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做文武群臣,給了玉璽,以顯得對嬴政的支持,這是賜予的最大權威。至於雍城的虎符,完全可以私下裏給予,現在當做眾人之麵給出,那是要讓嬴政殺人。
此次嬴政冠禮,他並沒有想過殺誰,心思完全放在那位即將要刺殺他的人身上,難道母親猜到了什麽?那不可能,這類的事情,連晨曦都不願意親自插手,就不可能告訴母親。
自己真要殺那人,也無需虎符,這裏麵肯定有原因,難道有人要叛亂嗎?誰的膽子那麽大?嬴政暫時真的想不出。在進入甘泉宮之前,蒙武就對自己說了,戍衛軍大部分都來了,嬴皓、蒙毅、蒙恬、葛爾丹等北方將領都來了,嫪毐不來也是接到自己去鹹陽聽宣的命令。
還有何人敢做出對自己不利的事情,嬴政一時間還真猜不出來。再看趙姬的麵孔,不怒而威的鳳容下,掩藏了淡淡的焦慮。看來其中必有隱情,這是要給自己敲響警鍾,讓自己有個心理準備。
嬴政問道:“母親為兒子之事,這幾日顯得焦悴了,都是兒子的不是,還請放寬心。不知有何事焦慮,還請母親坦言相告,兒子身後的眾臣,都是忠心於兒子的,不必讓他們擔心。”
趙姬隨口笑道:“我知道麵前的群臣都是政兒的左膀右臂,都是些小事,等去了祈年宮,再容哀家與你慢慢敘說。總之一句話,無論發生何事,都不能阻擋我兒冠禮,誰敢造出事端,必不容於我大秦。”
文武群臣齊聲道:“喏,請大王和太後移駕蘄年宮。”
嬴政總感覺要出事,看麗姬對著自己直打眼色,當著群臣之麵,又不能細問,隻能等上了禦駕再詳細詢問。
正想叫上麗姬陪同自己登上禦駕,卻聽趙姬言道:“按我大秦禮儀,君王冠禮期間,後宮妃子不得跟隨,政兒還是帶著小艾登上禦駕,她還未成年,不在規矩之列。至於麗姬、安軒等人,都隨我的鸞駕而行,才符合禮數。”
這麽一說,嬴政也不好再次開口,隻能言道:“遵母後之命。”
帶著深深的疑惑,嬴政扶著趙姬,送上了太後鸞駕,然後自己才帶著嬴艾上了禦駕。
兩架馬車緩緩地駛出甘泉宮,向雍城而去。
在車廂中,嬴政愁眉緊鎖,言道:“小鍾,母後有事瞞我,你問了麗姬嗎?”
充當車夫的鍾離皺眉道:“事情很古怪,太後絕對有事隱瞞。我剛傳音給麗姬,卻被莫愁女阻斷,不讓我詢問,麗姬也是一句話也沒有說。隻是告訴我,等去了蘄年宮,太後會將事情的緣由道出,此時此地人員太多,不方便細說。”
同時又歎了口氣,道:“實力不如人,總算麻煩事,莫愁女實力比我強,明著跟她打,我不是她的對手。她又是太後的心腹,也算是公子的人,說不定以後還會替公子做事,我不好駁她的麵子。”
嬴政更是疑慮,口中言道:“連麗兒也陪著一起瞞著我,肯定是關乎冠禮之事。母親肯定對她說了些什麽,讓她不要對我提前說,免得我會中途退迴。”
鍾離冷聲道:“無論發生任何事,公子都不能迴頭。為了這場冠禮,各家勢力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太後更是妥協了華陽夫人許多事。哪怕列國聯軍攻秦,哪怕鹹陽人全死了,公子都不能迴頭。如果此次還不能冠禮,想要再來一次就難了,我看的出來,呂相和昌平君等人並不甘心公子這麽早親政,公子親政,他們會失去許多權力。”
嬴政諾有所思,喃喃地言道:“是鹹陽要出事嗎?”
