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開墾出來之後,用水又成了問題。
村正說:“村邊的耕地,因為地勢低,能夠開挖渠流進行灌溉。可是北坡的地勢太高,就算挖出渠流也沒有辦法把水引上來灌溉,該怎麽辦好呢?”
木宣這時候問道:“不知山上有沒有泉眼之類的?”
村正想了想,迴答道:“沒有聽說過。”
木華這時候開口道:“在坡上打井也是極為不易的,至少要下挖四五十米才行。不如在坡下挖個水塘,同時挖出渠溝與小江相通,這樣雖然工程很大,也不能夠直接灌溉北坡,卻是一個長久的辦法。”
於是眾人又在坡下挖掘,花了幾天時間挖成一個兩米深,圍一裏的坑塘,命名為東江池。為了鞏固四邊,又從山中搬來未經打磨的大石堆砌成堤岸,挖出渠溝與小江連通,這樣就有源源不斷的水流。
解決了灌溉問題之後,就要解決田地的分配。
由於村邊的田地灌溉方便,而北坡的田地需要下坡擔水澆灌,所以盡管開墾了新田,除了木氏和伍氏的族人外,其餘人都不願意前往新田。
考慮到不需要新田便能夠勉強支撐的東江村人,最後木益隻好作罷,將新墾的田地作為木氏和伍氏的田地,分派勞作。
有感於村內的貧苦,木華又和村正以及木宣等人商量有沒有能夠一換東江村麵貌的辦法。
伍襄說道:“這東江村三麵的山中,有很多野彘。大城之中的富商乃至於士大夫之流,都愛食野彘肉,而野彘皮打磨之後,也能防雨或是禦寒,可以售賣給城外的農人或是遊商。這是筆不錯的買賣,隻是……”
一提到野彘肉,木宣臉色就變得很難看,幸好所有人都在聽著伍襄的話,沒有人注意到木宣。
“隻是什麽?”所有人都異口同聲發問。
“隻是極難獵殺罷了,不然我們靠著野彘肉就能生存,何必到東江村乞食呢。”伍襄補充道。
所有人都“噓”了他一聲。
“說起野彘,還為害不小,在糧食將要收獲的時候,時常下山來盜食破壞,甚至有時候還傷了人呢。”村正見提到野彘,也就隨口發發牢騷。
木華卻是眼前一亮,驚唿道;“極難獵殺是沒錯,但可以設陷捕捉啊。”
伍襄一臉疑惑問道:“話是這麽說沒錯,可野彘穿行山中,怎麽設陷呢?”
木華迴答道:“上軍常與北越交戰,俘虜北越兵卒亦是常事。北越人擅長捕獵,號稱‘一刀一弓走山林,一世一生不缺食’。我就曾與北越的降卒交談,說到捕獵之法,得知‘獸有獸道,禽有禽跡’。簡而言之就是,野彘有自己常走的路。”
眾人聽得興起,就都躍躍欲試,於是當即出發,翻山越野,尋蹤覓跡,一連折騰了好幾天,愣是沒有發現絲毫的所謂“獸道”,隻好作罷。
眾人由北坡下來,在東江池邊飲水休憩,忽然水麵躍出一條魚來,倏忽一下又迴歸池中,蕩出一陣陣的漣漪。
伍襄突然大叫道;“魚啊,魚,我想到了。”
眾人圍攏過來,就見伍襄侃侃而談:“那是我父親還在世時,有遊商從息國北麵而來,在瑞陽城售賣吃食和時興玩意。溫地少江河,所以魚食類不遍及,都是鮮魚買賣。那遊商手裏卻有一種叫做‘魚幹’的,可以即食,也可以煮湯,味道比鮮魚更美。我曾經用白玉一雙換取製作方法,隻是一直未曾嚐試。”
說幹就幹,伍襄領著眾人結網捕魚,這倒是比尋找獸道要容易得多,捕獲之後去鱗去髒,將村裏人自製的粗鹽塊搗碎,均勻撒上,晾曬幾日後,第一批“魚幹”就做成了。
眾人禁不住按著伍襄所說的方法烹製,果然鮮美異常。
因是伍襄所說的方法製得,所以一應的售賣也交由他,伍襄就領著伍氏的族人或翻山進入溫地境內或越水進入息都境內販賣,買者詢問出處,伍襄就說東江村,買者卻往往不知東江村何處。
時間飛逝,轉眼間木氏已在東江村立足一個月,東江村所出產的“魚幹”也出了名。
溫地,瑞陽城。
博淵的屬下購得魚幹,將品相好的進獻給博淵,博淵煮食之後很是驚奇,大唿道:“世間的魚我也吃過不少,竟不知還有這等美味。”
博淵就親自帶著魚幹前往渠木,進獻給連仲安。
連仲安卻是曾經吃過的,問道:“北地的遊商又來瑞陽城販‘魚幹’了麽?”
