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錯,步步錯。


    昌平君不得不想,從商公替他設計的這一出打壓呂不韋的計策看來,肯定還有其他目的。


    年輕的秦王想要創建學宮,那就讓他去創辦好了,與本身利益沒有衝突。逐客令主要是為了打壓呂府,那裏的門客都是呂不韋的死黨,與此比較,呂不韋可用之人比其他人多太多了。


    那些人在鹹陽的時間比較久,各種人脈豐富,昌平君想要獨攬大權,就必須要限製呂不韋的權力。所以商公送來的這一計,昌平君並沒有多想,大包大攬地付出了行動。


    可是現在看來,商公應該還有其他目的,這是在拿昌平君當槍使。發現形勢不對,立刻倒頭將槍口對著昌平君,很憋屈,論政治手段,昌平君還是比那些老狐狸差點。


    這也是嬴政不想處罰的太重,大家互相給個台階下,誰也不得罪誰。朝堂之上,還是以呂不韋的權勢最重,所以昌平君就不能倒,也唯有昌平君能製衡呂不韋。


    帝王心術,玩的就是平衡之道,那邊弱勢了,就幫哪邊。總之在大秦朝堂,不能出現一人獨大的情況出現,那樣嬴政可供推出的政策,才能穩定地推行下去。


    不一會兒,李斯從殿外走了進來,直接參拜了嬴政,站在殿中央等到問話。


    嬴政責問道:“你的膽子未免太大了,沒有本王的允許,豈敢私自離開鹹陽?你是冷月人,我和麗兒都在秦宮,有什麽難處,去宮裏找我們即可,怎麽能有獨自離開秦國的想法?”


    “幸虧你還記得來見本王,你先來迴答我,為什麽不去秦宮找我,而要在殿外等我宣召?因你之故,左丞相受到了懲罰,等會傳到了出去,肯定有人埋怨我偏袒於你。”


    李斯急忙對著昌平君一禮,抬首正對嬴政言道:“於私,草民確實要去見大王和少主,稟明李斯的立場。可我不能去,因為此事關係到我大秦江山社稷,以私人關係去稟告,於理不合,那會顯得李斯靠裙帶關係取得富貴,對冷月一點好處也沒有。”


    “冷月很窮,但是不合規矩的富貴,李斯不屑去做。今日來此,就是為了公事,以一介草民的身份,對大王和諸位大人闡明其中厲害。逐客之事,起碼在我大秦,從未有過,曆代先王也不敢做。”


    “如果逐客是好事,為什麽以前的曆代先王不做呢?因為其中弊端太大,對大秦造成的破壞更壞。所以李斯不才,花了一整夜的時間,寫戳一卷《諫逐客令》,請大王和諸位大人觀看。”


    “看完以後,如果逐客令還要繼續,李斯將離開秦國,歸隱山林,免得大王和少主難做。”


    李斯遞上一冊竹簡,趙高下殿接過,遞給了嬴政。


    嬴政接過,並沒有細看,隻是言道:“既然人都來了,諸位大人有什麽疑問,不妨說來聽聽。本王對李斯很熟悉,他不會亂說話,既然他說逐客有害,不妨與他辯上一辯。”


    呂不韋鬆了口氣,總算有人來反駁逐客了,真要讓他去說,一沒有準備,二沒有詳細的思慮,三沒有想好後續的解決辦法。盲目地去反駁,肯定會讓人挑出錯漏之錯,那就真成了與人吵架了。


    商公沉默不語,站在那裏好像與自己無關。昌平君仔細打量著李斯,這個人他以前聽過,但是從來沒見過。冷月出身,跟荀子、呂不韋都學習過,可以用學富五車來形容。


    這個人處理政事是一把好手,對軍事不太精通,這與昌平君沒有利害衝突。商公說逐客可以增加皇族的力量,昌平君也認同,但是也不需要下逐客令吧。皇族畢竟人少,哪家沒有幾個幕僚,如果全部驅逐了,就變得無人可用。


    所以才有了逐客之人,也有親疏之分的條例。但是逐客有什麽危害,昌平君並不了解,他也想知道有哪些弊端。


    昌平君藏不住心思,直接問道:“逐客以後,可以增大皇族的權勢,大王需要立君威,到時候就沒有摻雜不同的聲音,怎麽算都沒有什麽危害。大王信任於你,本相卻對你不熟,你來告訴我,為什麽我們不能下逐客令?”


    李斯抱拳,侃侃而談道:“逐客一事,確實錯了,我可以從大、小兩個方麵去詳細說明。有沒有錯,諸位大人一聽就應該有所決斷。”


    “從大的方麵說,從前秦穆公求賢人,從西方的戎請來由餘,從東方的楚國請來百裏奚,從宋國迎來蹇叔,任用從晉國來的丕豹、公孫支。秦穆公任用了這五個人,兼並了二十國,稱霸西戎。”


    “秦孝公重用商鞅,秦惠王用張儀,秦昭王得到範雎,曆朝曆代的先王都是由於任用客卿,對秦國才做出了貢獻。客卿有什麽對不起秦國的呢?如果先王們也下令逐客,何來我大秦中原霸主地位?”


