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旻思定對策後,就去拉上李白來助陣。
李白聽說是陪人去吃喝玩樂,哪有什麽不答應的,反正他在翰林院也是閑職,當下就告了假,開開心心地和裴旻去陪客。
左金吾衛那幫人也沒閑著,除了要當職的,也都被裴旻拉了去,他們昨日剛被裴旻操練的腿都軟了,哪裏敢不從,都悶著頭跟裴旻走。郭子儀悔恨不已,狠狠踹了一腳那個主張要告狀的人。
裴旻又來到鴻臚寺,找到那禮官,把他也帶上,花銷都讓他負責,然後一群人浩浩蕩蕩地來到驛館,接走契丹的人去吃喝玩樂。
李白果然是個中能手,一見到契丹的王子公主和穆爾塔,就很自來熟,喝酒聽曲看舞什麽的一通下來,馬上就很是熟絡,和李坦固穆爾塔勾肩搭背喝著酒,已是生死之交,相見恨晚。
而裴旻嚴令金吾衛的人不得擅離後,就會偷偷溜走,迴到梨園看公孫苓練舞。而李亭沐每次發現裴旻不見時,都已晚了。
公孫苓看他每天都偷偷溜迴來陪自己,嘴上沒說什麽,但心底裏還是很歡喜的。隻麵上強裝鎮定,和應無名配合好每一個細節。
時光悄悄滑過,秋風凝露,朔月慢慢盈滿他的柔黃,如一彎蛾眉般懸掛於天際,四方八夷矚目的千秋節終於到來。
開元十六年八月初五,大唐玄宗皇帝的千秋誕辰,大明宮將迎來一年中最繁重熱鬧的一天。
宮人們寅時三刻左右就起身準備,有的甚至徹夜未眠,隻為能保證這一天不要出任何的差錯。
今日自然是休朝,但朝中各文武大臣和各命婦皆陸續入宮向皇帝拜壽,皇帝攜武惠妃端坐於宣政殿中,接受百官的朝賀。
午時略休後,則是各國使臣覲見拜謁,奉上各國精心準備的賀壽禮。
開元盛世,四方各夷大部分皆臣服於大唐,就算沒有入歲朝貢,也是互相通商往來,明麵上皆相安無事。
裴旻這次也被安排陪在皇帝身邊護駕,看著突厥、迴紇、勃律、吐火羅等國依次入殿向聖人賀喜。
等禮官高唱倭國的使臣入殿賀壽時,裴旻特地關注他們,但他沒看到那山本太郎,隻看到一群陌生的倭國使臣進殿拜謁。
裴旻沉思,那群倭國人的行事,到底是倭國國主的吩咐?還是私自偷摸著做的?
他曾經私下和皇帝提過,倭國人要搶蒼泯劍和找楚家定製萬把名劍的事,但皇帝卻不太在意,覺得小小的倭國,又窮又落後,翻不出什麽浪花。裴旻也無奈,隻能自己小心,關注他們的動態。
倭國使臣拜壽後要退出宣政殿,裴旻和身旁的郭子儀耳語,"派兩個穩妥點的人,關注倭國使團的一舉一動。"
郭子儀平常有點傲氣,但對裴旻很是敬服,聽了也不問緣由,馬上點頭應是,下去吩咐兩個人去盯著他們,行事非常俐落。
折騰許久後,各國使臣拜壽已畢,被帶去大明宮中禦花園遊玩賞景,皇帝李隆基也被疲勞轟炸了大半日,由武惠妃和高力仕伺候著先到寢殿歇息。
裴旻趁著空檔,就想著溜去梨園再看一下公孫苓,給她打打氣,讓她不要太緊張了。但才踏出了宣政殿,就被李亭沐逮個正著。
李亭沐直接上來就勾住裴旻的手臂,"裴旻哥哥,我可等到你了。"
裴旻下意識地想掙開,但李亭沐哪可能讓他如願,死抓著不放,"這幾日,你都隻陪我一會兒就走了,方才在殿中,我多次向你傳送眼神,可你都沒迴應我,現下我看你一個人出來,想來是可以陪我了吧。我不管,今日你一定要陪我遊玩。"
李坦固也湊熱鬧,"裴勇士,大唐大明宮如此雄偉瑰麗,你可一定要帶著我們好好參觀。"
裴旻看向他們身後的那位鴻臚寺禮官,那小禮官哪敢說什麽,隻能低頭退到一邊。
裴旻後悔不已,竟忘了要繞道走,看來今日無論如何是躲不過了。
也不知公孫苓那邊是什麽情況。
"走吧。"李亭沐開開心心地拉著裴旻就走。斜眼看到那小禮官,兇巴巴地命令:"快帶路啊,愣著幹什麽?"
