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步殺人了,殺的還是嬴政手下的大臣,引起了眾多臣子的不滿。
祖宗家法有言,成年男子不得在秦宮久留,而西步根本不懂那些,一直在頤陵殿住了三年。
隻要鍾離沒讓他離開,他就在宮裏一直住著。也幸虧頤陵殿是個冷宮,來這裏的人不多,也就對西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嬴政也沒覺得什麽,反正西步有鍾離看著,而且西步不善與人交際,憨厚老實地聽話做事,贏得了宮裏許多人的信任。
他們覺得西步很好相處,而西步也不得罪人,就連華陽夫人都喜歡這個孩子。許多人不敢去華陽宮,唯獨西步敢,自然讓華陽夫人滿意。對於這點,林葉都懶的去說,就算說了,西步也不懂。
可這次不同了,鍾離讓他去殺幾個煩人的蒼蠅,西步貫徹的很好,一口氣殺了二十七位進諫之人。這下可桶了馬蜂窩,弄的嬴政腦袋都大了。西步是禁衛軍統領,他殺了人,等同於嬴政的意思。
嬴政離開將鍾離從密室裏拉了出來,嚴重裏告訴她,不能讓西步再殺人了。鍾離也是嚇了一跳,她讓西步去殺幾個無關緊要的臣子,可沒想到西步會殺那麽多,一下子將君臣關係弄的如此緊張,對嬴政極端不利。
西步隻是憨厚地言道:“那些人是蒼蠅,惹惱了大王和姑姑,我自當去拍死。”
鍾離苦悶道:“可你殺的人太多了,不行,你還是沒有長大,放出宮去我不放心。從今往後,沒有我的命令,不許離開頤陵殿一步。”
西步憨笑道:“我知道了,沒有姑姑的吩咐,我才不願離開頤陵殿。”
看著西步離去,嬴政煩惱道:“西步也不小了,總是留在宮裏,實在不方便。你不知道,朝中許多大臣對此頗有微辭,都說西步是第二個嫪毐。可在我們看來,西步隻是一個孩子,對許多事情都不懂。”
鍾離冷聲道:“西步是我看著長大的,如果放他迴牧場,我不放心。現在牧場是零羽主事,以零羽的手段,西步很快會被她帶壞。單純的人,才能更好為公子做事,我們不缺心思活絡之人。”
嬴政苦惱道:“除了牧場,還真沒有合適的地方安排西步。你是不知道,西步在宮裏生活了幾年,已經能影響到許多人。如果趕走他出宮,華陽奶奶第一個會反對,其他人不敢去華陽宮,但是西步就敢,令林葉也很煩惱。”
鍾離也無語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受她的影響。這些年來,唯有羋潤和鍾離還與華陽夫人保持著關係,西步也有樣學樣,而華陽夫人也喜歡這個憨厚老實的小子。與此同時,通過西步的關係,老香還是迴到華陽夫人的身邊,私下裏更是切磋武藝。
這些年來,華陽宮已經沒有多少影響力,華陽夫人對他有提攜之恩,上代的恩怨,嬴政不想影響到下一代。至於華陽夫人當年毒死嬴子楚,這裏麵牽涉到的人很多,很難說清誰對誰錯。至少對嬴政,華陽夫人還是很好的。
這個梗,嬴政可以放下,但是趙姬卻放不下,這也是為什麽嬴政這麽煩惱的原因。
正如那些大臣所說,趙姬多在雍城一天,影響力就多一分。再不迎她迴宮,估計到時候嬴政去了雍城,那些人都會隻聽趙姬的命令,而不遵他的旨意行事。
更有幾位強勢的大臣,比如昌平君、尉繚等人勸諫,如果趙姬太後不聽君令,可以派人將她請迴鹹陽宮。可嬴政哪敢?現在趙姬身邊有莫愁女跟隨,估計禦公也聽她的命令行事,而冰女、鍾離才剛剛到這一境界,與那些很早就達到極品強者比起來,差距還是很大的。
萬一趙姬還是不迴來,很容易弄的雍城人心浮動,對嬴政的影響非常大。必須要重新想個對策,要讓趙姬自己想迴來的辦法才行。
