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歪念頭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 作者:小車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趙甄吉不解的神情,顧良隨口問道:“趙大人知道他家昨天賺多少銀子?”
沒等趙甄吉開始猜,顧良就直接揭曉了結果:“三千九百兩!”
三千多兩的數字,讓幾位大人都十分意外。
看到眾人隻是意外不是震撼,顧良頓時猜到眾人的想法。
重複道:“諸位大人,是‘賺’了,不是‘賣’了。”
趙甄吉聞言第一個反應過來,猝然一驚。
“純利!?”
顧良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一年純利一百五十萬兩銀子,但卻隻交四萬多兩銀子的稅。”
“像這樣過的店,這條街上就至少有七八家。其他那些賣珠寶首飾的、金銀飾品的店鋪賺得更多。”
說完轉頭看向趙甄吉:“尚書大人,你說這三十稅一的比例,是不是少了點啊?”
趙甄吉看了眼商業街上林林總總的商鋪,在心裏算了算每年的稅銀。
頓時感覺一陣心痛,忍不住脫口而出道:“確實有些低。”
旁邊的朱元璋黑著臉,不滿的冷哼了一聲。
趙甄吉這才反應過來,頓時直冒冷汗,皇帝可還是在邊上呢,他這不是當著他的麵在吐槽國策!
趙甄吉想要補救一下,可一時間又找不到合適的措辭。
既不能暴露朱元璋的身份,又得能合理地解釋他剛剛的話。
這讓趙甄吉一時間十分為難。
趙甄吉的這個表現,看在顧良眼中。還以為他也十分為難,畢竟三十稅一這個事是朱元璋定下的。
就算是戶部尚書也沒權力改變。
於是顧良歎了口氣,拍了拍趙甄吉的肩膀。
“算了趙大人,我也知道這事有點難為你。”
“總之這事你記在心裏就好,得時常提醒一下陛下才是,不然這麽多的銀子,豈不是全都白白浪費掉了。”
趙甄吉深以為然,不過隨即立刻恍然。
他提醒什麽呀,朱元璋不就在一旁聽著呢麽。
偷偷看了看朱元璋的臉色,依舊有些黑。算了他先不吱聲了,顧良你自求多福吧。
隨後顧良帶人在商業街中走了一圈,將各個商鋪的營收情況大概介紹了一下。
這下眾人算是知道,為什麽福州有底氣每年交一千萬兩銀子。
這些商鋪,簡直比京城的商鋪還賺錢,其他地方更是望塵莫及,難怪顧良敢這麽大口氣。
逛完商業街之後,顧良再次湊到朱元璋身邊。
和朱元璋勾肩搭背的說起了話:“朱老哥,之前說過的那個好寶貝,如今已經造出來了,我帶你去看看如何?”
朱元璋一頭霧水,不知道顧良說的是什麽。
“什麽寶貝?咱家什麽時候說的?”
顧良聞言哈哈大笑:“你還真是貴人多忘事,沒關係看到寶貝你自然就想起來了。”
朱元璋不明所以的被顧良拉走,其他人也全都十分茫然。
不過既然朱元璋都已經去了,他們自然要跟上。而且被顧良稱作好寶貝的東西,他們可都十分好奇。
上了馬車,顧良的人在前麵引導,一路七拐八拐的就出了福州城。
這讓眾人有些驚訝,福州城牆高城堅,什麽寶貝不放在城裏保管,要送到城外。
藍玉雖然知道顧良不知道朱元璋的身份,但還是有些擔憂朱元璋的安全。吩咐手下向朱元璋的馬車靠攏了一些,並且嚴密提防著顧良那邊的人。
一群人走了許久,已經到了快要看到海邊的地方,才看到遠處一個碩大的廠房。
看到那個周邊防護嚴密的廠房,藍玉才稍稍鬆了一口氣。至少顧良不是將他們帶到海邊,準備來個殺人棄屍一條龍。
眾人的馬車靠近廠房時,便有人過來查驗。見來人是顧良帶來的,很快就放了過去。
眾人進入到圍欄裏麵,下了馬車後,便跟隨顧良進入了那個,防守嚴密的巨大廠房。
一進入廠房中,他們的所有視野,就被一個龐然大物所占據。
在外麵看著十分龐大的廠房,如今在這龐然大物的襯托下,竟然顯得有些擁擠。
一時間,幾名文官的心裏,同時冒出了一個詞。
盲人摸象。
他們就如同那些盲人一樣,此時站在巨大的造物麵前,隻能看到其部分輪廓。
眾人仰望著那高聳的巨物,感覺要將他們的心肺全都壓垮一般。幾人不約而同的,深吸了一口氣。
在那巨物麵前,他們隻覺得自身的渺小。
藍玉接連咽了幾次口水,才茫然的開口。
“這是……什麽東西?”
