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洪水的宣泄口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 作者:小車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眉頭緊鎖,這件事已經不是治水的問題。如果真的如張珣所料,今年黃河泛濫會達到十幾年前的規模。
他們治水的同時還應該想想,如何處理水災的問題。
當年水災泛濫,當地百姓受災眾多,已經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在大明,朱元璋決不允許出現這樣的事。
正皺眉思索對策時,太監進來報告說,錦衣衛有緊急事件上報。
朱元璋歎了口氣,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錦衣衛指揮使毛驤,隨著太監進入書房。看了眼站在一旁,正在向朱元璋匯報事情的兩人。
毛驤這動作做得很明顯,朱元璋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意圖。
隨後便讓趙甄吉和張珣先行離開。
而後才問道:“什麽事?”
毛驤立刻從懷中掏出了幾封信,將之呈給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那幾封信,隻看了一眼便勃然大怒。
“倭文?!”
毛驤立刻迴道:“是的陛下,這幾封信都是屬下近日截獲的。雖然其文字有倭文,有我朝文字。但他們的目的地,都是發往琉球。”
朱元璋將那幾封信全都翻看了一遍,雖然上麵有一些使用了漢字,但那些信件的收件人,全都是琉球那邊的人名樣式。
朱元璋頓時將那些封信狠狠的摔在桌子上,氣憤的質問道:“誰這麽大膽?”
“信件是剛剛截獲的,發信人暫時還沒有查到。”
朱元璋雖然憤怒,但也知道這些人全都謹慎小心,想查出來並不容易。
“用盡一切手段盡快查出來,咱家要看看,到底是誰這麽大膽子,敢如此輕蔑咱家的命令。”
毛驤立刻應了下來,猶豫了一下道:“陛下,這事若是您能配合一下,屬下有信心可以在兩個月之內查出這些發信人。”
朱元璋即便此時還在盛怒之中,也因為毛驤的話愣了一下。
“你確定兩個月時間足夠?”
毛驤抱拳行禮:“屬下確定可以。”
毛驤的話讓朱元璋十分意外,這種事情之前也有發生過。那些人手段多變,心思狡詐。
以往沒有個大半年都很難查清,如今錦衣衛這邊並沒有什麽新的探查手段出現,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距?
讓朱元璋十分不解:“為何?”
毛驤道:“屬下從顧良那裏新學到了一招,若是將這一招用到查詢發信人上麵,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朱元璋十分好奇:“這小子又想出什麽怪招?給咱家詳細說說。”
“是,手下將那幾封信中的內容研究了一下。發現上麵都是將我朝的一些情報,發到了琉球那邊。”
“如此一來能夠發出這些信件的人,一定是可以接觸到這些情報的。”
朱元璋認可的點點頭,截至這裏,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而後毛驤話鋒一轉:“接下來,陛下隻需給這些能接觸到琉球情報的人,重新發布一些命令。”
“不過這次不要統一發布,而按不同層次能夠接觸到情報的人,發出不同的命令。”
“如此一來,隻需篩選幾次便能找到那些發信之人。”
這法子說簡單也簡單,但若沒想到的人,就好似隔了一層窗紙一樣。
“顧良用這法子幹嘛,找內奸嗎?”
毛驤嘿嘿一笑,搖了搖頭:“顧良就是用這個方法,篩選那種投資人的。”
朱元璋聽後頓時一臉黑線,頗為不耐地對毛驤揮了揮手。
“就按這法子辦吧,也不知道顧良怎麽想出來的。”
不過毛驤卻沒有領命離去,而是依舊站在原地。
“陛下,屬下還有事上報。”
“還什麽事情?”
“是關於黃河泛濫的事。”
朱元璋再次歎了口氣,這次的歎息中,明顯包含了許多無奈。
黃河的問題在任何朝代,都是他們這些統治者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
天災人禍,朱元璋自問對於人禍他還可以從容應對,但這種級別的天災,他隻能順勢而為。
毛驤遲遲等不到朱元璋的話,抬頭看了一眼。
在朱元璋的臉上,毛驤看的滿是無奈和惋惜。
無奈是人力有限,即便做了完全準備,黃河依舊無法徹底治理好。而惋惜,則應該是在感慨,那些生活在黃河流域的百姓。為他們即將麵對的災難,感到悲傷。
“陛下?”
