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才應該是工廠的主旋律。
噪音大了,進出車輛多了,路過的工人臉上也有了笑容。
歸根到底,工廠還是看效益和經營狀況,能不能給工人更高的工資和更好的福利。
劉前進廠長的精神,也好了很多,見到楊曉帆,握著他的手十分用力。
老同誌一般都比較含蓄,見到小後生,除了握手說感謝,似乎也不好意思說什麽。
楊曉帆很理解這種心情,忙投其所好,問了最近的經營狀況。
兩人坐好後,張秀琴給兩人倒了茶水。
作為廠長助理,她的辦公室也調整到了廠辦,就在副廠長辦公室隔壁。
講到廠子近來的生產銷售情況,劉前進非常高興。刻滿了風霜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楊首席,你那個法子確實好。我讓設計室認真學習了一下,還做了市場調研。”
“第一批推出了三種活頁裝訂的印刷品,特別受歡迎。”
“尤其是政府部門,這個可能你不懂。反正他們最喜歡,還點名讓我們再定製了幾種。”
楊曉帆其實是了解這個情況的。地方各種檢查多、學習多,記錄多,活頁的方便補救整改,肯定受到青睞。
他也沒有辯解,說道:“劉廠長,您叫我小楊即可。這些新產品的研發,主要是您有眼光,能抓住機會。”
“楊首席,還是你的作用大。真是要謝謝你啊,應該給你發放創意獎金的。”
“我可不敢貪功,將這麽大的功勞據為己有。能幫到您一些,我就很開心了,哪裏還能領貴廠的獎金啊。”
楊曉帆還是一如既往地的本分和實在。
看著謙虛謹慎、多才善思的年輕人,劉前進非常高興。
國家有這樣的後起之秀,何嚐不能早日騰飛。
劉前進現在對楊曉帆非常信任,也直接說了自己的擔憂。
“楊首席,這兩天設計室也和我說了一下。現在這個活頁裝訂,已經有廠子在模仿了,估計很快就普及。”
老廠長多少是有些生氣的,但又真的無可奈何,沒有任何辦法。
現在盜版書都屢禁不止、越查越多,模仿一個產品,又算什麽?
自己去上告,都找不到地方申訴。又沒有法律規定,不允許模仿,或者借鑒。
楊曉帆對此也很無奈,現在國家發展很快,但基本是法無禁止皆可為的時代。
很多企業家的第一桶金裏,都有不規範的地方。
法律不健全,監管不嚴密,懲罰不到位,導致很多商人習慣於走捷徑、鑽空子、撈偏門。
楊曉帆很少憤世嫉俗,也不願意跟著發牢騷。
他信奉的是堂堂正正,追求的是坦坦蕩蕩,走的是陽光大道,他笑著安慰老廠長:
“這不我來了嗎,咱們把我帶來的這個產品做好,印刷廠肯定飛黃騰達。”
楊曉帆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把話說的既低調,又溫暖,還很有霸氣。
這句話把劉前進和張秀琴都給說開懷了,一起笑了。
閑聊了一會兒,敲門聲音響起,進來一個廠辦人員,說一切都準備好了。
在劉前進的帶領下,幾人起身前往了小會議室。
宣傳工作是華夏工作的特色工作,每一個環節都要求十分嚴密。
發行書刊並不是十分簡單的一件事情。
印刷廠雖然要到了書號,但是想確定出版書籍,還是需要審查的。
本來出版審查這項重要工作,應該是由出版社具體負責承辦的。
劉前進廠長為了縮短時間,加快節奏,越俎代庖,大包大攬。請來了出版社的一位老編輯,還有新華書店的一位老銷售。
連同廠裏的設計室、財務室、編輯室有關人員,成立了一個臨時書籍審查組,現場進行辦公。
會議室裏的氣氛還是相對正規的,畢竟要在商言商,嚴格履行程序。
一本書出版的成本費用不低,最關鍵還有政治要求。
小會議室裏有一個大橢圓形會議室桌子,提前到的人員都已經分別坐好。
劉前進廠長走進會議室,威壓立馬起來。他直接坐到了圓桌中心,會議主持的位置。
楊曉帆則乖巧地自行坐到了會議桌的最外側。
劉前進簡單講了幾句,做了開場白,明確了審查程序和審查要求。
楊曉帆是懂規矩的,他順勢將自己隨身帶的四本書稿,放到了桌子上。
張秀琴則快步走過來,將書稿統一拿起。先交給了出版社的老編輯,讓他查看。
審查主要根據《圖書質量管理規定》,看圖書內容質量合格與否,重點要看有沒有涉及違反法律法規、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等情形。
老編輯拿過書稿,從第一本開始細細翻看。他首先就被這一手雋秀的字體震驚了。
真是好字啊,有大家風範。看到後麵反而釋然了,原來還要出版字帖,確實可以。
三本《狀元筆記》和一本《狀元字帖》,審查的很快。
審查組的所有成員都翻了一遍,雖然很多內容看不懂,但也知道政治上肯定是合格的。
高中教輔,內容一般是沒什麽問題。下麵的討論主要來自兩方麵。
其一是書名。
爭論的核心在於,前綴叫做“狀元”是否合適。
老編輯扶了扶眼睛,麵含微笑地看著楊曉帆,問道:“小楊同學,今年高考成績還沒公布,你能確定自己是地區高考狀元?”
