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杜威
在告別了紫派的使者後,顧子澈並沒有立即下結論,而是通過荊鴻運的關係再度會見了其他阿爾法人。
或許由於是主流派係,銀黑兩派都沒有給出什麽好臉色,以審視敵對文明的態度看著顧子澈,隻留下了“不出借算力”的迴複。
這算是一直以來的官方迴答了,不隻是顧子澈,任何一個其他文明的過來了都會如此說。
“掌門……”一位洞霄宮弟子將兩派使者送走後迴來,用暗示的眼神示意顧子澈,意思是“你看這兩派人都不正眼看我們,還是考慮紫派吧”。
“不急。”顧子澈道,他不是那種會因為別人的不尊重而產生偏向的人,此事關係甚大,他需要多方考量。
幾分鍾後,他要等的消息到了。
荊鴻運從門外走進來,一臉喜色地說道:“查到了查到了,有個和紫派有關係的地方,您要去看看嗎?”
那位弟子隻覺得眼前有青色雲氣拂麵而過,如山間雲霧一般掠過,轉眼掌門就站在門口了,他平靜地說道:“走吧。”
關於紫派,顧子澈不可能隻聽信他們的一麵之詞,於是直接讓荊鴻運去調查一下,打算自己親眼看看。
紫派在公眾視線裏殘留的東西不多,因此稍微花了一點時間。
眾人坐上了使館的那艘帶著監控和定位的豪華飛船,跟著導航飛往目標星係——被監控是很常見的事,他們根本沒想遮掩行蹤,畢竟在智械文明內,想徹底隱蔽自己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我們此次去的是【杜威紀念館】,這是為數不多的保存至今的紫派遺物……主要是這個人的名氣太大了,而且出身於銀派,因此才幸免於難。”荊鴻運說道。
顧子澈打開紀念館的資料,並以搜索係統協助著了解那段故事。
杜威是一位知名畫家,也是銀派的元老之一,早年為了擺脫暗無天日的生活,加入銀派,開始進行充滿光明的創作。
他的畫作以恢弘瑰麗的宇宙為主要目標,其中的《星雲邊際》、《恆星隕落》、《無限星環》等作品都廣受好評,當然,作為一個藝術家,光有頂級的技巧是不行的,還要有精神層麵的東西,最好是能反映這個時代普遍精神情況的。
以作家舉例,許多知名的作家的著作,都是基於那個時代、那個文明、那個地域的獨特性創造出來的映射民族文化或者時代背景的巨著,當精妙的文字與獨特的現實結合後,產生的就是時代和民族的印記。
而杜威的作品,展示了阿爾法文明從未擁有過的、無限美麗的星辰之光。
當恆星的微光穿透宇宙的帷幕,在星際塵埃和重子之間躍動出華麗的舞蹈,當難以言喻的色彩細細灑落在黑暗夜空中的間隙和夾縫之中,那璀璨的光便像螢火蟲一樣閃爍起來。
那種美麗,不僅僅體現在登峰造極的藝術技法上,更體現了這一代阿爾法人對自由和美學的追求。
打開戴森球,讓陽光照出來!
