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顧良的能力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 作者:小車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種感覺胡惟庸已經許久沒有了,上一次有這種感受,似乎還是五六品小官的時候。那時候生死都掌握在別人手中,戰戰兢兢真如踩在繩索上一般,稍不注意就是萬劫不複的結果。
而在他成為丞相之後,這感覺還是第一次。
此時的朝堂上,安靜的可怕。很多人甚至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那些劇烈的心跳聲,正是他們不安的表現。
第一次參加朝會的馮慶明也是如此,此時他忽然想明白了,為什麽方克儉從沒有和他們提過朱老爺的事情。
如此巨大的壓迫感,不管降臨到誰的身上,都足以讓那人膽寒。方克儉當時近距離麵對朱元璋,豈不是比這更加膽戰心驚,哪還有膽子提醒他們。
朝廷安靜了好一會,才有官員站出來。
首先是戶部尚書趙甄吉,他上次經胡惟庸提醒算是欠了一個人情。而此時他正好有合理的理由站出來,就當是還人情吧。
心裏想著,努力邁步出列,對著朱元璋行禮後開口道。
“陛下,丞相大人如此小心謹慎也是為國著想。”
“如今福州的銀子問題,剛才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臣以為無需再查了。”
“而且,福州一事,給我們提了個醒,土地租賃稅方麵也要早早製定下來。”
有了開頭的,後麵的人也更有勇氣。幾名官員也跟著連聲附和。
“是啊陛下,如今福州銀子一案……一事已經解釋清楚,而且朝廷還能收取千萬稅收,皆大歡喜。”
“臣以為,馮慶明所說丞相之威脅隻是口誤,如今之計更應該早早規劃銀子用途。”
……
接連幾名官員出列說和,他們都非常清楚,這個時候胡惟庸不能再接著鬧下去了!
胡惟庸本來想找迴場子,但是經過六部官員這麽一勸,氣氛一下就變得緩和了許多。而且,此時胡惟庸也看出來,朝堂上的那些官員,已經全都倒向了福州府那邊。
他此時已經算是大勢已去,再加上看到朱元璋的臉色陰鬱。隱隱有種要勃然大怒的感覺,這讓胡惟庸也有些忌憚。
如此形勢之下,胡惟庸也不好再繼續發作,隻好一甩袖子表示憤怒,轉身不再與馮慶明理論。
朝堂上的那些官員,看到胡惟庸不再與之胡攪蠻纏,全都鬆了口氣。此時在這些人的眼裏,胡惟庸已經不重要了,附和搞錢才是重點。
尤其是那些六部的官員更是心中暗笑,此時他們已經完全意識到了,顧良就是一個財神爺。
能憑借一己之力,將福州發展的如此迅速,換做他們肯定無法辦到。而且聽了馮慶明敘述的福州發展軌跡,他們也發現這其中還有不少細節操作。
如果這些細節不能挖掘出來,他們就算照搬福州的發展模式,恐怕也沒辦法成功。
因此,眾人在解決了胡惟庸的問題之後。不少人偷偷看了眼朱元璋的臉色,見其麵色舒緩了一些,對眾人沒有過多的關注,這才將全部注意力全都放在了馮慶明的身上。
熱切的向馮慶明仔細問起了福州的近況,以及他沒有提到的一些細節。
“馮大人,你們福州發展的這麽快,與當地的地域和周邊的情況可有什麽關係。”
馮慶明對於眾人稱唿的改變,沒有在意。不過從這稱唿中,他卻聽出了眾人的傾向。
最初他進入大殿時,可沒有一個人相信他。而此時這些人不但勸退了胡惟庸,還改變了對他的稱唿。不再將他當做一個貪汙犯了來對待,這讓馮慶明心裏大大的鬆了口氣。
講起福州來也是更加起勁:“這位大人,您說周邊的關係,倒也有一些,不過關係也沒多重要。”
“我們顧良大人到了以後,福州就開始飛速發展。周邊的那些地區,倒是給福州提供了不少勞動力。”
“您也知道,我們那以前窮的很,大家都吃不飽肚子。因此福州發展起來後,周邊的人,就都向福州聚集。”
“一來提供了勞動力,二來即便再窮也得吃飯住房呀,所以就產生了消費。如此一拉福州的經濟就循環起來了。”
說著馮慶明歎了口氣:“其實不瞞諸位大人,福州發展的太快了。有時候我自己都有些迷惑,這一切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對於馮慶明的這個迴答,那名提問的官員倒也聽明白了。可是對於他說的循環是怎麽搞起來的,還是有些不解。
於是再次提問道:“那麽,福州吸納了那麽多勞動力。他們幹什麽呀?給他們發的工錢又是哪裏來的呢?”