楊曉帆站了起來,沉靜地迴答道:“可以,根據柳水中學統計,我的估分目前是全地區理科最高分。”
老編輯本想說,那是估分不夠準確,又覺得不合適。就換了個說法,講用“狀元”一詞,還是不太恰當,建議調成為《高中筆記》。
劉前進還沒說話,新華書店的老銷售則開炮了。
“人家本來就是狀元,為什麽不能叫《狀元筆記》?”
“名字這樣叫,書才好賣。我建議不但名字不要改,裏麵還要簡單介紹一下小楊同學,增加真實度。”
“現在是市場經濟,怎麽好賣,就怎麽來。”
出版編輯沒有銷售壓力,印刷廠和新華書店,則要直接麵對銷量。
印刷廠的幾位代表,也堅決同意“狀元”一詞。編輯室的女編輯還計劃給楊曉帆,拍一張特寫照片。
做成大幅海報,擺在新華書店。
這麽帥的狀元,書肯定大賣。
噪音大了,進出車輛多了,路過的工人臉上也有了笑容。
歸根到底,工廠還是看效益和經營狀況,能不能給工人更高的工資和更好的福利。
劉前進廠長的精神,也好了很多,見到楊曉帆,握著他的手十分用力。
老同誌一般都比較含蓄,見到小後生,除了握手說感謝,似乎也不好意思說什麽。
楊曉帆很理解這種心情,忙投其所好,問了最近的經營狀況。
兩人坐好後,張秀琴給兩人倒了茶水。
作為廠長助理,她的辦公室也調整到了廠辦,就在副廠長辦公室隔壁。
講到廠子近來的生產銷售情況,劉前進非常高興。刻滿了風霜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楊首席,你那個法子確實好。我讓設計室認真學習了一下,還做了市場調研。”
“第一批推出了三種活頁裝訂的印刷品,特別受歡迎。”
“尤其是政府部門,這個可能你不懂。反正他們最喜歡,還點名讓我們再定製了幾種。”
楊曉帆其實是了解這個情況的。地方各種檢查多、學習多,記錄多,活頁的方便補救整改,肯定受到青睞。
他也沒有辯解,說道:“劉廠長,您叫我小楊即可。這些新產品的研發,主要是您有眼光,能抓住機會。”
“楊首席,還是你的作用大。真是要謝謝你啊,應該給你發放創意獎金的。”
“我可不敢貪功,將這麽大的功勞據為己有。能幫到您一些,我就很開心了,哪裏還能領貴廠的獎金啊。”
楊曉帆還是一如既往地的本分和實在。
看著謙虛謹慎、多才善思的年輕人,劉前進非常高興。
國家有這樣的後起之秀,何嚐不能早日騰飛。
劉前進現在對楊曉帆非常信任,也直接說了自己的擔憂。
“楊首席,這兩天設計室也和我說了一下。現在這個活頁裝訂,已經有廠子在模仿了,估計很快就普及。”
老廠長多少是有些生氣的,但又真的無可奈何,沒有任何辦法。
現在盜版書都屢禁不止、越查越多,模仿一個產品,又算什麽?