博淵見連仲安一語說破名頭,討好的心思已經沒有了,心裏有些怏怏的,嘴上還是說道:“倒不是北地的遊商,是從東江村來的販商。”
連仲安心裏一驚,再次問道:“你說哪個東江村?”
“就是三界交臨那個,好像正是木氏貶封的地方。”
連仲安咬著牙齒,將手中的魚幹摔在地上,嚇得博淵一下子拜倒在地。
“木氏,真有些陰魂不散啊,沒了老的,小子也來晃悠了。安安靜靜地待著不行嗎,一定要跑出來惹眼,就不怕再沒了命嗎?”
連仲安情急說完,看見拜伏在地的博淵,趕忙扶起來,說道:“博淵,當初我承諾你的上大夫,如今實現了,可畢竟是從木氏手裏奪過來的。倘若木氏就偏在東江一隅,什麽事也沒有,可是現在木氏又抬起頭來,我們不能再放任了。”
“可是大人,隻是販販魚幹……”
“仔細想想,隻要木氏存在,百姓就會念木氏的好,木氏就會變成我卡在喉嚨裏的刺,不得不除啊。”
博淵見連仲安態度堅決,也就不敢再說什麽,隻是詢問連仲安該怎麽辦。
連仲安就拉起博淵,貼近博淵的耳朵,悄聲地說著什麽。
等連仲安說完,博淵行了個禮,將地上散落的魚幹撿起,擦去灰跡,就退出連府,離開渠木,卻不是迴溫地,而是前往息都。
博淵趕至息都,並不馬上麵見息諝,而是請守衛叫來宮正,悄聲低語商量著什麽,然後才進入宮城,叫寺人通報息諝說溫地上大夫博淵,有物進獻。
息諝領著連蟬到了大殿,興致勃勃想要知道是什麽寶貝,結果拜倒在地的博淵拿出一個布包,小心翼翼地打開,從裏麵取出了魚幹。
息諝一看,怒罵道:“狗貨,你是尋寡人開心嗎?幾片魚幹,談何進獻,今日寡人就要把你做成魚幹。”
村正說:“村邊的耕地,因為地勢低,能夠開挖渠流進行灌溉。可是北坡的地勢太高,就算挖出渠流也沒有辦法把水引上來灌溉,該怎麽辦好呢?”
木宣這時候問道:“不知山上有沒有泉眼之類的?”
村正想了想,迴答道:“沒有聽說過。”
木華這時候開口道:“在坡上打井也是極為不易的,至少要下挖四五十米才行。不如在坡下挖個水塘,同時挖出渠溝與小江相通,這樣雖然工程很大,也不能夠直接灌溉北坡,卻是一個長久的辦法。”
於是眾人又在坡下挖掘,花了幾天時間挖成一個兩米深,圍一裏的坑塘,命名為東江池。為了鞏固四邊,又從山中搬來未經打磨的大石堆砌成堤岸,挖出渠溝與小江連通,這樣就有源源不斷的水流。
解決了灌溉問題之後,就要解決田地的分配。
由於村邊的田地灌溉方便,而北坡的田地需要下坡擔水澆灌,所以盡管開墾了新田,除了木氏和伍氏的族人外,其餘人都不願意前往新田。
考慮到不需要新田便能夠勉強支撐的東江村人,最後木益隻好作罷,將新墾的田地作為木氏和伍氏的田地,分派勞作。
有感於村內的貧苦,木華又和村正以及木宣等人商量有沒有能夠一換東江村麵貌的辦法。
伍襄說道:“這東江村三麵的山中,有很多野彘。大城之中的富商乃至於士大夫之流,都愛食野彘肉,而野彘皮打磨之後,也能防雨或是禦寒,可以售賣給城外的農人或是遊商。這是筆不錯的買賣,隻是……”
一提到野彘肉,木宣臉色就變得很難看,幸好所有人都在聽著伍襄的話,沒有人注意到木宣。
“隻是什麽?”所有人都異口同聲發問。
“隻是極難獵殺罷了,不然我們靠著野彘肉就能生存,何必到東江村乞食呢。”伍襄補充道。
所有人都“噓”了他一聲。
“說起野彘,還為害不小,在糧食將要收獲的時候,時常下山來盜食破壞,甚至有時候還傷了人呢。”村正見提到野彘,也就隨口發發牢騷。
木華卻是眼前一亮,驚唿道;“極難獵殺是沒錯,但可以設陷捕捉啊。”
伍襄一臉疑惑問道:“話是這麽說沒錯,可野彘穿行山中,怎麽設陷呢?”
