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到底是誰的過錯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 作者:小車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眾文武百官不但對胡惟庸的理論諸多駁斥,不少人還對跪在地上的方克儉誇讚連連。
“方大人,多虧有了你們福州府的那一千萬兩銀子,如今朝廷救下了很多百姓啊。”
“可不是麽,若非那千萬銀子。這次治理黃河,哪會這般順利。”
“本官一定找時間去福州學習一下,此番福州的貢獻著實可觀。”
眾官員的表現,讓朱元璋有些發愣。
一下子想到了顧良之前所說的貪官理論,莫不是百官都是這樣的想法?
看到自己的論點個個都被駁迴,胡惟庸立刻高聲打斷眾人。
“此番非是討論稅收,不論有什麽理由。他福州府沒有上報朝廷,擅自做主就是失職,就該治罪!”
胡惟庸的這句話一出口,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頓時集體失聲。
雖然在百官看來,福州府的這種做法沒有任何問題,甚至還能為朝廷帶來額外的稅收。
可是如果單單從黃河徭役這件事來看,福州這些官員的做法確實有待商榷。
眾人互相對視了幾眼,在彼此的眼中都看到了,對胡惟庸此舉的反感和無奈。
雖然胡惟庸與福州府的矛盾大家都知曉,可胡惟庸如此冥頑不靈的,阻礙大家發展和賺錢就有些過分了。
即便如此,不得不說胡惟庸挑刺的本事確實不小。他挑出來的這個毛病,說大也能大,說小也能小。
畢竟地方官員擅自更改朝廷頒布的政令這種事,確實很敏感。
朝堂上的一眾文武官員無不扼腕歎息,福州府的這些官員還是太年輕了,居然犯下了如此大的疏漏。
眾人麵對胡惟庸的這番詭辯毫無辦法,於是便紛紛抬頭看向朱元璋,想知道他會如何處理這件事。
此前朱元璋已經幾乎要被,朝堂中那些官員的言論說服,不過胡惟庸這次找到的攻擊點,卻讓朱元璋有些心裏十分不爽。
畢竟那些徭役的命令都是由他發布的,福州府如此處理這件事,分明就是沒有將他的命令放在眼裏。
這已經不是計策好壞的問題了,而是福州府的這些官員,是否會將此作為慣例。如此一來以後他下達到福州府的命令,豈不是都要變味。
如果由著他們這般肆意妄為,以後福州府到底會聽誰的。
朱元璋越想越覺得不對勁,視線落到了方克儉的身上,正要發問就看到方克儉滿臉憤慨,對著胡惟庸大聲嗬斥。
“放屁!胡惟庸你簡直毫無廉恥。為了公報私仇,你居然會用如此下三濫的手段。”
“枉你讀了那麽多年的聖賢書,簡直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
方克儉越罵越起勁,如果不是他現在還跪在地上。都要肯定都要跳著腳,指著胡惟庸的鼻子罵街了。
方克儉的這個反應,完全出乎眾人的預料。沒人想到方克儉會用這麽極端的方式,反抗胡惟庸。
就在眾人以為方克儉,這是要拚著殿前失儀,準備以無賴的方式,應對胡惟庸的指責之時。
方克儉卻大聲斥責胡惟庸道:“你身為一國丞相,居然為了些許私人恩怨,就置朝堂利益於不顧,置朝廷法度為無物。”
“雖然我隻是一府通判,但卻對你這種小人行徑不齒。”
“呸!極為不齒。”
說罷不給胡惟庸反唇相譏的機會,直接轉身對朱元璋道。
“陛下,臣要告發胡惟庸造謠、汙蔑福州官員。我福州官員分明向朝廷上了一份奏折,將這件事詳細寫了出來,怎麽可能沒有說?”