這個主張在外文明看來有些離譜,就和環保主義者上街遊行說核電站影響環境要求拆掉一樣,屬於自毀長城。
但在當時陰暗壓抑的阿爾法文明中,如果不拆,就意味著自殺率瘋狂上升,雖然可以進廠維修,但那也是要消耗成本的,在權衡之下,當局認為,拆掉幾個戴森球所失去的能源,低於不斷複活死去阿爾法人所消耗的資源,從利益上考慮,應該拆除。
最終,【黑域星係】數十個戴森球被拆除,恆星的光芒灑落,照射在宇宙塵埃和星雲之上,映射出絢爛的光,讓無數人如癡如醉,似乎找到了生命的真諦,一時間自殺率也斷崖式跌落。
而引領這一【星光行動】的杜威,也無疑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文化運動領袖。
此後,隨著第一縷光的發芽,越來越多的人支持這一理念,最終轉變為後來的【銀派】。
但在銀派發展到第三千個年頭時,意外還是出現了——他們碰到了意識之壁。
那是阿爾法文明創造的詞匯,意味著“智械生命想獲得靈魂時必須越過的天塹壁壘”。
由於唯心研究的困難程度,這個意識之壁的存在有待商榷,但現實確實出現了大量銀派的阿爾法人在絕望中自殺的情況。
銀派的領袖們非常焦急——銀派在誕生之初存在的口號便是“發現天性,降低自殺率”,而如果加入銀派不代表著低自殺率,那麽其派係的支柱和意義便會出現重大問題。
也是從這裏開始,幾個創始人開始尋找各自的解決辦法,而後不可避免地分道揚鑣。
一人信念破碎迴到了黑派,一人消失在宇宙中,一人創立了紫派,三人勉強維持銀派的存續。
而杜威則茫然地開始了星海中的流浪。
看到這裏,顧子澈忽然冒出了些感同身受的心思——他在從血仙劍宗的前線離開後,也因為茫然和失落經曆過四年的星海流浪,沒有什麽別的意義,隻是放空大腦和精神,漫無目的地行走著,看看世間的一切,試圖探尋自己內心的意義。
杜威也是如此,在銀派遭到重大挫折後,他深入宇宙,去近距離觀察那些曾被自己描繪過的星辰。
這一次,不再是遠遠地觀望,去讚賞那些瑰麗的星環和美妙的日珥,而是親身去感受每一顆石子、每一處星屑、每一束光線、每一個元素。
他深入過宇宙最險惡的禁地,靠近過溫和的大質量黑洞,在異文明的追殺中逃生,在永恆的星海中靜坐。
他試圖找到自己的【意義】,但他還是失敗了。
他身上設有439種觀測係統,601種感知係統,48種記錄係統,125種適應係統。
那些東西讓他能精準地分析世界,但此時的他卻覺得有些多餘。
他驟然意識到——靈魂並非是以數據感知世界,而是以混沌的抽象狀態感知世界,整個世界並非是可以被量化和預測的拉普拉斯妖,而是一個無盡的混沌係統。
——————————————————————————————————————————————————
太初有意,鴻蒙初辟;萬物混成,百象更替;根化諸代,穹隆入地;靜以觀之,愚混為氣。
——《道書·卷二》
在告別了紫派的使者後,顧子澈並沒有立即下結論,而是通過荊鴻運的關係再度會見了其他阿爾法人。
或許由於是主流派係,銀黑兩派都沒有給出什麽好臉色,以審視敵對文明的態度看著顧子澈,隻留下了“不出借算力”的迴複。
這算是一直以來的官方迴答了,不隻是顧子澈,任何一個其他文明的過來了都會如此說。
“掌門……”一位洞霄宮弟子將兩派使者送走後迴來,用暗示的眼神示意顧子澈,意思是“你看這兩派人都不正眼看我們,還是考慮紫派吧”。
“不急。”顧子澈道,他不是那種會因為別人的不尊重而產生偏向的人,此事關係甚大,他需要多方考量。
幾分鍾後,他要等的消息到了。
荊鴻運從門外走進來,一臉喜色地說道:“查到了查到了,有個和紫派有關係的地方,您要去看看嗎?”
那位弟子隻覺得眼前有青色雲氣拂麵而過,如山間雲霧一般掠過,轉眼掌門就站在門口了,他平靜地說道:“走吧。”
關於紫派,顧子澈不可能隻聽信他們的一麵之詞,於是直接讓荊鴻運去調查一下,打算自己親眼看看。
紫派在公眾視線裏殘留的東西不多,因此稍微花了一點時間。
眾人坐上了使館的那艘帶著監控和定位的豪華飛船,跟著導航飛往目標星係——被監控是很常見的事,他們根本沒想遮掩行蹤,畢竟在智械文明內,想徹底隱蔽自己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我們此次去的是【杜威紀念館】,這是為數不多的保存至今的紫派遺物……主要是這個人的名氣太大了,而且出身於銀派,因此才幸免於難。”荊鴻運說道。
顧子澈打開紀念館的資料,並以搜索係統協助著了解那段故事。
杜威是一位知名畫家,也是銀派的元老之一,早年為了擺脫暗無天日的生活,加入銀派,開始進行充滿光明的創作。
他的畫作以恢弘瑰麗的宇宙為主要目標,其中的《星雲邊際》、《恆星隕落》、《無限星環》等作品都廣受好評,當然,作為一個藝術家,光有頂級的技巧是不行的,還要有精神層麵的東西,最好是能反映這個時代普遍精神情況的。
以作家舉例,許多知名的作家的著作,都是基於那個時代、那個文明、那個地域的獨特性創造出來的映射民族文化或者時代背景的巨著,當精妙的文字與獨特的現實結合後,產生的就是時代和民族的印記。
而杜威的作品,展示了阿爾法文明從未擁有過的、無限美麗的星辰之光。
當恆星的微光穿透宇宙的帷幕,在星際塵埃和重子之間躍動出華麗的舞蹈,當難以言喻的色彩細細灑落在黑暗夜空中的間隙和夾縫之中,那璀璨的光便像螢火蟲一樣閃爍起來。
那種美麗,不僅僅體現在登峰造極的藝術技法上,更體現了這一代阿爾法人對自由和美學的追求。
打開戴森球,讓陽光照出來!
