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太後身邊的宮女換人了
重生了,那就嫁強大又短命的丈夫 作者:小小螺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符今翊下旨讓穆騁天和鍾氏和離的同一天,沈歲安也帶著姚歆靈進宮了。
不過,她是帶著朝哥兒去見阮太後,姚歆靈則被帶著去了鍾粹宮。
平日來到坤寧宮總第一個迎上來抱過朝哥兒的青黛卻沒有看到人,今日是青狸在門口笑盈盈迎接她。
“奴婢見過王妃。”青狸屈膝行了一禮,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恭敬笑容。
她並沒有急著上來抱過朝哥兒,倒是朝哥兒看到她,在乳娘懷裏咧嘴笑著。
“小皇孫萬福金安。”青狸笑著又說,“這才幾日沒見小皇孫,看著似乎又沉手了。”
沈歲安欣賞青狸的知進退,比起青黛,她這樣的恭維才恰如其分。
進了內殿,阮皇後居然在做女紅,還叫了針線房的宮女過來教她,把沈歲安驚得眼睛要掉下來。
在她看來,雍容高貴的阮太後是跟女紅扯不上關係的,她覺得要是此時阮太後手裏拿著劍都不會讓她如此驚訝。
“你來得正好,你看,這是哀家繡了三天的小老虎,讓朝哥兒抱著嘴角,他不易驚醒。”阮太後拿著她繡好大半的小老虎給沈歲安。
沈歲安此時的表情可以稱得上目瞪口呆了。
她的視線落在阮太後手上的小老虎上,居然是用真的虎皮縫製的。
“裏麵的棉花用綾布縫起來的,這虎皮也是讓人製得很柔軟,這樣才真實。”阮太後說。
雖然是用虎皮,但……看起來這老虎實在有點像狸奴。
這話當然不能說出來,反正朝哥兒也看不出,小孩子肯定會喜歡的。
“很精致,就是母後太勞神了,怎麽還親自給朝哥兒縫製。”沈歲安柔聲說。
阮太後把針線宮女打發下去,將還沒完成的小老虎拿給朝哥兒。
朝哥兒抱著就不肯放手,雖然還不懂,但他能夠用實際行動表達他的喜歡。
“等祖母把小老虎的耳朵和眼睛縫上去就好了。”阮太後笑眯眯地說。
逗著朝哥兒玩了一會兒,阮太後才眉眼帶笑看向沈歲安,“上次你見過寧太妃,她的精神好了許多,今日還來給我請安,看著是想開了。”
沈歲安說,“寧太妃明白母後的用心良苦,自是不會再鬱鬱寡歡。”
她抬眸看了一眼在旁邊伺候的青狸,來到坤寧宮這麽久,青黛至今都沒出現。
“最近宮外還有聽到什麽童謠嗎?”阮太後突然問。
沈歲安心中驀然一驚,
自從出現童謠這件事,阮太後從來沒有問過關於童謠的看法,因為當時處理得很快,加上鋪天蓋地的說書,很快就把童謠給從百姓的身邊解決了。
但至今還沒查出究竟是誰在背後搞鬼。
她相信憑阮太後對兩個兒子的重視,肯定不會坐視不管的,所以沈歲安雖然自己在暗中調查,其實也在等著阮太後的真相。
“小孩子有了新鮮的童謠曲兒,很快就會喜新厭舊,換了別的童謠去傳唱,上次的童謠倒是沒有再聽到了。”沈歲安笑著道。
那童謠的字眼複雜難懂,要不是刻意背誦,她不信小孩子喜歡傳唱。
都是被有心人傳出來的。
“你做得很好,沒有讓這件事的影響波及太廣。”阮太後讚賞地說。
沈歲安:“多謝母後誇讚,其實我也隻能用這種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至今還沒查出何人背後搞鬼,兒臣還是太沒用了。”
阮太後伸手揉了揉朝哥兒的小腦袋,“讓鎮撫司去查了嗎?”
“這……王爺之前應是有吩咐過,隻是如今王爺不在王都城,鎮撫司也不會跟我迴話。”沈歲安道,“若是查出來了,應當會迴稟皇上的。”
沈歲安微微斂眸,其實那天在鍾氏家中,鍾氏留下她說的話,便是跟童謠有關。
鍾氏隻是告訴她,太後曾經在慈幼院挑選了幾個女孩,後來培養成為女子軍營裏的將軍,有的還當上女官。
話沒有說得太明白,沈歲安卻明白鍾氏不會無緣無故跟她說這些。
沈歲安那一瞬間是懷疑過童謠難道跟太後有關。
後來她又仔細地想了想,覺得太後根本沒有必要這麽做,而她也相信太後不是這樣的人。
最有可能是有人背著太後故意挑撥離間。
可這麽做的目的是什麽?