通體黑黝黝的,看起來材質像是鋼鐵。不過看到的輪廓又有點像船,可是這世上哪有鐵船。
因此藍玉問出眾人心裏的疑惑後,所有人全都看向顧良。
顧良笑了笑,指著正在做最後裝飾的巨船,自信說道。
“這是我大明的第一艘鐵船、也是當今世上的第一艘鐵船。”
“這船出海絕對可靠安全,感受乘風破浪的同時,還能保證足夠的安全。”
“絕對是出海的不二之選!”
顧良說得興起,其他人卻都嚇得膽寒。
李善一聽顧良說要出海,忽的瞪大了眼睛,卻不敢再看那鐵船一眼,生怕扯上什麽幹係。
藍玉偷偷看了一眼鐵船,不管這東西能不能下水。單說這防禦力肯定是杠杠的,不過可惜了。
心裏歎了口氣,又偷偷看了眼朱元璋的背影,感覺這次顧良怕是要涼。
戶部尚書趙甄吉,則急得額頭冒汗,要不是朱元璋就在身邊。他都想衝過去,將顧良那嘴給他堵上。
怎麽什麽話都敢往外說,真以為天高皇帝遠,他在邊陲之地就不用顧忌皇帝的政令了嗎?
猶豫了一下,還是率先出言勸阻顧良。
“顧大人,這可是殺頭的罪過。”
“你這鐵船反正也下不了水,幹脆就當個福州的新建築也挺好。”
“你應該是這樣想的是吧,一定是的對吧?”
趙甄吉打斷了顧良接下來的話,同時也給其他幾位尚書努力打眼色。
顧良福州城的稅收,可是落在他們六部頭上的。不能他一個人擔驚受怕的,大家得一起扛事啊。
其他幾名尚書聽了顧良出海的言論,也都被嚇得夠嗆,不過礙於顧良每年上千萬兩的稅,全都或真或假的斥責起來。
“就是,海禁乃是國策,你怎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違逆國策。如今反悔還來得及。”
“且不說這鐵船下不下得了水,就算它可以,你也不能動出海這歪念頭啊。”
“沒錯,快快令那些工人停手,這東西就當個大擺件也挺好。”
幾位尚書苦口婆心的勸阻,希望顧良迷途知返。
沒等趙甄吉開始猜,顧良就直接揭曉了結果:“三千九百兩!”
三千多兩的數字,讓幾位大人都十分意外。
看到眾人隻是意外不是震撼,顧良頓時猜到眾人的想法。
重複道:“諸位大人,是‘賺’了,不是‘賣’了。”
趙甄吉聞言第一個反應過來,猝然一驚。
“純利!?”
顧良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一年純利一百五十萬兩銀子,但卻隻交四萬多兩銀子的稅。”
“像這樣過的店,這條街上就至少有七八家。其他那些賣珠寶首飾的、金銀飾品的店鋪賺得更多。”
說完轉頭看向趙甄吉:“尚書大人,你說這三十稅一的比例,是不是少了點啊?”
趙甄吉看了眼商業街上林林總總的商鋪,在心裏算了算每年的稅銀。
頓時感覺一陣心痛,忍不住脫口而出道:“確實有些低。”
旁邊的朱元璋黑著臉,不滿的冷哼了一聲。
趙甄吉這才反應過來,頓時直冒冷汗,皇帝可還是在邊上呢,他這不是當著他的麵在吐槽國策!
趙甄吉想要補救一下,可一時間又找不到合適的措辭。
既不能暴露朱元璋的身份,又得能合理地解釋他剛剛的話。
這讓趙甄吉一時間十分為難。
趙甄吉的這個表現,看在顧良眼中。還以為他也十分為難,畢竟三十稅一這個事是朱元璋定下的。
就算是戶部尚書也沒權力改變。
於是顧良歎了口氣,拍了拍趙甄吉的肩膀。
“算了趙大人,我也知道這事有點難為你。”
“總之這事你記在心裏就好,得時常提醒一下陛下才是,不然這麽多的銀子,豈不是全都白白浪費掉了。”
趙甄吉深以為然,不過隨即立刻恍然。
他提醒什麽呀,朱元璋不就在一旁聽著呢麽。
偷偷看了看朱元璋的臉色,依舊有些黑。算了他先不吱聲了,顧良你自求多福吧。
隨後顧良帶人在商業街中走了一圈,將各個商鋪的營收情況大概介紹了一下。
這下眾人算是知道,為什麽福州有底氣每年交一千萬兩銀子。
這些商鋪,簡直比京城的商鋪還賺錢,其他地方更是望塵莫及,難怪顧良敢這麽大口氣。
逛完商業街之後,顧良再次湊到朱元璋身邊。
和朱元璋勾肩搭背的說起了話:“朱老哥,之前說過的那個好寶貝,如今已經造出來了,我帶你去看看如何?”