朱元璋被毛驤的聲音驚醒,看了毛驤道:“這事咱家已經知曉,方才張珣已經上奏過了。”
毛驤卻是歎了口氣道:“陛下,這次的黃河災害怕是有所不同。”
“手下收到消息,今年的黃河兩岸的情況十分的不樂觀,萬一爆發災害的話,可能比以往更加嚴重。”
朱元璋聽後依舊隻是無力的點了點頭。
汛期即將到來,黃河的情況已經刻不容緩。可是無論工部還是水利相關的那些衙門,都拿不出更好的方案。
如今他們所能做到的,隻是不斷的加固堤壩。或者將一些地勢較低地區的百姓提早疏散。
為將來即將爆發的洪水,或者作為泄洪口做準備。
不過那些百姓,都是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之人。不到萬不得已之際,誰也不希望拋棄家鄉的土地房產,背井離鄉逃難他處。
因此作為備選泄洪地區的長官,他們全都在據理力爭,希望不要成為洪水的宣泄口。
腦子裏想著這些,朱元璋的視線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毛驤的身上。
看著毛驤風塵仆仆的樣子,朱元璋忽然想到了福州。然後他突然靈機一動,對毛驤問道。
“毛驤,你說有沒有可能,顧良在這方麵會有什麽好辦法?”
毛驤被朱元璋問的一愣,他雖然常年在福州監視顧良,但福州並沒有什麽大江大河,因此也就沒有看過顧良施展過這方麵的手段。
因此,對於朱元璋的問題,他也不知該如何迴答。
“關於這個問題……雖然顧良他在經濟建設和福州建設中都表現得極為出色。而且還能練就一批精兵,剿匪殺敵也極為出色,甚至還能讓鐵船浮在水麵上。”
“可是這也不能說明顧良,對於什麽事情都會如此精通吧。”
朱元璋聽著毛驤的對顧良的一係列誇讚,眉頭漸漸皺起,這還不算樣樣精通?文武全才、想法獨特而且常人難測……
看到朱元璋皺眉,毛驤立刻改口:“不過顧良的想法確實十分特別,不如屬下去問詢一下,再給陛下答複?”
朱元璋這才點點頭。
對於治水這種事,從大禹那時起就是一個難題,將之完全寄與顧良一身,著實有些難為他了。
不過正如毛驤所說,知道腦子活,想法多,說不定就能給自己一個驚喜呢。
他們治水的同時還應該想想,如何處理水災的問題。
當年水災泛濫,當地百姓受災眾多,已經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在大明,朱元璋決不允許出現這樣的事。
正皺眉思索對策時,太監進來報告說,錦衣衛有緊急事件上報。
朱元璋歎了口氣,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錦衣衛指揮使毛驤,隨著太監進入書房。看了眼站在一旁,正在向朱元璋匯報事情的兩人。
毛驤這動作做得很明顯,朱元璋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意圖。
隨後便讓趙甄吉和張珣先行離開。
而後才問道:“什麽事?”
毛驤立刻從懷中掏出了幾封信,將之呈給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那幾封信,隻看了一眼便勃然大怒。
“倭文?!”
毛驤立刻迴道:“是的陛下,這幾封信都是屬下近日截獲的。雖然其文字有倭文,有我朝文字。但他們的目的地,都是發往琉球。”
朱元璋將那幾封信全都翻看了一遍,雖然上麵有一些使用了漢字,但那些信件的收件人,全都是琉球那邊的人名樣式。
朱元璋頓時將那些封信狠狠的摔在桌子上,氣憤的質問道:“誰這麽大膽?”
“信件是剛剛截獲的,發信人暫時還沒有查到。”
朱元璋雖然憤怒,但也知道這些人全都謹慎小心,想查出來並不容易。
“用盡一切手段盡快查出來,咱家要看看,到底是誰這麽大膽子,敢如此輕蔑咱家的命令。”
毛驤立刻應了下來,猶豫了一下道:“陛下,這事若是您能配合一下,屬下有信心可以在兩個月之內查出這些發信人。”
朱元璋即便此時還在盛怒之中,也因為毛驤的話愣了一下。
“你確定兩個月時間足夠?”
毛驤抱拳行禮:“屬下確定可以。”
毛驤的話讓朱元璋十分意外,這種事情之前也有發生過。那些人手段多變,心思狡詐。
以往沒有個大半年都很難查清,如今錦衣衛這邊並沒有什麽新的探查手段出現,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距?
讓朱元璋十分不解:“為何?”
