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老一輩人最重實幹精神。
楊曉帆的提議,也正中杜思學的下懷。
這也是他今天想和楊曉帆討論的內容。也有些擔心這些年輕人要求太多,標準太高。
孟長偉提議的安裝吊扇,他本來都想說沒必要。仔細想想,也沒幾個錢,現在不裝,等以後了再裝,反而麻煩,也就沒反對。
在他看來,授課也好,自習也罷,開教育培訓公司,最重點是有好老師,有安靜的氛圍,學習的環境。
至於硬件方麵的,不是很重要,不用太在意。他當年可是在田邊學習的,在炕上複習的。
他見楊曉帆主動提出早些營業,很是開心,於是大包大攬,對剛才大家提出的建議基本都同意了,並做了總結性發言,
“公司越早開始營業,效果會更好。學生報名和備課試講等同步進行,各種困難和問題都不會少,咱們先幹起來,邊幹邊解決。”
“這裏再簡單收拾一下,裝些設施,進桌椅物資,也得幾天。咱們營業時間也要討個吉利,就定6月18日吧,618開業。”
楊曉帆眉毛一彎,覺得這個日子真的不錯呢,618大促。
會議很短,但效果很好,做了很多重要決定。
杜思學繼續待在這裏,和裝修工人們交代事宜。讓小夥伴們出去轉轉玩玩,暫時也幫不上忙,就不要都悶在這裏了。
楊曉帆要送韓雨萱迴招待所,因為原本定的下午她就要返迴省城。
孟長偉要迴家繼續備課,天氣太熱,他確實也不太喜歡在外麵待著。
杜麗雲和林月清要去印刷廠,一來明確開業時間了,宣傳資料上要備注,還有就是要和印刷廠的財務對接一下,了解一下付款方式。
金德寶本來想跟著楊曉帆一起活動,但杜麗雲讓他陪著一起去印刷廠,事情處理好後,還要送林月清迴家。
林月清的心情有些糾結,她還是不希望楊曉帆過多和韓雨萱單獨接觸。她能敏銳地感覺出這個女孩來勢洶洶,而且還非常聰明,聊了半天,什麽底也沒摸出來。
但自己又不好安排金德寶過去,畢竟自己的包裏還裝有公司的現金,雲姐讓金德寶來去都陪著自己,也是出於這個考慮。
她思慮再三,還是說了一句,“帥哥,晚上我們要不要一起吃個飯啊,請請雨萱。”
楊曉帆有些不解,這麽短的時間,關係就處的這麽好了。
果然直男基因,多少是有點遺傳的。
韓雨萱微微一笑,“謝謝月清,下次吧,原計劃下午要離開柳水的。”
“等報完誌願以後,我再來找你們玩。”
林月清原本聽到,韓雨萱下午就要走,還鬆了一口氣。後麵聽說還要來,又覺得放鬆的有點太早了。
她也挺喜歡韓雨萱的,省城名校女生就是很有見識,知道的也多,而且性格也很好,很談的來,但內心就是有點糾結。
林月清其實不知道,她之所以覺得和韓雨萱談的來,是人家向下兼容她了,處處照顧她、體諒她,並沒有完全展現自我。
小家碧玉和大家閨秀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
楊曉帆送韓雨萱迴去的路上,氣氛就比來的時候,就輕鬆了很多。
小夥伴們開會的時候,韓雨萱一直在忍著沒說話。現在仿佛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各種問題,接踵而至。
有關於公司的經營方式、人員結構、賺錢模式,還有隻是短期暑假做做,還是計劃長遠,以及有沒有開分公司,拓展業務的想法。
無論是提出問題的角度,指出可能出現的情況,還有一些思考,都很有深度。
楊曉帆有問必答,並不吝嗇自己的想法和見識。畢竟這個行業當下是朝陽產業,還有很長時間的發展曆程,競爭肯定會有,而且也有很多。
作為行業領頭雁,他並不擔心什麽。
而且他對這個產業了解的也非常清楚,迴答的很自如,也很到位。
一些答案和想法,都非常的合適,甚至是精彩。讓韓雨萱非常佩服,暗暗叫好。
聊到後來,韓雨萱越來越放鬆。話風就慢慢變了。問楊曉帆喜歡哪些明星,喜歡看什麽書,有什麽特長愛好,閑暇時一般都做什麽,都詳實問了起來。
話題轉折之快,是楊曉帆沒有想到的。
他兩世都沒有談過戀愛,和女生這樣的聊天都很少,特別是涉及到自己的一些私人問題,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畢竟是37歲的思想和靈魂了,他對於自己青春期的一些表現,也說不清是什麽感覺,總歸是有些幼稚和淺薄的,迴答起來,多少有些尷尬。
楊曉帆覺得要奪迴話語權,他突然問了一句,“馬上就要報誌願了,你計劃報什麽專業呢?”
