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顧良的政績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 作者:小車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28章 顧良的政績
整個院子中的氣氛,因為朱元璋神色改變,而立刻變得複雜起來。
朱元璋來迴想了一遍,覺得這麽做似乎真的可行。於是便準備叮囑錦衣衛,調整調查方向。
就在他轉頭看向毛驤,即將開口下令的時候。忽然一個畫麵閃現在了元璋的腦海。
那是毛驤擋在他身前保護他的畫麵,而毛驤的另外一旁,卻站著一名白發老者。
這幅場景,是他們在祖地朱王莊,遭受村民圍困的時候。
而被村民圍困,則是因為他說顧良貪汙了朱王莊上交的兩萬兩銀子,要上告朝廷追查顧良罪責。
那時朱元璋完全沒有行動,僅僅是因為他與村長說話時,被一旁路過的村民聽到。繼而便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吸引了數不清的百姓,要為顧良主持公道。
甚至還有人拿著刀斧,要砍殺準備上告顧良之人。
當初朱王莊隻是受了顧良的點撥,生活變好了而已。即便如此聽到要上告顧良,他們就如此群情激憤,更何況福州百姓。
顧良初臨福州時,可是戰事剛結束。那時福州當地很多百姓,已經快要餓死了。
若不是顧良之後一些列的舉措,那些貧民不是餓死就是背井離鄉,完全不可能過上如今這般美滿的日子。
因此很多的福州百姓都將顧良看做再生父母,如果真的要拿他開刀,豈不是有激起民變的可能。
想到這裏,朱元璋轉頭看向方克儉:“福州的稅收是誰在管?”
方克儉聞言一愣,甚至有點恍惚。朱元璋怎麽會問起這個,難道他不是在考慮自己的治罪問題嗎?
管理稅收就是管賬的人,難道朱元璋是要查賬?可若是如此他的身份不就暴露了嗎?
雖然方克儉腦子裏想著這些東西,但卻沒有多做猶豫。他此時還是戴罪之身,若是過多猶豫引得朱元璋懷疑他有所隱瞞,或者別有圖謀,導致罪加一等可就倒黴了。
“迴陛下,據臣所知,應該是福州知事喬明玉。”
朱元璋聽到這個名字後,臉色又黑了下來。雖然他對這個名字沒有什麽印象,但喬這個姓氏在福州本就沒多少,為官的人更是罕見。
他記得在毛驤的那個名單上麵,見過這個喬這個姓氏。隻是是否是這個人,還有待確定。
雖然希望不大,但朱元璋還是轉頭看了眼毛驤。
毛驤看到朱元璋的眼神,頓時心裏明了。再次拿出那份記錄官員青樓消費的名單查了起來。
翻了兩頁之後,看到了喬明玉的名字。
“陛下,方大人所說的知事喬明玉,確實在這名單上。其這段時間在青樓的花銷總額是……”
毛驤將那名單翻到最後,看到高高掛在消費排行前列的喬明玉,在心裏歎了口氣。
“喬明玉近期在青樓的總花銷是,四萬六千七百餘兩銀子,位列消費總額的第八名。”
朱元璋聞言冷哼了一聲;“不知廉恥,蛇鼠一窩。”
說罷還特意看了眼方克儉,方克儉感覺朱元璋就是在罵他,但又不敢狡辯。他們確實是在青樓談的生意,也確實有些放浪形骸。
不過方克儉注意力的重點卻不在這裏,他此時腦子裏想的是毛驤手中的那個名單。似乎錦衣衛將所有人的消費都記錄在案。
方克儉不由得心裏抖了一下,這個喬明玉隻花了四萬多兩銀子就排在第八,他自己單月消費就有人家的兩倍左右,不知是不是排在了前三。
方克儉自然不敢問,隻得將眼神往毛驤手中的名單上偷偷觀瞧。
朱元璋一轉頭就注意到了方克儉的動作,再次冷哼了一聲。
“看什麽看,你方大人的名字高高排在榜首呢。”
方克儉被朱元璋戳破伎倆,立刻將頭低下規規矩矩的跪好,不敢再有動作。
