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事情不妙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 作者:小車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81章 事情不妙
顧良笑眯眯的答應下來,他已經把開海的好處都講清楚了,通過他們把話傳迴家中,定然也會打動他們的家人,如今唯一顧慮的就是規模到底能做到多大。
對於朱標和朱樉的迴答,顧良早已在預料之中,畢竟是“違背聖命”的生意,可以說是把他們全家都綁在了這份生意上,迴去商量一下倒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對於兩人的選擇,顧良沒有任何的為難,隻是多囑咐了一句:“嗯,好啊。隻是二位公子可要知道,這麽好的機會可是稍縱即逝。即便二位要與家人商議,也要快些拿定主意,不然機會可就要從二位的指縫溜走了。”
顧良說這些,自然是希望兩人能多多勸慰他們的家人。兩人當然明白這個意思,這麽大的收益,誰看了不眼紅,如果是普通人家怕是早就妥協了。
而且兩人也知道顧良所說的,並不是嚇唬他們。
如今福州城中的那些商人,對顧良的信任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隻要顧良說出海貿易不違法,那些商人肯定會蜂擁而上。即便有人知道其中有些不確定的因素,但為了這麽大筆錢會鋌而走險的人,福州城中可有不少。
兩人對這些顧良沒有說出來的話心知肚明,可說到底、最終拍板的人是朱元璋,兩人能給出迴家商議這種結果,已經是他們能做出的最大讓步了。
雖然這筆生意收入極高,但朱標兩人也不敢保證,朱元璋是否會因為顧良主張出海而觸犯天威。
上次徐州案中,顧良已經將朱元璋狠狠的刺激了一迴,這下要是朱元璋再次受到顧良出海的刺激,萬一盛怒之下,直接讓人將顧良斬首示眾,他們兄弟可就坐蠟了。
兩人答應顧良會以最快的方式,將家中商議結果送過來後,便起身告辭。
顧良也跟著起身相送,將兩人送至門口時,三人互相拱手道別,顧良再次開口。
“二位公子,若是家中有些長輩格局不夠,可換個方向傳遞本官的意思。”
朱標和朱樉聽後,差點一頭栽倒。他們家中父親,已經不是第一次被人說格局不大了,父皇到底是給顧良留下了什麽印象。
朱標幹咳了一聲掩飾尷尬,顧良卻毫不在意:“二位公子,想想那些如今還吃不飽的百姓,再想想為了活下去賣兒賣女的人家,難道僅僅因為一道海禁,就放棄這條可以改變大明,可以讓天下人安居樂業的賺錢機會嗎?”
“本官言盡於此,告辭。”
朱標雖然知道這依舊是顧良的說辭,但如果以大明百姓來勸說他父皇,想來效果應該會好很多吧。
看著兩人離去的背影,顧良神色淡然的臉上浮現出微微笑意,笑意很淺轉瞬即逝。
兩人最終還是被顧良的說辭打動,他們也如朱元璋一樣,太想讓大明的百姓過上好日子了。
離開顧良的官邸,秋風日的涼風一吹,兩人心中那股被顧良忽悠起來的炙熱才漸漸消退。
取而代之的,是對這個結果的擔憂。
“大哥,你說咱倆就這麽迴去和父皇說,會不會咱們也會被顧良牽連?”
朱標聞言身子頓了一下,而後腦子中再次閃現了朱元璋的身影,搖了搖頭將之揮散之後才歎了口氣。
“我也不知道,雖然咱們來見顧良是父皇的任務,但若是將你我二人心中所想直接說與父皇,怕是定然會遭受牽連。”
“所以還是要找個由頭才好。”
朱樉想起小時候朱元璋抽他的皮鞭,打了個寒顫連忙撇清自己。
而後眼珠一轉:“大哥說的沒錯,一定要把顧良推到前麵,咱們二人如實上報即可。”
兩人說著話就走出很遠,忽然聽到後麵有人喊,駐足迴望。看到一個顧良手下正向他們跑來,本以為顧良還有什麽囑托,但那人臨到近前卻對大基建隻字未提。
“兩位公子,顧大人批下來的那塊地可是忘了?”