馮慶明琢磨了一下:“百姓們幹的活,應該大多是與大基建有關。至於發放的工錢,自然都是來自府衙。前期一些商人的投資,就用在了這裏。”
“另外我們大人馬上就要開啟第二期大基建了,用的資金就是土地租賃金,留在我們福州的那一千萬兩銀子。”
說到這馮慶明笑了笑,眼中全都是對當今生活的滿足:“如今那些福州本地的百姓,和最早來福州的百姓都賺到了不少錢。”
“普通百姓家都至少有二十兩的存銀,這讓福州百姓的消費能力就提升上來了。消費高了,自然就引來了絡繹不絕的商隊。”
說到這裏又說起對於顧良的佩服,哪怕到了現在,他也沒搞清楚顧良怎麽做到這一切的。
眾人立刻明白,啟動資金和未來前景,都是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今他們想要複製福州的模式,就要解決好這兩部分問題。
而且最重要的是,未來的前景。如今顧良上交了一千萬,隻要前景足夠好,相信皇帝也會願意提供啟動資金。他們也就無需像顧良那樣,在前期就要用盡手段。
旁邊的李善長也在仔細傾聽馮慶明的解答,聽到如今福州的繁榮狀況,和顧良的那些手段頓時來了興趣,也開始仔細詢問其中細節。
李善長的問題,比之那些官員更加細致和專業。這其中不少問題,馮慶明自己都沒搞明白,自然也就無法解答李善長的疑惑。
不過李善長從他迴答的問題中,就已經窺見了顧良的能力。覺得顧良這些治理地方的手段,不少他都聞所未聞。
這就意味著,那些手段很可能都是顧良自己想出來的。不由得在心裏感歎了一句,這個顧良的治理能力,甚至不輸於他!
這個發現,讓李善長頗為感慨。
而在他成為丞相之後,這感覺還是第一次。
此時的朝堂上,安靜的可怕。很多人甚至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那些劇烈的心跳聲,正是他們不安的表現。
第一次參加朝會的馮慶明也是如此,此時他忽然想明白了,為什麽方克儉從沒有和他們提過朱老爺的事情。
如此巨大的壓迫感,不管降臨到誰的身上,都足以讓那人膽寒。方克儉當時近距離麵對朱元璋,豈不是比這更加膽戰心驚,哪還有膽子提醒他們。
朝廷安靜了好一會,才有官員站出來。
首先是戶部尚書趙甄吉,他上次經胡惟庸提醒算是欠了一個人情。而此時他正好有合理的理由站出來,就當是還人情吧。
心裏想著,努力邁步出列,對著朱元璋行禮後開口道。
“陛下,丞相大人如此小心謹慎也是為國著想。”
“如今福州的銀子問題,剛才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臣以為無需再查了。”
“而且,福州一事,給我們提了個醒,土地租賃稅方麵也要早早製定下來。”
有了開頭的,後麵的人也更有勇氣。幾名官員也跟著連聲附和。
“是啊陛下,如今福州銀子一案……一事已經解釋清楚,而且朝廷還能收取千萬稅收,皆大歡喜。”
“臣以為,馮慶明所說丞相之威脅隻是口誤,如今之計更應該早早規劃銀子用途。”
……
接連幾名官員出列說和,他們都非常清楚,這個時候胡惟庸不能再接著鬧下去了!
