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也是,你們細想,衛大人平日裏那般敦厚老實,勤勉盡責,怎可能與那性情暴烈的血肉和尚結下梁子呢?我看這其中,定有蹊蹺。”一位官員說道。


    “是啊,衛大人一向中正,絕不會輕易得罪任何人,怎會無端卷入此等紛爭?那麽,究竟是何人,竟欲置他於死地?”另一人接過話茬,聲音中透露出一絲不安。


    眾人的目光紛紛交匯,試圖從彼此的眼神中尋找答案,但得到的隻有更多的困惑與迷茫。


    就在這時,羅織打破了沉默:“既然如此,我們不妨直接去衛大人的房間查找線索,或許能發現些什麽。”


    於是,在羅織的帶領下,一行人浩浩蕩蕩地進入了衛一鳳的房間。


    眾人分頭行動,仔細地翻找著每一個角落,不放過任何一絲可能隱藏線索的痕跡。


    不久,一陣驚唿聲打破了室內的寧靜:“大人,我找到了!”隻見一名官員手持一封密封的書信,急匆匆地走了過來。


    羅織接過書信,當著眾人的麵緩緩拆開。隨著信紙的展開,一行行觸目驚心的文字映入眼簾——青州東林黨的一係列罪證赫然其上,每一件都足以令人瞠目結舌。


    眾人依次傳閱著這封信,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震驚與憤怒。


    雖然他們之中不乏平日裏也做些見不得光勾當之人,但如此惡劣、如此喪心病狂的罪行,還是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與底線。


    “這……這簡直難以置信!”


    有人喃喃自語,聲音中帶著顫抖與不可置信。


    “是啊,青州東林黨竟如此膽大妄為,視國法如無物,真是令人發指!”另一人義憤填膺地附和道。


    “哼!好一個東林黨,竟因懼怕衛大人公正無私,提前下手斬草除根,其行徑之惡劣,膽大包天,令人發指!”羅織的怒喝在房間內迴蕩,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擊在眾人的心頭。他的眼神如炬,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與憤怒。


    然而,麵對羅織的指控,眾人卻並未立即響應,反而麵露疑色。他們之中,不乏對官場內幕有所了解之人,深知衛一鳳與東林黨之間千絲萬縷的聯係。


    現在上書,恐怕會得罪東林黨。


    羅織看他們有所顧忌,於是話鋒一轉,提出了更為震撼的要求:“現在,我要將此事上報陛下,揭露東林黨勾結白蓮教餘孽,殘害忠良的罪行。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能與我聯名上書,共同為衛大人討迴公道!”


    此言一出,房間內頓時炸開了鍋。有的人震驚不已,有的人猶豫不決,更有甚者麵露懼色。他們深知,一旦卷入這場風波,將可能麵臨來自東林黨的巨大壓力與報複。


    “大人,此事關乎重大,我等還需從長計議……”有人試圖尋找借口推脫。


    但羅織豈是那麽容易被說服的?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假裝大度地說道:“我理解各位的顧慮,但正義之事,豈能因私情而退縮?你們若不願聯名上書,也無妨。隻需將血肉和尚之事如實稟告陛下即可。至於後續如何,我想陛下自有聖裁。”


    此言一出,眾人頓時感到壓力倍增。與血肉和尚那個動輒殺人全家的江湖人物相比,東林黨與白蓮教的威脅顯然就小了許多。權衡利弊之下,許多人開始改變態度。


    “大人,我願意上書!”一人率先表態,聲音中帶著一絲堅定。


    “我也是!此事關乎國家安危,我等豈能坐視不理?”另一人緊隨其後,語氣中充滿了決心。


    “好好好!”


    看著這群人踴躍報名,羅織滿意的點了點頭。


    奏折如同離弦之箭,迅速穿越宮牆,直達天啟皇帝的案頭。


    魏忠賢在得悉衛一鳳欲肅清東林黨卻反遭毒手的消息後怒不可遏。


    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一旦處理不好,許多投靠自己的官員也將調轉船頭,投奔他人。


    於是,他巧妙地將事態誇大,將青州的白蓮教描繪成一股由宗師親自坐鎮的叛亂力量,其威脅之大,足以撼動國本。


    天啟皇帝聞訊,震驚之餘,立刻展現出了他作為君主的決斷力。


    他深知青州知府被殺之事非同小可,不僅關乎地方穩定,更關乎朝廷顏麵與權威。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賜予了羅織接管青州一切事務的全權,包括軍隊的調動與指揮,以示對此次事件的重視與決心。


    然而,這一決策卻在朝堂之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部分官員,尤其是東林黨人,對羅織的行事風格與手段表示強烈不滿。


    他們認為羅織的貿然行動是導致衛一鳳遇害的直接原因,應予以嚴懲。


    他們紛紛上書彈劾,要求將羅織押迴京城問罪。


    而另一邊,以魏忠賢為首的勢力則堅決支持羅織。


    他們認為青州局勢已經糜爛至極,正需一位鐵腕人物前去整頓,羅織的果斷與堅決正是青州所急需的。


    他們不僅為羅織辯護,還積極遊說其他官員,試圖扭轉輿論風向。


    兩黨之間的鬥爭迅速升級,朝堂之上充滿了火藥味。


    雙方你來我往,互相攻擊,都試圖將對方徹底擊垮。


    然而,在這場激烈的政治鬥爭中,天啟皇帝卻表現出了難得的清醒與理智。


    他沒有被任何一方所左右,而是從大局出發,深思熟慮後做出了決定。


    他深知青州之事關乎國家安危與社稷穩定,不容有絲毫懈怠。因此,他力排眾議,堅決支持羅織的行動,並命令他務必全力以赴,將青州的白蓮教徹底鏟除。


    羅織在接到皇帝那沉甸甸的聖旨與魏忠賢那意味深長的密信時,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皇帝的聖旨如同尚方寶劍,賦予了他統領青州全局、便宜行事的至高權力,這既是對他能力的認可,也是對他忠誠的考驗。


    而魏忠賢的密信,則像是一扇窗,讓他窺見了朝堂背後的暗流湧動與權力博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命錦衣衛:開局滅門八大晉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寂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寂空並收藏大命錦衣衛:開局滅門八大晉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