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百威一路疾馳,氣喘籲籲趕到天澤山。
對夏百威的到來,柳思宏並不意外。但夏百威一開始隻是要援兵,並沒有說守不住,於是連忙派出王力前往增援。沒過多久,又傳出關隘失守的消息。
柳思宏很生氣,想起夏百威之前大放厥詞,揚言萬無一失,如今卻連一天都沒守住。更讓他惱火的是,如果是敵軍攻勢過猛,應該早點通知他,他也好早做準備,夏百威卻抱有一絲僥幸。
“屬下無能,讓將軍失望了。”夏百威狼狽的跪在地上,一臉的慚愧。
柳思宏冷冷看著他,一言不發。
“我見大軍尚未拔營,將軍為何還不退守南鄭?”夏百威疑惑道。
“何須你多言,難道我不知道應該立刻退守南鄭。但數萬大軍,哪裏是這麽好退的。北麵魏軍虎視眈眈,隨時準備撲上來。若倉促退兵,魏軍在後麵追殺,極容易變成一場潰敗。到時候,別說退守南鄭,能不能迴到南鄭都不一定。”柳思宏怒道。
最近幾天,黃錦雲明顯加強了對齊軍陣地的攻勢。意圖很明顯,不讓齊軍主力撤退,然後和繞到後方的魏軍,一同夾擊齊軍主力。
柳思宏豈會坐以待斃,他早已和盧柏良商議過對策。盧柏良在漢中待了數年,對深山裏有哪些山寨較為熟悉。這幾日來,盧柏良一直在北麵活動,使用大筆錢糧收買各個山寨。其中部分山寨被說動,同意配合齊軍,一同出兵攻打魏軍大營。
原計劃五日後,盧柏良和眾山寨兵馬,在北麵攻擊魏軍大營,柳思宏從南麵出兵。漢中之局,一戰而定。
他現在最缺的是時間,他已做好各種準備,就等著五日後和魏軍一決生死。
偏偏在這個時候,夏百威沒有守住,導致魏軍和昭武軍殺到了天澤山南麵,反攻的計劃就此泡湯。
該死的李昭,不僅狼子野心,且毫無信用可言。前幾日李昭還給他迴信,信中滿口答應和齊軍聯合。還恬不知恥的要求,得勝後,和齊國平分漢中。
柳思宏雖然半信半疑,但為了能專心對付魏軍,同意李昭的要求。打算等擊敗魏軍後,再去鏟除昭武軍。
如今,昭武軍和魏軍即將殺到背後,不管撤兵多麽危險,都必須要撤了。
“啟稟將軍,魏軍又攻來了。”一士卒道。
撤兵計劃隻能暫時擱置,等擊退此次魏軍後,再尋機撤兵。柳思宏希望王力能堅持更久一些,為齊軍撤兵爭取更多時間。
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裝備,齊魏兩軍相差不大。而齊軍在高處,占據有利地形,半個時辰後,進攻的魏軍緩緩退去。
柳思宏未有絲毫猶豫,看向夏百威,厲聲道:“魏軍剛剛退去,短時間內不會再進攻。我給你四千兵馬,駐守天澤山,我率其餘兵力,立刻退守南鄭。你給我聽著,我不管你用什麽方法,必須在此處堅守至少兩個時辰。”
“請將軍放心,屬下哪怕死在這裏,也會為將軍爭取更多時間。”夏百威單膝跪地,眼神堅毅。
“我不管你死不死,總之必須要做到。”
“是!”
柳思宏看向身旁其他將領,急聲道:“立刻拔營,前往南鄭,不得有片刻耽擱。軍中糧草也全部運往南鄭,速度要快,我軍將在南鄭..........”