這個主張在外文明看來有些離譜,就和環保主義者上街遊行說核電站影響環境要求拆掉一樣,屬於自毀長城。
但在當時陰暗壓抑的阿爾法文明中,如果不拆,就意味著自殺率瘋狂上升,雖然可以進廠維修,但那也是要消耗成本的,在權衡之下,當局認為,拆掉幾個戴森球所失去的能源,低於不斷複活死去阿爾法人所消耗的資源,從利益上考慮,應該拆除。
最終,【黑域星係】數十個戴森球被拆除,恆星的光芒灑落,照射在宇宙塵埃和星雲之上,映射出絢爛的光,讓無數人如癡如醉,似乎找到了生命的真諦,一時間自殺率也斷崖式跌落。
而引領這一【星光行動】的杜威,也無疑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文化運動領袖。
此後,隨著第一縷光的發芽,越來越多的人支持這一理念,最終轉變為後來的【銀派】。
但在銀派發展到第三千個年頭時,意外還是出現了——他們碰到了意識之壁。
那是阿爾法文明創造的詞匯,意味著“智械生命想獲得靈魂時必須越過的天塹壁壘”。
由於唯心研究的困難程度,這個意識之壁的存在有待商榷,但現實確實出現了大量銀派的阿爾法人在絕望中自殺的情況。
銀派的領袖們非常焦急——銀派在誕生之初存在的口號便是“發現天性,降低自殺率”,而如果加入銀派不代表著低自殺率,那麽其派係的支柱和意義便會出現重大問題。
也是從這裏開始,幾個創始人開始尋找各自的解決辦法,而後不可避免地分道揚鑣。
一人信念破碎迴到了黑派,一人消失在宇宙中,一人創立了紫派,三人勉強維持銀派的存續。
而杜威則茫然地開始了星海中的流浪。
看到這裏,顧子澈忽然冒出了些感同身受的心思——他在從血仙劍宗的前線離開後,也因為茫然和失落經曆過四年的星海流浪,沒有什麽別的意義,隻是放空大腦和精神,漫無目的地行走著,看看世間的一切,試圖探尋自己內心的意義。
杜威也是如此,在銀派遭到重大挫折後,他深入宇宙,去近距離觀察那些曾被自己描繪過的星辰。
這一次,不再是遠遠地觀望,去讚賞那些瑰麗的星環和美妙的日珥,而是親身去感受每一顆石子、每一處星屑、每一束光線、每一個元素。
他深入過宇宙最險惡的禁地,靠近過溫和的大質量黑洞,在異文明的追殺中逃生,在永恆的星海中靜坐。
他試圖找到自己的【意義】,但他還是失敗了。
他身上設有439種觀測係統,601種感知係統,48種記錄係統,125種適應係統。
那些東西讓他能精準地分析世界,但此時的他卻覺得有些多餘。
他驟然意識到——靈魂並非是以數據感知世界,而是以混沌的抽象狀態感知世界,整個世界並非是可以被量化和預測的拉普拉斯妖,而是一個無盡的混沌係統。
——————————————————————————————————————————————————
太初有意,鴻蒙初辟;萬物混成,百象更替;根化諸代,穹隆入地;靜以觀之,愚混為氣。
——《道書·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