    “恰恰相反,取用了客卿,皇權更加穩固,皇族地位被列國所承認。大人們請想一想,如果沒有那些客卿,大秦能發展的這麽快嗎?既然能發展的快,中原之戰,比的就是國力,誰發展的快誰就能取勝,那麽為什麽不用客卿呢?”


    “從小的方麵說,珍珠、寶玉都不產於秦國,美女、好馬、財寶也都是來自東方各國。如果隻是秦國有的東西才要的話,那麽許多好東西也就沒有了。”


    “為什麽這些東西可用而客就要逐呢?如果我們不要,那些物品必被其他國家所用,而那些國家也在用。同樣如此,如果有才能的客卿我們不用,他們就會奔赴其他國家,增加各國的力量,到頭來必然威脅秦國的大業。”


    “這不可能嗎?諸位大人可以去城門口看看,許多客卿已經打算走了。人才流失,商鋪撤資,許多物品也會跟隨流向各國。商人地位低下,而經商的人絕大部分卻是各家的客卿。”


    “客卿全走了,生意就沒辦法做了。總不能皇族站出來,去做那些低賤的行當吧。別說我大秦不能逐客,哪怕各國君王再昏庸,也沒有發生過逐客的事情出來。”


    “所以今日李斯麵見,前來請辭,主要是活不下去了。逐客令一下,呂府的門客人人惶恐,人都是要吃飯的,秦國已經無法安家,為了生存,隻能另尋他處。”


    眾人屏息,特別是那些小的方麵,人人感同身受。昌平君不能言語了,不想不知道,細思極恐,哪家府上沒有那樣的人?


    羋宸突然言道:“國庫的錢糧,其中有三層來自巴蜀,那些運輸的官吏,大多不是秦國人。巴家的死士,也很少有秦人。呂相以前做過後勤官,對這方麵深有體會,如果逐客,那些沒有官職的人都在驅逐之列,每年要損失多少?”


    呂不韋連忙附和道:“羋宸大人說的不錯,許多都是從小在秦國長大,但他們依然不是秦人,如果全部驅逐了,軍隊也就垮了。”


    那些閉目眼神的武將,猛地睜開眼睛,全部看向藨公。武將陣營都有自己的團體,自從蒙驁死後,朝堂之上,以藨公為首。


    藨公沉聲道:“鬧夠了就收場吧,大秦不能逐客,昌平君,虧你出的餿點子。你們那些彎彎道道,盡欺負我們這些粗人不懂,一個人爭權可以,但是不能過界。現在看來,侍劍女對你的懲罰算是輕了,估計她也沒想到這一步。”


    好一個李斯,嬴政心中拍案叫絕,一步步推敲下去,連軍隊都受影響。那軍中將領豈能讚同?大秦以軍功看功績,朝上吵鬧的再激烈,他們都可以無視,唯獨影響到軍隊上,那就不會跟你廢話,直接當麵阻止。


    昌平君遍體生寒,一道冷冽的氣勢鎖定住了他,不用看就知道是鍾離的,這次真的惹惱了這位侍劍女。以前沒人跟他說過逐客的弊端,估計連商公自己都不要太清楚,同為皇族核心人物,哪裏會知道卑賤的商人之事。


    商人的地位很低下,權貴們都看不起那些奸商,可是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必須要考慮,逐客令一旦執行,那些人就不能留在秦國了。而行商之人,有多少是秦人呢?那些人如果驅逐的太多,軍隊的後勤補給必然跟不上,估計巴老夫人就會衝到鹹陽指著他們的鼻子大罵了。


    相對來說,呂府門客最多隻有三千人,巴蜀巴家可是秦國糧倉,起碼不下幾十萬人。那些運輸錢糧的頭領,絕大部分都不是秦人,一旦逐客令執行,昌平君再也不敢想下去了……


    鍾離又說話了,冷聲言道:“昌平君,將戍衛軍的兵符交出來,退朝以後,今日晚間,來華陽宮向太後請罪。”


    昌平君耷拉著腦袋,低頭言道:“喏。”


    從懷中將兵符雙手托起,趙高接過遞給嬴政,鍾離伸出手,嬴政露出一個苦笑狀,將兵符遞給了鍾離。


    眾臣看出了這個細節,侍劍女手持秦劍,代表了曆代先王賦予的權力。嬴政還沒有親政,不能執掌任何兵權,鍾離太按規矩行事了。至於昌平君能不能要迴兵符,隻能看他自己去宮裏怎麽說了。


    如果華陽夫人不同意,或是鍾離對他不放心,估計昌平君的政治生涯算是走到頭了。一個人可以囂張跋扈,但是不能撈過界,逐客一事連軍隊都受影響,這就動搖大秦的根本,人家當然不會任你胡來。


    以藨公為首的軍中武官,直接說鍾離懲罰輕了,所以鍾離直接剝奪了昌平君的兵權,對上對下都能有個交代。眾人看的明白,昌平君也知道這個道理,這樣還算好了,倘若鍾離抓著這個事情不放,別說左丞相的職務不保,連性命都可能保不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刺客列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世塵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世塵風並收藏新刺客列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