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宮正偷偷地進了宮城內宮,息諝暗暗將調兵的符印交給他,囑咐他務必要將亂黨一網打盡,宮正信誓旦旦,領命而去,一人一騎出了息都西門。
未及午時,宮正已趕到息都邊界的駐兵處。
駐兵處的師帥很是好奇,宮中的管家大人怎麽有空到邊界來了,在校對了符印交接了兩千人後,他好奇地問了一句,被宮正狠狠地瞪了一眼,再不敢多說話。
宮正就領了兩千人,往東江村而來,不到一個時辰,就趕到了小江外。
宮正命令兩千人分成四隊,一隊在小江外封住大路,一隊跨過小江封住東江村往外的通道,自己親率兩隊,以扇形陣勢向東江村內分散包圍。
卻說宮正離小江尚有兩裏的時候,大軍行在路上,揚起了煙塵,天色又是晴好,便被在北坡勞作的木氏族人看到,一時驚疑不定,趕去通知了在茅屋中休憩的木益等人。
木益、木華和木猛趕到北坡一看,果然有很大的煙塵,一時都有些憂慮。
木華說:“東江村偏僻,要說幾十人的商隊都不可能來,怎麽可能同時出現這種至少幾百人同行才會出現的煙塵呢,我看情況很不對,需要早點打算。”
木益就問:“那應該怎麽做呢?”
木華說:“將所有東江村的木氏族人和百姓集中起來,先退到西邊的山裏看看情況。如果隻是虛驚一場的話就重新下山,如果真的有大事發生的話,可以往溫地或者渠木走。”
木益點了點頭說:“好。”當下就把在北坡的木氏族人帶迴東江村。
接著木益找到村正,向村正說明了情況,提議全村百姓和木氏族人一起退到山裏。
村正哈哈大笑起來說:“要說那麽多的匪,白天在大道上奔馳,我是不信的。沒準是軍隊呢,不需要太過於擔憂。”
木益的心神始終不寧,想要再勸勸村正,村正始終不信,不願一起離開。無奈的木益隻好集中起木氏族人,在清點了人數之後退入西山。
等宮正帶兵進入東江村時,木氏族人已經退入西山。宮正卻是不知,搜尋了東江村一遍,發現全村隻有穿著粗布的百姓,他以為木氏警覺換了衣裳混入了百姓中,就集合了全村老幼,單獨找出梳著總角發髻的小兒,對全村人一一指認,發現確實沒有木氏族人混入。
宮正隻好找到村正,向他問話道:“村正,木氏的那些人呢,往哪裏去了?”
村正見宮正等人雖然軍兵打扮,卻是來意不善,就含混道:“木氏是封主,我哪裏敢過問他們的行蹤。”
宮正一聽氣急,大喊起來:“木氏通匪,包庇者同罪,你們難道都不怕掉了腦袋?”
這麽一說人群就騷動起來,宮正一看有效果,繼續喊話道:“木氏是外來的封主,你們卻是同村的親友,哪裏犯得著為了不相熟的人而犯法呢,何況還有那麽多孩童會受到牽連。”
村正聽到這裏,心思飛轉,顫聲著跪下道:“大人,你說得很對,我真是糊塗啊。木氏看見大道上起了塵煙,擔憂會有事發生,已經往南邊的山裏走了。”
起初人群裏看見村正跪下訴說,有鄙夷的,有鬆了口氣的,等聽完村正的話,又全都捏了把汗。
宮正聽完,半信半疑看著人群,卻見所有人都戰戰兢兢地點著頭,心裏的那絲懷疑就放下了,一邊留下些人看著村人,一邊帶兵往南麵山裏追趕。
村正見宮正領兵走了,留下看守的人都有些鬆懈,就悄悄地在人群裏傳話說:“木氏來東江村不久,可是木氏的為人大家都清楚。現在,木氏被安上了通匪的罪名,我們剛剛全都指認了錯誤的方向,等同於蒙騙了帶兵的大人。既然這樣,我們就堅決不能改口,不然欺騙的罪名就逃不過去。我相信東江村八百人口,隻要口徑一致,是不會被一起被定罪的。”
所有人都點了點頭,同意村正的說法。
宮正帶兵追了數裏,絲毫不見蹤跡,便發覺上當受騙,迴到村中再次開口詢問,卻發現全村人都不改口,堅持木氏是從南邊離開的。
宮正冷笑一聲,往北邊和西邊都派了人,隻是最終仍舊未能追到木氏族人。他不知道的是,木益在看到他領兵往南追擊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能挽迴,悄悄領著族人往西進入溫地了。
