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的試探早已讓他們摸清了繁州的城防, 他幾乎可以肯定,自己手中拿的那張城防圖不會有假。
廝殺聲起,鮮血橫流, 戰爭麵前,人命如螻蟻, 所有人不過是上位者博弈的棋子。
待到黃昏時分, 晚霞流光四溢, 覆於皚皚白雪之上的金光與殷紅交相映輝, 世界又歸於一派祥和。
上原軍在城西破開了城門, 戰車停在城門前, 牆頭上倒掛著屍體, 空氣中瀰漫著硝煙和鐵腥味。剩餘的人正在清掃戰場,衝鋒時,江則燮一直都在大軍的最後麵, 即便決心出戰,他也不敢太過張揚,率軍走在最前頭,那是萬萬不敢的。等到戰局已定,繁州大敗,城門除了死屍再無其他生人,周輔聲和孫誌仁才馭馬走到大軍最後麵,向被層層侍衛保護的江則燮稟報:「城門已開,國公爺是否現在就入城?」
那兩人都是江則燮的舊部,在汝陰軍中任職,一個掌管鐵騎,一個掌管兵械,上原舉旗,一唿百應,孫誌仁和周輔聲都是在那之後趕來投奔他的心腹。
江則燮對孫誌仁有救命之恩,對周輔聲,多是提拔的恩情。
繁州攻城一戰,他們二人功勞最重,如今終於城破,二人都迫不及待想要入城,卻不敢在江則燮之前進去,隻好迂迴到大軍最後來問話。
江則燮看了看城門,此時大軍分列兩頭,嚴陣以待,地上浮屍無數,到處是斷壁殘垣,還活著的敵軍都已經被俘虜了,不聽話的便就地斬殺。
他們對陣數月,流血犧牲煩不勝數,到如今已經麻木,即便看到人死在自己麵前,都不會扯開嗓子哭嚎,更多的是沉默。
江則燮沉默一陣兒,忽然輕聲笑了笑,他一笑,孫周二人一驚,便見他那笑聲漸漸擴大,沒有要停的架勢,儼然如同一個瘋子,惹得旁人頻頻側目。
他笑夠了,忽然轉頭問旁邊穿著盔甲的男子:「這會兒,我們的長公主殿下怕是躲在太守府裏不敢出來吧。」
徐正誼低垂著頭,向前走了一步,應聲道:「國公爺還是守好各個出口吧,防止她逃了。」
堅持那麽久就為了今日,江則燮甚至有種自己已經攻進金寧的錯覺。
他眯了眯眼睛看著城牆,從來不將話說滿的人,此時竟然堅定地搖了搖頭。
「她不會逃。」
江則燮篤定著道。
徐正誼愣了下,抬頭看了看他:「國公爺何出此言?」
江則燮揚起嘴角笑了笑:「我深知她的脾性,為保大禹,親上前線,身為馬前卒,拋生擲死不在話下,真到了兵敗那天,她是肯定不會拋下全城的百姓自己逃走的,說她是清高也好,說是自負也罷,每個人看重的東西都不一樣,她的驕傲就是不能失敗,失敗了,也要用最漂亮的方式去死。」
「要是連死都死得很狼狽,那對她來說絕對是莫大的恥辱。」
徐正誼麵露狐疑,雖未直言不解,心中卻在思量,江則燮常年駐守上原,與永昭公主相見時日不多,怎會在言語之間對她如此了解。
疑惑的時候,江則燮又是一聲輕笑,他搖了搖頭,摸了摸身前白馬的毛髮:「就跟她父皇一樣,是個死都不肯認輸的人,是個冷血無情到對自己都能狠心的人,不管是別人的命還是自己的命,在他們眼裏,都沒有臉上那張皮重要。」
徐正誼微怔:「先皇?」
江則燮指著城門,轉頭看他:「你知道當年,我與先皇在汝陰守城,麵對北胤皇家精銳,在斷糧的情況下,苦守多久才等來援軍嗎?」
