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天華與韓文慶,師徒二人一番長談,忽地,崔天華心中憶起一事,與他那已故的師父,也是韓文慶的祖師,昔日所提之人有關。
想當年,崔天華尚年幼,師父曾言及華夏九州之內,有一股神秘勢力,或是一位超凡脫俗之人,以守護華夏為己任,從不涉足華夏內部紛爭,無論是江湖恩怨,還是朝代更迭,皆不參與。
唯有華夏遭受外族入侵之時,這股勢力方會現身,護佑華夏安寧。據聞,這股勢力在華夏已存在上千年之久。
此事乃是他師父為尋玄天閣遺落之物,暗自前往京城,於皇宮之中,無意間偷聽到武宗皇帝與一心腹太監的低語所得。
隻是當時,他師父一心尋物,無暇顧及細聽其中詳情。
韓文慶聞此,大驚失色,心中暗想,旎嘯定是那股神秘勢力之人無疑了。
隨後,崔天華鄭重交待韓文慶,讓他務必結交旎嘯,或許,旎嘯正是那股勢力的首領,又或與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韓文慶麵露難色,對問師父:“弟子對那鄭貴妃,有血海深仇,若他日旎嘯阻攔,弟子該如何是好?”
崔天華聽罷,卻是眉頭緊鎖,心中無解。但他深知徒弟報仇心切,誓要取了鄭貴妃性命。
一番思索後,崔天華緩緩說道:“那鄭貴妃受寵多年,已成大明之妖孽。為師近日觀天象,見京師上空妖氣繚繞,數年內,京師必將動蕩不安。
“那鄭貴妃即便不被皇帝定罪,也會因惹惱宮妃皇子,或朝中重臣,而遭彈劾。”
韓文慶自幼對師父尊崇有加,深知師父武功高強,且觀天氣、占卜堪輿之術亦是超凡入聖。故而,一聽師父此言,便知其意,隻待那鄭貴妃失勢之時,便趁機出手,取其性命。
隨後,韓文慶又提及在陝西所遇強敵,自覺修為尚淺,便再向師父求取絕學。
其實,他年不過而立,在同輩之中,武功已是出類拔萃,鮮有敵手。
崔天華未有拒絕,於數月之內,又傳授了他一套絕學。
時光荏苒,歲月如流。自韓文慶於冬末春初之際重返羅雲山,轉眼間,半年光陰已悄然逝去,時至八月。
這一日,韓文慶自覺新學絕藝已成,便辭別師父,再次別了師父下山。
他行至山腳下,忽逢一人,此人乃唐家堡的唐浩。
二人相遇,唐浩一口地道的川蜀口音,言談間不時夾雜著話頭,令韓文慶心生不悅。
唐浩年紀與韓文慶小不了幾歲,且在家中苦練武藝數年,實力大增。見韓文慶一身武者氣息,便起了好鬥之心。
二人隨即一番打鬥,打鬥間,韓文慶不慎遺落隨身玉佩。
然而,一番較量之後,二人竟生出惺惺相惜之感。韓文慶便詢問唐浩姓名,唐浩報出唐家堡之名。
韓文慶聞言,心中頓時明了。
原來,前年在陝西嶓塚山一戰,武當、青城、唐門等武林門派曾聯手助旎嘯一臂之力,身為東廠番子的他,對這些江湖之事了如指掌。
那一役之後,唐家堡在江湖之名,更是水漲船高,聲名鵲起。
韓文慶詢問唐浩緣何在此,唐浩卻未提及旎嘯,隻道欲往京城開開眼界。
韓文慶聞此,心中不由一喜,正愁迴京之路單調乏味,便對唐浩說,他也是前往京城。
然他並未向唐浩透露自己東廠番子的身份,皆因東廠在世間惡名昭彰,武林中人更是避之不及,不願與朝廷廠衛為伍。
唐浩一聽,自是滿心歡喜。二人不打不相識,遂結伴前往京城。
這一切,旎嘯並不知曉。他在無風山莊小住一晚後,便繼續喬裝商隊北上。
一行人並不急於趕路,反而刻意放慢腳步,以瞞過那些暗中窺探之人。
秋風漸起,落葉紛飛,他們一路雖有驚但終無險,終於在那金秋時節,悄然抵達京城之外。
商隊並未徑直入城,而是假意在城東郊外卸貨,與此同時,旎嘯引領眾女,通過一條隱秘通道悄然進城,隨後潛入千陽門。
玄天六合則分散入城,隱匿於千陽門周遭,而朱雀則孤身藏匿於城西的石景山中,靜候京城風雲變幻,以便隨時入城接應。
廳堂之內,唯餘旎嘯與關傲二人相對而坐。
此刻,旎嘯向關門主問道:“這數月間,那暗中覬覦之敵,可有查出半點蛛絲馬跡?京城與順天府的局勢,又當如何?”
