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宣家丫頭來了?有好日子沒見著你了,近來可好?」
宣蘅起身,對周氏福了福身:「伯母安好,勞伯母記掛,蘅兒一切都好。」
周氏過來,拉著她的手坐下,目露心疼之色:「這段時間委屈你們了,咱們兩家的親事,你不用擔心,你是為了這件事才來的吧?」
第102章 知趣。
宣蘅聽了周氏的語氣, 瞬間便知道她是誤會了。
之前她父親還是大理寺卿的時候,兩府走的近,京中人都知道, 因大理寺主管刑獄, 宣家這幾年來樹敵不少,宣家一朝失勢, 多了是的人等著看他們笑話。
而宣蘅還有這門親事做靠山,如不想太過落魄, 被人踩在腳底抬不起頭來, 現在更應該討好雲家保住兩府的姻親。
任是誰看到宣蘅來到雲府, 都會以為她是來討好周氏這個未來婆婆的。
宣蘅倒是沒有尷尬, 隻是覺得這也是常理所在,剛要開口否認, 周氏又道:「前日你母親來過,也是擔心我們雲家會退親,在宣家最難的時候, 雲家也沒有落井下石不是?現在宣家好不容易挺過去了,都是值得高興的事, 你放心, 這個親啊, 雲家不會退的!」
周氏到底是長輩, 長輩賣了好臉色, 宣蘅自然不能忤逆, 也不能無動於衷沒有表示, 便起身謝過周氏,保持禮貌和周到。
隻是心中卻好奇母親到底過來跟周氏說了什麽,畢竟在她眼裏, 以雲家捧高踩低的處事風格,必然不會再讓她進門了。
可現在周氏竟然對她這麽好。
周氏拉著她重新坐下,臉上的笑意忽然消失了,換上滿目的愁容,嘆息一聲,說道:「但是,這親事雖不能退,可婚期或許要拖一拖……」
宣蘅還想著母親,聽聞周氏的話,麵色一怔,抬頭看過來,杏眼中露出幾分錯愕。
周氏自顧自地說著:「遠兒前不久才升任禦史,朝中事務繁多,雖有父親兄長幫襯,一時半會兒也分不開手來。雖說古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你跟遠兒自幼相識,他如今又是血氣方剛的年紀,我這個兒子我最懂了,怕是會困於兒女情長誤了正事,等他性情定下來了,沉穩兩年,再將你娶進門。到時他朝中地位也已穩定,你在內院為他操持,夫妻琴瑟和鳴,這日子才是和美吶!」
宣蘅愣愣地聽她說完,緩了好久才漸漸明白她的意思,周氏說話很有一套,先是賣你個麵子,告訴你不會退親,照宣家現在這光景,感恩戴德還來不及,她一定也是這麽想的,然後在這種時候,再跟你說推遲婚期,也不給具體的時間。
若雲家信守承諾也就罷了,要是宣蘅等了很久,最後等到的仍舊是一紙退親文書呢?
