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孝看著姬遠,淡淡道:


    「曬曬太陽去。」


    姬遠臉色僵硬,呆立當場。


    ……


    京城各衙門的告示牆,內外城門口的告示牆,在清晨時分,張貼了一份新告示。


    告示是京城百姓平日裏獲得官方信息的重要渠道。


    平民百姓往日裏不會特別關注告示牆,除非近來有大事發生。


    眼下的京城,最大的事便是議和。


    「告示上說什麽?」


    告示一貼出來,周圍的百姓便湧了過來,或議論,或詢問帖告示的吏員。


    告示張貼的前一個時辰,會有吏員負責「唱榜」,把內容告之百姓。


    畢竟市井百姓裏,識文斷字的還是少部分。


    而這種朝廷官方告示,閱讀門檻很高,就算是識字的人,沒接受過一定的教育,也看不懂內容。


    最後會變成「每個字都認識,但連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麽意思」的情況。


    「肯定是議和的內容吧,朝廷打了敗仗,青州失守,我聽說好像要割地求和。」


    「區區一個匪州,竟然如此囂張,自從新君登基後,百姓日子過的越來越差,貪官汙吏橫行。」


    「噓,小聲點,莫要亂說話。」


    「怕什麽,邊上又沒有當兵的,再說,大家都這麽罵。」


    說著說著,話題就從「議和」說到了青州失守這件事。


    「許銀鑼都沒能守住青州嗎,他可是在玉陽關一人一刀,讓巫神教二十萬軍隊全軍覆沒的強者。」


    「你這個問題,我已經聽過無數次了,誰知道呢,說起來,已經很久沒見到許銀鑼在京城出現了。」


    「我聽來的說法是,監正都死在青州了,許銀鑼也不是雲州叛軍的對手。」


    「唉,難怪許銀鑼如此低調,沒辦法,打不過人家啊。」


    情緒發泄了那麽多天,大部分百姓雖然心頭不忿,但也過了最上頭的時候,對於朝廷和雲州的議和決定,私底下依舊罵,但無能為力。


    反對情緒就沒那麽高漲了。


    尤其青州失守、雲州使團入京,一係列流言發酵,傳播,京城百姓已經漸漸摸清楚了來龍去脈,知道了大奉守護神監正戰死青州的消息。


    盡管在他們眼裏,監正的威望遠不及許銀鑼。


    在底層百姓認識裏,監正隻是一個稱號,一個概念。


    這時,站在告示邊的吏員高聲道:


    「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養人者害人……朕自登基以來,治國不利,以致雲州叛軍起事,九州沸騰,大局危難,兆民困苦,生靈塗炭,愧對列祖列宗……


    「長公主懷慶,厚德載物,勝朕良多……即由長公主懷慶順位登基,許七安輔佐,匡扶社稷,平定叛亂,還大奉朗朗幹坤,豈不懿歟?欽此。」


    告示洋洋灑灑四百多字,吏員念完,周遭的百姓瞠目結舌,宛如一尊尊雕塑僵在原地。


    「啥,啥意思啊?」


    「好像是……皇帝退位給長公主?」說話的人猛的瞪大眼睛:


    「長公主要當皇帝?」


    一下子炸鍋了,人群譁然如沸。


    告示內容對百姓造成強烈的衝擊、震撼以及茫然。


    這讓他們再也不顧及禍從口出,激烈的討論起來。


    「女人怎麽能當皇帝呢,這不是瞎胡鬧嗎。難道帶著當官的一起繡花?」


    「公主她識字嗎?陛下為何要退位給公主,女人當皇帝,不怕被天下人恥笑?」


    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抗拒、憤怒,無法接受,隻覺得是天下頭等荒唐之事。


    隨後有人說道:


    「你們有在茶館聽書嗎?好像以前是有一個女人當皇帝的,叫,叫什麽來著?」


    「大陽女帝?」


    「對對對,你也聽說過。」


    喧譁聲稍歇,很顯然,不少人也在這幾天,於酒樓茶館、青樓妓館等娛樂消遣之地,聽過類似的內容。


    接著,又有人說:


    「告示上說,長公主登基,有許銀鑼輔佐。」


    哦,有許銀鑼輔佐啊。


    反對的聲音又小了幾分,但仍有人嘀咕道:


    「許銀鑼為何輔佐一個女人當皇帝,這不是瞎胡鬧嗎。我大奉開國六百年,可沒有這種先例的。」


    「是啊,真搞不定官老爺還有許銀鑼在想什麽,一邊和雲州議和,一邊捧公主當皇帝。」


    「許銀鑼糊塗啊。」


    本來視許七安為英雄、保護神的百姓,對青州失守之事便心懷失望,對議和更是視作恥辱,盡管沒有人公開指責許七安,但心裏肯定是失望的。


    告示一貼出來,失望的情緒立刻發酵,轉為不滿。


    突然,一陣喧譁聲吸引了告示牆周邊百姓的注意。


    循聲望去,隻見一列囚車緩緩駛來,後邊跟著一大群百姓,不停的朝囚車上的犯人投擲石子,吐口水。


    還有人拎著馬桶,朝囚車裏的犯人潑糞。


    領頭的幾騎中,一位打更人高居馬背,敲打著一麵銅鑼,高唿道:


    「奉許銀鑼之命,將雲州逆黨遊街示眾。」


    街道兩側,群情激昂,聞訊過來湊熱鬧的百姓,有的加入投擲石子的行列,有的指指點點,破口大罵,有的擊掌高歌,大快人心。


    姬遠滿頭是血,心如死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奉打更人(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賣報小郎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賣報小郎君並收藏大奉打更人(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