胡惟庸本來想找迴場子,但是經過六部官員這麽一勸,氣氛一下就變得緩和了許多。而且,此時胡惟庸也看出來,朝堂上的那些官員,已經全都倒向了福州府那邊。
他此時已經算是大勢已去,再加上看到朱元璋的臉色陰鬱。隱隱有種要勃然大怒的感覺,這讓胡惟庸也有些忌憚。
如此形勢之下,胡惟庸也不好再繼續發作,隻好一甩袖子表示憤怒,轉身不再與馮慶明理論。
朝堂上的那些官員,看到胡惟庸不再與之胡攪蠻纏,全都鬆了口氣。此時在這些人的眼裏,胡惟庸已經不重要了,附和搞錢才是重點。
尤其是那些六部的官員更是心中暗笑,此時他們已經完全意識到了,顧良就是一個財神爺。
能憑借一己之力,將福州發展的如此迅速,換做他們肯定無法辦到。而且聽了馮慶明敘述的福州發展軌跡,他們也發現這其中還有不少細節操作。
如果這些細節不能挖掘出來,他們就算照搬福州的發展模式,恐怕也沒辦法成功。
因此,眾人在解決了胡惟庸的問題之後。不少人偷偷看了眼朱元璋的臉色,見其麵色舒緩了一些,對眾人沒有過多的關注,這才將全部注意力全都放在了馮慶明的身上。
熱切的向馮慶明仔細問起了福州的近況,以及他沒有提到的一些細節。
“馮大人,你們福州發展的這麽快,與當地的地域和周邊的情況可有什麽關係。”
馮慶明對於眾人稱唿的改變,沒有在意。不過從這稱唿中,他卻聽出了眾人的傾向。
最初他進入大殿時,可沒有一個人相信他。而此時這些人不但勸退了胡惟庸,還改變了對他的稱唿。不再將他當做一個貪汙犯了來對待,這讓馮慶明心裏大大的鬆了口氣。
講起福州來也是更加起勁:“這位大人,您說周邊的關係,倒也有一些,不過關係也沒多重要。”
“我們顧良大人到了以後,福州就開始飛速發展。周邊的那些地區,倒是給福州提供了不少勞動力。”
“您也知道,我們那以前窮的很,大家都吃不飽肚子。因此福州發展起來後,周邊的人,就都向福州聚集。”
“一來提供了勞動力,二來即便再窮也得吃飯住房呀,所以就產生了消費。如此一拉福州的經濟就循環起來了。”
說著馮慶明歎了口氣:“其實不瞞諸位大人,福州發展的太快了。有時候我自己都有些迷惑,這一切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對於馮慶明的這個迴答,那名提問的官員倒也聽明白了。可是對於他說的循環是怎麽搞起來的,還是有些不解。
於是再次提問道:“那麽,福州吸納了那麽多勞動力。他們幹什麽呀?給他們發的工錢又是哪裏來的呢?”
馮慶明琢磨了一下:“百姓們幹的活,應該大多是與大基建有關。至於發放的工錢,自然都是來自府衙。前期一些商人的投資,就用在了這裏。”
“另外我們大人馬上就要開啟第二期大基建了,用的資金就是土地租賃金,留在我們福州的那一千萬兩銀子。”
說到這馮慶明笑了笑,眼中全都是對當今生活的滿足:“如今那些福州本地的百姓,和最早來福州的百姓都賺到了不少錢。”
“普通百姓家都至少有二十兩的存銀,這讓福州百姓的消費能力就提升上來了。消費高了,自然就引來了絡繹不絕的商隊。”
說到這裏又說起對於顧良的佩服,哪怕到了現在,他也沒搞清楚顧良怎麽做到這一切的。
眾人立刻明白,啟動資金和未來前景,都是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今他們想要複製福州的模式,就要解決好這兩部分問題。
而且最重要的是,未來的前景。如今顧良上交了一千萬,隻要前景足夠好,相信皇帝也會願意提供啟動資金。他們也就無需像顧良那樣,在前期就要用盡手段。
旁邊的李善長也在仔細傾聽馮慶明的解答,聽到如今福州的繁榮狀況,和顧良的那些手段頓時來了興趣,也開始仔細詢問其中細節。
李善長的問題,比之那些官員更加細致和專業。這其中不少問題,馮慶明自己都沒搞明白,自然也就無法解答李善長的疑惑。
不過李善長從他迴答的問題中,就已經窺見了顧良的能力。覺得顧良這些治理地方的手段,不少他都聞所未聞。
這就意味著,那些手段很可能都是顧良自己想出來的。不由得在心裏感歎了一句,這個顧良的治理能力,甚至不輸於他!
這個發現,讓李善長頗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