宣蘅頓時有些不耐,她本來到雲府也不是說婚事的事兒,也對兩府的姻親不抱很大希望,若周氏堂堂正正的退親,她或許隻當情理之中,並不會有任何怨言,偏偏要以這樣的姿態,仿佛是他們施捨的。
而最令她不舒服的,是周氏的口氣,好像就算她嫁進來了,也要聽從她的安排似的。
宣蘅突然一驚,才發現自己在公主身邊待久了,幾乎快要忘了女子三從四德出嫁從夫的閨訓。
她站起來,對周氏微微欠了欠身:「伯母好意,蘅兒心領了,蘅兒實在不忍耽誤雲大哥,他如今在外朝正是殫精竭慮的時候,的確不應以婚姻這樣的小事誤了他的仕途,伯母不如直接退了這門親,蘅兒知趣,不會糾纏的。」
「呦!怎麽這是?」周氏笑了一聲,「蘅兒莫不是生氣了?是對伯母延遲婚期有所不滿?那你也應該直說才是,別說這樣的氣話,婚姻大事豈是兒戲?」
看她要握住自己的手,宣蘅退後一步,疏離道:「我過來本來沒想說婚期的事,伯母是誤會了,既然雲大哥不在,我便改日再來。」
說完轉身要走。
周氏沒想到她變臉這麽快,且在她印象中,宣蘅一直都是聽從父母長輩的話,待人謙遜有禮,甚至有一絲絲怯懦,是很好拿捏的人,眼下卻豎著全身的刺,渾身硬得像是一塊石頭。
「娘!」
正要叫住宣蘅時,外麵忽然傳來一個喊聲。
宣蘅將將要踏出門檻,見到迎麵走過來的人,先是一怔,而後舒緩了臉色。
雲逍遠官袍還沒來得及脫,顯然剛從府外迴來,他手裏托著官帽,似乎是跑過來的,胸膛有些許起伏,看到宣蘅時難掩歡喜,英俊的臉上浮現出一抹笑意。
「七妹妹,你怎麽來了?」
雲逍遠的驚喜不是假裝,後麵的周氏臉色卻有些難看,她皺了皺眉,眼底閃過一絲不滿,早一步走到宣蘅身邊,擦了擦他臉上的汗:「不是說最近查案很忙嗎,怎麽這麽早就迴來了?」
雲逍遠看著宣蘅,將周氏的手拿下,先給母親問好,才道:「我迴府取東西。」
宣蘅一見雲逍遠迴來了,自然將剛才的不快都拋之腦後,上前一步,對他行了一禮,正色道:「雲大人,我有些事要問你。」
雲逍遠聽到那句生疏的「雲大人」,先是一怔,周氏卻沉了臉,用了責備的語氣對宣蘅道:「遠兒還有要事,耽擱不得,有些事你跟我直說就好,別打擾遠兒。」
宣蘅一聽這熟悉的語氣,頓時氣笑了,隻是維持著體麵的教養,對周氏淡淡福了福身:「伯母您誤會了,我來雲府,正事為公事而來。」
</br>
宣蘅起身,對周氏福了福身:「伯母安好,勞伯母記掛,蘅兒一切都好。」
周氏過來,拉著她的手坐下,目露心疼之色:「這段時間委屈你們了,咱們兩家的親事,你不用擔心,你是為了這件事才來的吧?」
第102章 知趣。
宣蘅聽了周氏的語氣, 瞬間便知道她是誤會了。
之前她父親還是大理寺卿的時候,兩府走的近,京中人都知道, 因大理寺主管刑獄, 宣家這幾年來樹敵不少,宣家一朝失勢, 多了是的人等著看他們笑話。
而宣蘅還有這門親事做靠山,如不想太過落魄, 被人踩在腳底抬不起頭來, 現在更應該討好雲家保住兩府的姻親。
任是誰看到宣蘅來到雲府, 都會以為她是來討好周氏這個未來婆婆的。
宣蘅倒是沒有尷尬, 隻是覺得這也是常理所在,剛要開口否認, 周氏又道:「前日你母親來過,也是擔心我們雲家會退親,在宣家最難的時候, 雲家也沒有落井下石不是?現在宣家好不容易挺過去了,都是值得高興的事, 你放心, 這個親啊, 雲家不會退的!」
周氏到底是長輩, 長輩賣了好臉色, 宣蘅自然不能忤逆, 也不能無動於衷沒有表示, 便起身謝過周氏,保持禮貌和周到。
隻是心中卻好奇母親到底過來跟周氏說了什麽,畢竟在她眼裏, 以雲家捧高踩低的處事風格,必然不會再讓她進門了。
可現在周氏竟然對她這麽好。
周氏拉著她重新坐下,臉上的笑意忽然消失了,換上滿目的愁容,嘆息一聲,說道:「但是,這親事雖不能退,可婚期或許要拖一拖……」
宣蘅還想著母親,聽聞周氏的話,麵色一怔,抬頭看過來,杏眼中露出幾分錯愕。
周氏自顧自地說著:「遠兒前不久才升任禦史,朝中事務繁多,雖有父親兄長幫襯,一時半會兒也分不開手來。雖說古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你跟遠兒自幼相識,他如今又是血氣方剛的年紀,我這個兒子我最懂了,怕是會困於兒女情長誤了正事,等他性情定下來了,沉穩兩年,再將你娶進門。到時他朝中地位也已穩定,你在內院為他操持,夫妻琴瑟和鳴,這日子才是和美吶!」
宣蘅愣愣地聽她說完,緩了好久才漸漸明白她的意思,周氏說話很有一套,先是賣你個麵子,告訴你不會退親,照宣家現在這光景,感恩戴德還來不及,她一定也是這麽想的,然後在這種時候,再跟你說推遲婚期,也不給具體的時間。
若雲家信守承諾也就罷了,要是宣蘅等了很久,最後等到的仍舊是一紙退親文書呢?