“啟稟將軍,南麵有數千敵軍,正向我軍殺來。”有士卒急匆匆趕來,神色驚慌,打斷了柳思宏的撤軍命令。
所有齊軍將領,包括柳思宏在內,皆臉色陰沉。
柳思宏心中無比惱怒,他隻要兩個時辰,區區兩個時辰,實在不行,一個時辰也行。但天不遂人願,偏偏這個時候,敵軍從背麵殺來了。
沈寧擔心若全軍急行,即使到了天澤山,士兵也會因身體疲憊,導致無力交戰。但時間又過於緊迫,於是楊智和韓青各帶三千兵馬,先行出發,一路急行軍,趕到天澤山後麵,截斷齊軍退路。沈寧帶著其他兵力,尚未趕上來。
柳思宏見來襲兵力僅有數千人,立刻命麾下悍將宋安盛,帶兩萬齊軍出擊。務必要擊退來敵,打通撤往南鄭的道路。
宋安盛知全軍已處在危機關頭,當即抽刀衝了出去。
楊智和韓青,此時處境並不妙。因所處位置無險可守,不僅兵力不足,且士卒一路奔波,身體疲憊。
但若此時退了,相當於放跑了齊軍主力,戰事又將繼續拖延下去。
兩人咬咬牙,互看一眼,沒有廢話,拔刀衝了出去。
三方人馬,皆唯有死戰,別無他法。
空氣中,瞬間彌漫著濃濃的殺氣。震耳的殺聲,響徹整個戰場。
齊軍攻勢雖猛,但其餘兩方並未立刻潰敗。昭武軍和魏軍加起來,也有六千兵力,皆是軍中精銳。相比於魏軍士兵,昭武軍體力保持更好。
於各方而言,此刻已是生死存亡之時。僅僅開戰極短時間,三方將士均殺紅了眼。血肉橫飛,斷臂殘肢,很多人的生命迅速凋零,戰場上的血腥味越來越濃。
齊軍兵多,一直占據上風,成功壓製魏軍和昭武軍的攻勢,卻始終無法徹底擊敗對方。宋安盛心中無比焦慮,不能再拖下去,必須速戰速決,目光瞄準了韓青。想通過斬殺韓青,打擊魏軍士氣。
韓青敏銳的察覺到宋安盛的目光,他征戰沙場多年,自然清楚對方想要做什麽。心中未有絲毫怯意,論戰場單挑,他還沒怕過誰。
片刻後,均抽刀狠狠砍向對方。這一刀,兩人都用上了全力。刀刃碰撞一刹那,兩人手臂微麻。僅僅一刀,立刻明白對方的實力。
若在平時,宋安盛不懼韓青,可放手盡情一戰。但如今的情況,根本沒單挑的時間。
既然短時間內無法斬殺韓青,宋安盛立刻叫來更多齊軍。單挑不行,那就改群毆。韓青兵少,頓感吃力。
在一旁觀戰的柳思宏,心中萬分著急,又增派了五千齊軍。
昭武軍和魏軍,被迫節節後退,眼看就要潰敗。
韓青見情況不妙,多次逼問楊智,沈寧到哪了?沈寧怎麽還沒到?
對夏百威的到來,柳思宏並不意外。但夏百威一開始隻是要援兵,並沒有說守不住,於是連忙派出王力前往增援。沒過多久,又傳出關隘失守的消息。
柳思宏很生氣,想起夏百威之前大放厥詞,揚言萬無一失,如今卻連一天都沒守住。更讓他惱火的是,如果是敵軍攻勢過猛,應該早點通知他,他也好早做準備,夏百威卻抱有一絲僥幸。
“屬下無能,讓將軍失望了。”夏百威狼狽的跪在地上,一臉的慚愧。
柳思宏冷冷看著他,一言不發。
“我見大軍尚未拔營,將軍為何還不退守南鄭?”夏百威疑惑道。
“何須你多言,難道我不知道應該立刻退守南鄭。但數萬大軍,哪裏是這麽好退的。北麵魏軍虎視眈眈,隨時準備撲上來。若倉促退兵,魏軍在後麵追殺,極容易變成一場潰敗。到時候,別說退守南鄭,能不能迴到南鄭都不一定。”柳思宏怒道。
最近幾天,黃錦雲明顯加強了對齊軍陣地的攻勢。意圖很明顯,不讓齊軍主力撤退,然後和繞到後方的魏軍,一同夾擊齊軍主力。
柳思宏豈會坐以待斃,他早已和盧柏良商議過對策。盧柏良在漢中待了數年,對深山裏有哪些山寨較為熟悉。這幾日來,盧柏良一直在北麵活動,使用大筆錢糧收買各個山寨。其中部分山寨被說動,同意配合齊軍,一同出兵攻打魏軍大營。
原計劃五日後,盧柏良和眾山寨兵馬,在北麵攻擊魏軍大營,柳思宏從南麵出兵。漢中之局,一戰而定。
他現在最缺的是時間,他已做好各種準備,就等著五日後和魏軍一決生死。
偏偏在這個時候,夏百威沒有守住,導致魏軍和昭武軍殺到了天澤山南麵,反攻的計劃就此泡湯。
該死的李昭,不僅狼子野心,且毫無信用可言。前幾日李昭還給他迴信,信中滿口答應和齊軍聯合。還恬不知恥的要求,得勝後,和齊國平分漢中。
柳思宏雖然半信半疑,但為了能專心對付魏軍,同意李昭的要求。打算等擊敗魏軍後,再去鏟除昭武軍。
如今,昭武軍和魏軍即將殺到背後,不管撤兵多麽危險,都必須要撤了。
“啟稟將軍,魏軍又攻來了。”一士卒道。
撤兵計劃隻能暫時擱置,等擊退此次魏軍後,再尋機撤兵。柳思宏希望王力能堅持更久一些,為齊軍撤兵爭取更多時間。
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裝備,齊魏兩軍相差不大。而齊軍在高處,占據有利地形,半個時辰後,進攻的魏軍緩緩退去。
柳思宏未有絲毫猶豫,看向夏百威,厲聲道:“魏軍剛剛退去,短時間內不會再進攻。我給你四千兵馬,駐守天澤山,我率其餘兵力,立刻退守南鄭。你給我聽著,我不管你用什麽方法,必須在此處堅守至少兩個時辰。”
“請將軍放心,屬下哪怕死在這裏,也會為將軍爭取更多時間。”夏百威單膝跪地,眼神堅毅。
“我不管你死不死,總之必須要做到。”
“是!”
