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敢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此刻,吐穀渾的使者慕容賀蘭臉色慘白如紙。


    他未曾料到,眼前這位年輕男子竟能以如此機智的方式將問題反拋給他,且言之鑿鑿,令他一時語塞,無言以對。


    片刻之後,慕容賀蘭神色複雜地望向李長河,緩緩開口:“請問這位郎君尊姓大名?在大唐身居何職?”


    李長河淡然迴應:“吾乃大唐帝國內閣政事堂參議李長河。”


    聞此,慕容賀蘭不禁大吃一驚。原來,在前往長安之前,吐穀渾的諜報組織已對大唐的局勢進行了詳盡的搜集與分析。


    他們深知,如今的大唐已非昔日可比,皇帝李世民更是雄才大略,其疆土大半由他親自征伐所得。


    為了登基稱帝,他甚至不惜手足相殘。


    而後,草原突厥勢力大舉南侵,吐穀渾本想坐山觀虎鬥,趁機漁利。


    然而,突厥卻突然退兵,大唐毫發未損,這讓天柱王深感困惑。


    接著,長安城內又接連發生多起重大事件,但皆被妥善平息。


    正是在這一連串的動蕩中,他們得知了一個人的名字——李長河。


    此人猶如流星劃過夜空,迅速成為大唐中樞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在李長河與李世民的共同治理下,大唐日新月異,國力日益強盛。


    天柱王與慕容伏允都清楚,若大唐繼續按照這樣的節奏發展下去,那麽吐穀渾在邊境上的所作所為,終有一日會遭到清算。


    尤其是大唐已經發來照會,嚴厲要求就邊境大唐百姓的死亡事件給出答複。


    其措辭之嚴厲,近年來實屬罕見。


    麵對這個東方大國,吐穀渾此次罕見地感到了緊張,於是立即派遣了前所未有的龐大使團前往長安。


    本來使團的一切規劃都井然有序,但使團首領慕容賀蘭卻心懷私念。


    他本是慕容皇族的旁支,但他足夠努力,野心勃勃,渴望振興自己這一脈。因此,他主動請纓擔任此次出使的重任。


    事實上,他的能力並不遜色。一路上,他不斷觀察大唐的局勢,尤其是經過大唐的軍事重地時,更是格外留意。


    他驚訝地發現,大唐衛國軍的軍紀嚴明無比,這足以說明大唐皇帝李世民已經在短時間內完全掌控了軍事力量。


    此外,他還敏銳地觀察到,大唐的官員組織架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先的縣令一家獨大的局麵已不複存在,縣令的職責更加明確,不再包攬所有事務。同時,還湧現出許多他從未聽說過的部門,尤其是稅收部門,其權力似乎更加集中了。


    商業的繁榮也是顯而易見的變化之一,尤其是越靠近長安,商業的繁榮程度就越發顯著。


    而當他們抵達陳倉時,更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一條筆直寬廣的硬化道路展現在他們眼前,這是他們從未見過的道路。


    這條道路並非石板路,卻異常平坦且堅硬,即使下雨也不會泥濘不堪。走在這條道路上,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適與便捷。


    經詢問得知,這種道路被稱為“水泥路”,是由皇帝李世民的學生、半聖李長河組織推廣的。其原始材料名為“簡單水泥”。


    慕容賀蘭大驚失色,他深刻認識到這種硬化道路對於提高溝通效率的重要性。若是能將這種道路應用於吐穀渾,那麽國力必將大幅提升。


    於是,他立即派人去尋找這種材料的配方。然而,遺憾的是,他們隻能找到這種材料本身,卻無法得知其配方。而且,這種簡單水泥的價格並不便宜,一斤就需要十文錢。


    若是修築一條寬三米、長一米、厚十厘米的道路,至少需要十萬錢。這簡直就是在地上鋪金子,如此高昂的成本吐穀渾可承受不起。


    然而,慕容賀蘭卻不明白為何大唐能夠如此豪橫。他以為突厥已經狠狠敲詐了大唐一筆,大唐怎還如此豪橫?


    他不知道的是,這是大唐零售水泥的價格。實際上,現在的水泥主要滿足的是大唐的重大道路工程和建築需求,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內銷。


    這些工程對水泥的需求量巨大,能夠售賣已經是難得的機會。因此,零售價格自然昂貴,主要是為了賣給有錢人迴籠資金,而非真正便利於民。


    想要真正大規模放開售賣,還需要等待時機。


    從這些細節中,慕容賀蘭已經窺見了大唐的全貌。他深知,這一次的長安之行絕不會輕鬆。


    原本他還想在大唐身上啃下一塊肉來,但現在看來已經不可能了。


    如今的大唐變化太快,讓他不禁感歎。


    記得在他小的時候,天下還是一片大亂。然而,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大唐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隻能說明,大唐迎來了一位聖主。


    同時,大唐還迎來了一位名臣。


    因此,慕容賀蘭明白,他需要在後續的博弈中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資本。於是,他一邊深入了解大唐現今的結構與局勢,一邊構思著如何抓住這次機會。


    於是,就有了今日這樣的場麵。然而,原本一切順利的計劃,卻因李長河的突然出現而被打亂。


    他想不明白,為何李長河會出現在這裏。


    若真要找一個理由的話。


    那或許隻能說:天命不在吐穀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404守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404守夜人並收藏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