“鹹陽要出事,而且要生大亂子。”趙姬在鸞駕上,對著麗姬、安軒、莫愁女等人言道:“這個亂子會很大,大到政兒聽了,立馬就會調頭返迴鹹陽。”
“我知道嫪毐的那些手下,除了蠱惑一萬戍衛軍,更多的是那些江湖草莽,人數不下於兩萬之多。總兵力加起來有三萬五千人左右,接近四萬人。”
“哪怕戍衛軍受其蠱惑,也不敢衝擊鹹陽利害部門,比如秦宮、侍衛府、怡歡院、得意樓、以及各個權貴家的府邸。可那些更多的江湖草莽混在一起的雜牌軍就不同了,為了錢物,沒有什麽他們不敢做的。”
“如果衝擊了那些部門,不但政兒無心冠禮,估計那些群臣就會做不住。所以我們不能當麵說,更不能在人多的時候說,一旦泄露了風聲,此次冠禮必然生出事端。”
“為了此次冠禮,無數的人和勢力都付出了心血,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不能半途而廢。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必然要打破舊時代的格局,曆代新君上位,都會經曆鮮血的洗禮,才能真正的成長。”
“先王嬴柱平和交替,沒幾天就死了;先父子楚上位,也是和平交替,自身卻被賊子暗殺在宮中。現在到了我兒嬴政上位,這場鮮血就應該流,一個人不生恨,不殺人,是做不好大秦君王。”
“此事我們都要隱瞞,你們都不可提前對外說。等去了蘄年宮,政兒還需進行沐浴更衣,焚香祭祖儀式。在此期間,我會親自對他說,並且與蒙武等幾位國之眾臣商議對策。”
“無論商量出什麽結果,政兒必須將冠禮進行下去,並且今夜隻能在蘄年宮就寢。第二日還要親去雍城,拜祭大秦曆代先王,雍城以前是大秦國都,在雍城亡故的君王太多,他不去不行,而且必須住滿三日,以示虔誠,這道儀式必須做全,才能得到秦人的忠誠。”
“做為政兒的親人,特別是像麗兒這樣的妃子,更不能阻礙他的大業。隻有盡快讓政兒強大起來,才能庇護身邊的人,冷月想要在亂世中傳承下去,政兒不強大起不行,麗兒,你說對嗎?”
麗姬聽的隻能點頭,嘴角低低地言道:“可秦宮還住著許多冷月人,敏代姐姐、浮生姐姐、林葉姐姐都在那裏。她們的身子都不能輕易動武,萬一那些該死的家夥衝擊秦宮,麗兒不敢深想下去。”
聽到這句話,趙姬張了張口,隻能低歎道:“希望她們都平安吧,特別是我的葉子,母親太為難了。如果她們出了事,少不得我會入駐秦宮,以武力剝奪那兩位的權勢,到時候還請莫愁不要見怪,是她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地盤,那就由不得我去插手了。”
莫愁女點了點頭,她知道趙姬說的是夏姬。嬴政親政以後,趙姬依然在甘泉宮坐鎮,不會迴秦宮,就是兩方承諾的事情,不然嬴政哪裏能這麽順利地冠禮。
可萬一秦宮被人攻破,趙姬關心的人死了幾位,那就由不得趙姬不發飆了。秦宮與趙姬關係的好女人有許多,特別是嬴政的那些兒妃子,以前都是去過趙姬的寢宮的。夏姬和華陽夫人心知肚明,其他妃子死幾個無所謂,關鍵是嬴政的那些女人不能死,這是兩方達成的協議。
不然以趙姬現在的權勢,豈能坐在甘泉宮遙望秦宮?雖然在秦宮的日子過的並不好,但是那裏還有趙姬許多迴憶,特別是與嬴子楚在那裏相處的短暫歲月,才是最甜美的時刻。
隻是為了嬴政,趙姬一忍再忍,否則趙姬也不可能帶著雙印出來。這裏麵也說到一件事,趙姬離開秦宮,也是與華陽夫人和夏姬達成的協議。趙姬是嬴子楚親立的皇後,嬴政當了大王以後,母憑子貴,那兩位的地位就顯得尷尬了。隻要趙姬一日在秦宮居住,那兩位就覺得渾身不自在,殺又不能殺,罵又不能罵,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權力慢慢流失。
