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信口開河的騙子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 作者:小車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3章 信口開河的騙子
見張福走遠,朱標才開口問道:“二弟可是動心了?可那是青樓生意。”
“大哥,青樓生意怎麽了?我剛剛可是看過了,所有娛樂行業中,這青樓的底價是最高的,比之那些茶樓酒肆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都說物以稀為貴,既然青樓底價這麽高,競爭肯定激烈,這可能就是為什麽這個人會找咱們合作的原因。”
朱標明白朱樉那話的意思,一個沒有價值的東西就算再少,也不會有人關注。青樓底價這麽高,至少說明它能帶來足夠高的利潤,不然不會有人搶著買它。
“可這畢竟是青樓,若是你我開青樓的事情傳出去,父皇如何看待你我?朝中大臣如何看待你我?百姓得知皇家開青樓該如何看到你我?”
“大哥,你怎麽還鑽了牛角尖。誰說這青樓是咱兄弟開的,開青樓的是顧大和朱二啊。”
朱標聽到朱樉的話,轉念一想立刻明白了其中含義。
對呀,他們是化名來參加拍賣的,誰知道他們是誰,何況這事還可以讓趙錦和馮才去辦,他們隻要出錢就行了。
另外朱元璋派他們兄弟來福州,不就是跟著顧良賺錢的麽。青樓生意若是能賺錢,豈不是更說明他們任務完成得好麽。
隻是這畢竟還是青樓生意,朱標還有些猶豫:“不如問問那人再做定奪?”
朱樉一看有希望,立刻喜的眉開眼笑,對著不遠處一直觀察他們的張福招招手。
張福一直用餘光看著他們二人,看到朱樉笑嘻嘻的向他招手,就知道這兩兄弟商量妥了,生意基本上是成功了。
答應了一聲,張福挺著大肚子顛兒顛兒的就小跑著來到兩人身旁。
“怎麽著?二位公子可是決定跟老張我合作了?”
朱樉點點頭:“當然,這麽賺錢的事,我們兄弟怎麽可能錯過。”
“隻是如何合作,如何劃分利潤咱們還得細說說。”
張福一聽合作成了,忙不得的點頭:“這個好說,這個好說。”
說著將兩人請到一旁落座,招唿侍女給三人上了些點心,才開口解釋。
“這個合作可是受到福州府衙認可的,咱們先去府衙簽訂個合同,表明合作者的身份,然後選出個代表參與拍賣競價。”
“拍到了青樓之後,根據咱們出銀子的比例,定期分紅。”
一聽到分紅,朱標就想到清遠縣的那些股份:“是否就像股份分紅一樣?”
張福一聽立刻點頭:“對對,就和股份一樣,隻不過這個股東隻有你我雙方,因此分紅倒也簡單。”
對於股份這種模式,朱標倒是也在朱元璋那裏聽到過,因此對於這種分派方式也就沒有什麽異議。
朱樉對這些不擔心,仔細問起了關於青樓的事情。
“我說張老板,為什麽你要跟咱們合夥開青樓,是不是錢不夠啊?”
張福嘿嘿一笑:“這其中還有內情,朱公子怕是有所不知了。”
“哦?不知張老板知道什麽內情。”
除了賺錢,朱標兩人還有探聽監察顧良的任務,畢竟那麽多錢在他手中過,皇家怎麽都要看著點才行。
張福端起茶杯小品一口,才笑眯眯的解釋:“二位公子,這青樓在本地可是有數量限製的。”
說出這句話,張福胖胖的臉上滿是得意,這可是沒有多少人知道的消息。
朱標對此也有些意外,雖然說城中已經有了大致的規劃,但畢竟還有些地方仍沒確定用途。
因此為了錯開高價格和近距離的競爭,肯定會有人想著在其他未規劃地區也開上幾家青樓。若是張福的這個消息是真的,怕是很多人要掉坑裏了。
“張老板說的可有根據?”
張福壓低聲音,像是說什麽重大秘密一樣:“當然有,這可是我朋友親耳聽顧良大人說的。”
“福州城內,最多隻能開六家青樓,而如今已經開了四家,隻剩下兩個名額了。”
說著,張福伸出兩根手指,在兩人麵前晃了晃。
“所以我才著急,才要找人合作。目的就是準備一並那兩個名額給吃下來。”張福收迴兩根手指,握成拳頭在空氣中用力的擺了一下,表示他誌在必得的決心。
“到時候,肯定能大賺一筆。嘿嘿,那些準備在未規劃區下手的人,到時候哭都沒地方哭,哈哈哈。”
見機會如此難得,原本有些猶豫的朱標也不得不與之合作。
畢竟他一個人帶的錢再多,也比不過這些人聯合起來資金雄厚。
如今就剩最後一個問題。
“張老板,你這麽看重青樓生意,可萬一要是賠錢了可怎麽辦?”
張福聽到朱標的話,差點沒笑出來:“賠錢?你知道如今的青樓利潤多少?”
說著張福雙手食指交疊,比了個十的手勢。
“月入十萬兩!”