自己去上告,都找不到地方申訴。又沒有法律規定,不允許模仿,或者借鑒。
楊曉帆對此也很無奈,現在國家發展很快,但基本是法無禁止皆可為的時代。
很多企業家的第一桶金裏,都有不規範的地方。
法律不健全,監管不嚴密,懲罰不到位,導致很多商人習慣於走捷徑、鑽空子、撈偏門。
楊曉帆很少憤世嫉俗,也不願意跟著發牢騷。
他信奉的是堂堂正正,追求的是坦坦蕩蕩,走的是陽光大道,他笑著安慰老廠長:
“這不我來了嗎,咱們把我帶來的這個產品做好,印刷廠肯定飛黃騰達。”
楊曉帆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把話說的既低調,又溫暖,還很有霸氣。
這句話把劉前進和張秀琴都給說開懷了,一起笑了。
閑聊了一會兒,敲門聲音響起,進來一個廠辦人員,說一切都準備好了。
在劉前進的帶領下,幾人起身前往了小會議室。
宣傳工作是華夏工作的特色工作,每一個環節都要求十分嚴密。
發行書刊並不是十分簡單的一件事情。
印刷廠雖然要到了書號,但是想確定出版書籍,還是需要審查的。
本來出版審查這項重要工作,應該是由出版社具體負責承辦的。
劉前進廠長為了縮短時間,加快節奏,越俎代庖,大包大攬。請來了出版社的一位老編輯,還有新華書店的一位老銷售。
連同廠裏的設計室、財務室、編輯室有關人員,成立了一個臨時書籍審查組,現場進行辦公。
會議室裏的氣氛還是相對正規的,畢竟要在商言商,嚴格履行程序。
一本書出版的成本費用不低,最關鍵還有政治要求。
小會議室裏有一個大橢圓形會議室桌子,提前到的人員都已經分別坐好。
劉前進廠長走進會議室,威壓立馬起來。他直接坐到了圓桌中心,會議主持的位置。
楊曉帆則乖巧地自行坐到了會議桌的最外側。
劉前進簡單講了幾句,做了開場白,明確了審查程序和審查要求。
楊曉帆是懂規矩的,他順勢將自己隨身帶的四本書稿,放到了桌子上。
張秀琴則快步走過來,將書稿統一拿起。先交給了出版社的老編輯,讓他查看。
審查主要根據《圖書質量管理規定》,看圖書內容質量合格與否,重點要看有沒有涉及違反法律法規、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等情形。
老編輯拿過書稿,從第一本開始細細翻看。他首先就被這一手雋秀的字體震驚了。
真是好字啊,有大家風範。看到後麵反而釋然了,原來還要出版字帖,確實可以。
三本《狀元筆記》和一本《狀元字帖》,審查的很快。
審查組的所有成員都翻了一遍,雖然很多內容看不懂,但也知道政治上肯定是合格的。
高中教輔,內容一般是沒什麽問題。下麵的討論主要來自兩方麵。
其一是書名。
爭論的核心在於,前綴叫做“狀元”是否合適。
老編輯扶了扶眼睛,麵含微笑地看著楊曉帆,問道:“小楊同學,今年高考成績還沒公布,你能確定自己是地區高考狀元?”
楊曉帆站了起來,沉靜地迴答道:“可以,根據柳水中學統計,我的估分目前是全地區理科最高分。”
老編輯本想說,那是估分不夠準確,又覺得不合適。就換了個說法,講用“狀元”一詞,還是不太恰當,建議調成為《高中筆記》。
劉前進還沒說話,新華書店的老銷售則開炮了。
“人家本來就是狀元,為什麽不能叫《狀元筆記》?”
“名字這樣叫,書才好賣。我建議不但名字不要改,裏麵還要簡單介紹一下小楊同學,增加真實度。”
“現在是市場經濟,怎麽好賣,就怎麽來。”
出版編輯沒有銷售壓力,印刷廠和新華書店,則要直接麵對銷量。
印刷廠的幾位代表,也堅決同意“狀元”一詞。編輯室的女編輯還計劃給楊曉帆,拍一張特寫照片。
做成大幅海報,擺在新華書店。
這麽帥的狀元,書肯定大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