見江則燮突然說起往事,徐正誼皺了皺眉,記憶中好像聽過那場戰役,當時北胤南擴,吞併了東楚政權,正是軍力強盛的時候,汝陰作為古往今來兵家必爭之地,幾乎是沒有懸念地陷入戰火。
當時先皇還是皇子,江則燮還隻是一個跟在落魄皇子身後不被世家看好的透明人。
那一戰打響了二人的名號,也是那一戰,讓江則燮在家族中提升地位,成為上原百姓心中永不磨滅的神明。
或因立場因信仰不同而彼此敵視,但像徐正誼這般久經沙場的,沒人不敬佩帶來那樣不易勝利的兩個人。
徐正誼收迴思緒,點了點頭,輕道:「三個月。」
「對,」江則燮很快接了他那句,重複了一遍,「三個月。」
他嘆了一聲,道:「對我來說,三個月……就像三十年那麽長,難熬到想死,絕望得發瘋。」
「汝陰是北境第一道屏障,是大禹的門戶,也是整個國家最重要的防線,卻並非是決定生死攸關存亡的軍事重鎮,當時,朝中之人都忙著奪權,不受寵的皇子被派到戰場前線,京城上位者早就做好了壯士扼腕的決策,卻又把皇子當做最後的遮羞布。我們那時,沒有糧草,沒有兵械,那年,也下了一樣的大雪,軍中沒有冬衣,浴血奮戰的將士們隻能挨餓受凍……」
江則燮說到這,轉頭看向徐正誼,臉上卻是一副陷在往事之中的神情:「我跟他說,咱們逃吧,逃到上原逃到江東去,隻要能留得青山在,總有一天能捲土重來。」
徐正誼張了張嘴:「可是——」
「對,可是他沒逃。」
江則燮打斷他的話,臉上的笑容漸漸隱去,「他不逃,所有人都得跟他一起堅持,對他來說,一場戰事的敗北是壓得他永遠不能翻身的汙點,可別人因此丟掉的是命。」
</br>
廝殺聲起,鮮血橫流, 戰爭麵前,人命如螻蟻, 所有人不過是上位者博弈的棋子。
待到黃昏時分, 晚霞流光四溢, 覆於皚皚白雪之上的金光與殷紅交相映輝, 世界又歸於一派祥和。
上原軍在城西破開了城門, 戰車停在城門前, 牆頭上倒掛著屍體, 空氣中瀰漫著硝煙和鐵腥味。剩餘的人正在清掃戰場,衝鋒時,江則燮一直都在大軍的最後麵, 即便決心出戰,他也不敢太過張揚,率軍走在最前頭,那是萬萬不敢的。等到戰局已定,繁州大敗,城門除了死屍再無其他生人,周輔聲和孫誌仁才馭馬走到大軍最後麵,向被層層侍衛保護的江則燮稟報:「城門已開,國公爺是否現在就入城?」
那兩人都是江則燮的舊部,在汝陰軍中任職,一個掌管鐵騎,一個掌管兵械,上原舉旗,一唿百應,孫誌仁和周輔聲都是在那之後趕來投奔他的心腹。
江則燮對孫誌仁有救命之恩,對周輔聲,多是提拔的恩情。
繁州攻城一戰,他們二人功勞最重,如今終於城破,二人都迫不及待想要入城,卻不敢在江則燮之前進去,隻好迂迴到大軍最後來問話。
江則燮看了看城門,此時大軍分列兩頭,嚴陣以待,地上浮屍無數,到處是斷壁殘垣,還活著的敵軍都已經被俘虜了,不聽話的便就地斬殺。
他們對陣數月,流血犧牲煩不勝數,到如今已經麻木,即便看到人死在自己麵前,都不會扯開嗓子哭嚎,更多的是沉默。
江則燮沉默一陣兒,忽然輕聲笑了笑,他一笑,孫周二人一驚,便見他那笑聲漸漸擴大,沒有要停的架勢,儼然如同一個瘋子,惹得旁人頻頻側目。