“十萬?!”
“哎呦呦,我說公子。”
張福抬手打斷朱標和朱樉兩人的驚唿,再次向四周張望了一圈。
“我說您二位公子怎麽迴事,怎麽老大唿小叫的。”
“這可都是商業機密,機密懂麽,就是不能讓人知道。”
朱標驚唿之後,才發現他有些失態了。商業機密這種道理兩位皇子自然明白,深吸了一口氣沉澱了一下心神。
朱標還是對這個數字無法忘懷,十萬兩那是多少個縣城一年的賦稅,是多少百姓辛苦一年,還要風調雨順,才能收獲到的銀兩。
可在福州這裏,居然隻是一間小小青樓一個月的收入。
這讓時常跟著朱元璋學習國策的朱標,感到有些迷幻。他看到太多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同樣也看到過京城的繁華和江南之地的富庶。
這些就如同他這一路從京城來到福州一樣,在福州之外的地界,有很多貧苦之人,可在福州卻有人能憑借一個商鋪,賺到那些貧苦百姓幾輩子都賺不到的錢。這世界的參差還真是讓人側目。
此時的朱標已經沒有了剛剛的那股淡定神態,眼神中滿是受驚後的餘震。
朱樉也同樣受驚不淺,就算親耳聽到了張福的話,眼神中依舊有些難以置信。
看到兩人的眼神,張福微笑著點了點頭,似乎對這種場景已經司空見慣一般,繼而再次重複了一遍剛剛的話。
“沒錯,十萬兩。”
“是,聽到了,這下聽到了。”
朱樉重複了一下張福的話,轉頭看向不遠處的沙盤,盤算著要不要再搞點其他的產業。
而朱標也逐漸從驚訝中恢複過來,開始盤算其中的利益。
看著兩個年輕公子如此快就恢複了清醒,張福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他是真的怕這些人被巨大的收益嚇跑,或者是將他當做信口開河的騙子。
畢竟這事聽起來就像天方夜譚一樣,因此張福才沒有將青樓的收益說得那麽多。
要知道顧良大人開業的第一家青樓,月入可是達到了驚人的二十萬兩銀子,對此張福特意研究過。
雖然在那之後又開了三家青樓,分薄了生意,但如今福州的人可是越來越多,而且來的商賈富豪也不在少數。
人多了,客人自然也就多了。
如果按照顧良的那種模式進行經營,不說學到多少精髓,隻要能學到點皮毛一個月起碼也有十五六萬兩!這些他可沒敢和朱標二兄弟說,不然非得把人嚇跑不可。
見張福走遠,朱標才開口問道:“二弟可是動心了?可那是青樓生意。”
“大哥,青樓生意怎麽了?我剛剛可是看過了,所有娛樂行業中,這青樓的底價是最高的,比之那些茶樓酒肆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都說物以稀為貴,既然青樓底價這麽高,競爭肯定激烈,這可能就是為什麽這個人會找咱們合作的原因。”
朱標明白朱樉那話的意思,一個沒有價值的東西就算再少,也不會有人關注。青樓底價這麽高,至少說明它能帶來足夠高的利潤,不然不會有人搶著買它。
“可這畢竟是青樓,若是你我開青樓的事情傳出去,父皇如何看待你我?朝中大臣如何看待你我?百姓得知皇家開青樓該如何看到你我?”
“大哥,你怎麽還鑽了牛角尖。誰說這青樓是咱兄弟開的,開青樓的是顧大和朱二啊。”
朱標聽到朱樉的話,轉念一想立刻明白了其中含義。
對呀,他們是化名來參加拍賣的,誰知道他們是誰,何況這事還可以讓趙錦和馮才去辦,他們隻要出錢就行了。
另外朱元璋派他們兄弟來福州,不就是跟著顧良賺錢的麽。青樓生意若是能賺錢,豈不是更說明他們任務完成得好麽。
隻是這畢竟還是青樓生意,朱標還有些猶豫:“不如問問那人再做定奪?”
朱樉一看有希望,立刻喜的眉開眼笑,對著不遠處一直觀察他們的張福招招手。
張福一直用餘光看著他們二人,看到朱樉笑嘻嘻的向他招手,就知道這兩兄弟商量妥了,生意基本上是成功了。
答應了一聲,張福挺著大肚子顛兒顛兒的就小跑著來到兩人身旁。
“怎麽著?二位公子可是決定跟老張我合作了?”
朱樉點點頭:“當然,這麽賺錢的事,我們兄弟怎麽可能錯過。”
“隻是如何合作,如何劃分利潤咱們還得細說說。”
張福一聽合作成了,忙不得的點頭:“這個好說,這個好說。”
說著將兩人請到一旁落座,招唿侍女給三人上了些點心,才開口解釋。
“這個合作可是受到福州府衙認可的,咱們先去府衙簽訂個合同,表明合作者的身份,然後選出個代表參與拍賣競價。”
“拍到了青樓之後,根據咱們出銀子的比例,定期分紅。”
一聽到分紅,朱標就想到清遠縣的那些股份:“是否就像股份分紅一樣?”