也就在這一日,一位不得誌的人,走了出來,他就是茅焦。
說來也可憐,茅焦本是齊國人,曾經勸諫齊王整軍備武,卻被齊王冷聲譏笑而出,鬱鬱不得誌。茅焦知道嬴政的才能,而秦國更有鹹陽學宮,吸引了無數有才能的人來秦國尋求發展。
本打算在秦國有番作為,可他一沒有門路,二沒有錢財,最重要的是他很窮,庶民出身,在學宮裏也得不到別人的重視。還有一點讓他很煩,那就是李斯貴為丞相,自然會優先照顧呂府出身的人,等茅焦來到秦國,呂府早就不存在了,其他府上也沒有門路。
有時候茅焦也苦笑不止,幸虧通過學宮的考核,不然他連吃飯都成問題。成為學宮的一員,起碼溫飽不是問題,可不能總這麽憋屈地活著。學宮裏有才能的人太多,他也不是最拔尖的那群人。其中的甘羅、張唐、廖異、司馬空等人都是呂府出身,還有嬴虛、章邯、王賁等權貴出身,與這些人交談,茅焦深深地承認自己的不如,他們都是大才之人。
正當心灰意冷之際,突然發生嬴政處死二十七臣子之事。外邊傳的沸沸揚揚,而學宮裏有門路的人太多,他們都認為不能做迂腐之人。事涉大王的家事,奏章勸諫一下就夠了,不要當著大王的麵去鬧。
那些人為什麽死?就是因為不顧大王的顏麵,堵在宮門前請願,讓大王沒有麵子。學宮裏許多人都與嬴政熟悉,其中甘羅就曾笑談,不是大王不願迎迴太後,而是太後自己不願迴來。
究其原因,還不是宮裏還有兩位太後在,華陽宮雖然失勢,但是與甘泉宮有過間隙。如果兩位太後同在秦宮,絕對會讓宮闈鬧的雞犬不寧。國事已經讓大王很憂心了,那些人還要去堵宮門勸諫,自然惹得宮裏人不高興,聽說還是禁衛軍統領親自下的手。
每次談到這裏,嬴虛、甘羅、王賁等人都不再說話,都說那些人死有餘辜。禁衛軍統領在宮中生活多年,也是他們能說的嗎?自然惹得宮裏許多貴人發火。
茅焦多處打聽,才了解其中的細節,隻覺得秦宮的水太深,那些人死的不冤。自己想要得到晉升,必須要想好對策,先要解決嬴政的憂心,還不能讓宮裏的那些貴人厭煩。
有時候,說話就要有藝術,胡攪蠻纏地一味勸諫,那就是尋死。學宮裏這麽多有才能的人,為什麽他們不去勸諫?無非就是不想摻和大王的家事。在亂世之中生活,必要的生存之道,還是要懂的。
或許這是一次死諫,可茅焦也管不了那麽多,機會隻有一次,以後再想抓住這樣的機會,還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所以他就來了。
嬴政正在批閱奏折,聽到又一個不怕的要進諫,也露出好奇心,他要聽聽茅焦怎麽說。
當茅焦走到嬴政麵前時,嬴政冷笑道:“昨日本王才處死二十七人,今天你還來,難道不怕死嗎?”
茅焦彎腰行了一禮,不卑不亢地言道:“我叫茅焦,齊國人,今日冒死進諫迎迴太後一事,反正我快要變成大王刀下的第二十八人,何不賜我坐下,容我說完遺言呢?”
嬴政笑了,點頭言道:“我知道你,你在學宮學習幾年,一直鬱鬱不得誌。不是我不用你,而是以你的能力,確實比甘羅、章邯等人差點。他們都不來,而你卻來了,實在令我好奇。”
“趙高,賜坐,我要聽聽茅焦先生的大論。”
趙高搬來椅子,茅焦安然坐下,無奈道:“我有什麽大論,隻是死諫罷了。”
嬴政笑道:“請繼續說。”
茅焦言道:“既然是死諫,就會說些違逆之言。我覺得那死去的二十七位同僚,所諫之言並無虛假,而是大王應該要做的。嫪毐之亂已過去三年,影響以及微乎其微,不是大王不迎迴太後,而是太後自己不願意迴來。為什麽呢?就是怕大王問起什麽事。”
嬴政疑惑道:“我要問母後什麽事?”