這個話題的重要性當前是碾壓一切的。韓雨萱立即擺脫了小女生心態,並多少有點顯擺的姿態,自豪地神情也展現了出來,她開心地說:“我很喜歡哲學,計劃報京大哲學係。”
這倒是有點出乎楊曉帆意料的。在他的意識中,還是覺得一些實實在在、做些具體工作的專業,更適合當前這個時代,也是目前國家最需要的。
韓雨萱沒有意識到楊曉帆的驚訝,而是一邊騎車,一邊繼續津津有味地說:“哲學是一門探索人類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等基本問題的學科,很有意義的。曉帆,你不覺得人類的存在很神奇嗎?”
“通過哲學的探索,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存在、意識和自由意誌,比如人為什麽出生,又怎麽去看待或者迎接死亡。”
看到楊曉帆沒有迴應,她看了楊曉帆一眼,也意識到了有點不對,“你好像有點驚訝,好奇,還是有不同意見?”
楊曉帆也沒有刻意隱瞞自己的想法,他說:“我的認知也不一定對。我隻是覺得,生是已經發生的事情了,而死亡又是我們唯一可以確定,以後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那麽研究如何看待生死,意義似乎並不太大。”
“不如去考慮,從生到死,這一個階段,做什麽更有意義,會更好一些。”
“甚至還不如研究,怎麽讓人更好的生下來,晚點的死去,更有價值。”
楊曉帆的提議,也正中杜思學的下懷。
這也是他今天想和楊曉帆討論的內容。也有些擔心這些年輕人要求太多,標準太高。
孟長偉提議的安裝吊扇,他本來都想說沒必要。仔細想想,也沒幾個錢,現在不裝,等以後了再裝,反而麻煩,也就沒反對。
在他看來,授課也好,自習也罷,開教育培訓公司,最重點是有好老師,有安靜的氛圍,學習的環境。
至於硬件方麵的,不是很重要,不用太在意。他當年可是在田邊學習的,在炕上複習的。
他見楊曉帆主動提出早些營業,很是開心,於是大包大攬,對剛才大家提出的建議基本都同意了,並做了總結性發言,
“公司越早開始營業,效果會更好。學生報名和備課試講等同步進行,各種困難和問題都不會少,咱們先幹起來,邊幹邊解決。”
“這裏再簡單收拾一下,裝些設施,進桌椅物資,也得幾天。咱們營業時間也要討個吉利,就定6月18日吧,618開業。”
楊曉帆眉毛一彎,覺得這個日子真的不錯呢,618大促。
會議很短,但效果很好,做了很多重要決定。
杜思學繼續待在這裏,和裝修工人們交代事宜。讓小夥伴們出去轉轉玩玩,暫時也幫不上忙,就不要都悶在這裏了。
楊曉帆要送韓雨萱迴招待所,因為原本定的下午她就要返迴省城。
孟長偉要迴家繼續備課,天氣太熱,他確實也不太喜歡在外麵待著。
杜麗雲和林月清要去印刷廠,一來明確開業時間了,宣傳資料上要備注,還有就是要和印刷廠的財務對接一下,了解一下付款方式。
金德寶本來想跟著楊曉帆一起活動,但杜麗雲讓他陪著一起去印刷廠,事情處理好後,還要送林月清迴家。
林月清的心情有些糾結,她還是不希望楊曉帆過多和韓雨萱單獨接觸。她能敏銳地感覺出這個女孩來勢洶洶,而且還非常聰明,聊了半天,什麽底也沒摸出來。
但自己又不好安排金德寶過去,畢竟自己的包裏還裝有公司的現金,雲姐讓金德寶來去都陪著自己,也是出於這個考慮。
她思慮再三,還是說了一句,“帥哥,晚上我們要不要一起吃個飯啊,請請雨萱。”
楊曉帆有些不解,這麽短的時間,關係就處的這麽好了。
果然直男基因,多少是有點遺傳的。
韓雨萱微微一笑,“謝謝月清,下次吧,原計劃下午要離開柳水的。”
“等報完誌願以後,我再來找你們玩。”