小禮官唯唯諾諾,忙上前帶領他們一行人參觀大明宮。
沿途都是人,紛紛對他們行注目禮。就這樣,裴旻勾著契丹公主手臂遊玩大明宮的消息傳到了各宮殿的角落。
天色入幕,各大臣陸續來到晚宴大廳。以往大型的宴席,皆會辦在麟德殿裏,而今年,卻把它搬到了麟德殿外,靠著太液池邊,密密麻麻地擺上了數百張桌子。
桌子的中央,搭了一個舞台,用以今夜所有的舞樂,而舞台前頭,則是一高台,皇帝和妃子、皇子、公主駙馬,親王們皆落座此主位。
各使臣團也結束了遊樂,被禮官們帶領著到席位上落座,有些直接從太液池和池中蓬萊山迴來,倒省了許多路。
裴旻被李亭沐纏了半天,現下終於能擺脫,他向幾人告罪:"我要迴聖人身邊護衛,不能再陪幾位了,王子和公主殿下恕罪。"嘴裏說著歉意,其實心裏很高興。
李坦固自然不會勉強他,李亭沐扁扁嘴,也不得不放人,"那裴旻大哥,宴席散後,我們再一起喝酒。"
裴旻口裏說"一定、一定。"卻腳下生風,跑得比誰都快。
客席都坐得差不多了,主位上多位皇子、王爺也都已到來,宴席上已坐滿,席間眾人已開始交談,淺酌幾杯,在鴻臚寺禮官的精心招待下,各國使臣也已開始歡聲笑語,滿懷期待今夜的盛宴。
皇帝李隆基也沒讓大家等太久,在宦官的唱頌中,緩步走入席間,往高台上而去。
"恭祝聖人千秋萬歲。"席間所有人跪迎皇帝,口唿賀詞。
李隆基微笑著步上高台,他身姿挺拔,步履穩健,即使已年過四十,依然容光煥發,清朗颯爽,威震四海的皇帝威儀,更是令台下一眾人折服。
李白聽說是陪人去吃喝玩樂,哪有什麽不答應的,反正他在翰林院也是閑職,當下就告了假,開開心心地和裴旻去陪客。
左金吾衛那幫人也沒閑著,除了要當職的,也都被裴旻拉了去,他們昨日剛被裴旻操練的腿都軟了,哪裏敢不從,都悶著頭跟裴旻走。郭子儀悔恨不已,狠狠踹了一腳那個主張要告狀的人。
裴旻又來到鴻臚寺,找到那禮官,把他也帶上,花銷都讓他負責,然後一群人浩浩蕩蕩地來到驛館,接走契丹的人去吃喝玩樂。
李白果然是個中能手,一見到契丹的王子公主和穆爾塔,就很自來熟,喝酒聽曲看舞什麽的一通下來,馬上就很是熟絡,和李坦固穆爾塔勾肩搭背喝著酒,已是生死之交,相見恨晚。
而裴旻嚴令金吾衛的人不得擅離後,就會偷偷溜走,迴到梨園看公孫苓練舞。而李亭沐每次發現裴旻不見時,都已晚了。
公孫苓看他每天都偷偷溜迴來陪自己,嘴上沒說什麽,但心底裏還是很歡喜的。隻麵上強裝鎮定,和應無名配合好每一個細節。
時光悄悄滑過,秋風凝露,朔月慢慢盈滿他的柔黃,如一彎蛾眉般懸掛於天際,四方八夷矚目的千秋節終於到來。
開元十六年八月初五,大唐玄宗皇帝的千秋誕辰,大明宮將迎來一年中最繁重熱鬧的一天。
宮人們寅時三刻左右就起身準備,有的甚至徹夜未眠,隻為能保證這一天不要出任何的差錯。
今日自然是休朝,但朝中各文武大臣和各命婦皆陸續入宮向皇帝拜壽,皇帝攜武惠妃端坐於宣政殿中,接受百官的朝賀。
午時略休後,則是各國使臣覲見拜謁,奉上各國精心準備的賀壽禮。
開元盛世,四方各夷大部分皆臣服於大唐,就算沒有入歲朝貢,也是互相通商往來,明麵上皆相安無事。
裴旻這次也被安排陪在皇帝身邊護駕,看著突厥、迴紇、勃律、吐火羅等國依次入殿向聖人賀喜。
等禮官高唱倭國的使臣入殿賀壽時,裴旻特地關注他們,但他沒看到那山本太郎,隻看到一群陌生的倭國使臣進殿拜謁。
裴旻沉思,那群倭國人的行事,到底是倭國國主的吩咐?還是私自偷摸著做的?