茅焦正色道:“那兩個孩子的下落。”
聽到此話,嬴政臉色一變,揮了揮手,趙高帶著下人離去。
事情過去三年,嬴政一直對嫪毐當日之死,一直沒有釋懷。經過這幾年的調查,估計趙姬用的是掉包之計,送走了那兩個孩子,用兩個假冒之貨堵住所有人的嘴。這樣的計策,雖然簡單,但是很實用。
不但嬴政猜到了,林葉也早就告訴過他。至於趙姬將孩子送往何處,林葉也沒問出來。趙姬雖然對嫪毐沒有感情,但是對自己的孩子,還是舍不得殺死。
嬴政淡淡地言道:“有什麽話盡管說,本王赦你無罪。”
茅焦言道:“大王首先要想明白一點,哪怕有一天知道那兩個孩子的下落,也不要痛下殺手,壞了與太後的母子之情。你是太後的兒子,那兩個孩子也是太後的兒子,死了哪個,太後都會傷心。”
“太後坐鎮北方,在雍城具有很高的威望,如果讓世人知道母子不和,對大王有害而無益處。隻要大王給太後一個承諾,太後自然會更安心。”
“至於那兩個孩子,哪怕以後長大了,也不可能對大王造成任何威脅,因為他們不姓嬴,不可能寫進嬴氏族譜。而我大秦之王,隻有嬴氏才能坐,秦人才會效忠。”
“而大王向太後闡明這一點,也相當於完成了太後的心願。太後要求的不多,隻是一個承諾罷了。而對於大王你來說,也攸關重要,隻要迎迴了太後,世人才能知道你的孝心。無論哪個朝代,使用何種法度,都要重一個‘孝’字。”
“秦國正圖統一天下,大王母子不合的事情一旦傳出,對大業妨礙很大。隻有讓太後順心,大王才能迎迴太後,更能贏得雍城子民的愛戴。”
“大王更要做出個姿態,要讓甘泉宮看見,大王迎迴太後的決心。那些死去的二十七位同僚,他們說的沒錯,理應加以厚葬,君臣才能同心。我大秦上下團結一心,對統一大業,幫助很大。”
這麽一席話,真說到嬴政的心裏去了,隻是沒有人給出這個台階……
祖宗家法有言,成年男子不得在秦宮久留,而西步根本不懂那些,一直在頤陵殿住了三年。
隻要鍾離沒讓他離開,他就在宮裏一直住著。也幸虧頤陵殿是個冷宮,來這裏的人不多,也就對西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嬴政也沒覺得什麽,反正西步有鍾離看著,而且西步不善與人交際,憨厚老實地聽話做事,贏得了宮裏許多人的信任。
他們覺得西步很好相處,而西步也不得罪人,就連華陽夫人都喜歡這個孩子。許多人不敢去華陽宮,唯獨西步敢,自然讓華陽夫人滿意。對於這點,林葉都懶的去說,就算說了,西步也不懂。
可這次不同了,鍾離讓他去殺幾個煩人的蒼蠅,西步貫徹的很好,一口氣殺了二十七位進諫之人。這下可桶了馬蜂窩,弄的嬴政腦袋都大了。西步是禁衛軍統領,他殺了人,等同於嬴政的意思。
嬴政離開將鍾離從密室裏拉了出來,嚴重裏告訴她,不能讓西步再殺人了。鍾離也是嚇了一跳,她讓西步去殺幾個無關緊要的臣子,可沒想到西步會殺那麽多,一下子將君臣關係弄的如此緊張,對嬴政極端不利。
西步隻是憨厚地言道:“那些人是蒼蠅,惹惱了大王和姑姑,我自當去拍死。”
鍾離苦悶道:“可你殺的人太多了,不行,你還是沒有長大,放出宮去我不放心。從今往後,沒有我的命令,不許離開頤陵殿一步。”
西步憨笑道:“我知道了,沒有姑姑的吩咐,我才不願離開頤陵殿。”
看著西步離去,嬴政煩惱道:“西步也不小了,總是留在宮裏,實在不方便。你不知道,朝中許多大臣對此頗有微辭,都說西步是第二個嫪毐。可在我們看來,西步隻是一個孩子,對許多事情都不懂。”
鍾離冷聲道:“西步是我看著長大的,如果放他迴牧場,我不放心。現在牧場是零羽主事,以零羽的手段,西步很快會被她帶壞。單純的人,才能更好為公子做事,我們不缺心思活絡之人。”
嬴政苦惱道:“除了牧場,還真沒有合適的地方安排西步。你是不知道,西步在宮裏生活了幾年,已經能影響到許多人。如果趕走他出宮,華陽奶奶第一個會反對,其他人不敢去華陽宮,但是西步就敢,令林葉也很煩惱。”
