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他們不僅知道,甚至大概率也默認了讓小姑姑的屍體留在那個密道裏。
這,是烏行雪最不想承認,也最不想麵對的事實。
所以,父母不但知道那個密道裏有個女人,甚至,他們很可能也認識那個女人,他們進密道就是為了去見那個女人。
一層又一層的抽絲剝繭般的思考後,烏行雪覺得整件事都透露著詭異。
甚至,那個女人,可能不是人!
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現象,不像是人類能夠做到的。
小姑姑的屍體一會兒出現一會兒消失,可不是簡單的障眼法可以解釋的。
雪妖!
突然遙遠的記憶在腦海中重現,烏行雪不記得是什麽時候,但似乎小姑姑曾經和自己說起過,“雪妖,生氣了。”
小姑姑的聲音在腦海中響起,是的,模糊的記憶逐漸變得清晰起來,烏行雪記得那是自己小時候,外麵動蕩不安,每天都有示威遊行,他曾經好奇的偷跑出去看好幾次,都被大人發現了,每次發現,大人們都很生氣,那個時候爺爺也還活著,每次都會狠狠的罰他跪祠堂,所以在他的記憶中,爺爺的形象總是威嚴霸道不講情麵的,還總是伴隨著祠堂裏陰冷。
但後來,爺爺卻說要送他和小姑姑出國,說國內不安全了,所以讓他們離開。
那時候的烏行雪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紀,聽到終於能夠離開高興的不得了,哪兒懂離開意味著什麽,故土鄉愁在他腦海裏、心裏更是沒有半點的意義。
烏行雪以為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遠遊,雖然沒有父母的陪伴,可是有小姑姑在身邊,他也不算孤單,所以他還是很期待的。
可是這趟遠遊最終沒有成功,他連行李都還沒有準備,他的爺爺便過世了。
這是烏行雪第一次麵對死亡,一切都是那麽的突然和不可思議。明明早上還如此健朗的老人,怎麽說走就走了呢。
小姑姑也是一夜白頭,整個烏家從此籠罩上了一層說不出的陰雲。
再也沒有人說起過要離開,那趟遠遊之行就這麽不了了之,連烏行雪自己都忘記了。
卻在一日的除夕夜被小姑姑重新提起,那時的小姑姑蒼老、憔悴,但是卻有著一股烏行雪說不出的勁兒,她像是想抗爭什麽,想向什麽宣戰,安靜卻又無比堅毅,那便是他的小姑姑,獨一無二的小姑姑。
那晚小姑姑和烏行雪說了雪妖,就像是一個沒頭沒尾的神話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妖怪不是神仙,就和說了這個不過是為了哄烏行雪快些去睡覺一樣,但,也是在那晚之後,小姑姑第二日就失蹤了。
那是初一,小姑姑穿上了她最喜歡的紅色長裙,畫了美美的妝容,以她最美麗的姿態出現在烏行雪最後的記憶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晚飯烏行雪沒有等到小姑姑,父母告訴他小姑姑走了,他那個時候並不明白走了就是死了,直到幾天後他又問,父母才明白的和他說小姑姑死了。
可是,死了怎麽沒有屍體呢,也沒有葬禮。
烏行雪的爺爺過世舉辦了盛大的葬禮,可是小姑姑卻沒有,這是烏行雪不明白的地方,他吵過也鬧過,在父親的巴掌下失了聲,最後不出意外的又被罰去跪了祠堂。隻是這一次再也沒有人偷偷的給他送墊子和吃的了。
他依舊不明白很多事,但是他卻學會了不再去問。
因為問了也不會得到答案。那個時候烏行雪不確定父母是不知道答案還是不願意告訴他答案。
現在烏行雪確定了,父母知道答案,隻是不願意告訴他。
這個答案很傷人。這意味著所有的人都知道是怎麽一迴事,而隻有他被蒙在鼓裏。
這種滋味也很不好受,但是烏行雪已經不再去爭辯什麽了,他知道他們不說,是因為覺得自己不需要知道,這或許是一種保護,但是,他不需要!
既然父母什麽都不告訴他,那麽,他就自己去找尋答案!