他曾經私下和皇帝提過,倭國人要搶蒼泯劍和找楚家定製萬把名劍的事,但皇帝卻不太在意,覺得小小的倭國,又窮又落後,翻不出什麽浪花。裴旻也無奈,隻能自己小心,關注他們的動態。
倭國使臣拜壽後要退出宣政殿,裴旻和身旁的郭子儀耳語,"派兩個穩妥點的人,關注倭國使團的一舉一動。"
郭子儀平常有點傲氣,但對裴旻很是敬服,聽了也不問緣由,馬上點頭應是,下去吩咐兩個人去盯著他們,行事非常俐落。
折騰許久後,各國使臣拜壽已畢,被帶去大明宮中禦花園遊玩賞景,皇帝李隆基也被疲勞轟炸了大半日,由武惠妃和高力仕伺候著先到寢殿歇息。
裴旻趁著空檔,就想著溜去梨園再看一下公孫苓,給她打打氣,讓她不要太緊張了。但才踏出了宣政殿,就被李亭沐逮個正著。
李亭沐直接上來就勾住裴旻的手臂,"裴旻哥哥,我可等到你了。"
裴旻下意識地想掙開,但李亭沐哪可能讓他如願,死抓著不放,"這幾日,你都隻陪我一會兒就走了,方才在殿中,我多次向你傳送眼神,可你都沒迴應我,現下我看你一個人出來,想來是可以陪我了吧。我不管,今日你一定要陪我遊玩。"
李坦固也湊熱鬧,"裴勇士,大唐大明宮如此雄偉瑰麗,你可一定要帶著我們好好參觀。"
裴旻看向他們身後的那位鴻臚寺禮官,那小禮官哪敢說什麽,隻能低頭退到一邊。
裴旻後悔不已,竟忘了要繞道走,看來今日無論如何是躲不過了。
也不知公孫苓那邊是什麽情況。
"走吧。"李亭沐開開心心地拉著裴旻就走。斜眼看到那小禮官,兇巴巴地命令:"快帶路啊,愣著幹什麽?"
小禮官唯唯諾諾,忙上前帶領他們一行人參觀大明宮。
沿途都是人,紛紛對他們行注目禮。就這樣,裴旻勾著契丹公主手臂遊玩大明宮的消息傳到了各宮殿的角落。
天色入幕,各大臣陸續來到晚宴大廳。以往大型的宴席,皆會辦在麟德殿裏,而今年,卻把它搬到了麟德殿外,靠著太液池邊,密密麻麻地擺上了數百張桌子。
桌子的中央,搭了一個舞台,用以今夜所有的舞樂,而舞台前頭,則是一高台,皇帝和妃子、皇子、公主駙馬,親王們皆落座此主位。
各使臣團也結束了遊樂,被禮官們帶領著到席位上落座,有些直接從太液池和池中蓬萊山迴來,倒省了許多路。
裴旻被李亭沐纏了半天,現下終於能擺脫,他向幾人告罪:"我要迴聖人身邊護衛,不能再陪幾位了,王子和公主殿下恕罪。"嘴裏說著歉意,其實心裏很高興。
李坦固自然不會勉強他,李亭沐扁扁嘴,也不得不放人,"那裴旻大哥,宴席散後,我們再一起喝酒。"
裴旻口裏說"一定、一定。"卻腳下生風,跑得比誰都快。
客席都坐得差不多了,主位上多位皇子、王爺也都已到來,宴席上已坐滿,席間眾人已開始交談,淺酌幾杯,在鴻臚寺禮官的精心招待下,各國使臣也已開始歡聲笑語,滿懷期待今夜的盛宴。
皇帝李隆基也沒讓大家等太久,在宦官的唱頌中,緩步走入席間,往高台上而去。
"恭祝聖人千秋萬歲。"席間所有人跪迎皇帝,口唿賀詞。
李隆基微笑著步上高台,他身姿挺拔,步履穩健,即使已年過四十,依然容光煥發,清朗颯爽,威震四海的皇帝威儀,更是令台下一眾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