宮正再次迴到村中,卻沒有殺盡東江村人的膽量。想到自己沒能追擊到木氏族人,迴到息都也不好交待,就幹脆將疏失推到東江村人身上,下令押解東江村人迴到息都。
進了息都宮城,麵見息諝,交還符印,息諝問宮正結果如何。
宮正迴答說:“迴君上,下臣原本是能夠捕獲木氏那些人的,但東江村人暗中通知了木氏,所以木氏能夠在合圍的時候逃進山裏;下臣追問村人木氏下落,村人故意誤指方向,才導致下臣無法追到木氏,致使木氏逃脫。下臣甘願受罰,乞請死罪。”
息諝看著拜倒的宮正,聽著他最後違心的假話,心裏有那麽一瞬真的想拔劍砍了他,可最終還是作罷,說道:“這不是你的錯啊,錯在東江村的村人。寡人原本憐惜他們,不想讓他們受牽累,沒想到他們卻向著叛亂的木氏,不處罰已經說不過去了。”
“下臣謝君上恕罪。目前東江村全村八百餘老幼,已被下臣押在宮門外,聽候處置。”
息諝歎了一口氣,緩緩說道:“畢竟是八百生靈,全部處死寡人是不忍的,不如全部罰入奴籍吧。”
當宮內的寺人在宮門前宣告對東江村的處罰時,村正痛哭流涕,認為是自己害了東江村的老幼,沒想到村裏的其他人都安慰著說:“村正這樣做,也是無奈之舉啊。如果因為供述木氏的行蹤而使木氏一族蒙難,也是我們所不願意看到的啊。”村正這才慢慢止住哭泣。
伍襄領著族人,因為在外販賣魚幹,倒是躲過了這一劫。但他很快發現息國境內的大城小城都張貼了通緝木氏的通告,就和族裏人商量說:“現在東江村人沒入奴籍,木氏又被通緝,我們無能為力,可也不能夠心安地生活下去。不如就將販賣魚幹的錢埋藏起來,重新找個地方隱居吧。”
族裏人都表示同意。於是伍襄就帶著族人重新隱居到東江村邊的山中,同時也把錢財埋在了那裏。
這是梁王十五年十一月中旬的事情。
未及午時,宮正已趕到息都邊界的駐兵處。
駐兵處的師帥很是好奇,宮中的管家大人怎麽有空到邊界來了,在校對了符印交接了兩千人後,他好奇地問了一句,被宮正狠狠地瞪了一眼,再不敢多說話。
宮正就領了兩千人,往東江村而來,不到一個時辰,就趕到了小江外。
宮正命令兩千人分成四隊,一隊在小江外封住大路,一隊跨過小江封住東江村往外的通道,自己親率兩隊,以扇形陣勢向東江村內分散包圍。
卻說宮正離小江尚有兩裏的時候,大軍行在路上,揚起了煙塵,天色又是晴好,便被在北坡勞作的木氏族人看到,一時驚疑不定,趕去通知了在茅屋中休憩的木益等人。
木益、木華和木猛趕到北坡一看,果然有很大的煙塵,一時都有些憂慮。
木華說:“東江村偏僻,要說幾十人的商隊都不可能來,怎麽可能同時出現這種至少幾百人同行才會出現的煙塵呢,我看情況很不對,需要早點打算。”
木益就問:“那應該怎麽做呢?”
木華說:“將所有東江村的木氏族人和百姓集中起來,先退到西邊的山裏看看情況。如果隻是虛驚一場的話就重新下山,如果真的有大事發生的話,可以往溫地或者渠木走。”
木益點了點頭說:“好。”當下就把在北坡的木氏族人帶迴東江村。
接著木益找到村正,向村正說明了情況,提議全村百姓和木氏族人一起退到山裏。
村正哈哈大笑起來說:“要說那麽多的匪,白天在大道上奔馳,我是不信的。沒準是軍隊呢,不需要太過於擔憂。”
木益的心神始終不寧,想要再勸勸村正,村正始終不信,不願一起離開。無奈的木益隻好集中起木氏族人,在清點了人數之後退入西山。
等宮正帶兵進入東江村時,木氏族人已經退入西山。宮正卻是不知,搜尋了東江村一遍,發現全村隻有穿著粗布的百姓,他以為木氏警覺換了衣裳混入了百姓中,就集合了全村老幼,單獨找出梳著總角發髻的小兒,對全村人一一指認,發現確實沒有木氏族人混入。
宮正隻好找到村正,向他問話道:“村正,木氏的那些人呢,往哪裏去了?”
