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道程振為何會如此驚訝?實在是此處太過不凡。


    話說,這天下靈機並非均勻分布,大部分靈機最終會匯聚在一起。這種地方靈機勃發,莫說對於修行之人有大好處,便是對凡人都有洗練肉身改換資質的作用。這等地方無一不是修行聖地,在修行界,有個專門的名字——靈穴!


    天地靈氣又分清濁,靈穴亦分清濁。清者向上勃發生機,乃是玄門修士的洞天福地。如溟滄派,便是建在這種靈穴之上,如今東華洲上的各大派莫不如此。


    而靈穴中濁者,其中靈氣抱團不散,天長日久便會滋生幽冥精魄,繼而會衍生出各種魔頭出來,是以這種地方也被稱為魔穴!程振知道,如今那些魔宗大派,都是以魔穴為根基。


    而程振之所以會如此吃驚,主要是因為,他發現這裏居然是一個小魔穴!


    確切地說,這裏通向一個小魔穴,算是小魔穴的一個入口。


    靈穴魔穴皆有大小之分,但是無論大小,無論清濁,都是天下修士必爭之寶地!


    天地間但凡有靈穴存在,必有修士占據。而一旦魔穴現世,要麽就被魔道修士據為己有,要麽就會被玄門正道鎮壓。


    那麽,為何此處魔穴居然沒有被人發現,隻被區區玄光家族據為己有呢?


    這就又要說到魔穴的特點了。


    與清靈之氣演化的靈穴不同。靈穴氣機勃發,但凡會望氣術的修士都能看出端倪。魔穴則不然,魔穴中靈氣抱團,含而不吐,引而不發,若非壯大到一定程度,抑或是天地發生變,否則很難被人從外發現。


    此處小魔穴或許形成不過數百上千年,以這樣的規模,沒被大派修士發現倒也正常。


    至於這重山王氏,也不知是走了什麽運道,居然能在這水網密布的暗河之下發現了這條通道。


    通過查看此處開鑿的痕跡,程振推斷王氏發現此處的時間或許也不長,可能也就幾年時間。


    ‘隻是不知道,那王氏知不知道這裏連通的是一處魔穴?還是說,他們隻以為這裏隻是一處靈脈所在……’


    王氏到底知不知道,程振還不好判斷。靈穴之事,有些見識的修士都知道,不過關於魔穴的知識,各大門派卻都是很默契地甚少提及,更不會記錄下來。


    按照程振對於此地修行界的認知,王氏應當不會知道魔穴相關的高端知識才是。即便聽過魔穴之名,對其特點也不會有清楚的認知。


    仔細檢視了這處溶洞的情形,程振愈發傾向於王氏不清楚魔穴之事。


    這洞中,雖也有向下開鑿的痕跡,不過看痕跡也不過是向下開鑿了十來丈。若是知道下方就是魔穴,斷不會如此,肯定會一路開鑿下去,直至進入小魔穴。


    王氏估計是發覺此地上下靈氣並無太大變化,岩石又堅硬難以開鑿,所以幹脆停止了開鑿,轉而以聚靈陣汲取靈氣上來。


    看著洞底那條僅有一指寬,緩緩泄出靈氣的縫隙,程振心中也不免火熱。


    小魔穴名為魔穴,實則也是一處修行寶地,其中靈氣質量不比門中那些洞天差。況且,此地隻有自己知曉,相當於一人獨占一座洞天。即便在溟滄派中,也隻有洞天真人有如此待遇。


    程振心中生出立即潛入地下進入魔穴修煉的想法,若不是謹慎關了,說不定真的就這麽做了。


    ‘此時還不是時候,還需要看看王氏反應,更重要的是,要確定此地不會被魔宗發現。’


    ‘若是之前那人說得是真的,王氏族中還有玄光修士,肯定也是知道這裏的。那三人死了,肯定會驚動王氏,這裏應當也會有人來查看。既然如此……’


    程振有了決斷後,沒有動這裏任何東西,隻是將一點玄光丟入縫隙深處,將自己來過的痕跡抹除後便離開了。


    接下來,程振原路返迴,在此迴到先前戰鬥的地方,將王家四人的屍首卷起這才在此遁入暗河。


    ……


    魚山的暗河渡口是距離山中坊市最近的下遊渡口,由於魚山這裏也產幾種靈藥,是以也有不少修士在附近修行。久而久之,也依托渡口形成了一個小小坊市。


    這裏雖然沒有山中坊市那麽熱鬧,往來修士也不算少。許多修士從上遊過來時,也會在魚山渡口上岸采買一番再離去。


    “李叔,您都這個歲數了,怎還出來賣力氣?我看,也該家裏大郎二郎替您了。”


    渡口邊一個精壯漢子拄著根竹竿和一旁頭發花白的老者聊天。


    “若是那兩個小子能有你這般聽話我還有什麽好說的?”


    似乎是說到了老者的難事,引得他連歎兩口氣。


    實在是想到家中兩個兒子,心中無奈。大兒子不知怎的,這些年愈發沉迷符法了,一心想當個符師。二兒子也不省心,自從兩年前偶爾在山上找到了一片靈藥後,自此一發不可收拾,成天往山裏跑,想著再上一迴大貨。反正是沒有一個願意接他這渡口的活計。


    唉,一個個盡想好事。符師是那麽好當的?靈藥是那麽好找的?一個個看不上渡工,渡工怎麽了,累是累了點,但是不愁吃喝,偶爾還有貴客會賞些錢貨,不比進山風吹雨淋要強?


    老漢心中這般想著,就聽到旁邊鈴鐺響了,這是上遊又有人來了。


    老漢瞪大眼睛看去,發現有兩艘小舟並排向著渡口過來。這種情況不多見,因為在上遊出發的客人都是有間隔的。


    “剛子,來活了!”一次來兩艘,老漢一人管不過來,叫了旁邊漢子一聲。


    其實不用老漢提醒,一旁的漢子也看到了。


    就在兩人腰纏繩索手持抓杆要上前幫忙停船時,就看到兩艘小舟在水中自然改變方向自行向著碼頭駛來,兩人見狀知道這單生意沒了。


    不過,小舟離岸幾丈時就不再靠近,其中一艘梭舟還直接潛入水中消失不見。剩下一艘此時也開始被湍急水流衝向下遊。


    兩名渡工愣了愣,然後急忙踩水過去攔截。不管是何種原因,他們作為渡工見到有船要靠岸就要保證客人安全到岸。


    兩人都有些修為在身,又常年在水邊討生活,合力之下很快就將梭舟拖到碼頭。


    不過,等了半天也不見梭舟打開。


    “貴客,到碼頭了,可以下船了。”老漢上前試探著問道。不過,梭舟內一片死寂,無人應答。


    又等了片刻,還是青年漢子大膽上前打開了梭舟上倉。


    還沒看清裏麵的情況,一股血腥氣味就先傳了出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道爭鋒:一萬年來誰著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拔劍少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拔劍少年並收藏大道爭鋒:一萬年來誰著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