關傲躬身答道:“稟少莊主,自數月前,三老傳書於我,我便依計行事,暗中傳遞消息入宮。
“隨後,京城之內謠言四起,雖當時有數十股勢力蠢蠢欲動,卻未出順天府地界,便已或被皇上遣人剿滅,或被廠衛與地方官員聯手,尋釁抓捕入獄。”
言及此處,關傲嘴角勾起一抹輕笑,“再後來,自西北傳來諸多流言,皆言您攜天家之物上京,此乃皇上與您聯手之計,意在剪除那些對天家之物心生貪念之人。
“更有甚者,傳言皇上與您布下大局,意在針對某方勢力。至此,世間但凡提及您或駱家之事,那些心懷不軌之徒,皆是不敢輕易涉足。”
隨即,關傲話鋒一轉,“隻是那暗中蟄伏的強敵,屬下已日夜派遣人手探查,甚至傳信至周邊數處分舵之主,皆未能尋得此人半點蹤跡,仿佛自與雲霓師君那一戰之後,他便銷聲匿跡,再無音訊。”
言罷,關傲拱手躬身,滿臉愧色,“屬下失職,未能為少莊主分憂,請少莊主責罰。”
旎嘯輕輕擺了擺手,笑道:“關門主無須如此介懷,那暗敵非同小可,手段詭譎,神通廣大,莫說是你,便是我,乃至整個山莊,若要對付他,也需費盡心思,施展百般手段。”
二人一時沉默,各懷心事。
片刻之後,關傲開口問道:“少莊主,您何時進宮?”
旎嘯思緒片刻,方才說道:“此事須得從長計議,切不可急功近利。”
言罷,他坐下來,繼續說道:“昔日於山莊之中,我曾與三老商議,在我進宮之前,故意布下重重迷霧,或以聲東擊西之計,或以瞞天過海之術,若能借此將那強敵暫且調離京城,自是再好不過。
“然而,也不可久等,我此番來京,時日一長,定會為人所知。故而,我意決定,便在這兩日之間,入宮一行。”
言及此處,旎嘯再度站起身來,眉宇間透露出一絲憂慮,“如今我最為擔憂的是,那人或已潛藏於聖上左右,隻待我取出那小銅箱之時,他便驟然發難。若真如此,真是防不勝防啊。”
關傲聞言,臉色驟變,似乎帶著幾分氣惱,開口說道:“少莊主,這小銅箱乃皇家之物,我們梅花山莊何必自尋煩惱,攬此燙手山芋?山莊弟子已然傷亡慘重,如今您還要親身涉險入宮,若真與那強敵相逢……”
想當年,崔天華尚年幼,師父曾言及華夏九州之內,有一股神秘勢力,或是一位超凡脫俗之人,以守護華夏為己任,從不涉足華夏內部紛爭,無論是江湖恩怨,還是朝代更迭,皆不參與。
唯有華夏遭受外族入侵之時,這股勢力方會現身,護佑華夏安寧。據聞,這股勢力在華夏已存在上千年之久。
此事乃是他師父為尋玄天閣遺落之物,暗自前往京城,於皇宮之中,無意間偷聽到武宗皇帝與一心腹太監的低語所得。
隻是當時,他師父一心尋物,無暇顧及細聽其中詳情。
韓文慶聞此,大驚失色,心中暗想,旎嘯定是那股神秘勢力之人無疑了。
隨後,崔天華鄭重交待韓文慶,讓他務必結交旎嘯,或許,旎嘯正是那股勢力的首領,又或與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韓文慶麵露難色,對問師父:“弟子對那鄭貴妃,有血海深仇,若他日旎嘯阻攔,弟子該如何是好?”