沈歲安想不明白,還是等符今淵迴來,她跟他在探討一下。
今日被阮太後這麽一問,她差點就有些慌神,以為她的懷疑被阮太後看出來了。
“皇上尚未有說法,看來是還沒查出來。”阮太後說。
沈歲安道 ,“那我們也隻能做好防備,想來對方連童謠都想出來,少不得還會有下一步。”
“到時定要將對方擒獲。”
阮太後微微蹙眉,雖然很快,卻還是被沈歲安捕捉到了。
沈歲安心中微沉,低下頭望著玩得不亦樂乎的朝哥兒。
她是真的希望此事與太後無關,符今淵好不容易才認迴來的親人,不能在最後被人挑撥離間成為仇人。
他看似冷漠,其實重情重義,對太後和皇上都是很在乎的。
“嗯,你說的是。”阮太後點頭。
正說著話,外麵宮女就來迴稟,說是皇上來了。
符今翊身著明黃色錦袍,大刀闊斧走進來,自從登基之後,符今翊言行舉止都沉穩許多,唯有在太後和符今淵麵前偶爾還流露出任性的孩子氣。
他今日的臉色卻有些冷沉,看著竟和符今淵更加像了。
“你怎麽了,誰把咱們皇上氣成這樣。”阮太後打趣。
符今翊擺手讓沈歲安不必行禮,又氣唿唿地在阮太後身邊坐下,“今天收到哥哥送迴來的急奏,差點氣死。”
“發生何事?”阮太後神情一凜。
沈歲安也不自覺坐直身子,想知道符今淵的情況。
符今翊說,“哥哥去了河西才發現,河西的糧倉能食用的米糧不足三分之一,底下全是發黴的雜糧,而當地糧商坐地起價,竟還惡意收購糧食,簡直是一群蠹蟲!”
阮太後冷下臉,“糧倉與百姓和社稷關係重大,何人敢如此膽大包天!”
不過,她是帶著朝哥兒去見阮太後,姚歆靈則被帶著去了鍾粹宮。
平日來到坤寧宮總第一個迎上來抱過朝哥兒的青黛卻沒有看到人,今日是青狸在門口笑盈盈迎接她。
“奴婢見過王妃。”青狸屈膝行了一禮,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恭敬笑容。
她並沒有急著上來抱過朝哥兒,倒是朝哥兒看到她,在乳娘懷裏咧嘴笑著。
“小皇孫萬福金安。”青狸笑著又說,“這才幾日沒見小皇孫,看著似乎又沉手了。”
沈歲安欣賞青狸的知進退,比起青黛,她這樣的恭維才恰如其分。
進了內殿,阮皇後居然在做女紅,還叫了針線房的宮女過來教她,把沈歲安驚得眼睛要掉下來。
在她看來,雍容高貴的阮太後是跟女紅扯不上關係的,她覺得要是此時阮太後手裏拿著劍都不會讓她如此驚訝。
“你來得正好,你看,這是哀家繡了三天的小老虎,讓朝哥兒抱著嘴角,他不易驚醒。”阮太後拿著她繡好大半的小老虎給沈歲安。
沈歲安此時的表情可以稱得上目瞪口呆了。
她的視線落在阮太後手上的小老虎上,居然是用真的虎皮縫製的。
“裏麵的棉花用綾布縫起來的,這虎皮也是讓人製得很柔軟,這樣才真實。”阮太後說。
雖然是用虎皮,但……看起來這老虎實在有點像狸奴。
這話當然不能說出來,反正朝哥兒也看不出,小孩子肯定會喜歡的。
“很精致,就是母後太勞神了,怎麽還親自給朝哥兒縫製。”沈歲安柔聲說。
阮太後把針線宮女打發下去,將還沒完成的小老虎拿給朝哥兒。
朝哥兒抱著就不肯放手,雖然還不懂,但他能夠用實際行動表達他的喜歡。
“等祖母把小老虎的耳朵和眼睛縫上去就好了。”阮太後笑眯眯地說。
逗著朝哥兒玩了一會兒,阮太後才眉眼帶笑看向沈歲安,“上次你見過寧太妃,她的精神好了許多,今日還來給我請安,看著是想開了。”
沈歲安說,“寧太妃明白母後的用心良苦,自是不會再鬱鬱寡歡。”
