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兄!」
楊千幻早就看到李靈素了,畢竟他是背對眾人,恰好麵向李靈素走來的方向。
「李兄!」
楊千幻停下訓斥,大步走過來,到了李靈素麵前,一個轉身,背對著他,道:
「何事?」
李靈素卻沒有迴答,而是權衡、沉吟良久,心一橫,說道:
「青州那邊傳來消息,青州失守了。」
楊千幻聞言,吃了一驚,但沒有氣急敗壞,振奮道:
「隻有局勢危急,才能凸顯出楊某的重要性啊,待我練兵結束,力挽狂瀾,看雲州那群亂臣賊子,納頭來拜,祈求活命。」
李靈素沉聲道:
「監正,被封印了……」
楊千幻「嗬」了一聲:
「那真是天大的好事,監正老……師誤我多年,沒了他的壓製,我楊某才能出人頭地啊。」
李靈素微微搖頭:
「楊兄,我不是再跟你說笑。」
當即把許七安那裏得知的情報,轉述給了楊千幻。
聽完,楊千幻默默站在那裏,像是一尊沒有生命的雕塑。
好長好長時間後,李靈素聽到低沉的聲音從前方傳來:
「我知道了……」
這時李靈素從未聽過的聲音,褪去了所有的浮誇和玩世不恭,陌生的不像出自楊千幻之口,又或者,這才是他正常的聲音。
「不要告訴採薇。」
楊千幻再次說道。
……
青州。
姬玄左手按住刀柄,右手拎著酒壺,推開葛文宣住所的門。
葛文宣穿著術士標配的白衣,坐在案邊研讀兵書。
「姬玄少主日理萬機,不忙著招兵買馬,籌備糧草,到我這裏來做什麽?」
葛文宣笑眯眯道。
「和談使者是我二弟,我聽說是你舉薦的,過來找葛將軍要個說法。」
姬玄把酒和刀拍在桌上,眯著眼,皮笑肉不笑:
「聽完你的話,我再決定是喝酒還是拔刀。」
作為雲州軍裏,青壯派中的兩位實權人物,葛文宣和姬玄的關係向來微妙。
既是好友,又是競爭關係。
既能坐下來喝酒談笑,又會因為爭奪資源拍桌子瞪眼。
戚廣伯治軍嚴厲,賞罰分明,不會因為姬玄的身份而有任何偏私。
「姬遠公子才華橫溢,能言善辯,口才向來犀利,又是城主的子嗣。由他來當使者,與大奉和談,再適合不過。」
葛文宣道。
姬遠是姬玄的弟弟,一母同胞,都是庶出。
在一眾兄弟中,排名第九。
與陽剛溫和的姬玄不同,這位九公子不愛修行,嗜好讀書,是潛龍城主子嗣裏,學問最好的。
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學以致用,文思敏銳,並不是讀死書的呆子。
「帶兵打仗,姬遠公子不行,但朝堂論辯,舌戰群儒,他可比你這個大哥要強太多了。」葛文宣笑道:
「連我都辯不過他,說不過他,讀書還沒他多,你說氣人不氣人。」
姬玄毫不理會他的說笑,臉色嚴肅,沉聲道:
「你沒和許七安打過招唿,你不知道,姓許的就是個瘋子。」
葛文宣依舊平靜,道:
「如果我告訴你,使團裏,有元霜小姐和元槐少爺呢?」
姬玄愣住了。
葛文宣繼續道:
「是國師的主意,許七安是什麽人,他比我們更清楚。和談能解決朝堂諸公和小皇帝,而元霜小姐和元槐少爺,則能讓許七安投鼠忌器。」
姬玄皺了皺眉。
房內一時沉默。
姬玄想起當日在雍州城,許七安挑斷許元槐手腳筋,但確實留他一命的事。
此人不會因為骨肉之情束手束腳,但確實不是冷血無情之輩,手足兄弟對他不是完全沒有影響。
葛文宣則想起了前些日子,許平峰說的話:
他不是嘲諷我冷血無情嗎,那我就把他的弟弟和妹妹送到他麵前去。
葛文宣喃喃道:
「老師是天下一等一的寡情之人啊。」
……
早朝,金鑾殿。
永興帝漸漸開始害怕上朝,害怕桌上擺的摺子,因為上麵的東西讓他坐立不安,焦慮不已。
流民成災的,國庫空虛的,青州失守的,京城百官人心惶惶,還有最近流言四起,各州布政使司傳迴來摺子,說是民間到處流傳著「監正已死,大奉將亡」的。
鬧的民間也人心惶惶,以為大奉真的要亡了。
對於這類散布謠言,唯恐天下不亂的行為,歷朝歷代的做法是嚴懲,最常用的是流放,以及菜市口斬首,震懾百姓。
但在動亂時期,謠言漫天飛,根本堵不住悠悠眾口,恐怕底層的官員也是這樣的心思。
且青州確實失守了,逃戰的百姓把消息傳完各地,一傳十十傳百。
朝廷的努力註定收效甚微。
現在,仿佛全天下都在永興帝耳邊咆哮,告訴他大奉要亡了,他要當亡國之君了。
永興帝這位太平盛世裏出身的君王,何時見過這種陣仗?
