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齊歸白雲
從正一道童肝成萬法天師 作者:今日不早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晨光為下方的農田,河流鍍上金色,山川城鎮在雲霧中若隱若現,霞光如綢緞鋪展連綿出去與天地相接,一片玄奇壯闊。
李陽看著晨光山色,腦海中思索著昨夜與張陵的談話。
這一個晚上聽來的信息實在太多,太亂,太雜,以至於讓他現在想來還如墜夢中。
那可是祖天師,兩千年前的古人,竟然與自己坐而論道,暢談華國的古今未來。
張陵說的那些,李陽沒有全信,他要自己去查證,去了解。
至於壓製修為……按照自己現在的修行進度,還有將近五十萬的經驗值要肝,按部就班寒暑不息至少也要五十年,但所謂‘極真界’的大敵二十年內就要降臨,這自己壓製個蛋?
這也是一個矛盾點,李陽心生疑惑,按照自己在‘崇道仙君’那裏搜魂得來的信息,界玉最多十年就會開啟,界門則是二十年之內,但是按照張陵吐露信息,起碼還有一個甲子以上。
李陽也不知道誰對誰錯,他也不想用惡意來揣度這位辛苦跨界迴來的龍虎山祖天師。
不過根據張陵的描述,這幾位祖天師還有道教祖師在極真界過得很苦逼,每天東躲西藏的,辛苦打探得到的信息未必準確。
‘崇道仙君’則是那方道統的高層,掌握的信息絕對要比張陵幾個‘域外邪魔’真實可信一些。
偏聽偏信,李陽壓下心頭思緒,不管怎麽說,在一甲子和十年之間,李陽不敢冒險,道盟華國官方還有自己都會準備好十年後迎戰一位甚至數位域外地仙。
須臾間,李陽已經瞥見了白雲山的輪廓。
正是清晨,雲海如湖泊倒懸流瀉於山間,雲霧間山上宮觀若隱若現,比起自己十年前閉關時還要氣派,一副森嚴飄渺的仙家氣象。
李陽外出尋訪界門半月,又在龍虎山上耽擱一晚,第二屆全球修士文化交流大會已經結束,各國使團已經盡數迴國。
雖然如此,白雲前山的喧囂熱鬧比起李陽離山時反而更甚,晨光在繚繞的青煙中映照成一片金紫氤氳。
山道上已經有排成長龍的弟子,遠遠望見李陽的劍光,歡唿聲連成一片。
李陽沒有停留,徑直翻躍前山落於後山。
感應到李陽的氣息,池彥泓一襲白袍從玉蟾殿中出來迎接。遠遠看見愁眉不展的李陽,輕聲發問:
“你怎麽了,氣色好像不太好?”
“無事。”
李陽搖搖頭,決定暫時隱瞞。
從張陵這得到的消息畢竟存疑,隻是一麵之詞,他要查證清楚再和道盟以及華國官方聯係,不然現在貿然說出,隻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池彥泓眉頭一皺,卻也不點破李陽。
李陽微微一笑,輕輕扣住池彥泓的冰綃柔荑,一掃麵上陰霾,
“聽說你前幾日剛從宇宙國迴來,出了個好大的威風?”
兩人並肩走入玉蟾殿中,池彥泓麵上一紅,隨即又迅速恢複了往日清冷模樣。
“威風?他們先欺我白雲山,我不過是去廢了他們幾個先天堂主而已……少了那幾個先天,以後他們也能收斂一點。”
池彥泓說的稀鬆平常,但她此去,幾乎是將宇宙國的高手全部揪出來廢了修為,在國際上掀起軒然大波。
宇宙國已經快瘋掉了,這是一個自尊心非常敏感的民族,國民在國際上像條瘋狗一樣亂咬,但是官方層麵麵對采訪時愣是半個字沒敢往外蹦……
李陽深以為然的點點頭:“也好,這倒也像是你的風格。”
池彥泓白了李陽一眼:“切,如果我沒去,說的好像你不會去一樣的。”
李陽不語,隻是摸了摸鼻子。
池彥泓捂嘴一笑,又道:“對了,現在在外遊曆做任務的白雲山曆屆弟子可都迴山了,你自己畫的餅你自己看著辦。”
“什麽叫做我畫的餅?”
“某人自己曾經說過的,要隔年收徒傳法雲雲,結果說完就閉了十年的關,這不是畫餅是什麽?”