她抬眸看了一眼在旁邊伺候的青狸,來到坤寧宮這麽久,青黛至今都沒出現。
“最近宮外還有聽到什麽童謠嗎?”阮太後突然問。
沈歲安心中驀然一驚,
自從出現童謠這件事,阮太後從來沒有問過關於童謠的看法,因為當時處理得很快,加上鋪天蓋地的說書,很快就把童謠給從百姓的身邊解決了。
但至今還沒查出究竟是誰在背後搞鬼。
她相信憑阮太後對兩個兒子的重視,肯定不會坐視不管的,所以沈歲安雖然自己在暗中調查,其實也在等著阮太後的真相。
“小孩子有了新鮮的童謠曲兒,很快就會喜新厭舊,換了別的童謠去傳唱,上次的童謠倒是沒有再聽到了。”沈歲安笑著道。
那童謠的字眼複雜難懂,要不是刻意背誦,她不信小孩子喜歡傳唱。
都是被有心人傳出來的。
“你做得很好,沒有讓這件事的影響波及太廣。”阮太後讚賞地說。
沈歲安:“多謝母後誇讚,其實我也隻能用這種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至今還沒查出何人背後搞鬼,兒臣還是太沒用了。”
阮太後伸手揉了揉朝哥兒的小腦袋,“讓鎮撫司去查了嗎?”
“這……王爺之前應是有吩咐過,隻是如今王爺不在王都城,鎮撫司也不會跟我迴話。”沈歲安道,“若是查出來了,應當會迴稟皇上的。”
沈歲安微微斂眸,其實那天在鍾氏家中,鍾氏留下她說的話,便是跟童謠有關。
鍾氏隻是告訴她,太後曾經在慈幼院挑選了幾個女孩,後來培養成為女子軍營裏的將軍,有的還當上女官。
話沒有說得太明白,沈歲安卻明白鍾氏不會無緣無故跟她說這些。
沈歲安那一瞬間是懷疑過童謠難道跟太後有關。
後來她又仔細地想了想,覺得太後根本沒有必要這麽做,而她也相信太後不是這樣的人。
最有可能是有人背著太後故意挑撥離間。
可這麽做的目的是什麽?
沈歲安想不明白,還是等符今淵迴來,她跟他在探討一下。
今日被阮太後這麽一問,她差點就有些慌神,以為她的懷疑被阮太後看出來了。
“皇上尚未有說法,看來是還沒查出來。”阮太後說。
沈歲安道 ,“那我們也隻能做好防備,想來對方連童謠都想出來,少不得還會有下一步。”
“到時定要將對方擒獲。”
阮太後微微蹙眉,雖然很快,卻還是被沈歲安捕捉到了。
沈歲安心中微沉,低下頭望著玩得不亦樂乎的朝哥兒。
她是真的希望此事與太後無關,符今淵好不容易才認迴來的親人,不能在最後被人挑撥離間成為仇人。
他看似冷漠,其實重情重義,對太後和皇上都是很在乎的。
“嗯,你說的是。”阮太後點頭。
正說著話,外麵宮女就來迴稟,說是皇上來了。
符今翊身著明黃色錦袍,大刀闊斧走進來,自從登基之後,符今翊言行舉止都沉穩許多,唯有在太後和符今淵麵前偶爾還流露出任性的孩子氣。
他今日的臉色卻有些冷沉,看著竟和符今淵更加像了。
“你怎麽了,誰把咱們皇上氣成這樣。”阮太後打趣。
符今翊擺手讓沈歲安不必行禮,又氣唿唿地在阮太後身邊坐下,“今天收到哥哥送迴來的急奏,差點氣死。”
“發生何事?”阮太後神情一凜。
沈歲安也不自覺坐直身子,想知道符今淵的情況。
符今翊說,“哥哥去了河西才發現,河西的糧倉能食用的米糧不足三分之一,底下全是發黴的雜糧,而當地糧商坐地起價,竟還惡意收購糧食,簡直是一群蠹蟲!”
阮太後冷下臉,“糧倉與百姓和社稷關係重大,何人敢如此膽大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