毛驤道:“屬下從顧良那裏新學到了一招,若是將這一招用到查詢發信人上麵,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朱元璋十分好奇:“這小子又想出什麽怪招?給咱家詳細說說。”
“是,手下將那幾封信中的內容研究了一下。發現上麵都是將我朝的一些情報,發到了琉球那邊。”
“如此一來能夠發出這些信件的人,一定是可以接觸到這些情報的。”
朱元璋認可的點點頭,截至這裏,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而後毛驤話鋒一轉:“接下來,陛下隻需給這些能接觸到琉球情報的人,重新發布一些命令。”
“不過這次不要統一發布,而按不同層次能夠接觸到情報的人,發出不同的命令。”
“如此一來,隻需篩選幾次便能找到那些發信之人。”
這法子說簡單也簡單,但若沒想到的人,就好似隔了一層窗紙一樣。
“顧良用這法子幹嘛,找內奸嗎?”
毛驤嘿嘿一笑,搖了搖頭:“顧良就是用這個方法,篩選那種投資人的。”
朱元璋聽後頓時一臉黑線,頗為不耐地對毛驤揮了揮手。
“就按這法子辦吧,也不知道顧良怎麽想出來的。”
不過毛驤卻沒有領命離去,而是依舊站在原地。
“陛下,屬下還有事上報。”
“還什麽事情?”
“是關於黃河泛濫的事。”
朱元璋再次歎了口氣,這次的歎息中,明顯包含了許多無奈。
黃河的問題在任何朝代,都是他們這些統治者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
天災人禍,朱元璋自問對於人禍他還可以從容應對,但這種級別的天災,他隻能順勢而為。
毛驤遲遲等不到朱元璋的話,抬頭看了一眼。
在朱元璋的臉上,毛驤看的滿是無奈和惋惜。
無奈是人力有限,即便做了完全準備,黃河依舊無法徹底治理好。而惋惜,則應該是在感慨,那些生活在黃河流域的百姓。為他們即將麵對的災難,感到悲傷。
“陛下?”
朱元璋被毛驤的聲音驚醒,看了毛驤道:“這事咱家已經知曉,方才張珣已經上奏過了。”
毛驤卻是歎了口氣道:“陛下,這次的黃河災害怕是有所不同。”
“手下收到消息,今年的黃河兩岸的情況十分的不樂觀,萬一爆發災害的話,可能比以往更加嚴重。”
朱元璋聽後依舊隻是無力的點了點頭。
汛期即將到來,黃河的情況已經刻不容緩。可是無論工部還是水利相關的那些衙門,都拿不出更好的方案。
如今他們所能做到的,隻是不斷的加固堤壩。或者將一些地勢較低地區的百姓提早疏散。
為將來即將爆發的洪水,或者作為泄洪口做準備。
不過那些百姓,都是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之人。不到萬不得已之際,誰也不希望拋棄家鄉的土地房產,背井離鄉逃難他處。
因此作為備選泄洪地區的長官,他們全都在據理力爭,希望不要成為洪水的宣泄口。
腦子裏想著這些,朱元璋的視線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毛驤的身上。
看著毛驤風塵仆仆的樣子,朱元璋忽然想到了福州。然後他突然靈機一動,對毛驤問道。
“毛驤,你說有沒有可能,顧良在這方麵會有什麽好辦法?”
毛驤被朱元璋問的一愣,他雖然常年在福州監視顧良,但福州並沒有什麽大江大河,因此也就沒有看過顧良施展過這方麵的手段。
因此,對於朱元璋的問題,他也不知該如何迴答。
“關於這個問題……雖然顧良他在經濟建設和福州建設中都表現得極為出色。而且還能練就一批精兵,剿匪殺敵也極為出色,甚至還能讓鐵船浮在水麵上。”
“可是這也不能說明顧良,對於什麽事情都會如此精通吧。”
朱元璋聽著毛驤的對顧良的一係列誇讚,眉頭漸漸皺起,這還不算樣樣精通?文武全才、想法獨特而且常人難測……
看到朱元璋皺眉,毛驤立刻改口:“不過顧良的想法確實十分特別,不如屬下去問詢一下,再給陛下答複?”
朱元璋這才點點頭。
對於治水這種事,從大禹那時起就是一個難題,將之完全寄與顧良一身,著實有些難為他了。
不過正如毛驤所說,知道腦子活,想法多,說不定就能給自己一個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