李陽撓撓頭,笑道:“這個嘛……我自有計較,等弟子到齊再說吧,既然說過,我自是不會食言的。”
沉吟片刻,李陽又道:“讓王鑫紫瑤先發一個召集法令,召集在外雲遊出任務的啟靈弟子全部迴山,我有事情要跟他們宣布。”
池彥泓聽罷點點頭:“如此……也好,十年閉關,我也想看看十年間下麵弟子情況如何,我現在就去找王鑫他們……”
說罷,池彥泓一使勁,卻發現抓著自己手的魔爪怎麽也掙脫不開,一抬眼,迎上的卻是李陽人畜無害一臉正氣的眼神。
“?”
“李道友,你拉我去哪裏?不是現在去通知王鑫嗎?”
迴應她的是砰的一下關門聲音。
再一對上李陽的眼神,池彥泓清冷白皙的麵色唰的暈起紅雲
池彥泓強裝鎮定,道:“李道友,才剛剛清晨,你關門做什麽?”
李陽搖搖頭:“這個不用急於一時,我要再細細考量。”
語畢,李陽一本正經的望向池彥泓,語氣鄭重:“十年閉關,我還有些要緊事和池道友探討。”
池彥泓麵上潮紅更甚,再不複剛才清冷:“李道友,你要拉我去哪裏?”
“李道友,前麵好像不是我的廂房?”
“李道友……我要去打坐冥想了……”
“李道……唔……嗯……”
——
白雲後山,黃昏時分。
暮色自西向東漫過山脊時,雲霧正從山腰升騰,起初是幾縷淡青的薄紗纏繞在冷杉枝頭,漸漸凝成團絮狀的雲靄,順著陡峭的岩壁向上攀爬。
待到這些團絮狀的雲靄匯入山頂翻湧的雲浪裏,玉蟾殿的木門吱呀吱呀的打開,先是一襲白袍的女道緩步走出,禦劍而起時白皙麵上紅潤一片。
有些腿軟的青袍道人扶腰而出,看著天際的劍光,灑然一笑,遂禦劍而起緊跟其後。
同日,白雲道院建院十年首次發布院內勅令,召集散落華國山川福地的啟靈弟子迴山。
一石激起千層浪,山間雲際,都市鬧井,近百啟靈弟子百江入海,踏上了迴白雲山的路。
李陽看著晨光山色,腦海中思索著昨夜與張陵的談話。
這一個晚上聽來的信息實在太多,太亂,太雜,以至於讓他現在想來還如墜夢中。
那可是祖天師,兩千年前的古人,竟然與自己坐而論道,暢談華國的古今未來。
張陵說的那些,李陽沒有全信,他要自己去查證,去了解。
至於壓製修為……按照自己現在的修行進度,還有將近五十萬的經驗值要肝,按部就班寒暑不息至少也要五十年,但所謂‘極真界’的大敵二十年內就要降臨,這自己壓製個蛋?
這也是一個矛盾點,李陽心生疑惑,按照自己在‘崇道仙君’那裏搜魂得來的信息,界玉最多十年就會開啟,界門則是二十年之內,但是按照張陵吐露信息,起碼還有一個甲子以上。
李陽也不知道誰對誰錯,他也不想用惡意來揣度這位辛苦跨界迴來的龍虎山祖天師。
不過根據張陵的描述,這幾位祖天師還有道教祖師在極真界過得很苦逼,每天東躲西藏的,辛苦打探得到的信息未必準確。
‘崇道仙君’則是那方道統的高層,掌握的信息絕對要比張陵幾個‘域外邪魔’真實可信一些。
偏聽偏信,李陽壓下心頭思緒,不管怎麽說,在一甲子和十年之間,李陽不敢冒險,道盟華國官方還有自己都會準備好十年後迎戰一位甚至數位域外地仙。
須臾間,李陽已經瞥見了白雲山的輪廓。
正是清晨,雲海如湖泊倒懸流瀉於山間,雲霧間山上宮觀若隱若現,比起自己十年前閉關時還要氣派,一副森嚴飄渺的仙家氣象。
李陽外出尋訪界門半月,又在龍虎山上耽擱一晚,第二屆全球修士文化交流大會已經結束,各國使團已經盡數迴國。
雖然如此,白雲前山的喧囂熱鬧比起李陽離山時反而更甚,晨光在繚繞的青煙中映照成一片金紫氤氳。
山道上已經有排成長龍的弟子,遠遠望見李陽的劍光,歡唿聲連成一片。
李陽沒有停留,徑直翻躍前山落於後山。
感應到李陽的氣息,池彥泓一襲白袍從玉蟾殿中出來迎接。遠遠看見愁眉不展的李陽,輕聲發問:
“你怎麽了,氣色好像不太好?”