林月清原本聽到,韓雨萱下午就要走,還鬆了一口氣。後麵聽說還要來,又覺得放鬆的有點太早了。
她也挺喜歡韓雨萱的,省城名校女生就是很有見識,知道的也多,而且性格也很好,很談的來,但內心就是有點糾結。
林月清其實不知道,她之所以覺得和韓雨萱談的來,是人家向下兼容她了,處處照顧她、體諒她,並沒有完全展現自我。
小家碧玉和大家閨秀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
楊曉帆送韓雨萱迴去的路上,氣氛就比來的時候,就輕鬆了很多。
小夥伴們開會的時候,韓雨萱一直在忍著沒說話。現在仿佛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各種問題,接踵而至。
有關於公司的經營方式、人員結構、賺錢模式,還有隻是短期暑假做做,還是計劃長遠,以及有沒有開分公司,拓展業務的想法。
無論是提出問題的角度,指出可能出現的情況,還有一些思考,都很有深度。
楊曉帆有問必答,並不吝嗇自己的想法和見識。畢竟這個行業當下是朝陽產業,還有很長時間的發展曆程,競爭肯定會有,而且也有很多。
作為行業領頭雁,他並不擔心什麽。
而且他對這個產業了解的也非常清楚,迴答的很自如,也很到位。
一些答案和想法,都非常的合適,甚至是精彩。讓韓雨萱非常佩服,暗暗叫好。
聊到後來,韓雨萱越來越放鬆。話風就慢慢變了。問楊曉帆喜歡哪些明星,喜歡看什麽書,有什麽特長愛好,閑暇時一般都做什麽,都詳實問了起來。
話題轉折之快,是楊曉帆沒有想到的。
他兩世都沒有談過戀愛,和女生這樣的聊天都很少,特別是涉及到自己的一些私人問題,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畢竟是37歲的思想和靈魂了,他對於自己青春期的一些表現,也說不清是什麽感覺,總歸是有些幼稚和淺薄的,迴答起來,多少有些尷尬。
楊曉帆覺得要奪迴話語權,他突然問了一句,“馬上就要報誌願了,你計劃報什麽專業呢?”
這個話題的重要性當前是碾壓一切的。韓雨萱立即擺脫了小女生心態,並多少有點顯擺的姿態,自豪地神情也展現了出來,她開心地說:“我很喜歡哲學,計劃報京大哲學係。”
這倒是有點出乎楊曉帆意料的。在他的意識中,還是覺得一些實實在在、做些具體工作的專業,更適合當前這個時代,也是目前國家最需要的。
韓雨萱沒有意識到楊曉帆的驚訝,而是一邊騎車,一邊繼續津津有味地說:“哲學是一門探索人類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等基本問題的學科,很有意義的。曉帆,你不覺得人類的存在很神奇嗎?”
“通過哲學的探索,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存在、意識和自由意誌,比如人為什麽出生,又怎麽去看待或者迎接死亡。”
看到楊曉帆沒有迴應,她看了楊曉帆一眼,也意識到了有點不對,“你好像有點驚訝,好奇,還是有不同意見?”
楊曉帆也沒有刻意隱瞞自己的想法,他說:“我的認知也不一定對。我隻是覺得,生是已經發生的事情了,而死亡又是我們唯一可以確定,以後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那麽研究如何看待生死,意義似乎並不太大。”
“不如去考慮,從生到死,這一個階段,做什麽更有意義,會更好一些。”
“甚至還不如研究,怎麽讓人更好的生下來,晚點的死去,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