這種滋味,隻有上了年紀的人才能感受。索性把那兩個死物送出去,打發趙姬去甘泉宮,如果什麽都不付出,趙姬也不可能離開秦宮,這就是兩方妥協來的結果。對於華陽夫人和夏姬來說,死物畢竟是死物,隻要你人不在秦宮,上下所有人都會聽她們的。
何況讓趙姬在外地,還可以幫他們處理不方便出手的事情,比如控製戍衛軍,比如搜查宗人府。這事她們幹不出來,但是趙姬就敢做,她們二位都是貴族出身,多少都想為自己留點顏麵。而趙姬卻是小戶出身,還曾經做過歌姬,隻要給她權力,天下就沒有她不敢幹的事情。
這也是兩位太後不敢留趙姬在秦宮的原因,她們畢竟老了,長期在一個地盤住下去,哪裏是位壯婦的對手。就像趙姬隨便動動嘴皮子,嬴政的那些妃子都往趙姬那裏跑,去華陽宮的次數也漸少,華陽夫人就更不敢留她在秦宮居住了。
這些事情,隻有她們三位清楚,自己知道就行了,都不會對外人言,就連嬴政也不太理解當初趙姬為什麽要離開秦宮。其實趙姬也不想離開,外界都說為了嫪毐,那隻是一個麵首罷了,說白了就是一顆聽話棋子,哪裏會付出真感情。
在趙姬的心裏,隻有嬴政和林葉,才能讓她付出真感情。畢竟他們在趙國共患難過,兒子也聽話,在她和嬴子楚麵前也挺孝順。女兒林葉就更不用說了,一路護送趙姬迴秦,從一個隻懂殺人的小女孩變成鹹陽的交際通,都是趙姬教出來的。
唯有這兩人,才能讓趙姬願意付出真感情。而那位嫪毐,私底下並不聽話,攀附自己隻是為了權勢。一個從呂府出身的食客,有了權力以後,轉頭就對付自己的主人,何況趙姬並沒有要為難呂不韋的情況下做的。
這種三頭兩麵的人,趙姬豈能付出真感情?現在搞的趙姬根本不敢見呂不韋,呂不韋也不願見她的地步,說白了,就是嫪毐惹出的事。這顆棋子不聽話了,與呂不韋爭權,趙姬可以若無其事。可是他要攻擊鹹陽,那是動兒子的國都,那麽趙姬就不會再客氣了。
棋子就是棋子,給予部分權力,讓他在雍城分奪兵權,讓兩邊都無法做大。哪邊失落,都會來甘泉宮找她訴苦,她才能更好的控製雍城。
至於現在,就是到了舍棄這枚棋子的時候了。丟了這顆棋子,完全可以將葛爾丹這個義子捧起來,無論誰主導雍城,都隻能聽他們母子的。
這就是所謂的平衡之道,這就是帝王心術……
此次嬴政冠禮,他並沒有想過殺誰,心思完全放在那位即將要刺殺他的人身上,難道母親猜到了什麽?那不可能,這類的事情,連晨曦都不願意親自插手,就不可能告訴母親。
自己真要殺那人,也無需虎符,這裏麵肯定有原因,難道有人要叛亂嗎?誰的膽子那麽大?嬴政暫時真的想不出。在進入甘泉宮之前,蒙武就對自己說了,戍衛軍大部分都來了,嬴皓、蒙毅、蒙恬、葛爾丹等北方將領都來了,嫪毐不來也是接到自己去鹹陽聽宣的命令。
還有何人敢做出對自己不利的事情,嬴政一時間還真猜不出來。再看趙姬的麵孔,不怒而威的鳳容下,掩藏了淡淡的焦慮。看來其中必有隱情,這是要給自己敲響警鍾,讓自己有個心理準備。
嬴政問道:“母親為兒子之事,這幾日顯得焦悴了,都是兒子的不是,還請放寬心。不知有何事焦慮,還請母親坦言相告,兒子身後的眾臣,都是忠心於兒子的,不必讓他們擔心。”
趙姬隨口笑道:“我知道麵前的群臣都是政兒的左膀右臂,都是些小事,等去了祈年宮,再容哀家與你慢慢敘說。總之一句話,無論發生何事,都不能阻擋我兒冠禮,誰敢造出事端,必不容於我大秦。”
文武群臣齊聲道:“喏,請大王和太後移駕蘄年宮。”
嬴政總感覺要出事,看麗姬對著自己直打眼色,當著群臣之麵,又不能細問,隻能等上了禦駕再詳細詢問。
正想叫上麗姬陪同自己登上禦駕,卻聽趙姬言道:“按我大秦禮儀,君王冠禮期間,後宮妃子不得跟隨,政兒還是帶著小艾登上禦駕,她還未成年,不在規矩之列。至於麗姬、安軒等人,都隨我的鸞駕而行,才符合禮數。”
這麽一說,嬴政也不好再次開口,隻能言道:“遵母後之命。”
帶著深深的疑惑,嬴政扶著趙姬,送上了太後鸞駕,然後自己才帶著嬴艾上了禦駕。
兩架馬車緩緩地駛出甘泉宮,向雍城而去。
在車廂中,嬴政愁眉緊鎖,言道:“小鍾,母後有事瞞我,你問了麗姬嗎?”
