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麵前寬不知多少裏的大河名為“成江”,乃是東華北洲最大的一條河。


    成江在整個東華都有名聲,除卻橫亙在東華洲與中柱洲中間的那道歲河外,也隻有東華南洲的西河能與比肩。


    成江,西河,各有千秋,單論水流之廣大,成江或許還略勝一籌。不過,對於修士而言,西河地位卻又勝過成江。


    程振知道,東華洲有一靈穴便在西河流域的燕涼山。那燕涼山如今是西河派的山門,此派是當今東華最頂尖門派之一,其祖師更是飛升他屆。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正是有靈穴和西河派,西河之名東華皆知。相比起來,成江名聲就要弱一些。


    當然,不與西河相比的話,成江也是上等水脈匯聚之地。沿途滋生有眾多靈脈,匯聚修士不知凡幾。


    如果是以中柱洲或是西海為目的地,到了成江,行程堪堪過半。


    頓足河岸,看著眼前風急浪湧驚濤拍岸的景象,程振決定止步,不再西行。


    不是被成江天塹阻止了去路,而是算算時日,出來遊曆幾年,距離大比之期已是不足一年。


    程振成為真傳不久,在門中隻是名聲初顯,正需在大比上險些本事讓人知道他奪得這真傳之名不是僥幸。


    更何況,曆次大比頭名的獎勵都是極其豐厚的。最重要的是,可以任選一門根本功法修習,這個他也是謀劃了很久了。


    所選功法他都早已定好,便是那五功之一的《寶金雲籙》。


    他修行《太乙金華秘要》以來,自覺這門功法精深微妙,自己也沒有感覺什麽瓶頸。程振氣法兼修,便是沒有五功三經等級的功法,自覺也不弱於旁人。


    不過,既然有機會能夠獲得一門五功三經,誰又會傻到不要呢?何況,《太乙金華秘要》和《寶金雲籙》一脈相承,轉修並無不妥。


    程振想來,或許修行了《寶金雲籙》,或許和《九嶽清音》會更為契合,說不定還能夠助長法道的修行。


    決定不再西行後,程振並未立即折返。左右還有近一年的時間,可以在這成江流域走上一走,看看此地風貌。


    主要是,程振經過數年遊曆,今日也感覺功行已經觸摸到了一個關隘,似乎是到了突破之時。


    接下來數月時間,程振便在成江周圍走動。


    有時順著滾滾浪濤向下遊漂泊,有時又駕舟逆流而上,搏擊風浪。


    這是在順逆之中體會大河波濤,以有形之波浪體悟無形之漣漪。


    程振也曾橫渡成江,往來兩岸,在諸多坊市、仙城中閑遊。有時也會化作普通人入那凡人州城中去,遊覽塵世繁華。


    在這個過程中,程振重點是通過與形形色色的人接觸,感應眾人的思緒。


    他如今體悟到的法意中,已經有兩道達到了真法級別。三道真法便可成就上品法道金丹,如今他已三得其二。隻有牽動影響他人心神的法意尚未有太大進展。


    可能是受製於認知,程振很少使用那種影響心神的法意。這種撥弄他人心神情緒的手段,程振總感覺有些詭異。按照修界慣常認知,這大多是左道慣用的手段。


    這當然是狹隘的認知。這種法意既然脫胎於《九嶽清音》,自然不可能是什麽陰毒的左道魔修手段。


    ‘便是左道手段又如何?大道本無善惡,是人強行劃分而已。不見那魔道之中亦有飛升大能嗎?’


    ‘更何況,這些不過是攀登道途的手段、階梯而已。修士怎能因他人所定之善惡觀念故步自封?’


    程振此前不動用那種手段,乃是潛意識中還存有的前世價值觀念影響。如今,其他兩種法意具悟出真法,僅餘一道卻是不可迴避了。


    如今,程振稍一思索,便明白了先前忽略此法意的原因。說到底,還是忽略了心境的問題。這次和前幾次不同,前麵是因為進步太快而生出了驕狂之心,急功近利之意。


    這次確是潛意識中不願改變自身,是故步自封的心態,是有了懈怠之心。


    這種心態初時不顯,但若不加遏製,到了後麵或許真的就懈怠了。到時候,或許很多事情就將就了。


    ‘或許到時能修成法道金丹也會覺得滿足了吧?’


    ‘難難難,道最玄。修行之途果然來不得半絲懈怠啊。稍不注意,要麽偏左,要麽偏右。非得時刻警醒,照見自身,才能行在中道!’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借著檢視自身,程振再度發覺自身問題,由此再次經曆了一番心境提升。


    這種提升沒有直接提升他的修為,也沒有讓他立即領悟真法,卻斬斷了他心中一道無形的枷鎖。


    然後,程振便在於修士和凡人接觸中,借助諦聽體悟眾人情緒。


    偶爾也會試著去‘投射’某種情緒波動,繼而影響人的心神。在這個過程中,同時諦聽其中的變化。


    幾番下來,在領悟法意上也算有所進益。


    這門被程振命名為“印神”的法意,目前也還是初窺門徑,距離到達真法層次還有不小的距離。


    本來,程振是感覺自身修為快要突破才停留在成江,想要提升一番氣道修為。後麵有所明悟後,主要經曆卻又投入到了體悟法意之中。


    卻不想,修行如今早已成為程振的本能。不刻意關注下,氣道修為每日卻在自然而然增進。


    無意之中是真意,這也正合道法自然之妙理。


    某日,在江畔程振心有所感,體內玄光似乎到了另一種境界。


    玄光本乃修士自身元氣之精,又名竅內陽,本是無形之物。程振此番再體悟起來,便感覺玄光已經凝如實質,隻要心中動念便可化作有形,長久存在於外。


    此光即便離體一二甲子,也能凝而不散。


    玄光第三重境界,靈明徹照。在成江之畔,自然而然就成了。


    長嘯一聲,程振身化一道白金光華斬破大氣,向著東方飛去。


    “悟法體自然,


    正心光自明。


    遊山歸來日,


    仙台試劍鋒!”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道爭鋒:一萬年來誰著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拔劍少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拔劍少年並收藏大道爭鋒:一萬年來誰著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