鍾離也無語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受她的影響。這些年來,唯有羋潤和鍾離還與華陽夫人保持著關係,西步也有樣學樣,而華陽夫人也喜歡這個憨厚老實的小子。與此同時,通過西步的關係,老香還是迴到華陽夫人的身邊,私下裏更是切磋武藝。
這些年來,華陽宮已經沒有多少影響力,華陽夫人對他有提攜之恩,上代的恩怨,嬴政不想影響到下一代。至於華陽夫人當年毒死嬴子楚,這裏麵牽涉到的人很多,很難說清誰對誰錯。至少對嬴政,華陽夫人還是很好的。
這個梗,嬴政可以放下,但是趙姬卻放不下,這也是為什麽嬴政這麽煩惱的原因。
正如那些大臣所說,趙姬多在雍城一天,影響力就多一分。再不迎她迴宮,估計到時候嬴政去了雍城,那些人都會隻聽趙姬的命令,而不遵他的旨意行事。
更有幾位強勢的大臣,比如昌平君、尉繚等人勸諫,如果趙姬太後不聽君令,可以派人將她請迴鹹陽宮。可嬴政哪敢?現在趙姬身邊有莫愁女跟隨,估計禦公也聽她的命令行事,而冰女、鍾離才剛剛到這一境界,與那些很早就達到極品強者比起來,差距還是很大的。
萬一趙姬還是不迴來,很容易弄的雍城人心浮動,對嬴政的影響非常大。必須要重新想個對策,要讓趙姬自己想迴來的辦法才行。
也就在這一日,一位不得誌的人,走了出來,他就是茅焦。
說來也可憐,茅焦本是齊國人,曾經勸諫齊王整軍備武,卻被齊王冷聲譏笑而出,鬱鬱不得誌。茅焦知道嬴政的才能,而秦國更有鹹陽學宮,吸引了無數有才能的人來秦國尋求發展。
本打算在秦國有番作為,可他一沒有門路,二沒有錢財,最重要的是他很窮,庶民出身,在學宮裏也得不到別人的重視。還有一點讓他很煩,那就是李斯貴為丞相,自然會優先照顧呂府出身的人,等茅焦來到秦國,呂府早就不存在了,其他府上也沒有門路。
有時候茅焦也苦笑不止,幸虧通過學宮的考核,不然他連吃飯都成問題。成為學宮的一員,起碼溫飽不是問題,可不能總這麽憋屈地活著。學宮裏有才能的人太多,他也不是最拔尖的那群人。其中的甘羅、張唐、廖異、司馬空等人都是呂府出身,還有嬴虛、章邯、王賁等權貴出身,與這些人交談,茅焦深深地承認自己的不如,他們都是大才之人。
正當心灰意冷之際,突然發生嬴政處死二十七臣子之事。外邊傳的沸沸揚揚,而學宮裏有門路的人太多,他們都認為不能做迂腐之人。事涉大王的家事,奏章勸諫一下就夠了,不要當著大王的麵去鬧。
那些人為什麽死?就是因為不顧大王的顏麵,堵在宮門前請願,讓大王沒有麵子。學宮裏許多人都與嬴政熟悉,其中甘羅就曾笑談,不是大王不願迎迴太後,而是太後自己不願迴來。
究其原因,還不是宮裏還有兩位太後在,華陽宮雖然失勢,但是與甘泉宮有過間隙。如果兩位太後同在秦宮,絕對會讓宮闈鬧的雞犬不寧。國事已經讓大王很憂心了,那些人還要去堵宮門勸諫,自然惹得宮裏人不高興,聽說還是禁衛軍統領親自下的手。
每次談到這裏,嬴虛、甘羅、王賁等人都不再說話,都說那些人死有餘辜。禁衛軍統領在宮中生活多年,也是他們能說的嗎?自然惹得宮裏許多貴人發火。
茅焦多處打聽,才了解其中的細節,隻覺得秦宮的水太深,那些人死的不冤。自己想要得到晉升,必須要想好對策,先要解決嬴政的憂心,還不能讓宮裏的那些貴人厭煩。
有時候,說話就要有藝術,胡攪蠻纏地一味勸諫,那就是尋死。學宮裏這麽多有才能的人,為什麽他們不去勸諫?無非就是不想摻和大王的家事。在亂世之中生活,必要的生存之道,還是要懂的。
或許這是一次死諫,可茅焦也管不了那麽多,機會隻有一次,以後再想抓住這樣的機會,還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所以他就來了。
嬴政正在批閱奏折,聽到又一個不怕的要進諫,也露出好奇心,他要聽聽茅焦怎麽說。
當茅焦走到嬴政麵前時,嬴政冷笑道:“昨日本王才處死二十七人,今天你還來,難道不怕死嗎?”