宣蘅頓時有些不耐,她本來到雲府也不是說婚事的事兒,也對兩府的姻親不抱很大希望,若周氏堂堂正正的退親,她或許隻當情理之中,並不會有任何怨言,偏偏要以這樣的姿態,仿佛是他們施捨的。
而最令她不舒服的,是周氏的口氣,好像就算她嫁進來了,也要聽從她的安排似的。
宣蘅突然一驚,才發現自己在公主身邊待久了,幾乎快要忘了女子三從四德出嫁從夫的閨訓。
她站起來,對周氏微微欠了欠身:「伯母好意,蘅兒心領了,蘅兒實在不忍耽誤雲大哥,他如今在外朝正是殫精竭慮的時候,的確不應以婚姻這樣的小事誤了他的仕途,伯母不如直接退了這門親,蘅兒知趣,不會糾纏的。」
「呦!怎麽這是?」周氏笑了一聲,「蘅兒莫不是生氣了?是對伯母延遲婚期有所不滿?那你也應該直說才是,別說這樣的氣話,婚姻大事豈是兒戲?」
看她要握住自己的手,宣蘅退後一步,疏離道:「我過來本來沒想說婚期的事,伯母是誤會了,既然雲大哥不在,我便改日再來。」
說完轉身要走。
周氏沒想到她變臉這麽快,且在她印象中,宣蘅一直都是聽從父母長輩的話,待人謙遜有禮,甚至有一絲絲怯懦,是很好拿捏的人,眼下卻豎著全身的刺,渾身硬得像是一塊石頭。
「娘!」
正要叫住宣蘅時,外麵忽然傳來一個喊聲。
宣蘅將將要踏出門檻,見到迎麵走過來的人,先是一怔,而後舒緩了臉色。
雲逍遠官袍還沒來得及脫,顯然剛從府外迴來,他手裏托著官帽,似乎是跑過來的,胸膛有些許起伏,看到宣蘅時難掩歡喜,英俊的臉上浮現出一抹笑意。
「七妹妹,你怎麽來了?」
雲逍遠的驚喜不是假裝,後麵的周氏臉色卻有些難看,她皺了皺眉,眼底閃過一絲不滿,早一步走到宣蘅身邊,擦了擦他臉上的汗:「不是說最近查案很忙嗎,怎麽這麽早就迴來了?」
雲逍遠看著宣蘅,將周氏的手拿下,先給母親問好,才道:「我迴府取東西。」
宣蘅一見雲逍遠迴來了,自然將剛才的不快都拋之腦後,上前一步,對他行了一禮,正色道:「雲大人,我有些事要問你。」
雲逍遠聽到那句生疏的「雲大人」,先是一怔,周氏卻沉了臉,用了責備的語氣對宣蘅道:「遠兒還有要事,耽擱不得,有些事你跟我直說就好,別打擾遠兒。」
宣蘅一聽這熟悉的語氣,頓時氣笑了,隻是維持著體麵的教養,對周氏淡淡福了福身:「伯母您誤會了,我來雲府,正事為公事而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