“若是陛下對此毫不知情,那麽一定有弄權的小人,在其中作梗。”
滿堂文武頓時恍然大悟,想想也是,福州有方克儉這種朝廷老臣坐鎮,又有顧良這種年輕才俊掌舵。
怎麽可能犯下這麽大的錯誤,讓人抓住福州的把柄攻擊。
想通了這點,眾人全都將視線轉到了胡惟庸的身上。如果福州有上書,那麽胡惟庸的話就很值得玩味了。
雖然大家都會公報私仇,也都會在各自的奏報中夾帶些私活,為自己或者為自己一方勢力,謀求一些利益。
可是胡惟庸這種方式,著實讓大家有些看不上眼。這簡直就是胡攪蠻纏,怎麽和街頭混混一樣的低級手段。
如此怎麽能搞得掉福州的這些人,簡直就是給人送菜麽。
麵對眾人的視線和方克儉的咄咄相逼,胡惟庸依舊麵色淡定。
“根本就沒有這迴事,你不要以為演得可憐一些,就可以詆毀本官。告訴你,撒潑打滾這招在大殿上沒用。”
方克儉麵帶冷笑,對於胡惟庸這種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性子,很是不齒。
“胡大人不要硬抗了,你要知道,我們派去送奏折的人,可是和工部的官員有過接觸的。”
“那時當值的工部官員,名叫劉文章,若是胡大人你還死不悔改,便隻能叫他來當麵對質了。”
聽到這個名字以後,胡惟庸頓時眼皮一跳。這才想起來自己當時好像確實,扣押了一份奏折。
雖然那個人他已經忘到腦後去了,不過這名字他可是記得的,那日他特意問了這個小官的名字。
隻是沒想到,如今會在這種場合提起。
胡惟庸臉色變了幾變,最後隻是閉口不言。
他的這個表現,眾人立刻明白了實情如何。朱元璋卻沒想如此輕輕揭過。
“來人,去將當時的值班小官帶過來,咱家要親口問一問,到底是誰的過錯。”
聽到朱元璋的話,胡惟庸心中開始忐忑起來,腦子急轉,想要在那小官到來之前,想到一條對策。
不過事實如此,中間又沒有其他環節。胡惟庸絞盡腦汁,都沒有想到合理的應對。
直到那小官被人帶上大殿,他才重重地歎了口氣。
劉文章身為一名七品小官,這是他第一次來到大明的權利中樞。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緋袍高官,第一次看到大明的至高權利掌控者,朱元璋。
如此突如其來的,麵對這麽多可以掌控他生死的人。劉文章嚇得魂不附體,整個人哆嗦成了一團。
被人領上大殿之後,立刻跪倒在地。兩隻眼睛死死地盯著地麵,不敢有絲毫動作。
胡惟庸還想與其串供一番,看到這小官如此模樣,頓時打消了這個念頭。
都沒等朱元璋發問,一旁的方克儉問了兩句。他就老老實實的,將當日的事都一一上報。
“那日下官看到福州來的官員,那人說沒帶人來,但是帶來了一封折子。然後將折子給我,他就離開了。”
“方大人,多虧有了你們福州府的那一千萬兩銀子,如今朝廷救下了很多百姓啊。”
“可不是麽,若非那千萬銀子。這次治理黃河,哪會這般順利。”
“本官一定找時間去福州學習一下,此番福州的貢獻著實可觀。”
眾官員的表現,讓朱元璋有些發愣。
一下子想到了顧良之前所說的貪官理論,莫不是百官都是這樣的想法?
看到自己的論點個個都被駁迴,胡惟庸立刻高聲打斷眾人。
“此番非是討論稅收,不論有什麽理由。他福州府沒有上報朝廷,擅自做主就是失職,就該治罪!”
胡惟庸的這句話一出口,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頓時集體失聲。
雖然在百官看來,福州府的這種做法沒有任何問題,甚至還能為朝廷帶來額外的稅收。
可是如果單單從黃河徭役這件事來看,福州這些官員的做法確實有待商榷。
眾人互相對視了幾眼,在彼此的眼中都看到了,對胡惟庸此舉的反感和無奈。
雖然胡惟庸與福州府的矛盾大家都知曉,可胡惟庸如此冥頑不靈的,阻礙大家發展和賺錢就有些過分了。
即便如此,不得不說胡惟庸挑刺的本事確實不小。他挑出來的這個毛病,說大也能大,說小也能小。
畢竟地方官員擅自更改朝廷頒布的政令這種事,確實很敏感。
朝堂上的一眾文武官員無不扼腕歎息,福州府的這些官員還是太年輕了,居然犯下了如此大的疏漏。
眾人麵對胡惟庸的這番詭辯毫無辦法,於是便紛紛抬頭看向朱元璋,想知道他會如何處理這件事。
此前朱元璋已經幾乎要被,朝堂中那些官員的言論說服,不過胡惟庸這次找到的攻擊點,卻讓朱元璋有些心裏十分不爽。