茅焦彎腰行了一禮,不卑不亢地言道:“我叫茅焦,齊國人,今日冒死進諫迎迴太後一事,反正我快要變成大王刀下的第二十八人,何不賜我坐下,容我說完遺言呢?”
嬴政笑了,點頭言道:“我知道你,你在學宮學習幾年,一直鬱鬱不得誌。不是我不用你,而是以你的能力,確實比甘羅、章邯等人差點。他們都不來,而你卻來了,實在令我好奇。”
“趙高,賜坐,我要聽聽茅焦先生的大論。”
趙高搬來椅子,茅焦安然坐下,無奈道:“我有什麽大論,隻是死諫罷了。”
嬴政笑道:“請繼續說。”
茅焦言道:“既然是死諫,就會說些違逆之言。我覺得那死去的二十七位同僚,所諫之言並無虛假,而是大王應該要做的。嫪毐之亂已過去三年,影響以及微乎其微,不是大王不迎迴太後,而是太後自己不願意迴來。為什麽呢?就是怕大王問起什麽事。”
嬴政疑惑道:“我要問母後什麽事?”
茅焦正色道:“那兩個孩子的下落。”
聽到此話,嬴政臉色一變,揮了揮手,趙高帶著下人離去。
事情過去三年,嬴政一直對嫪毐當日之死,一直沒有釋懷。經過這幾年的調查,估計趙姬用的是掉包之計,送走了那兩個孩子,用兩個假冒之貨堵住所有人的嘴。這樣的計策,雖然簡單,但是很實用。
不但嬴政猜到了,林葉也早就告訴過他。至於趙姬將孩子送往何處,林葉也沒問出來。趙姬雖然對嫪毐沒有感情,但是對自己的孩子,還是舍不得殺死。
嬴政淡淡地言道:“有什麽話盡管說,本王赦你無罪。”
茅焦言道:“大王首先要想明白一點,哪怕有一天知道那兩個孩子的下落,也不要痛下殺手,壞了與太後的母子之情。你是太後的兒子,那兩個孩子也是太後的兒子,死了哪個,太後都會傷心。”
“太後坐鎮北方,在雍城具有很高的威望,如果讓世人知道母子不和,對大王有害而無益處。隻要大王給太後一個承諾,太後自然會更安心。”
“至於那兩個孩子,哪怕以後長大了,也不可能對大王造成任何威脅,因為他們不姓嬴,不可能寫進嬴氏族譜。而我大秦之王,隻有嬴氏才能坐,秦人才會效忠。”
“而大王向太後闡明這一點,也相當於完成了太後的心願。太後要求的不多,隻是一個承諾罷了。而對於大王你來說,也攸關重要,隻要迎迴了太後,世人才能知道你的孝心。無論哪個朝代,使用何種法度,都要重一個‘孝’字。”
“秦國正圖統一天下,大王母子不合的事情一旦傳出,對大業妨礙很大。隻有讓太後順心,大王才能迎迴太後,更能贏得雍城子民的愛戴。”
“大王更要做出個姿態,要讓甘泉宮看見,大王迎迴太後的決心。那些死去的二十七位同僚,他們說的沒錯,理應加以厚葬,君臣才能同心。我大秦上下團結一心,對統一大業,幫助很大。”
這麽一席話,真說到嬴政的心裏去了,隻是沒有人給出這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