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師門
大道爭鋒:一萬年來誰著史 作者:拔劍少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程振的老師李庚陽仍是在巡樞島駐足,看來這些年仍在巡視門中各處煉場。說起來程振每次拜見李庚陽都是來巡樞島,還從未去過他真正的洞府。
作為元嬰真人,又是寶陽院掌院,李庚陽的洞府肯定是福地級數的。這般洞府,主人居然大部分時間都不在,也隻有溟滄派這種大派才能如此財大氣粗。
巡樞島還是和程振上次離開時一般,除了懸停的位置變了,島上其他一應幾乎沒有改變。留給程振居住的洞府,這些年也未有動過,還是他離去時的模樣。
程振拜見李庚陽的過程和此前見家族真人差不多,免不了展示一番自己如今狀況,敘說一下這些年的經曆。
不同的是,李庚陽的養氣功夫似乎比程訥真人要強上不少,即便聽聞程振丹成一品也沒有太大的變化,隻是讚了句“甚好”就沒了下文。
李庚陽本就是寡淡性情,程振也已經習慣。他也知曉,這位師尊雖說平日看起來冷漠,但是對於自家弟子還是盡心盡責的。單說自己,這位老師就從各方麵給自己提供了諸多助力。
李庚陽對自己的態度,在程振看來,還是如從前一般,這就夠了。
但是,或許是成就金丹後,程振諦聽真法早已不再需要刻以維持,已經自然成為自身一種感官。借此,程振隱約感覺到自己老師今日談話間似有些低沉。
對於元嬰真人而言,其道心自然堅若磐石,隻要自己不願,是不會在外顯出太多情緒的。也就是程振這樣特別之人,諦聽又是他根本之術,如此方能隱約感應出一絲不同。
對此,程振暫時不得要領。他方才迴轉宗門,對於門中事務不甚了了,隻能日後多多留意觀察。
至於說直接開口詢問,甚至為師分憂,程振還沒有這麽沒有情商。任誰也不願意身邊有個可以輕易洞察自己內心之人存在,對於修士這種極為自我的人更是如此。
程振在李庚陽洞府待了大半日,主要是請教下一步修行中的一些關竅。他此前獲得的《寶金雲籙》《九嶽清音》乃至《太乙金華秘要》都是有金丹層次的修行內容的,倒是可以自行摸索。但能有名師指點,又何必舍易求難呢?
“你結丹未久,如今最重穩固心境,其次才是調和丹煞。至於提升修為,倒是不急於一時。”
李庚陽隻是稍微解答了一些修行中的問題後,便示意不必過於急切。
程振略一思索,便明白了李庚陽說得在理。這也是正理,由玄光跨入結丹,這本就是個大跨越。經曆這一步後,最重要的便不是提升修為,而是提升自己的心境。
便如程振剛剛結丹成功那兩天,心思便比較跳脫,想問題也有些偏頗,這便是心境不穩的表現。
經過這些天的緩衝,程振已經初步調整了心態。但在李庚陽看來,他仍然沒有從之前那種勇猛精進的狀態中出來。不是說勇猛精進不好,而是過剛易折,修行的不同階段要講求緩急有度。是以,他隻是稍稍點撥幾句,便不再給程振授課。
經李庚陽這一點撥,程振也立即醒悟,一番反思,覺得自己確實應當暫時緩一緩。當務之急還是調整心境,順便將突破後法道氣道的體悟徹底沉澱。
謝過李庚陽後,程振起身告辭。他本想著先迴赤岩島閉關一陣,然後再來就十大弟子之事找李庚陽求個說法。卻不想,李庚陽似看出他的意思,直接將他留在了巡樞島。
“你若是沒有要緊事,不妨在我這多留些時日。”
見程振不明所以,李庚陽難得又多說了兩句。
“你大師兄年前修為突破,我這一脈雖不重虛禮,在門中還是要表示一番。為師已經通知你幾位師兄,再過月餘其等都會前來。你既然來了,便不必來迴往返了。”
程振這才了然。
也是這時,程振才意識到,自己師門還是有不少師兄弟的。
算上程振自己,李庚陽門下共有六徒,他是最晚入門牆之人。程振仔細想了想,其餘五人中,程振隻見過三人,分別是二師兄崔恆、三師姐林美嬋,以及五師兄陳升明。
其中,程振與陳升明交往最多,入門也是由他帶領的。崔恆、林美嬋兩位在他入門牆時便已經是化丹修為,除了拜師時說過話,後麵也隻在這巡樞島上見過兩三麵。
至於大師兄熊顯華、四師兄陸不疑,更是素未蒙麵。
程振與五師兄陳升明關係不錯,從他那裏聽到過一些兩人消息。那位四師兄陸不疑據說是結丹時出了岔子,以至於隻凝結了一粒小金丹。這麽多年一直在外遊曆,謀求化去小金丹重新結丹。
至於那位大師兄熊顯華,據陳升明所說,乃是諸師兄弟中資質最好者,在程振拜師前便早已化丹三重了,已是到了更進一步的關口,是以大多在洞府閉關。
如今,李庚陽既然說他修為突破,那就意味著這位師兄已經成就元嬰了。
修行中每個境界間差距都是巨大的,如程振,從玄光突破到化丹,便與往日地位大不相同。而從化丹到元嬰,自又是另一番光景。
按照如今溟滄派中的形勢,元嬰真人足夠開創一個地位足夠的世家了。如應山程氏,便是程氏老祖成就元嬰後方才形成的修行世家。便是不願延續血脈,也能以師徒關係在門中創出一支傳承來。
如今修界中,元嬰境界的修士才會被稱為真人,便可知曉其地位了。