他笑夠了,忽然轉頭問旁邊穿著盔甲的男子:「這會兒,我們的長公主殿下怕是躲在太守府裏不敢出來吧。」
徐正誼低垂著頭,向前走了一步,應聲道:「國公爺還是守好各個出口吧,防止她逃了。」
堅持那麽久就為了今日,江則燮甚至有種自己已經攻進金寧的錯覺。
他眯了眯眼睛看著城牆,從來不將話說滿的人,此時竟然堅定地搖了搖頭。
「她不會逃。」
江則燮篤定著道。
徐正誼愣了下,抬頭看了看他:「國公爺何出此言?」
江則燮揚起嘴角笑了笑:「我深知她的脾性,為保大禹,親上前線,身為馬前卒,拋生擲死不在話下,真到了兵敗那天,她是肯定不會拋下全城的百姓自己逃走的,說她是清高也好,說是自負也罷,每個人看重的東西都不一樣,她的驕傲就是不能失敗,失敗了,也要用最漂亮的方式去死。」
「要是連死都死得很狼狽,那對她來說絕對是莫大的恥辱。」
徐正誼麵露狐疑,雖未直言不解,心中卻在思量,江則燮常年駐守上原,與永昭公主相見時日不多,怎會在言語之間對她如此了解。
疑惑的時候,江則燮又是一聲輕笑,他搖了搖頭,摸了摸身前白馬的毛髮:「就跟她父皇一樣,是個死都不肯認輸的人,是個冷血無情到對自己都能狠心的人,不管是別人的命還是自己的命,在他們眼裏,都沒有臉上那張皮重要。」
徐正誼微怔:「先皇?」
江則燮指著城門,轉頭看他:「你知道當年,我與先皇在汝陰守城,麵對北胤皇家精銳,在斷糧的情況下,苦守多久才等來援軍嗎?」
見江則燮突然說起往事,徐正誼皺了皺眉,記憶中好像聽過那場戰役,當時北胤南擴,吞併了東楚政權,正是軍力強盛的時候,汝陰作為古往今來兵家必爭之地,幾乎是沒有懸念地陷入戰火。
當時先皇還是皇子,江則燮還隻是一個跟在落魄皇子身後不被世家看好的透明人。
那一戰打響了二人的名號,也是那一戰,讓江則燮在家族中提升地位,成為上原百姓心中永不磨滅的神明。
或因立場因信仰不同而彼此敵視,但像徐正誼這般久經沙場的,沒人不敬佩帶來那樣不易勝利的兩個人。
徐正誼收迴思緒,點了點頭,輕道:「三個月。」
「對,」江則燮很快接了他那句,重複了一遍,「三個月。」
他嘆了一聲,道:「對我來說,三個月……就像三十年那麽長,難熬到想死,絕望得發瘋。」
「汝陰是北境第一道屏障,是大禹的門戶,也是整個國家最重要的防線,卻並非是決定生死攸關存亡的軍事重鎮,當時,朝中之人都忙著奪權,不受寵的皇子被派到戰場前線,京城上位者早就做好了壯士扼腕的決策,卻又把皇子當做最後的遮羞布。我們那時,沒有糧草,沒有兵械,那年,也下了一樣的大雪,軍中沒有冬衣,浴血奮戰的將士們隻能挨餓受凍……」
江則燮說到這,轉頭看向徐正誼,臉上卻是一副陷在往事之中的神情:「我跟他說,咱們逃吧,逃到上原逃到江東去,隻要能留得青山在,總有一天能捲土重來。」
徐正誼張了張嘴:「可是——」
「對,可是他沒逃。」
江則燮打斷他的話,臉上的笑容漸漸隱去,「他不逃,所有人都得跟他一起堅持,對他來說,一場戰事的敗北是壓得他永遠不能翻身的汙點,可別人因此丟掉的是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