朱元璋一頭霧水,不知道顧良說的是什麽。
“什麽寶貝?咱家什麽時候說的?”
顧良聞言哈哈大笑:“你還真是貴人多忘事,沒關係看到寶貝你自然就想起來了。”
朱元璋不明所以的被顧良拉走,其他人也全都十分茫然。
不過既然朱元璋都已經去了,他們自然要跟上。而且被顧良稱作好寶貝的東西,他們可都十分好奇。
上了馬車,顧良的人在前麵引導,一路七拐八拐的就出了福州城。
這讓眾人有些驚訝,福州城牆高城堅,什麽寶貝不放在城裏保管,要送到城外。
藍玉雖然知道顧良不知道朱元璋的身份,但還是有些擔憂朱元璋的安全。吩咐手下向朱元璋的馬車靠攏了一些,並且嚴密提防著顧良那邊的人。
一群人走了許久,已經到了快要看到海邊的地方,才看到遠處一個碩大的廠房。
看到那個周邊防護嚴密的廠房,藍玉才稍稍鬆了一口氣。至少顧良不是將他們帶到海邊,準備來個殺人棄屍一條龍。
眾人的馬車靠近廠房時,便有人過來查驗。見來人是顧良帶來的,很快就放了過去。
眾人進入到圍欄裏麵,下了馬車後,便跟隨顧良進入了那個,防守嚴密的巨大廠房。
一進入廠房中,他們的所有視野,就被一個龐然大物所占據。
在外麵看著十分龐大的廠房,如今在這龐然大物的襯托下,竟然顯得有些擁擠。
一時間,幾名文官的心裏,同時冒出了一個詞。
盲人摸象。
他們就如同那些盲人一樣,此時站在巨大的造物麵前,隻能看到其部分輪廓。
眾人仰望著那高聳的巨物,感覺要將他們的心肺全都壓垮一般。幾人不約而同的,深吸了一口氣。
在那巨物麵前,他們隻覺得自身的渺小。
藍玉接連咽了幾次口水,才茫然的開口。
“這是……什麽東西?”
通體黑黝黝的,看起來材質像是鋼鐵。不過看到的輪廓又有點像船,可是這世上哪有鐵船。
因此藍玉問出眾人心裏的疑惑後,所有人全都看向顧良。
顧良笑了笑,指著正在做最後裝飾的巨船,自信說道。
“這是我大明的第一艘鐵船、也是當今世上的第一艘鐵船。”
“這船出海絕對可靠安全,感受乘風破浪的同時,還能保證足夠的安全。”
“絕對是出海的不二之選!”
顧良說得興起,其他人卻都嚇得膽寒。
李善一聽顧良說要出海,忽的瞪大了眼睛,卻不敢再看那鐵船一眼,生怕扯上什麽幹係。
藍玉偷偷看了一眼鐵船,不管這東西能不能下水。單說這防禦力肯定是杠杠的,不過可惜了。
心裏歎了口氣,又偷偷看了眼朱元璋的背影,感覺這次顧良怕是要涼。
戶部尚書趙甄吉,則急得額頭冒汗,要不是朱元璋就在身邊。他都想衝過去,將顧良那嘴給他堵上。
怎麽什麽話都敢往外說,真以為天高皇帝遠,他在邊陲之地就不用顧忌皇帝的政令了嗎?
猶豫了一下,還是率先出言勸阻顧良。
“顧大人,這可是殺頭的罪過。”
“你這鐵船反正也下不了水,幹脆就當個福州的新建築也挺好。”
“你應該是這樣想的是吧,一定是的對吧?”
趙甄吉打斷了顧良接下來的話,同時也給其他幾位尚書努力打眼色。
顧良福州城的稅收,可是落在他們六部頭上的。不能他一個人擔驚受怕的,大家得一起扛事啊。
其他幾名尚書聽了顧良出海的言論,也都被嚇得夠嗆,不過礙於顧良每年上千萬兩的稅,全都或真或假的斥責起來。
“就是,海禁乃是國策,你怎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違逆國策。如今反悔還來得及。”
“且不說這鐵船下不下得了水,就算它可以,你也不能動出海這歪念頭啊。”
“沒錯,快快令那些工人停手,這東西就當個大擺件也挺好。”
幾位尚書苦口婆心的勸阻,希望顧良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