村正見宮正等人雖然軍兵打扮,卻是來意不善,就含混道:“木氏是封主,我哪裏敢過問他們的行蹤。”
宮正一聽氣急,大喊起來:“木氏通匪,包庇者同罪,你們難道都不怕掉了腦袋?”
這麽一說人群就騷動起來,宮正一看有效果,繼續喊話道:“木氏是外來的封主,你們卻是同村的親友,哪裏犯得著為了不相熟的人而犯法呢,何況還有那麽多孩童會受到牽連。”
村正聽到這裏,心思飛轉,顫聲著跪下道:“大人,你說得很對,我真是糊塗啊。木氏看見大道上起了塵煙,擔憂會有事發生,已經往南邊的山裏走了。”
起初人群裏看見村正跪下訴說,有鄙夷的,有鬆了口氣的,等聽完村正的話,又全都捏了把汗。
宮正聽完,半信半疑看著人群,卻見所有人都戰戰兢兢地點著頭,心裏的那絲懷疑就放下了,一邊留下些人看著村人,一邊帶兵往南麵山裏追趕。
村正見宮正領兵走了,留下看守的人都有些鬆懈,就悄悄地在人群裏傳話說:“木氏來東江村不久,可是木氏的為人大家都清楚。現在,木氏被安上了通匪的罪名,我們剛剛全都指認了錯誤的方向,等同於蒙騙了帶兵的大人。既然這樣,我們就堅決不能改口,不然欺騙的罪名就逃不過去。我相信東江村八百人口,隻要口徑一致,是不會被一起被定罪的。”
所有人都點了點頭,同意村正的說法。
宮正帶兵追了數裏,絲毫不見蹤跡,便發覺上當受騙,迴到村中再次開口詢問,卻發現全村人都不改口,堅持木氏是從南邊離開的。
宮正冷笑一聲,往北邊和西邊都派了人,隻是最終仍舊未能追到木氏族人。他不知道的是,木益在看到他領兵往南追擊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能挽迴,悄悄領著族人往西進入溫地了。
宮正再次迴到村中,卻沒有殺盡東江村人的膽量。想到自己沒能追擊到木氏族人,迴到息都也不好交待,就幹脆將疏失推到東江村人身上,下令押解東江村人迴到息都。
進了息都宮城,麵見息諝,交還符印,息諝問宮正結果如何。
宮正迴答說:“迴君上,下臣原本是能夠捕獲木氏那些人的,但東江村人暗中通知了木氏,所以木氏能夠在合圍的時候逃進山裏;下臣追問村人木氏下落,村人故意誤指方向,才導致下臣無法追到木氏,致使木氏逃脫。下臣甘願受罰,乞請死罪。”
息諝看著拜倒的宮正,聽著他最後違心的假話,心裏有那麽一瞬真的想拔劍砍了他,可最終還是作罷,說道:“這不是你的錯啊,錯在東江村的村人。寡人原本憐惜他們,不想讓他們受牽累,沒想到他們卻向著叛亂的木氏,不處罰已經說不過去了。”
“下臣謝君上恕罪。目前東江村全村八百餘老幼,已被下臣押在宮門外,聽候處置。”
息諝歎了一口氣,緩緩說道:“畢竟是八百生靈,全部處死寡人是不忍的,不如全部罰入奴籍吧。”
當宮內的寺人在宮門前宣告對東江村的處罰時,村正痛哭流涕,認為是自己害了東江村的老幼,沒想到村裏的其他人都安慰著說:“村正這樣做,也是無奈之舉啊。如果因為供述木氏的行蹤而使木氏一族蒙難,也是我們所不願意看到的啊。”村正這才慢慢止住哭泣。
伍襄領著族人,因為在外販賣魚幹,倒是躲過了這一劫。但他很快發現息國境內的大城小城都張貼了通緝木氏的通告,就和族裏人商量說:“現在東江村人沒入奴籍,木氏又被通緝,我們無能為力,可也不能夠心安地生活下去。不如就將販賣魚幹的錢埋藏起來,重新找個地方隱居吧。”
族裏人都表示同意。於是伍襄就帶著族人重新隱居到東江村邊的山中,同時也把錢財埋在了那裏。
這是梁王十五年十一月中旬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