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討論發生在不同的家庭,風格也不相同。


    人民醫院家屬院孟長偉的家中,氣氛非常喜慶祥和。


    得知自己的兒子估了646分,一向嚴肅的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孟維華也露出了笑臉:“兒子,考的不錯。”


    “什麽叫考的不錯,這叫考的很好。孟維華,你考一個646分,我看看。”


    人民醫院消化內科護士長邢芬非常不滿意丈夫的態度,一邊做飯,一邊關注著父子對話。


    孟主任有點尷尬,沒有接茬,還是對兒子說:“你還是想去華清吧,想好報考哪個專業了嗎?”


    孟副主任早就斷了子承父業,讓兒子上醫科大學學外科的念頭。


    孟長偉此刻確實有點糾結,如果沒有楊曉帆的一番言語,他隻能放棄自己向往的專業。


    報考機械工程,這個專業幾乎是壓著學校的投檔線,不可能出現投檔落選的問題。


    這就和前世一樣了,自然他是不知道的。


    他雖不像其它“小三隻”一樣,對楊曉帆有著近乎盲目的信任,但也非常認可這位同學的實力與見識。


    自己這三年的高中生涯,幸也不幸。


    級部最好成績,第二名,班級最好成績,也是第二名。


    而且楊曉帆學的很輕鬆,很愜意,啥都會,什麽都玩,感覺並沒有多少用力。


    以往晚自習刷題的時候,孟長偉不止一次地想過,如果楊曉帆竭盡全力去做一件事情,會是什麽樣子,能取得什麽樣的結果,自己真想看看。


    對於精密儀器這個專業,他還是比較執著的,很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自己的父親。


    父親其貌不揚,看著一個很普通的中年男人。


    但有一雙非常靈活的雙手,還有一顆縝密的大腦,是醫院外科的“一把刀”。做過很多成功的疑難手術,身上擔著多項稱號。


    當年剛分配到地區人民醫院的時候,很快就展現出了較高的天賦,是當時外科的重點培養對象,醫院有名的青年才俊。


    不然當初地區人民醫院的“一枝花”也不會倒追。


    兒子像媽,細看有點胖,但也是非常英俊的小夥,但從打娘胎裏,就被“一枝花”投喂的太好。


    邢芬做事麻利,勤勞肯幹,還有大女兒協助,家務活就沒讓兒子搭過手。


    楊曉帆買菜做飯的時候,孟長偉在家連地都沒掃過。


    油瓶倒了,倒是會扶,但確實是胖。


    而且孟長偉自小就聰明,小學、初中學習成績都非常優秀,迴迴第一,幾乎沒有考過第二,在地區醫院家屬院裏,也是鼎鼎大名、聲名遠揚的。


    大家都紛紛誇讚,孟維華後繼有人,“神刀”得以傳續,時任護士的邢芬笑的合不上嘴。


    孟維華開始也抱有很大的期望。父唱兒隨,職業傳承,自來是華國人的傳統。


    不然咋地,老子在醫院幹了一輩子,擁有豐富技能,結識衛生係統人脈資源一堆,小子你說要去法院?幫不上忙,使不上勁啊。


    當時孟維華剛升任副主任不久,業務繁忙,經常出差,接連手術。


    當孟維華,終於準備開始傳道解惑、培養傳人的時候,發現上了初中的兒子已經被“養廢了”。


    孟維華的第一想法,不是兒子怎麽突然長這麽大了,而是怎麽這麽胖了。


    不是說小時候胖,長大了就瘦了嗎?


    不是說學習辛苦,孩子就瘦了嗎?


    對內科一直都有成見的孟維華,此時更是非常鬱悶。


    看著這雙小胖手,根本不是拿手術刀的料。


    就算身體的胖能減下來,手也不好瘦啊,一雙不可能靈活的手,哎!


    孟主任就是此刻死心的。他自然不會和孩子說什麽。


    但接下來的歲月中,就此,對妻子進行了很多抱怨。“怎麽把孩子養的那麽胖啊?”


    邢芬,自然不願背鍋。


    丈夫厲害,兒女雙全,女兒賢惠,兒子聰明,曆來覺得自己是人生贏家。


    我把子女養育的這麽好,你什麽忙都幫不上,還來說我,你幹啥了?


    老娘當初眼瞎,“一枝花”找“一把刀”,大好青春被你摧殘了。


    現在連勞動成果也要被你質疑,忍不了,根本忍不了?


    “孩子是我一個人生的啊,生下來就是9斤重,不是你種子的問題?”


    從此,和諧的家庭裏,漸漸出現了一些爭吵。


    但爭吵的時間也不長,因為孟維華認慫了,他覺得自己根本不是妻子的對手,從根上就不是,都是自己的錯。


    但在母親的眼裏,兒子的事情就是天大的事。


    經此,邢護士時而背地垂淚、暗自神傷。


    在她的設想中,兒子原本也是要拿手術刀,接受傳承的。


    孟長偉搞清楚這些原委的時候,並沒有氣餒,更沒有遺憾。


    他是很崇拜父親,但不代表他也想成為那樣的人。


    父親太忙了,母親太辛苦了,家庭不應該是這樣的。


    而且科學發展的這麽快,很多工作是可以漸漸被替代的。


    汽車、飛機、衛星都出現了,醫生不會嗎,手術不能嗎?


    我現在不知道,但我隻要好好學習,就一定會知道。


    安慰過母親,並做了保證,一定會比父親強的孟長偉,開始了更加拚命的努力。


    種子的發芽是一刹那,種子的長大也是一瞬間。


    如果說以前的學習,是為了得到表揚,那麽現在的學習,是為了證明自己。


    華清大學精密儀器專業,進入到高中生孟長偉的視野裏,還源於地區人民醫院一次大型設備的引進。


    那是一個周末,邢護士長滿意地看著迴家休整的兒子,一邊包著餃子,一邊說著設備的神奇。


    最後說了一句:“聽說還是華清大學協助的,兒子,你要是考上華清,就好了”。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上名校的學生不是完全的好學生。


    媽媽也是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名校意識,雖然當時覺得上華清真的很難。


    難得休息的孟主任也終於找到機會,進入和諧的家庭氛圍,並彰顯自己的權威與地位。


    “是華清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係協助引進的,全省一共5台,主要協助我們外科……。”


    後麵的話,孟長偉不感興趣,也沒記住,但從此這個學校這個專業就牢牢地刻在了孟長偉的心裏。


    按照現在的成績,我考不上華清,但隻要努力學習,高考時就未必。


    有了新的更高的目標,孟長偉又開始了更強有力的發奮努力。


    執念,也是一種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助力華夏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飛翔的翅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飛翔的翅膀並收藏重生之助力華夏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