朱標這才猛的想起來,他們聊出海之前還拿了一塊五十萬的地皮。想到這連忙摸了一下,那張條子還在,於是便隨來人去將地拿了下來。
五十張銀票流水一樣數出去,讓朱標對銀子有了前所未有的渴望。至此他才明白,那些商人為何如此熱衷於賺錢。
或許拿著這份價值五十萬的地契,真的能讓朱元璋對顧良那個賺錢大計的容忍度高一些吧。
朱樉眼看著厚厚一遝銀票,瞬間縮水了一半,也有些眼熱。
“大哥,咱們今天就返迴京城吧,早日上報早日定奪。”
朱標看到朱樉直勾勾的看著遞出去的銀票點頭應下。
兩人如毛驤一樣,才到福州當天,就收到大消息不得不返迴京城。這讓兩人不知要感歎運氣好還是不好。
兩人一路飛奔迴京,到達京城時正遇上朱元璋散朝。
當朱元璋在書房中,聽到太子朱標和二皇子朱樉在外求見時。忽然想起了毛驤的福州之行,算算時間似乎兩人也是剛到福州就折返迴來了吧。
難道又有什麽大消息?於是連忙召見了兩人。
兩人進入書房,朱元璋便問起了沿途所見。對於朱標的培養,朱元璋一直都是盡心竭力。雖然知道兩人可能帶迴了壞消息,但依舊沒有疏忽了對他們的考較。
兩位皇子將沿途所見所想說與朱元璋,其中福州的變化之大,與周邊各個州縣差距之大,讓朱標兩人都歎為觀止。
這些是上次毛驤沒來得及仔細觀察的,如今在兩位皇子這裏聽到這些,朱元璋也不由得感歎,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讓福州變化這麽大,顧良的才能著實出眾。
“皇兒這次倒是觀察的仔細,略微填補了一下咱家的遺憾。”
想到朱標朱樉兩人描述的繁華福州,朱元璋恨不能親身往之。
說完了一路見聞,朱元璋又問起了福州的生意以及兩人和顧良所談內容。
朱標先是將那份五十萬兩的地皮拿了出來,詳細講述了在拍賣展廳的所見所想,而後才說起了顧良邀他們單獨談論了大生意。
聽過了朱標兩人在展廳的遭遇,朱元璋也對這個被顧良看重的大生意吸引。
但兩位皇子互相對視了幾次,都有些吞吞吐吐。
朱元璋立刻意識到事情不妙:“說!”
聽到朱元璋有生氣的趨勢,朱標硬著頭皮說道:“迴父皇,顧良的大生意,可能涉及了您的禁海政策。”
“海禁!他顧良敢碰海禁!”
聽到朱標的話,朱元璋再次被顧良氣得火冒三丈:“到底怎麽迴事,跟咱家仔細說說。”
看到朱元璋火氣上湧,兩個皇子都被他的反應嚇了一跳。
朱標好朱樉互相對視了一眼,都在對方的眼裏看到了“你上”兩個字。
這還沒說顧良的具體打算呢,就隻說了個可能涉及海禁,就發了這麽大的火,這要是將顧良出海貿易全盤托出,豈不是朱元璋要吹胡子拍桌子。
顧良笑眯眯的答應下來,他已經把開海的好處都講清楚了,通過他們把話傳迴家中,定然也會打動他們的家人,如今唯一顧慮的就是規模到底能做到多大。
對於朱標和朱樉的迴答,顧良早已在預料之中,畢竟是“違背聖命”的生意,可以說是把他們全家都綁在了這份生意上,迴去商量一下倒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對於兩人的選擇,顧良沒有任何的為難,隻是多囑咐了一句:“嗯,好啊。隻是二位公子可要知道,這麽好的機會可是稍縱即逝。即便二位要與家人商議,也要快些拿定主意,不然機會可就要從二位的指縫溜走了。”
顧良說這些,自然是希望兩人能多多勸慰他們的家人。兩人當然明白這個意思,這麽大的收益,誰看了不眼紅,如果是普通人家怕是早就妥協了。
而且兩人也知道顧良所說的,並不是嚇唬他們。
如今福州城中的那些商人,對顧良的信任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隻要顧良說出海貿易不違法,那些商人肯定會蜂擁而上。即便有人知道其中有些不確定的因素,但為了這麽大筆錢會鋌而走險的人,福州城中可有不少。
兩人對這些顧良沒有說出來的話心知肚明,可說到底、最終拍板的人是朱元璋,兩人能給出迴家商議這種結果,已經是他們能做出的最大讓步了。
雖然這筆生意收入極高,但朱標兩人也不敢保證,朱元璋是否會因為顧良主張出海而觸犯天威。
上次徐州案中,顧良已經將朱元璋狠狠的刺激了一迴,這下要是朱元璋再次受到顧良出海的刺激,萬一盛怒之下,直接讓人將顧良斬首示眾,他們兄弟可就坐蠟了。
兩人答應顧良會以最快的方式,將家中商議結果送過來後,便起身告辭。
顧良也跟著起身相送,將兩人送至門口時,三人互相拱手道別,顧良再次開口。
“二位公子,若是家中有些長輩格局不夠,可換個方向傳遞本官的意思。”
朱標和朱樉聽後,差點一頭栽倒。他們家中父親,已經不是第一次被人說格局不大了,父皇到底是給顧良留下了什麽印象。
朱標幹咳了一聲掩飾尷尬,顧良卻毫不在意:“二位公子,想想那些如今還吃不飽的百姓,再想想為了活下去賣兒賣女的人家,難道僅僅因為一道海禁,就放棄這條可以改變大明,可以讓天下人安居樂業的賺錢機會嗎?”