張福一聽立刻點頭:“對對,就和股份一樣,隻不過這個股東隻有你我雙方,因此分紅倒也簡單。”
對於股份這種模式,朱標倒是也在朱元璋那裏聽到過,因此對於這種分派方式也就沒有什麽異議。
朱樉對這些不擔心,仔細問起了關於青樓的事情。
“我說張老板,為什麽你要跟咱們合夥開青樓,是不是錢不夠啊?”
張福嘿嘿一笑:“這其中還有內情,朱公子怕是有所不知了。”
“哦?不知張老板知道什麽內情。”
除了賺錢,朱標兩人還有探聽監察顧良的任務,畢竟那麽多錢在他手中過,皇家怎麽都要看著點才行。
張福端起茶杯小品一口,才笑眯眯的解釋:“二位公子,這青樓在本地可是有數量限製的。”
說出這句話,張福胖胖的臉上滿是得意,這可是沒有多少人知道的消息。
朱標對此也有些意外,雖然說城中已經有了大致的規劃,但畢竟還有些地方仍沒確定用途。
因此為了錯開高價格和近距離的競爭,肯定會有人想著在其他未規劃地區也開上幾家青樓。若是張福的這個消息是真的,怕是很多人要掉坑裏了。
“張老板說的可有根據?”
張福壓低聲音,像是說什麽重大秘密一樣:“當然有,這可是我朋友親耳聽顧良大人說的。”
“福州城內,最多隻能開六家青樓,而如今已經開了四家,隻剩下兩個名額了。”
說著,張福伸出兩根手指,在兩人麵前晃了晃。
“所以我才著急,才要找人合作。目的就是準備一並那兩個名額給吃下來。”張福收迴兩根手指,握成拳頭在空氣中用力的擺了一下,表示他誌在必得的決心。
“到時候,肯定能大賺一筆。嘿嘿,那些準備在未規劃區下手的人,到時候哭都沒地方哭,哈哈哈。”
見機會如此難得,原本有些猶豫的朱標也不得不與之合作。
畢竟他一個人帶的錢再多,也比不過這些人聯合起來資金雄厚。
如今就剩最後一個問題。
“張老板,你這麽看重青樓生意,可萬一要是賠錢了可怎麽辦?”
張福聽到朱標的話,差點沒笑出來:“賠錢?你知道如今的青樓利潤多少?”
說著張福雙手食指交疊,比了個十的手勢。
“月入十萬兩!”
“十萬?!”
“哎呦呦,我說公子。”
張福抬手打斷朱標和朱樉兩人的驚唿,再次向四周張望了一圈。
“我說您二位公子怎麽迴事,怎麽老大唿小叫的。”
“這可都是商業機密,機密懂麽,就是不能讓人知道。”
朱標驚唿之後,才發現他有些失態了。商業機密這種道理兩位皇子自然明白,深吸了一口氣沉澱了一下心神。
朱標還是對這個數字無法忘懷,十萬兩那是多少個縣城一年的賦稅,是多少百姓辛苦一年,還要風調雨順,才能收獲到的銀兩。
可在福州這裏,居然隻是一間小小青樓一個月的收入。
這讓時常跟著朱元璋學習國策的朱標,感到有些迷幻。他看到太多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同樣也看到過京城的繁華和江南之地的富庶。
這些就如同他這一路從京城來到福州一樣,在福州之外的地界,有很多貧苦之人,可在福州卻有人能憑借一個商鋪,賺到那些貧苦百姓幾輩子都賺不到的錢。這世界的參差還真是讓人側目。
此時的朱標已經沒有了剛剛的那股淡定神態,眼神中滿是受驚後的餘震。
朱樉也同樣受驚不淺,就算親耳聽到了張福的話,眼神中依舊有些難以置信。
看到兩人的眼神,張福微笑著點了點頭,似乎對這種場景已經司空見慣一般,繼而再次重複了一遍剛剛的話。
“沒錯,十萬兩。”
“是,聽到了,這下聽到了。”
朱樉重複了一下張福的話,轉頭看向不遠處的沙盤,盤算著要不要再搞點其他的產業。
而朱標也逐漸從驚訝中恢複過來,開始盤算其中的利益。
看著兩個年輕公子如此快就恢複了清醒,張福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他是真的怕這些人被巨大的收益嚇跑,或者是將他當做信口開河的騙子。
畢竟這事聽起來就像天方夜譚一樣,因此張福才沒有將青樓的收益說得那麽多。
要知道顧良大人開業的第一家青樓,月入可是達到了驚人的二十萬兩銀子,對此張福特意研究過。
雖然在那之後又開了三家青樓,分薄了生意,但如今福州的人可是越來越多,而且來的商賈富豪也不在少數。
人多了,客人自然也就多了。
如果按照顧良的那種模式進行經營,不說學到多少精髓,隻要能學到點皮毛一個月起碼也有十五六萬兩!這些他可沒敢和朱標二兄弟說,不然非得把人嚇跑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