了。
海水不光鹹還苦還腥,喝下去不是好體驗,誰也不想沒事喝一肚子海水玩。
王海記得他們那複雜的眼神,可話還是要說,
“看到了吧,這就是不聽話的後果,天天提醒你們就是不想讓你們變這樣,沒記住就是這個下場!”
當時大部分操帆手直接就掉進海裏喝水去了,這還算好的。
有一個摔在了船舷上,骨頭被撞斷了,發出一種破木頭斷裂的哢嚓聲,訓練的人員都聽得清清楚楚,然後去學院給學生們練手接骨,折騰了段時間,想再訓練最少三個月以後,隻能等下批人員一起訓練了。
王海覺得新手不聽勸也好,三番五次的說總有人記不住,但是出了醜當了反麵典型案例之後,很多人都長記性。
尤其是哪個接骨的,慘嚎聲成了當時學員們的助力劑,再沒有學員敢把教官的話當耳旁風了。
李六魁帶著一批物資和船隊去日本交易了,交易每次都是王海和李六魁輪換著來,一人一趟,士兵們對去日本很向往。
邢承恩了解到日本女人借種的事也不假,但是都是在博多一類的海貿城市找宋人,真實原因是宋人出手大方,隨便露出點貨物在日本都是高級商品,所以宋人比較受歡迎。
像網上說的坐船來南宋那種就有些誇大了,不說海上風險,日本現在的造船技術也不過關,有船來也是帶著商品交易的,大量帶女子過來是不現實的。
就像二戰中的美利堅大兵一樣,人家隻是出手些軍用配給物資就能獲得女子的青睞,一個道理罷了。
海軍訓練很苦,在船上又是密閉空間,所以這種事情就順其自然吧。
交易主使人員是顧平篩選的,以後要做外交工作兼刺探軍情等等,財務人員是晴雪這邊派,帳表等等都有記錄,核對賬目也是分開的,海員自然是海軍營的人擔任,這年月上岸經商,下海客串海盜的不要太多。
其實所有的部門未來都要和財務打交道,現在隻是簡單的財務部門,以後會劃分出審計和稽查部門來,對財務部門也要施行監管,要不人家聯合起來搞鬼就不好了。
邢承恩交代了去日本交易可以多買些女人迴來給單身漢分配。
這次李六魁和王海一起去日本了,兩艘戰艦跟著去順路海訓,真有問題的話李六魁這邊可以援助,新手海員在海上真出了狀況很麻煩。
一般海軍訓練,可分為共同科目訓練和專業訓練兩大類。
共同科目訓練是海軍官兵一切訓練的基礎,包括條令、火炮、損傷管製、遊泳潛水等方麵的訓練。
專業訓練是海軍官兵根據職責分工,加深進行的技術訓練,包括遠海訓練、火炮射擊訓練、帆纜訓練、通信訓練等等。
古時候海上船隊的旗語就是通訊,可不像現代化還有無線電通訊,就算有通訊部還是要有懂旗語的。
在海上有浪,火炮訓練也很關鍵,在晃動中開炮真的需要技術,這和在岸上訓練完全是兩個狀態。
纜帆同樣如此,本身船就晃,你還要操作纜繩和風帆,平衡不好你就當滾地葫蘆吧。
船在海上是晃動狀態,新人必須養成習慣完全適應才能成為精銳,這也是海軍成軍慢的原因。
陸軍隊列訓練完成,聽懂號令就敢給你發個長矛打仗去了,海軍你試試,船都給你搞沉了。
邢承恩給海軍開的軍餉比陸軍高,沒辦法海軍官兵可以算是技術兵種,需要時間培訓的。
王海不隻一次聽少爺抱怨了,少爺不是不想擴大海軍規模而是人員不達標,海軍軍餉高,想當兵的移民們自然優選海軍,可是一輪測試下來剩下的沒多少人,這可不是像遊戲裏暴兵那麽簡單。
未來的軍事學院裏自然會分陸軍和海軍,他們有共同科目,也會根據兵種的不同各自有專業科目。
自己不太懂少爺嘴裏的名詞,什麽武裝泅渡,登陸作戰,兩棲作戰等等,聽起來好高大上,但是海軍陸戰隊自己聽懂了。
海軍陸戰隊,王海自己的理解,就是海軍中負責進行陸地作戰的部隊,就是少爺說的擔負從海對陸或者從陸對海的跨域作戰,如渡海登陸戰、島嶼攻防戰等。
少爺和王進等人說過,在戰略地位上,海軍陸戰隊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們擁有兩棲作戰、跨海征伐的能力。
以後為了保護沿海與海外權益,就必須擁有一支強有力的海軍陸戰隊。
王海和李六魁正高興呢,結果少爺又畫下線來,海軍陸戰隊不能搶陸軍資源,而且編製有限製。
海軍陸戰隊人數通常較少,但他們既需要如海軍一樣在大洋上顛簸,又需要如陸軍一樣在炮火下突進,而且往往還必須在崎嶇的島礁上騰挪作戰,或從波濤洶湧的海中撕破敵人的岸防線,艱苦又危險。
所以必須是精銳中的精銳才能當海軍陸戰隊員。
以後海軍陸戰隊的選拔要比普通兵種更加嚴格,訓練更加嚴酷,甚至自帶精銳部隊乃至特種部隊的光環。
邢承恩在原時空也曾經是熱血青年一枚,和朋友一說海軍陸戰隊,都覺是特種兵酷炫狂拽,但他們不知道這種酷炫,其實是用鮮血和汗水澆鑄而出的。
王海想起之前和少爺叫板就覺得自己傻,少爺謫仙人下凡,自己居然還嫌棄,當時真沒眼力見。
不過少爺大度不計較這些,還讓自己當了統領,自己可不能辜負少爺的信任,因為少爺說了,路上的生番被剿滅之後,未來的敵人隻會來自大海,海軍一定要強大起來。
王進老大說的戰略目標咱不懂,少爺說的願景咱也不懂,但是練出精銳之師王海懂,所以感覺新人差不多適應了就開出來海訓,隻要人死不了就給我練起來!
李六魁也同意這麽幹,看著陸軍一點一點壯大,海軍就這些人手,他也急,可之前生番是主要威脅,陸軍擴大無可厚非。
現在邢大人加大海軍的投入,要是不抓住機會就是傻子。
王海和李六魁的小心思邢承恩也知道,給軍部的資源就這麽多,陸軍多了,海軍自然就少,所以兩方較勁是允許的。
海軍和陸軍資源之爭出現了苗頭,競爭可以有但是一定要有個底線。
但是邢承恩畫了條紅線,要是敢鬧出二戰時日本的海軍陸軍之爭都給我下課,迴家種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