“本官言盡於此,告辭。”
朱標雖然知道這依舊是顧良的說辭,但如果以大明百姓來勸說他父皇,想來效果應該會好很多吧。
看著兩人離去的背影,顧良神色淡然的臉上浮現出微微笑意,笑意很淺轉瞬即逝。
兩人最終還是被顧良的說辭打動,他們也如朱元璋一樣,太想讓大明的百姓過上好日子了。
離開顧良的官邸,秋風日的涼風一吹,兩人心中那股被顧良忽悠起來的炙熱才漸漸消退。
取而代之的,是對這個結果的擔憂。
“大哥,你說咱倆就這麽迴去和父皇說,會不會咱們也會被顧良牽連?”
朱標聞言身子頓了一下,而後腦子中再次閃現了朱元璋的身影,搖了搖頭將之揮散之後才歎了口氣。
“我也不知道,雖然咱們來見顧良是父皇的任務,但若是將你我二人心中所想直接說與父皇,怕是定然會遭受牽連。”
“所以還是要找個由頭才好。”
朱樉想起小時候朱元璋抽他的皮鞭,打了個寒顫連忙撇清自己。
而後眼珠一轉:“大哥說的沒錯,一定要把顧良推到前麵,咱們二人如實上報即可。”
兩人說著話就走出很遠,忽然聽到後麵有人喊,駐足迴望。看到一個顧良手下正向他們跑來,本以為顧良還有什麽囑托,但那人臨到近前卻對大基建隻字未提。
“兩位公子,顧大人批下來的那塊地可是忘了?”
朱標這才猛的想起來,他們聊出海之前還拿了一塊五十萬的地皮。想到這連忙摸了一下,那張條子還在,於是便隨來人去將地拿了下來。
五十張銀票流水一樣數出去,讓朱標對銀子有了前所未有的渴望。至此他才明白,那些商人為何如此熱衷於賺錢。
或許拿著這份價值五十萬的地契,真的能讓朱元璋對顧良那個賺錢大計的容忍度高一些吧。
朱樉眼看著厚厚一遝銀票,瞬間縮水了一半,也有些眼熱。
“大哥,咱們今天就返迴京城吧,早日上報早日定奪。”
朱標看到朱樉直勾勾的看著遞出去的銀票點頭應下。
兩人如毛驤一樣,才到福州當天,就收到大消息不得不返迴京城。這讓兩人不知要感歎運氣好還是不好。
兩人一路飛奔迴京,到達京城時正遇上朱元璋散朝。
當朱元璋在書房中,聽到太子朱標和二皇子朱樉在外求見時。忽然想起了毛驤的福州之行,算算時間似乎兩人也是剛到福州就折返迴來了吧。
難道又有什麽大消息?於是連忙召見了兩人。
兩人進入書房,朱元璋便問起了沿途所見。對於朱標的培養,朱元璋一直都是盡心竭力。雖然知道兩人可能帶迴了壞消息,但依舊沒有疏忽了對他們的考較。
兩位皇子將沿途所見所想說與朱元璋,其中福州的變化之大,與周邊各個州縣差距之大,讓朱標兩人都歎為觀止。
這些是上次毛驤沒來得及仔細觀察的,如今在兩位皇子這裏聽到這些,朱元璋也不由得感歎,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讓福州變化這麽大,顧良的才能著實出眾。
“皇兒這次倒是觀察的仔細,略微填補了一下咱家的遺憾。”
想到朱標朱樉兩人描述的繁華福州,朱元璋恨不能親身往之。
說完了一路見聞,朱元璋又問起了福州的生意以及兩人和顧良所談內容。
朱標先是將那份五十萬兩的地皮拿了出來,詳細講述了在拍賣展廳的所見所想,而後才說起了顧良邀他們單獨談論了大生意。
聽過了朱標兩人在展廳的遭遇,朱元璋也對這個被顧良看重的大生意吸引。
但兩位皇子互相對視了幾次,都有些吞吞吐吐。
朱元璋立刻意識到事情不妙:“說!”
聽到朱元璋有生氣的趨勢,朱標硬著頭皮說道:“迴父皇,顧良的大生意,可能涉及了您的禁海政策。”
“海禁!他顧良敢碰海禁!”
聽到朱標的話,朱元璋再次被顧良氣得火冒三丈:“到底怎麽迴事,跟咱家仔細說說。”
看到朱元璋火氣上湧,兩個皇子都被他的反應嚇了一跳。
朱標好朱樉互相對視了一眼,都在對方的眼裏看到了“你上”兩個字。
這還沒說顧良的具體打算呢,就隻說了個可能涉及海禁,就發了這麽大的火,這要是將顧良出海貿易全盤托出,豈不是朱元璋要吹胡子拍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