當然首當其衝是要填飽肚子。
饑腸轆轆的腸胃,沒有力氣的身體讓烏行雪意識到自己現在寸步難行,連坐起身都要靠小跟班幫忙,更不要說下床走動了,所以,他要吃飯,他先要恢複力氣,才有精力去找尋事實的真相。
在小跟班的通知下,父母急匆匆的來看望自己,依舊是沉默的父親和愛哭的母親。
烏行雪虛弱的在床上和他們問好,母親一邊拭淚一邊點頭,問著烏行雪的身體狀況。
烏行雪笑笑說自己餓,如果可以他現在能吃下一整隻牛。
這句話讓沉默寡言的父親也笑了,三人其樂融融,沒有人去刻意提起祠堂,以及烏行雪昏迷的原因,大家都默契的避開了這個話題,裝作什麽都沒有發生過的樣子。
隻是,祠堂的大門上卻多上了一把鎖。
小跟班將一摞摞的書往屋裏搬,桌子上已經放了一堆,烏行雪的床頭也有有一摞,他的床上也攤著好幾本,他的手上也正拿著一本。
小跟班氣喘籲籲的將書放到烏行雪床邊,自己則坐在烏行雪的床沿上喘著氣休息。
烏行雪看了小跟班一眼笑著說,“床頭有茶,自己倒。”
“那是夫人給你泡的參茶,補身子用的,我可不敢喝。”
“有什麽敢不敢的,”烏行雪笑著給小跟班倒了一杯水遞給他,“喝吧。”
小跟班笑嘻嘻的接過水杯,對烏行雪道,“嘿嘿,那謝謝少爺了。”
烏行雪沒有少爺架子,雖然常常作弄自己,但小跟班知道少爺對自己也是真的好,他從來沒有當自己的下人,而是平等的朋友,這很難得。
小跟班一邊捧著茶杯小口的喝著裏麵的高級參茶,一邊看烏行雪對著書籍做著批注,問道,“少爺,你最近怎麽喜歡看縣誌了?”
“縣誌有著一個地方的變遷記錄,可以最清晰直觀的了解一個地方。”烏行雪一邊看書一邊迴答道。
“我們生在這兒長在這兒,有什麽好要了解的?”小跟班不懂。
“我們生在這兒長在這兒,可是你出去過嗎?”烏行雪放下書本問小跟班,“我連這個烏家都沒怎麽出去過,最遠的也就是外麵那條街,但也是我們烏家的產業,過了這條街外麵的街巷我就再也沒有踏足過了,我連這兒有多少山多少河,多少人都不知道。”
這,是烏行雪最不想承認,也最不想麵對的事實。
所以,父母不但知道那個密道裏有個女人,甚至,他們很可能也認識那個女人,他們進密道就是為了去見那個女人。
一層又一層的抽絲剝繭般的思考後,烏行雪覺得整件事都透露著詭異。
甚至,那個女人,可能不是人!
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現象,不像是人類能夠做到的。
小姑姑的屍體一會兒出現一會兒消失,可不是簡單的障眼法可以解釋的。
雪妖!
突然遙遠的記憶在腦海中重現,烏行雪不記得是什麽時候,但似乎小姑姑曾經和自己說起過,“雪妖,生氣了。”
小姑姑的聲音在腦海中響起,是的,模糊的記憶逐漸變得清晰起來,烏行雪記得那是自己小時候,外麵動蕩不安,每天都有示威遊行,他曾經好奇的偷跑出去看好幾次,都被大人發現了,每次發現,大人們都很生氣,那個時候爺爺也還活著,每次都會狠狠的罰他跪祠堂,所以在他的記憶中,爺爺的形象總是威嚴霸道不講情麵的,還總是伴隨著祠堂裏陰冷。
但後來,爺爺卻說要送他和小姑姑出國,說國內不安全了,所以讓他們離開。
那時候的烏行雪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紀,聽到終於能夠離開高興的不得了,哪兒懂離開意味著什麽,故土鄉愁在他腦海裏、心裏更是沒有半點的意義。
烏行雪以為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遠遊,雖然沒有父母的陪伴,可是有小姑姑在身邊,他也不算孤單,所以他還是很期待的。
可是這趟遠遊最終沒有成功,他連行李都還沒有準備,他的爺爺便過世了。
這是烏行雪第一次麵對死亡,一切都是那麽的突然和不可思議。明明早上還如此健朗的老人,怎麽說走就走了呢。
小姑姑也是一夜白頭,整個烏家從此籠罩上了一層說不出的陰雲。