元嬰修士自成勢力,到了哪裏都是無法忽視的。對於程振來說,熊顯華與自己同出一脈,又是師兄,便是自己不得不思考如何對待的存在。
……
作為元嬰真人,又是寶陽院掌院,李庚陽的洞府肯定是福地級數的。這般洞府,主人居然大部分時間都不在,也隻有溟滄派這種大派才能如此財大氣粗。
巡樞島還是和程振上次離開時一般,除了懸停的位置變了,島上其他一應幾乎沒有改變。留給程振居住的洞府,這些年也未有動過,還是他離去時的模樣。
程振拜見李庚陽的過程和此前見家族真人差不多,免不了展示一番自己如今狀況,敘說一下這些年的經曆。
不同的是,李庚陽的養氣功夫似乎比程訥真人要強上不少,即便聽聞程振丹成一品也沒有太大的變化,隻是讚了句“甚好”就沒了下文。
李庚陽本就是寡淡性情,程振也已經習慣。他也知曉,這位師尊雖說平日看起來冷漠,但是對於自家弟子還是盡心盡責的。單說自己,這位老師就從各方麵給自己提供了諸多助力。
李庚陽對自己的態度,在程振看來,還是如從前一般,這就夠了。
但是,或許是成就金丹後,程振諦聽真法早已不再需要刻以維持,已經自然成為自身一種感官。借此,程振隱約感覺到自己老師今日談話間似有些低沉。
對於元嬰真人而言,其道心自然堅若磐石,隻要自己不願,是不會在外顯出太多情緒的。也就是程振這樣特別之人,諦聽又是他根本之術,如此方能隱約感應出一絲不同。
對此,程振暫時不得要領。他方才迴轉宗門,對於門中事務不甚了了,隻能日後多多留意觀察。
至於說直接開口詢問,甚至為師分憂,程振還沒有這麽沒有情商。任誰也不願意身邊有個可以輕易洞察自己內心之人存在,對於修士這種極為自我的人更是如此。
程振在李庚陽洞府待了大半日,主要是請教下一步修行中的一些關竅。他此前獲得的《寶金雲籙》《九嶽清音》乃至《太乙金華秘要》都是有金丹層次的修行內容的,倒是可以自行摸索。但能有名師指點,又何必舍易求難呢?
“你結丹未久,如今最重穩固心境,其次才是調和丹煞。至於提升修為,倒是不急於一時。”
李庚陽隻是稍微解答了一些修行中的問題後,便示意不必過於急切。
程振略一思索,便明白了李庚陽說得在理。這也是正理,由玄光跨入結丹,這本就是個大跨越。經曆這一步後,最重要的便不是提升修為,而是提升自己的心境。
便如程振剛剛結丹成功那兩天,心思便比較跳脫,想問題也有些偏頗,這便是心境不穩的表現。
經過這些天的緩衝,程振已經初步調整了心態。但在李庚陽看來,他仍然沒有從之前那種勇猛精進的狀態中出來。不是說勇猛精進不好,而是過剛易折,修行的不同階段要講求緩急有度。是以,他隻是稍稍點撥幾句,便不再給程振授課。
經李庚陽這一點撥,程振也立即醒悟,一番反思,覺得自己確實應當暫時緩一緩。當務之急還是調整心境,順便將突破後法道氣道的體悟徹底沉澱。
謝過李庚陽後,程振起身告辭。他本想著先迴赤岩島閉關一陣,然後再來就十大弟子之事找李庚陽求個說法。卻不想,李庚陽似看出他的意思,直接將他留在了巡樞島。
“你若是沒有要緊事,不妨在我這多留些時日。”
見程振不明所以,李庚陽難得又多說了兩句。
“你大師兄年前修為突破,我這一脈雖不重虛禮,在門中還是要表示一番。為師已經通知你幾位師兄,再過月餘其等都會前來。你既然來了,便不必來迴往返了。”
程振這才了然。
也是這時,程振才意識到,自己師門還是有不少師兄弟的。
算上程振自己,李庚陽門下共有六徒,他是最晚入門牆之人。程振仔細想了想,其餘五人中,程振隻見過三人,分別是二師兄崔恆、三師姐林美嬋,以及五師兄陳升明。
其中,程振與陳升明交往最多,入門也是由他帶領的。崔恆、林美嬋兩位在他入門牆時便已經是化丹修為,除了拜師時說過話,後麵也隻在這巡樞島上見過兩三麵。
至於大師兄熊顯華、四師兄陸不疑,更是素未蒙麵。
程振與五師兄陳升明關係不錯,從他那裏聽到過一些兩人消息。那位四師兄陸不疑據說是結丹時出了岔子,以至於隻凝結了一粒小金丹。這麽多年一直在外遊曆,謀求化去小金丹重新結丹。
至於那位大師兄熊顯華,據陳升明所說,乃是諸師兄弟中資質最好者,在程振拜師前便早已化丹三重了,已是到了更進一步的關口,是以大多在洞府閉關。
如今,李庚陽既然說他修為突破,那就意味著這位師兄已經成就元嬰了。
修行中每個境界間差距都是巨大的,如程振,從玄光突破到化丹,便與往日地位大不相同。而從化丹到元嬰,自又是另一番光景。
按照如今溟滄派中的形勢,元嬰真人足夠開創一個地位足夠的世家了。如應山程氏,便是程氏老祖成就元嬰後方才形成的修行世家。便是不願延續血脈,也能以師徒關係在門中創出一支傳承來。
如今修界中,元嬰境界的修士才會被稱為真人,便可知曉其地位了。
元嬰修士自成勢力,到了哪裏都是無法忽視的。對於程振來說,熊顯華與自己同出一脈,又是師兄,便是自己不得不思考如何對待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