雖然方克儉表現得很謙恭,但朱元璋還是氣不打一處來。
“隨便一個官員的名字,都能排在前十位,顧良已經是把福州上上下下所有官員都籠絡住,簡直是一網打盡啊。”
“真不知你們眼裏,還有沒有咱家這個皇帝。”
方克儉心髒再次狂跳不止:“陛下息怒,福州官員都是陛下的臣子,非是哪一人的手下,福州官員此舉也都是為了百姓,是為了大明的社稷穩固。”
雖然方克儉極力辯解,但朱元璋卻不打算這樣輕易放過這件事。
“毛驤,給咱家好好查一查福州的官場。咱家就不信,這福州真的是鐵板一塊。”
“是,屬下領命。”毛驤痛快的應下了朱元璋的命令,帶了幾名手下立刻去調閱檔案,查看福州官員是否有沒被顧良籠絡之人。
朱元璋此時需要的,隻是一個支點,一個能撬動整個福州官場的支點。哪怕隻是起到一個敲山震虎的作用也可以。
吩咐了毛驤,朱元璋看了眼已經體力不支,有些搖搖晃晃的方克儉。
“起來吧。”
方克儉剛剛還在為他們福州官場的人擔心,下一刻就聽到朱元璋讓他平身的話,簡直如聞仙音。
這一天籠罩在他心頭的那層烏雲,仿佛裂開了一絲間隙,強烈陽光透過那一絲間隙,照射在他的心頭。
這一刻方克儉仿佛解開身上的枷鎖,不管朱元璋來此做什麽,福州官場今後會如何,顧良的福州建設計劃是否能得以延續。這些縈繞在他心頭的掛念,在這一刻全都消散,在他心裏,隻有劫後餘生的喜悅。
方克儉挺直了身子,恭恭敬敬的給朱元璋行了個跪拜叩首禮,而後才用手撐著大腿,顫顫巍巍的站起來。
朱元璋待方克儉完全起身,垂手站在他身側後,才開口繼續問道。
“方克儉,對於顧良這人,你可有多少了解啊?”
雖然逃脫了被斬首的命運,但方克儉知道他這是死罪可免,揮霍無度以及放浪形骸的活罪可是難逃的。
聽到朱元璋的問話,他依舊小心翼翼的仔細琢磨其用意。
對於顧良的政績,他剛剛已經說過了不少。而且方克儉不信朱元璋對顧良一點調查都沒有,也不信朱元璋到了福州之後,沒有對福州的現狀有過了解。
因此,在這些因素都已經被朱元璋知曉的情況下,他還問出這句話,顯然不是想知道顧良的表象。
那麽難道是要探究,顧良為什麽會如此行事的內心想法?
整個院子中的氣氛,因為朱元璋神色改變,而立刻變得複雜起來。
朱元璋來迴想了一遍,覺得這麽做似乎真的可行。於是便準備叮囑錦衣衛,調整調查方向。
就在他轉頭看向毛驤,即將開口下令的時候。忽然一個畫麵閃現在了元璋的腦海。
那是毛驤擋在他身前保護他的畫麵,而毛驤的另外一旁,卻站著一名白發老者。
這幅場景,是他們在祖地朱王莊,遭受村民圍困的時候。
而被村民圍困,則是因為他說顧良貪汙了朱王莊上交的兩萬兩銀子,要上告朝廷追查顧良罪責。
那時朱元璋完全沒有行動,僅僅是因為他與村長說話時,被一旁路過的村民聽到。繼而便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吸引了數不清的百姓,要為顧良主持公道。
甚至還有人拿著刀斧,要砍殺準備上告顧良之人。
當初朱王莊隻是受了顧良的點撥,生活變好了而已。即便如此聽到要上告顧良,他們就如此群情激憤,更何況福州百姓。
顧良初臨福州時,可是戰事剛結束。那時福州當地很多百姓,已經快要餓死了。
若不是顧良之後一些列的舉措,那些貧民不是餓死就是背井離鄉,完全不可能過上如今這般美滿的日子。
因此很多的福州百姓都將顧良看做再生父母,如果真的要拿他開刀,豈不是有激起民變的可能。
想到這裏,朱元璋轉頭看向方克儉:“福州的稅收是誰在管?”
方克儉聞言一愣,甚至有點恍惚。朱元璋怎麽會問起這個,難道他不是在考慮自己的治罪問題嗎?
管理稅收就是管賬的人,難道朱元璋是要查賬?可若是如此他的身份不就暴露了嗎?