再也沒有人說起過要離開,那趟遠遊之行就這麽不了了之,連烏行雪自己都忘記了。
卻在一日的除夕夜被小姑姑重新提起,那時的小姑姑蒼老、憔悴,但是卻有著一股烏行雪說不出的勁兒,她像是想抗爭什麽,想向什麽宣戰,安靜卻又無比堅毅,那便是他的小姑姑,獨一無二的小姑姑。
那晚小姑姑和烏行雪說了雪妖,就像是一個沒頭沒尾的神話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妖怪不是神仙,就和說了這個不過是為了哄烏行雪快些去睡覺一樣,但,也是在那晚之後,小姑姑第二日就失蹤了。
那是初一,小姑姑穿上了她最喜歡的紅色長裙,畫了美美的妝容,以她最美麗的姿態出現在烏行雪最後的記憶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晚飯烏行雪沒有等到小姑姑,父母告訴他小姑姑走了,他那個時候並不明白走了就是死了,直到幾天後他又問,父母才明白的和他說小姑姑死了。
可是,死了怎麽沒有屍體呢,也沒有葬禮。
烏行雪的爺爺過世舉辦了盛大的葬禮,可是小姑姑卻沒有,這是烏行雪不明白的地方,他吵過也鬧過,在父親的巴掌下失了聲,最後不出意外的又被罰去跪了祠堂。隻是這一次再也沒有人偷偷的給他送墊子和吃的了。
他依舊不明白很多事,但是他卻學會了不再去問。
因為問了也不會得到答案。那個時候烏行雪不確定父母是不知道答案還是不願意告訴他答案。
現在烏行雪確定了,父母知道答案,隻是不願意告訴他。
這個答案很傷人。這意味著所有的人都知道是怎麽一迴事,而隻有他被蒙在鼓裏。
這種滋味也很不好受,但是烏行雪已經不再去爭辯什麽了,他知道他們不說,是因為覺得自己不需要知道,這或許是一種保護,但是,他不需要!
既然父母什麽都不告訴他,那麽,他就自己去找尋答案!
當然首當其衝是要填飽肚子。
饑腸轆轆的腸胃,沒有力氣的身體讓烏行雪意識到自己現在寸步難行,連坐起身都要靠小跟班幫忙,更不要說下床走動了,所以,他要吃飯,他先要恢複力氣,才有精力去找尋事實的真相。
在小跟班的通知下,父母急匆匆的來看望自己,依舊是沉默的父親和愛哭的母親。
烏行雪虛弱的在床上和他們問好,母親一邊拭淚一邊點頭,問著烏行雪的身體狀況。
烏行雪笑笑說自己餓,如果可以他現在能吃下一整隻牛。
這句話讓沉默寡言的父親也笑了,三人其樂融融,沒有人去刻意提起祠堂,以及烏行雪昏迷的原因,大家都默契的避開了這個話題,裝作什麽都沒有發生過的樣子。
隻是,祠堂的大門上卻多上了一把鎖。
小跟班將一摞摞的書往屋裏搬,桌子上已經放了一堆,烏行雪的床頭也有有一摞,他的床上也攤著好幾本,他的手上也正拿著一本。
小跟班氣喘籲籲的將書放到烏行雪床邊,自己則坐在烏行雪的床沿上喘著氣休息。
烏行雪看了小跟班一眼笑著說,“床頭有茶,自己倒。”
“那是夫人給你泡的參茶,補身子用的,我可不敢喝。”
“有什麽敢不敢的,”烏行雪笑著給小跟班倒了一杯水遞給他,“喝吧。”
小跟班笑嘻嘻的接過水杯,對烏行雪道,“嘿嘿,那謝謝少爺了。”
烏行雪沒有少爺架子,雖然常常作弄自己,但小跟班知道少爺對自己也是真的好,他從來沒有當自己的下人,而是平等的朋友,這很難得。
小跟班一邊捧著茶杯小口的喝著裏麵的高級參茶,一邊看烏行雪對著書籍做著批注,問道,“少爺,你最近怎麽喜歡看縣誌了?”
“縣誌有著一個地方的變遷記錄,可以最清晰直觀的了解一個地方。”烏行雪一邊看書一邊迴答道。
“我們生在這兒長在這兒,有什麽好要了解的?”小跟班不懂。
“我們生在這兒長在這兒,可是你出去過嗎?”烏行雪放下書本問小跟班,“我連這個烏家都沒怎麽出去過,最遠的也就是外麵那條街,但也是我們烏家的產業,過了這條街外麵的街巷我就再也沒有踏足過了,我連這兒有多少山多少河,多少人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