崔天華聽罷,卻是眉頭緊鎖,心中無解。但他深知徒弟報仇心切,誓要取了鄭貴妃性命。
一番思索後,崔天華緩緩說道:“那鄭貴妃受寵多年,已成大明之妖孽。為師近日觀天象,見京師上空妖氣繚繞,數年內,京師必將動蕩不安。
“那鄭貴妃即便不被皇帝定罪,也會因惹惱宮妃皇子,或朝中重臣,而遭彈劾。”
韓文慶自幼對師父尊崇有加,深知師父武功高強,且觀天氣、占卜堪輿之術亦是超凡入聖。故而,一聽師父此言,便知其意,隻待那鄭貴妃失勢之時,便趁機出手,取其性命。
隨後,韓文慶又提及在陝西所遇強敵,自覺修為尚淺,便再向師父求取絕學。
其實,他年不過而立,在同輩之中,武功已是出類拔萃,鮮有敵手。
崔天華未有拒絕,於數月之內,又傳授了他一套絕學。
時光荏苒,歲月如流。自韓文慶於冬末春初之際重返羅雲山,轉眼間,半年光陰已悄然逝去,時至八月。
這一日,韓文慶自覺新學絕藝已成,便辭別師父,再次別了師父下山。
他行至山腳下,忽逢一人,此人乃唐家堡的唐浩。
二人相遇,唐浩一口地道的川蜀口音,言談間不時夾雜著話頭,令韓文慶心生不悅。
唐浩年紀與韓文慶小不了幾歲,且在家中苦練武藝數年,實力大增。見韓文慶一身武者氣息,便起了好鬥之心。
二人隨即一番打鬥,打鬥間,韓文慶不慎遺落隨身玉佩。
然而,一番較量之後,二人竟生出惺惺相惜之感。韓文慶便詢問唐浩姓名,唐浩報出唐家堡之名。
韓文慶聞言,心中頓時明了。
原來,前年在陝西嶓塚山一戰,武當、青城、唐門等武林門派曾聯手助旎嘯一臂之力,身為東廠番子的他,對這些江湖之事了如指掌。
那一役之後,唐家堡在江湖之名,更是水漲船高,聲名鵲起。
韓文慶詢問唐浩緣何在此,唐浩卻未提及旎嘯,隻道欲往京城開開眼界。
韓文慶聞此,心中不由一喜,正愁迴京之路單調乏味,便對唐浩說,他也是前往京城。
然他並未向唐浩透露自己東廠番子的身份,皆因東廠在世間惡名昭彰,武林中人更是避之不及,不願與朝廷廠衛為伍。
唐浩一聽,自是滿心歡喜。二人不打不相識,遂結伴前往京城。
這一切,旎嘯並不知曉。他在無風山莊小住一晚後,便繼續喬裝商隊北上。
一行人並不急於趕路,反而刻意放慢腳步,以瞞過那些暗中窺探之人。
秋風漸起,落葉紛飛,他們一路雖有驚但終無險,終於在那金秋時節,悄然抵達京城之外。
商隊並未徑直入城,而是假意在城東郊外卸貨,與此同時,旎嘯引領眾女,通過一條隱秘通道悄然進城,隨後潛入千陽門。
玄天六合則分散入城,隱匿於千陽門周遭,而朱雀則孤身藏匿於城西的石景山中,靜候京城風雲變幻,以便隨時入城接應。
廳堂之內,唯餘旎嘯與關傲二人相對而坐。
此刻,旎嘯向關門主問道:“這數月間,那暗中覬覦之敵,可有查出半點蛛絲馬跡?京城與順天府的局勢,又當如何?”
關傲躬身答道:“稟少莊主,自數月前,三老傳書於我,我便依計行事,暗中傳遞消息入宮。
“隨後,京城之內謠言四起,雖當時有數十股勢力蠢蠢欲動,卻未出順天府地界,便已或被皇上遣人剿滅,或被廠衛與地方官員聯手,尋釁抓捕入獄。”
言及此處,關傲嘴角勾起一抹輕笑,“再後來,自西北傳來諸多流言,皆言您攜天家之物上京,此乃皇上與您聯手之計,意在剪除那些對天家之物心生貪念之人。
“更有甚者,傳言皇上與您布下大局,意在針對某方勢力。至此,世間但凡提及您或駱家之事,那些心懷不軌之徒,皆是不敢輕易涉足。”
隨即,關傲話鋒一轉,“隻是那暗中蟄伏的強敵,屬下已日夜派遣人手探查,甚至傳信至周邊數處分舵之主,皆未能尋得此人半點蹤跡,仿佛自與雲霓師君那一戰之後,他便銷聲匿跡,再無音訊。”
言罷,關傲拱手躬身,滿臉愧色,“屬下失職,未能為少莊主分憂,請少莊主責罰。”
旎嘯輕輕擺了擺手,笑道:“關門主無須如此介懷,那暗敵非同小可,手段詭譎,神通廣大,莫說是你,便是我,乃至整個山莊,若要對付他,也需費盡心思,施展百般手段。”
二人一時沉默,各懷心事。
片刻之後,關傲開口問道:“少莊主,您何時進宮?”
旎嘯思緒片刻,方才說道:“此事須得從長計議,切不可急功近利。”
言罷,他坐下來,繼續說道:“昔日於山莊之中,我曾與三老商議,在我進宮之前,故意布下重重迷霧,或以聲東擊西之計,或以瞞天過海之術,若能借此將那強敵暫且調離京城,自是再好不過。
“然而,也不可久等,我此番來京,時日一長,定會為人所知。故而,我意決定,便在這兩日之間,入宮一行。”
言及此處,旎嘯再度站起身來,眉宇間透露出一絲憂慮,“如今我最為擔憂的是,那人或已潛藏於聖上左右,隻待我取出那小銅箱之時,他便驟然發難。若真如此,真是防不勝防啊。”
關傲聞言,臉色驟變,似乎帶著幾分氣惱,開口說道:“少莊主,這小銅箱乃皇家之物,我們梅花山莊何必自尋煩惱,攬此燙手山芋?山莊弟子已然傷亡慘重,如今您還要親身涉險入宮,若真與那強敵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