雖然方克儉腦子裏想著這些東西,但卻沒有多做猶豫。他此時還是戴罪之身,若是過多猶豫引得朱元璋懷疑他有所隱瞞,或者別有圖謀,導致罪加一等可就倒黴了。
“迴陛下,據臣所知,應該是福州知事喬明玉。”
朱元璋聽到這個名字後,臉色又黑了下來。雖然他對這個名字沒有什麽印象,但喬這個姓氏在福州本就沒多少,為官的人更是罕見。
他記得在毛驤的那個名單上麵,見過這個喬這個姓氏。隻是是否是這個人,還有待確定。
雖然希望不大,但朱元璋還是轉頭看了眼毛驤。
毛驤看到朱元璋的眼神,頓時心裏明了。再次拿出那份記錄官員青樓消費的名單查了起來。
翻了兩頁之後,看到了喬明玉的名字。
“陛下,方大人所說的知事喬明玉,確實在這名單上。其這段時間在青樓的花銷總額是……”
毛驤將那名單翻到最後,看到高高掛在消費排行前列的喬明玉,在心裏歎了口氣。
“喬明玉近期在青樓的總花銷是,四萬六千七百餘兩銀子,位列消費總額的第八名。”
朱元璋聞言冷哼了一聲;“不知廉恥,蛇鼠一窩。”
說罷還特意看了眼方克儉,方克儉感覺朱元璋就是在罵他,但又不敢狡辯。他們確實是在青樓談的生意,也確實有些放浪形骸。
不過方克儉注意力的重點卻不在這裏,他此時腦子裏想的是毛驤手中的那個名單。似乎錦衣衛將所有人的消費都記錄在案。
方克儉不由得心裏抖了一下,這個喬明玉隻花了四萬多兩銀子就排在第八,他自己單月消費就有人家的兩倍左右,不知是不是排在了前三。
方克儉自然不敢問,隻得將眼神往毛驤手中的名單上偷偷觀瞧。
朱元璋一轉頭就注意到了方克儉的動作,再次冷哼了一聲。
“看什麽看,你方大人的名字高高排在榜首呢。”
方克儉被朱元璋戳破伎倆,立刻將頭低下規規矩矩的跪好,不敢再有動作。
雖然方克儉表現得很謙恭,但朱元璋還是氣不打一處來。
“隨便一個官員的名字,都能排在前十位,顧良已經是把福州上上下下所有官員都籠絡住,簡直是一網打盡啊。”
“真不知你們眼裏,還有沒有咱家這個皇帝。”
方克儉心髒再次狂跳不止:“陛下息怒,福州官員都是陛下的臣子,非是哪一人的手下,福州官員此舉也都是為了百姓,是為了大明的社稷穩固。”
雖然方克儉極力辯解,但朱元璋卻不打算這樣輕易放過這件事。
“毛驤,給咱家好好查一查福州的官場。咱家就不信,這福州真的是鐵板一塊。”
“是,屬下領命。”毛驤痛快的應下了朱元璋的命令,帶了幾名手下立刻去調閱檔案,查看福州官員是否有沒被顧良籠絡之人。
朱元璋此時需要的,隻是一個支點,一個能撬動整個福州官場的支點。哪怕隻是起到一個敲山震虎的作用也可以。
吩咐了毛驤,朱元璋看了眼已經體力不支,有些搖搖晃晃的方克儉。
“起來吧。”
方克儉剛剛還在為他們福州官場的人擔心,下一刻就聽到朱元璋讓他平身的話,簡直如聞仙音。
這一天籠罩在他心頭的那層烏雲,仿佛裂開了一絲間隙,強烈陽光透過那一絲間隙,照射在他的心頭。
這一刻方克儉仿佛解開身上的枷鎖,不管朱元璋來此做什麽,福州官場今後會如何,顧良的福州建設計劃是否能得以延續。這些縈繞在他心頭的掛念,在這一刻全都消散,在他心裏,隻有劫後餘生的喜悅。
方克儉挺直了身子,恭恭敬敬的給朱元璋行了個跪拜叩首禮,而後才用手撐著大腿,顫顫巍巍的站起來。
朱元璋待方克儉完全起身,垂手站在他身側後,才開口繼續問道。
“方克儉,對於顧良這人,你可有多少了解啊?”
雖然逃脫了被斬首的命運,但方克儉知道他這是死罪可免,揮霍無度以及放浪形骸的活罪可是難逃的。
聽到朱元璋的問話,他依舊小心翼翼的仔細琢磨其用意。
對於顧良的政績,他剛剛已經說過了不少。而且方克儉不信朱元璋對顧良一點調查都沒有,也不信朱元璋到了福州之後,沒有對福州的現狀有過了解。
因此,在這些因素都已經被朱元璋知曉的情況下,他還問出這句話,顯然不是想知道顧良的表象。
那麽難道是要探究,顧良為什麽會如此行事的內心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