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才應該是工廠的主旋律。


    噪音大了,進出車輛多了,路過的工人臉上也有了笑容。


    歸根到底,工廠還是看效益和經營狀況,能不能給工人更高的工資和更好的福利。


    劉前進廠長的精神,也好了很多,見到楊曉帆,握著他的手十分用力。


    老同誌一般都比較含蓄,見到小後生,除了握手說感謝,似乎也不好意思說什麽。


    楊曉帆很理解這種心情,忙投其所好,問了最近的經營狀況。


    兩人坐好後,張秀琴給兩人倒了茶水。


    作為廠長助理,她的辦公室也調整到了廠辦,就在副廠長辦公室隔壁。


    講到廠子近來的生產銷售情況,劉前進非常高興。刻滿了風霜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楊首席,你那個法子確實好。我讓設計室認真學習了一下,還做了市場調研。”


    “第一批推出了三種活頁裝訂的印刷品,特別受歡迎。”


    “尤其是政府部門,這個可能你不懂。反正他們最喜歡,還點名讓我們再定製了幾種。”


    楊曉帆其實是了解這個情況的。地方各種檢查多、學習多,記錄多,活頁的方便補救整改,肯定受到青睞。


    他也沒有辯解,說道:“劉廠長,您叫我小楊即可。這些新產品的研發,主要是您有眼光,能抓住機會。”


    “楊首席,還是你的作用大。真是要謝謝你啊,應該給你發放創意獎金的。”


    “我可不敢貪功,將這麽大的功勞據為己有。能幫到您一些,我就很開心了,哪裏還能領貴廠的獎金啊。”


    楊曉帆還是一如既往地的本分和實在。


    看著謙虛謹慎、多才善思的年輕人,劉前進非常高興。


    國家有這樣的後起之秀,何嚐不能早日騰飛。


    劉前進現在對楊曉帆非常信任,也直接說了自己的擔憂。


    “楊首席,這兩天設計室也和我說了一下。現在這個活頁裝訂,已經有廠子在模仿了,估計很快就普及。”


    老廠長多少是有些生氣的,但又真的無可奈何,沒有任何辦法。


    現在盜版書都屢禁不止、越查越多,模仿一個產品,又算什麽?


    自己去上告,都找不到地方申訴。又沒有法律規定,不允許模仿,或者借鑒。


    楊曉帆對此也很無奈,現在國家發展很快,但基本是法無禁止皆可為的時代。


    很多企業家的第一桶金裏,都有不規範的地方。


    法律不健全,監管不嚴密,懲罰不到位,導致很多商人習慣於走捷徑、鑽空子、撈偏門。


    楊曉帆很少憤世嫉俗,也不願意跟著發牢騷。


    他信奉的是堂堂正正,追求的是坦坦蕩蕩,走的是陽光大道,他笑著安慰老廠長:


    “這不我來了嗎,咱們把我帶來的這個產品做好,印刷廠肯定飛黃騰達。”


    楊曉帆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把話說的既低調,又溫暖,還很有霸氣。


    這句話把劉前進和張秀琴都給說開懷了,一起笑了。


    閑聊了一會兒,敲門聲音響起,進來一個廠辦人員,說一切都準備好了。


    在劉前進的帶領下,幾人起身前往了小會議室。


    宣傳工作是華夏工作的特色工作,每一個環節都要求十分嚴密。


    發行書刊並不是十分簡單的一件事情。


    印刷廠雖然要到了書號,但是想確定出版書籍,還是需要審查的。


    本來出版審查這項重要工作,應該是由出版社具體負責承辦的。


    劉前進廠長為了縮短時間,加快節奏,越俎代庖,大包大攬。請來了出版社的一位老編輯,還有新華書店的一位老銷售。


    連同廠裏的設計室、財務室、編輯室有關人員,成立了一個臨時書籍審查組,現場進行辦公。


    會議室裏的氣氛還是相對正規的,畢竟要在商言商,嚴格履行程序。


    一本書出版的成本費用不低,最關鍵還有政治要求。


    小會議室裏有一個大橢圓形會議室桌子,提前到的人員都已經分別坐好。


    劉前進廠長走進會議室,威壓立馬起來。他直接坐到了圓桌中心,會議主持的位置。


    楊曉帆則乖巧地自行坐到了會議桌的最外側。


    劉前進簡單講了幾句,做了開場白,明確了審查程序和審查要求。


    楊曉帆是懂規矩的,他順勢將自己隨身帶的四本書稿,放到了桌子上。


    張秀琴則快步走過來,將書稿統一拿起。先交給了出版社的老編輯,讓他查看。


    審查主要根據《圖書質量管理規定》,看圖書內容質量合格與否,重點要看有沒有涉及違反法律法規、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等情形。


    老編輯拿過書稿,從第一本開始細細翻看。他首先就被這一手雋秀的字體震驚了。


    真是好字啊,有大家風範。看到後麵反而釋然了,原來還要出版字帖,確實可以。


    三本《狀元筆記》和一本《狀元字帖》,審查的很快。


    審查組的所有成員都翻了一遍,雖然很多內容看不懂,但也知道政治上肯定是合格的。


    高中教輔,內容一般是沒什麽問題。下麵的討論主要來自兩方麵。


    其一是書名。


    爭論的核心在於,前綴叫做“狀元”是否合適。


    老編輯扶了扶眼睛,麵含微笑地看著楊曉帆,問道:“小楊同學,今年高考成績還沒公布,你能確定自己是地區高考狀元?”


    楊曉帆站了起來,沉靜地迴答道:“可以,根據柳水中學統計,我的估分目前是全地區理科最高分。”


    老編輯本想說,那是估分不夠準確,又覺得不合適。就換了個說法,講用“狀元”一詞,還是不太恰當,建議調成為《高中筆記》。


    劉前進還沒說話,新華書店的老銷售則開炮了。


    “人家本來就是狀元,為什麽不能叫《狀元筆記》?”


    “名字這樣叫,書才好賣。我建議不但名字不要改,裏麵還要簡單介紹一下小楊同學,增加真實度。”


    “現在是市場經濟,怎麽好賣,就怎麽來。”


    出版編輯沒有銷售壓力,印刷廠和新華書店,則要直接麵對銷量。


    印刷廠的幾位代表,也堅決同意“狀元”一詞。編輯室的女編輯還計劃給楊曉帆,拍一張特寫照片。


    做成大幅海報,擺在新華書店。


    這麽帥的狀元,書肯定大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助力華夏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飛翔的翅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飛翔的翅膀並收藏重生之助力華夏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