木華迴答道:“上軍常與北越交戰,俘虜北越兵卒亦是常事。北越人擅長捕獵,號稱‘一刀一弓走山林,一世一生不缺食’。我就曾與北越的降卒交談,說到捕獵之法,得知‘獸有獸道,禽有禽跡’。簡而言之就是,野彘有自己常走的路。”
眾人聽得興起,就都躍躍欲試,於是當即出發,翻山越野,尋蹤覓跡,一連折騰了好幾天,愣是沒有發現絲毫的所謂“獸道”,隻好作罷。
眾人由北坡下來,在東江池邊飲水休憩,忽然水麵躍出一條魚來,倏忽一下又迴歸池中,蕩出一陣陣的漣漪。
伍襄突然大叫道;“魚啊,魚,我想到了。”
眾人圍攏過來,就見伍襄侃侃而談:“那是我父親還在世時,有遊商從息國北麵而來,在瑞陽城售賣吃食和時興玩意。溫地少江河,所以魚食類不遍及,都是鮮魚買賣。那遊商手裏卻有一種叫做‘魚幹’的,可以即食,也可以煮湯,味道比鮮魚更美。我曾經用白玉一雙換取製作方法,隻是一直未曾嚐試。”
說幹就幹,伍襄領著眾人結網捕魚,這倒是比尋找獸道要容易得多,捕獲之後去鱗去髒,將村裏人自製的粗鹽塊搗碎,均勻撒上,晾曬幾日後,第一批“魚幹”就做成了。
眾人禁不住按著伍襄所說的方法烹製,果然鮮美異常。
因是伍襄所說的方法製得,所以一應的售賣也交由他,伍襄就領著伍氏的族人或翻山進入溫地境內或越水進入息都境內販賣,買者詢問出處,伍襄就說東江村,買者卻往往不知東江村何處。
時間飛逝,轉眼間木氏已在東江村立足一個月,東江村所出產的“魚幹”也出了名。
溫地,瑞陽城。
博淵的屬下購得魚幹,將品相好的進獻給博淵,博淵煮食之後很是驚奇,大唿道:“世間的魚我也吃過不少,竟不知還有這等美味。”
博淵就親自帶著魚幹前往渠木,進獻給連仲安。
連仲安卻是曾經吃過的,問道:“北地的遊商又來瑞陽城販‘魚幹’了麽?”
博淵見連仲安一語說破名頭,討好的心思已經沒有了,心裏有些怏怏的,嘴上還是說道:“倒不是北地的遊商,是從東江村來的販商。”
連仲安心裏一驚,再次問道:“你說哪個東江村?”
“就是三界交臨那個,好像正是木氏貶封的地方。”
連仲安咬著牙齒,將手中的魚幹摔在地上,嚇得博淵一下子拜倒在地。
“木氏,真有些陰魂不散啊,沒了老的,小子也來晃悠了。安安靜靜地待著不行嗎,一定要跑出來惹眼,就不怕再沒了命嗎?”
連仲安情急說完,看見拜伏在地的博淵,趕忙扶起來,說道:“博淵,當初我承諾你的上大夫,如今實現了,可畢竟是從木氏手裏奪過來的。倘若木氏就偏在東江一隅,什麽事也沒有,可是現在木氏又抬起頭來,我們不能再放任了。”
“可是大人,隻是販販魚幹……”
“仔細想想,隻要木氏存在,百姓就會念木氏的好,木氏就會變成我卡在喉嚨裏的刺,不得不除啊。”
博淵見連仲安態度堅決,也就不敢再說什麽,隻是詢問連仲安該怎麽辦。
連仲安就拉起博淵,貼近博淵的耳朵,悄聲地說著什麽。
等連仲安說完,博淵行了個禮,將地上散落的魚幹撿起,擦去灰跡,就退出連府,離開渠木,卻不是迴溫地,而是前往息都。
博淵趕至息都,並不馬上麵見息諝,而是請守衛叫來宮正,悄聲低語商量著什麽,然後才進入宮城,叫寺人通報息諝說溫地上大夫博淵,有物進獻。
息諝領著連蟬到了大殿,興致勃勃想要知道是什麽寶貝,結果拜倒在地的博淵拿出一個布包,小心翼翼地打開,從裏麵取出了魚幹。
息諝一看,怒罵道:“狗貨,你是尋寡人開心嗎?幾片魚幹,談何進獻,今日寡人就要把你做成魚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