畢竟那些徭役的命令都是由他發布的,福州府如此處理這件事,分明就是沒有將他的命令放在眼裏。
這已經不是計策好壞的問題了,而是福州府的這些官員,是否會將此作為慣例。如此一來以後他下達到福州府的命令,豈不是都要變味。
如果由著他們這般肆意妄為,以後福州府到底會聽誰的。
朱元璋越想越覺得不對勁,視線落到了方克儉的身上,正要發問就看到方克儉滿臉憤慨,對著胡惟庸大聲嗬斥。
“放屁!胡惟庸你簡直毫無廉恥。為了公報私仇,你居然會用如此下三濫的手段。”
“枉你讀了那麽多年的聖賢書,簡直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
方克儉越罵越起勁,如果不是他現在還跪在地上。都要肯定都要跳著腳,指著胡惟庸的鼻子罵街了。
方克儉的這個反應,完全出乎眾人的預料。沒人想到方克儉會用這麽極端的方式,反抗胡惟庸。
就在眾人以為方克儉,這是要拚著殿前失儀,準備以無賴的方式,應對胡惟庸的指責之時。
方克儉卻大聲斥責胡惟庸道:“你身為一國丞相,居然為了些許私人恩怨,就置朝堂利益於不顧,置朝廷法度為無物。”
“雖然我隻是一府通判,但卻對你這種小人行徑不齒。”
“呸!極為不齒。”
說罷不給胡惟庸反唇相譏的機會,直接轉身對朱元璋道。
“陛下,臣要告發胡惟庸造謠、汙蔑福州官員。我福州官員分明向朝廷上了一份奏折,將這件事詳細寫了出來,怎麽可能沒有說?”
“若是陛下對此毫不知情,那麽一定有弄權的小人,在其中作梗。”
滿堂文武頓時恍然大悟,想想也是,福州有方克儉這種朝廷老臣坐鎮,又有顧良這種年輕才俊掌舵。
怎麽可能犯下這麽大的錯誤,讓人抓住福州的把柄攻擊。
想通了這點,眾人全都將視線轉到了胡惟庸的身上。如果福州有上書,那麽胡惟庸的話就很值得玩味了。
雖然大家都會公報私仇,也都會在各自的奏報中夾帶些私活,為自己或者為自己一方勢力,謀求一些利益。
可是胡惟庸這種方式,著實讓大家有些看不上眼。這簡直就是胡攪蠻纏,怎麽和街頭混混一樣的低級手段。
如此怎麽能搞得掉福州的這些人,簡直就是給人送菜麽。
麵對眾人的視線和方克儉的咄咄相逼,胡惟庸依舊麵色淡定。
“根本就沒有這迴事,你不要以為演得可憐一些,就可以詆毀本官。告訴你,撒潑打滾這招在大殿上沒用。”
方克儉麵帶冷笑,對於胡惟庸這種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性子,很是不齒。
“胡大人不要硬抗了,你要知道,我們派去送奏折的人,可是和工部的官員有過接觸的。”
“那時當值的工部官員,名叫劉文章,若是胡大人你還死不悔改,便隻能叫他來當麵對質了。”
聽到這個名字以後,胡惟庸頓時眼皮一跳。這才想起來自己當時好像確實,扣押了一份奏折。
雖然那個人他已經忘到腦後去了,不過這名字他可是記得的,那日他特意問了這個小官的名字。
隻是沒想到,如今會在這種場合提起。
胡惟庸臉色變了幾變,最後隻是閉口不言。
他的這個表現,眾人立刻明白了實情如何。朱元璋卻沒想如此輕輕揭過。
“來人,去將當時的值班小官帶過來,咱家要親口問一問,到底是誰的過錯。”
聽到朱元璋的話,胡惟庸心中開始忐忑起來,腦子急轉,想要在那小官到來之前,想到一條對策。
不過事實如此,中間又沒有其他環節。胡惟庸絞盡腦汁,都沒有想到合理的應對。
直到那小官被人帶上大殿,他才重重地歎了口氣。
劉文章身為一名七品小官,這是他第一次來到大明的權利中樞。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緋袍高官,第一次看到大明的至高權利掌控者,朱元璋。
如此突如其來的,麵對這麽多可以掌控他生死的人。劉文章嚇得魂不附體,整個人哆嗦成了一團。
被人領上大殿之後,立刻跪倒在地。兩隻眼睛死死地盯著地麵,不敢有絲毫動作。
胡惟庸還想與其串供一番,看到這小官如此模樣,頓時打消了這個念頭。
都沒等朱元璋發問,一旁的方克儉問了兩句。他就老老實實的,將當日的事都一一上報。
“那日下官看到福州來的官員,那人說沒帶人來,但是帶來了一封折子。然後將折子給我,他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