“無事。”
李陽搖搖頭,決定暫時隱瞞。
從張陵這得到的消息畢竟存疑,隻是一麵之詞,他要查證清楚再和道盟以及華國官方聯係,不然現在貿然說出,隻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池彥泓眉頭一皺,卻也不點破李陽。
李陽微微一笑,輕輕扣住池彥泓的冰綃柔荑,一掃麵上陰霾,
“聽說你前幾日剛從宇宙國迴來,出了個好大的威風?”
兩人並肩走入玉蟾殿中,池彥泓麵上一紅,隨即又迅速恢複了往日清冷模樣。
“威風?他們先欺我白雲山,我不過是去廢了他們幾個先天堂主而已……少了那幾個先天,以後他們也能收斂一點。”
池彥泓說的稀鬆平常,但她此去,幾乎是將宇宙國的高手全部揪出來廢了修為,在國際上掀起軒然大波。
宇宙國已經快瘋掉了,這是一個自尊心非常敏感的民族,國民在國際上像條瘋狗一樣亂咬,但是官方層麵麵對采訪時愣是半個字沒敢往外蹦……
李陽深以為然的點點頭:“也好,這倒也像是你的風格。”
池彥泓白了李陽一眼:“切,如果我沒去,說的好像你不會去一樣的。”
李陽不語,隻是摸了摸鼻子。
池彥泓捂嘴一笑,又道:“對了,現在在外遊曆做任務的白雲山曆屆弟子可都迴山了,你自己畫的餅你自己看著辦。”
“什麽叫做我畫的餅?”
“某人自己曾經說過的,要隔年收徒傳法雲雲,結果說完就閉了十年的關,這不是畫餅是什麽?”
李陽撓撓頭,笑道:“這個嘛……我自有計較,等弟子到齊再說吧,既然說過,我自是不會食言的。”
沉吟片刻,李陽又道:“讓王鑫紫瑤先發一個召集法令,召集在外雲遊出任務的啟靈弟子全部迴山,我有事情要跟他們宣布。”
池彥泓聽罷點點頭:“如此……也好,十年閉關,我也想看看十年間下麵弟子情況如何,我現在就去找王鑫他們……”
說罷,池彥泓一使勁,卻發現抓著自己手的魔爪怎麽也掙脫不開,一抬眼,迎上的卻是李陽人畜無害一臉正氣的眼神。
“?”
“李道友,你拉我去哪裏?不是現在去通知王鑫嗎?”
迴應她的是砰的一下關門聲音。
再一對上李陽的眼神,池彥泓清冷白皙的麵色唰的暈起紅雲
池彥泓強裝鎮定,道:“李道友,才剛剛清晨,你關門做什麽?”
李陽搖搖頭:“這個不用急於一時,我要再細細考量。”
語畢,李陽一本正經的望向池彥泓,語氣鄭重:“十年閉關,我還有些要緊事和池道友探討。”
池彥泓麵上潮紅更甚,再不複剛才清冷:“李道友,你要拉我去哪裏?”
“李道友,前麵好像不是我的廂房?”
“李道友……我要去打坐冥想了……”
“李道……唔……嗯……”
——
白雲後山,黃昏時分。
暮色自西向東漫過山脊時,雲霧正從山腰升騰,起初是幾縷淡青的薄紗纏繞在冷杉枝頭,漸漸凝成團絮狀的雲靄,順著陡峭的岩壁向上攀爬。
待到這些團絮狀的雲靄匯入山頂翻湧的雲浪裏,玉蟾殿的木門吱呀吱呀的打開,先是一襲白袍的女道緩步走出,禦劍而起時白皙麵上紅潤一片。
有些腿軟的青袍道人扶腰而出,看著天際的劍光,灑然一笑,遂禦劍而起緊跟其後。
同日,白雲道院建院十年首次發布院內勅令,召集散落華國山川福地的啟靈弟子迴山。
一石激起千層浪,山間雲際,都市鬧井,近百啟靈弟子百江入海,踏上了迴白雲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