充當車夫的鍾離皺眉道:“事情很古怪,太後絕對有事隱瞞。我剛傳音給麗姬,卻被莫愁女阻斷,不讓我詢問,麗姬也是一句話也沒有說。隻是告訴我,等去了蘄年宮,太後會將事情的緣由道出,此時此地人員太多,不方便細說。”
同時又歎了口氣,道:“實力不如人,總算麻煩事,莫愁女實力比我強,明著跟她打,我不是她的對手。她又是太後的心腹,也算是公子的人,說不定以後還會替公子做事,我不好駁她的麵子。”
嬴政更是疑慮,口中言道:“連麗兒也陪著一起瞞著我,肯定是關乎冠禮之事。母親肯定對她說了些什麽,讓她不要對我提前說,免得我會中途退迴。”
鍾離冷聲道:“無論發生任何事,公子都不能迴頭。為了這場冠禮,各家勢力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太後更是妥協了華陽夫人許多事。哪怕列國聯軍攻秦,哪怕鹹陽人全死了,公子都不能迴頭。如果此次還不能冠禮,想要再來一次就難了,我看的出來,呂相和昌平君等人並不甘心公子這麽早親政,公子親政,他們會失去許多權力。”
嬴政諾有所思,喃喃地言道:“是鹹陽要出事嗎?”
“鹹陽要出事,而且要生大亂子。”趙姬在鸞駕上,對著麗姬、安軒、莫愁女等人言道:“這個亂子會很大,大到政兒聽了,立馬就會調頭返迴鹹陽。”
“我知道嫪毐的那些手下,除了蠱惑一萬戍衛軍,更多的是那些江湖草莽,人數不下於兩萬之多。總兵力加起來有三萬五千人左右,接近四萬人。”
“哪怕戍衛軍受其蠱惑,也不敢衝擊鹹陽利害部門,比如秦宮、侍衛府、怡歡院、得意樓、以及各個權貴家的府邸。可那些更多的江湖草莽混在一起的雜牌軍就不同了,為了錢物,沒有什麽他們不敢做的。”
“如果衝擊了那些部門,不但政兒無心冠禮,估計那些群臣就會做不住。所以我們不能當麵說,更不能在人多的時候說,一旦泄露了風聲,此次冠禮必然生出事端。”
“為了此次冠禮,無數的人和勢力都付出了心血,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不能半途而廢。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必然要打破舊時代的格局,曆代新君上位,都會經曆鮮血的洗禮,才能真正的成長。”
“先王嬴柱平和交替,沒幾天就死了;先父子楚上位,也是和平交替,自身卻被賊子暗殺在宮中。現在到了我兒嬴政上位,這場鮮血就應該流,一個人不生恨,不殺人,是做不好大秦君王。”
“此事我們都要隱瞞,你們都不可提前對外說。等去了蘄年宮,政兒還需進行沐浴更衣,焚香祭祖儀式。在此期間,我會親自對他說,並且與蒙武等幾位國之眾臣商議對策。”
“無論商量出什麽結果,政兒必須將冠禮進行下去,並且今夜隻能在蘄年宮就寢。第二日還要親去雍城,拜祭大秦曆代先王,雍城以前是大秦國都,在雍城亡故的君王太多,他不去不行,而且必須住滿三日,以示虔誠,這道儀式必須做全,才能得到秦人的忠誠。”
“做為政兒的親人,特別是像麗兒這樣的妃子,更不能阻礙他的大業。隻有盡快讓政兒強大起來,才能庇護身邊的人,冷月想要在亂世中傳承下去,政兒不強大起不行,麗兒,你說對嗎?”