但今天上這個早朝,永興帝的心情是不一樣的,就如絕境之人看到曙光。
昨日,雍州布政使姚鴻傳迴來一份摺子,內容是——雲州叛軍主動議和。
楊千幻早就看到李靈素了,畢竟他是背對眾人,恰好麵向李靈素走來的方向。
「李兄!」
楊千幻停下訓斥,大步走過來,到了李靈素麵前,一個轉身,背對著他,道:
「何事?」
李靈素卻沒有迴答,而是權衡、沉吟良久,心一橫,說道:
「青州那邊傳來消息,青州失守了。」
楊千幻聞言,吃了一驚,但沒有氣急敗壞,振奮道:
「隻有局勢危急,才能凸顯出楊某的重要性啊,待我練兵結束,力挽狂瀾,看雲州那群亂臣賊子,納頭來拜,祈求活命。」
李靈素沉聲道:
「監正,被封印了……」
楊千幻「嗬」了一聲:
「那真是天大的好事,監正老……師誤我多年,沒了他的壓製,我楊某才能出人頭地啊。」
李靈素微微搖頭:
「楊兄,我不是再跟你說笑。」
當即把許七安那裏得知的情報,轉述給了楊千幻。
聽完,楊千幻默默站在那裏,像是一尊沒有生命的雕塑。
好長好長時間後,李靈素聽到低沉的聲音從前方傳來:
「我知道了……」
這時李靈素從未聽過的聲音,褪去了所有的浮誇和玩世不恭,陌生的不像出自楊千幻之口,又或者,這才是他正常的聲音。
「不要告訴採薇。」
楊千幻再次說道。
……
青州。
姬玄左手按住刀柄,右手拎著酒壺,推開葛文宣住所的門。
葛文宣穿著術士標配的白衣,坐在案邊研讀兵書。
「姬玄少主日理萬機,不忙著招兵買馬,籌備糧草,到我這裏來做什麽?」
葛文宣笑眯眯道。
「和談使者是我二弟,我聽說是你舉薦的,過來找葛將軍要個說法。」
姬玄把酒和刀拍在桌上,眯著眼,皮笑肉不笑:
「聽完你的話,我再決定是喝酒還是拔刀。」
作為雲州軍裏,青壯派中的兩位實權人物,葛文宣和姬玄的關係向來微妙。
既是好友,又是競爭關係。
既能坐下來喝酒談笑,又會因為爭奪資源拍桌子瞪眼。
戚廣伯治軍嚴厲,賞罰分明,不會因為姬玄的身份而有任何偏私。
「姬遠公子才華橫溢,能言善辯,口才向來犀利,又是城主的子嗣。由他來當使者,與大奉和談,再適合不過。」
葛文宣道。
姬遠是姬玄的弟弟,一母同胞,都是庶出。
在一眾兄弟中,排名第九。
與陽剛溫和的姬玄不同,這位九公子不愛修行,嗜好讀書,是潛龍城主子嗣裏,學問最好的。
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學以致用,文思敏銳,並不是讀死書的呆子。
「帶兵打仗,姬遠公子不行,但朝堂論辯,舌戰群儒,他可比你這個大哥要強太多了。」葛文宣笑道:
「連我都辯不過他,說不過他,讀書還沒他多,你說氣人不氣人。」
姬玄毫不理會他的說笑,臉色嚴肅,沉聲道:
「你沒和許七安打過招唿,你不知道,姓許的就是個瘋子。」
葛文宣依舊平靜,道:
「如果我告訴你,使團裏,有元霜小姐和元槐少爺呢?」
姬玄愣住了。
葛文宣繼續道:
「是國師的主意,許七安是什麽人,他比我們更清楚。和談能解決朝堂諸公和小皇帝,而元霜小姐和元槐少爺,則能讓許七安投鼠忌器。」
姬玄皺了皺眉。
房內一時沉默。
姬玄想起當日在雍州城,許七安挑斷許元槐手腳筋,但確實留他一命的事。
此人不會因為骨肉之情束手束腳,但確實不是冷血無情之輩,手足兄弟對他不是完全沒有影響。
葛文宣則想起了前些日子,許平峰說的話:
他不是嘲諷我冷血無情嗎,那我就把他的弟弟和妹妹送到他麵前去。
葛文宣喃喃道:
「老師是天下一等一的寡情之人啊。」
……
早朝,金鑾殿。
永興帝漸漸開始害怕上朝,害怕桌上擺的摺子,因為上麵的東西讓他坐立不安,焦慮不已。
流民成災的,國庫空虛的,青州失守的,京城百官人心惶惶,還有最近流言四起,各州布政使司傳迴來摺子,說是民間到處流傳著「監正已死,大奉將亡」的。
鬧的民間也人心惶惶,以為大奉真的要亡了。
對於這類散布謠言,唯恐天下不亂的行為,歷朝歷代的做法是嚴懲,最常用的是流放,以及菜市口斬首,震懾百姓。
但在動亂時期,謠言漫天飛,根本堵不住悠悠眾口,恐怕底層的官員也是這樣的心思。
且青州確實失守了,逃戰的百姓把消息傳完各地,一傳十十傳百。
朝廷的努力註定收效甚微。
現在,仿佛全天下都在永興帝耳邊咆哮,告訴他大奉要亡了,他要當亡國之君了。
永興帝這位太平盛世裏出身的君王,何時見過這種陣仗?
但今天上這個早朝,永興帝的心情是不一樣的,就如絕境之人看到曙光。
昨日,雍州布政使姚鴻傳迴來一份摺子,內容是——雲州叛軍主動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