柳思宏看向身旁其他將領,急聲道:“立刻拔營,前往南鄭,不得有片刻耽擱。軍中糧草也全部運往南鄭,速度要快,我軍將在南鄭..........”
“啟稟將軍,南麵有數千敵軍,正向我軍殺來。”有士卒急匆匆趕來,神色驚慌,打斷了柳思宏的撤軍命令。
所有齊軍將領,包括柳思宏在內,皆臉色陰沉。
柳思宏心中無比惱怒,他隻要兩個時辰,區區兩個時辰,實在不行,一個時辰也行。但天不遂人願,偏偏這個時候,敵軍從背麵殺來了。
沈寧擔心若全軍急行,即使到了天澤山,士兵也會因身體疲憊,導致無力交戰。但時間又過於緊迫,於是楊智和韓青各帶三千兵馬,先行出發,一路急行軍,趕到天澤山後麵,截斷齊軍退路。沈寧帶著其他兵力,尚未趕上來。
柳思宏見來襲兵力僅有數千人,立刻命麾下悍將宋安盛,帶兩萬齊軍出擊。務必要擊退來敵,打通撤往南鄭的道路。
宋安盛知全軍已處在危機關頭,當即抽刀衝了出去。
楊智和韓青,此時處境並不妙。因所處位置無險可守,不僅兵力不足,且士卒一路奔波,身體疲憊。
但若此時退了,相當於放跑了齊軍主力,戰事又將繼續拖延下去。
兩人咬咬牙,互看一眼,沒有廢話,拔刀衝了出去。
三方人馬,皆唯有死戰,別無他法。
空氣中,瞬間彌漫著濃濃的殺氣。震耳的殺聲,響徹整個戰場。
齊軍攻勢雖猛,但其餘兩方並未立刻潰敗。昭武軍和魏軍加起來,也有六千兵力,皆是軍中精銳。相比於魏軍士兵,昭武軍體力保持更好。
於各方而言,此刻已是生死存亡之時。僅僅開戰極短時間,三方將士均殺紅了眼。血肉橫飛,斷臂殘肢,很多人的生命迅速凋零,戰場上的血腥味越來越濃。
齊軍兵多,一直占據上風,成功壓製魏軍和昭武軍的攻勢,卻始終無法徹底擊敗對方。宋安盛心中無比焦慮,不能再拖下去,必須速戰速決,目光瞄準了韓青。想通過斬殺韓青,打擊魏軍士氣。
韓青敏銳的察覺到宋安盛的目光,他征戰沙場多年,自然清楚對方想要做什麽。心中未有絲毫怯意,論戰場單挑,他還沒怕過誰。
片刻後,均抽刀狠狠砍向對方。這一刀,兩人都用上了全力。刀刃碰撞一刹那,兩人手臂微麻。僅僅一刀,立刻明白對方的實力。
若在平時,宋安盛不懼韓青,可放手盡情一戰。但如今的情況,根本沒單挑的時間。
既然短時間內無法斬殺韓青,宋安盛立刻叫來更多齊軍。單挑不行,那就改群毆。韓青兵少,頓感吃力。
在一旁觀戰的柳思宏,心中萬分著急,又增派了五千齊軍。
昭武軍和魏軍,被迫節節後退,眼看就要潰敗。
韓青見情況不妙,多次逼問楊智,沈寧到哪了?沈寧怎麽還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