麗姬聽的隻能點頭,嘴角低低地言道:“可秦宮還住著許多冷月人,敏代姐姐、浮生姐姐、林葉姐姐都在那裏。她們的身子都不能輕易動武,萬一那些該死的家夥衝擊秦宮,麗兒不敢深想下去。”
聽到這句話,趙姬張了張口,隻能低歎道:“希望她們都平安吧,特別是我的葉子,母親太為難了。如果她們出了事,少不得我會入駐秦宮,以武力剝奪那兩位的權勢,到時候還請莫愁不要見怪,是她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地盤,那就由不得我去插手了。”
莫愁女點了點頭,她知道趙姬說的是夏姬。嬴政親政以後,趙姬依然在甘泉宮坐鎮,不會迴秦宮,就是兩方承諾的事情,不然嬴政哪裏能這麽順利地冠禮。
可萬一秦宮被人攻破,趙姬關心的人死了幾位,那就由不得趙姬不發飆了。秦宮與趙姬關係的好女人有許多,特別是嬴政的那些兒妃子,以前都是去過趙姬的寢宮的。夏姬和華陽夫人心知肚明,其他妃子死幾個無所謂,關鍵是嬴政的那些女人不能死,這是兩方達成的協議。
不然以趙姬現在的權勢,豈能坐在甘泉宮遙望秦宮?雖然在秦宮的日子過的並不好,但是那裏還有趙姬許多迴憶,特別是與嬴子楚在那裏相處的短暫歲月,才是最甜美的時刻。
隻是為了嬴政,趙姬一忍再忍,否則趙姬也不可能帶著雙印出來。這裏麵也說到一件事,趙姬離開秦宮,也是與華陽夫人和夏姬達成的協議。趙姬是嬴子楚親立的皇後,嬴政當了大王以後,母憑子貴,那兩位的地位就顯得尷尬了。隻要趙姬一日在秦宮居住,那兩位就覺得渾身不自在,殺又不能殺,罵又不能罵,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權力慢慢流失。
這種滋味,隻有上了年紀的人才能感受。索性把那兩個死物送出去,打發趙姬去甘泉宮,如果什麽都不付出,趙姬也不可能離開秦宮,這就是兩方妥協來的結果。對於華陽夫人和夏姬來說,死物畢竟是死物,隻要你人不在秦宮,上下所有人都會聽她們的。
何況讓趙姬在外地,還可以幫他們處理不方便出手的事情,比如控製戍衛軍,比如搜查宗人府。這事她們幹不出來,但是趙姬就敢做,她們二位都是貴族出身,多少都想為自己留點顏麵。而趙姬卻是小戶出身,還曾經做過歌姬,隻要給她權力,天下就沒有她不敢幹的事情。
這也是兩位太後不敢留趙姬在秦宮的原因,她們畢竟老了,長期在一個地盤住下去,哪裏是位壯婦的對手。就像趙姬隨便動動嘴皮子,嬴政的那些妃子都往趙姬那裏跑,去華陽宮的次數也漸少,華陽夫人就更不敢留她在秦宮居住了。
這些事情,隻有她們三位清楚,自己知道就行了,都不會對外人言,就連嬴政也不太理解當初趙姬為什麽要離開秦宮。其實趙姬也不想離開,外界都說為了嫪毐,那隻是一個麵首罷了,說白了就是一顆聽話棋子,哪裏會付出真感情。
在趙姬的心裏,隻有嬴政和林葉,才能讓她付出真感情。畢竟他們在趙國共患難過,兒子也聽話,在她和嬴子楚麵前也挺孝順。女兒林葉就更不用說了,一路護送趙姬迴秦,從一個隻懂殺人的小女孩變成鹹陽的交際通,都是趙姬教出來的。
唯有這兩人,才能讓趙姬願意付出真感情。而那位嫪毐,私底下並不聽話,攀附自己隻是為了權勢。一個從呂府出身的食客,有了權力以後,轉頭就對付自己的主人,何況趙姬並沒有要為難呂不韋的情況下做的。
這種三頭兩麵的人,趙姬豈能付出真感情?現在搞的趙姬根本不敢見呂不韋,呂不韋也不願見她的地步,說白了,就是嫪毐惹出的事。這顆棋子不聽話了,與呂不韋爭權,趙姬可以若無其事。可是他要攻擊鹹陽,那是動兒子的國都,那麽趙姬就不會再客氣了。
棋子就是棋子,給予部分權力,讓他在雍城分奪兵權,讓兩邊都無法做大。哪邊失落,都會來甘泉宮找她訴苦,她才能更好的控製雍城。
至於現在,就是到了舍棄這枚棋子的時候了。丟了這顆棋子,完全可以將葛爾丹這個義子捧起來,無論誰主導雍城,都隻能聽他們母子的。
這就是所謂的平衡之道,這就是帝王心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