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先推波助瀾,後奪江山
開局怒噴朱元璋,跪求砍頭! 作者:大貔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45章 先推波助瀾,後奪江山
大理寺卿聽到周琛的話後,先是吸了口氣。
然後又為難的看著周琛。
“可是王爺,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咱們就沒有辦法向城裏的百姓交代了。”
“他們的訴求是,現在要讓在大明的那些來自於草原的人,離開我們大明。”
“可是,如果現在要繼續調查這件事,那就還要很長的時間,這些人就一直會擔心,我們大明的百姓,也就沒有辦法得到安寧,他們要的僅僅是安寧啊!”
“哪怕這件事情還很複雜,我們現在也可以想個辦法,給他們一個解釋就行了。”
“但是,如果要調查這件事,不知道還要多少時間。”
“王爺您不是不知道,可是,我們現在等不了那麽長的時間了,你知道的!”
如果現在一定要繼續調查這件事情的真相的話。
那麽,城內的混亂就會持續更長的一段時間。
而這件事情對他們來說。
完全是糟糕的情況。
所以大理寺卿認為,現在可以找一個別的理由。
告知城內的百姓。
然後他們再慢慢調查。
可沒有想到,周琛卻並不願意如此。
“這件事情不是你說怎麽樣就怎麽樣的。”
“這件事情的真相如果不查到的話,沒有辦法給他們解釋。”
“何況,這些人之所以能夠來到大明,確實是因為本王的決定,還有鴻臚寺的決定。”
“如果,就這樣不調查清楚的話,如何對得起大明的百姓?”
大理寺卿沒辦法。
最終還是同意了。
但是,他卻完全不知道。
這件事情什麽時候才能夠找到真相?
但是讓人意外的是。
就在第2天的早朝上。
胡惟庸就在大殿之上,說出了一番並不利於周琛的話。
當然,說這些話的機會。
他已經找了很久了。
如今終於找到了機會說這個。
他的內心也很激動。
“陛下,如今之所以發生這樣的事情,引起整個京城上下的恐慌,就是因為,這一次我們決定讓那些來自於草原的人來到我們大明,並且允許他們長時間留在這裏,”
“如果不是因為這個決定,現在根本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所以陛下,臣懇請陛下下令,派人將他們趕緊驅逐出去。”
“同時,最開始決定這件事情的人,也應該為了這一次的事情而付出代價,否則,在這一次事故當中而失去生命的那些百姓,豈不是白死了?”
“畢竟,王爺的這個決定實在是太過於魯莽了!”
“請陛下下令!”
胡惟庸當著所有大臣的麵。
之所以說出這一番話。
就是要逼著老朱下令,以後不讓周琛再做這樣的決定。
隻不過,老朱並不想這樣。
他朝著周琛的方向看了過去。
但是現在胡惟庸身邊的人眾多。
還沒有等到他說話。
就聽見這些人一個又一個的說道。
“是啊,胡丞相今日所言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如果陛下不願意聽信良臣所言,大明恐怕完了!”
“陛下,請陛下下令吧!”
“請陛下下令!”
一聲又一聲的催促接踵而至。
老周感受到了自己所承受的十分沉重的壓力。
但他又不能夠不迴複。
於是隻好無奈地看向周琛。
“這件事情到底怎麽迴事?”
“如今城內這件事情議論的十分厲害,如果你不能夠對這件事情作出解釋的話,恐怕是不行的。”
不是他不願意向著周琛。
而是這件事情實在太過於複雜。
他也知道這件事情沒那麽簡單。
但,總得有周琛出來解釋。
並且要給所有人一個合理的解釋。
這件事情才說得過去。
否則的話,恐怕是不能夠輕易結束的。
而周琛當著文武百官的麵。今天在這裏,終於也還是說道,“陛下,兒臣也正在調查這件事情。”
“相信很快就可以有進展。”
說道這裏,周琛轉過身來看著胡惟庸。
他甚至是笑著說道,“胡丞相不用著急,這件事情,本王的心中自然有決斷。”
“你也不用擔心,本王不會為這件事情所負責。”
“如果最後調查的真相,真的是因為本王讓那些來自於草原的人,來到我們大明,這才導致他們,在這個地方殺人放火,導致我們大明的百姓生命受到了威脅,那本王當然會為了這件事情付出代價。”
“即便是沒有你今天在這裏說的這一番話,本王也知道應該怎麽做的。”
“但是,如果最後的調查結果並不是那樣的話,嗬……”
周琛說到這裏就沒有再接著往下說了。
因為有的話並不用說完。
並且在不說完的情況之下,往往是最具有震懾力的。
而胡惟庸心中百般確定。
這一次周琛絕對沒有辦法在逃出生天。
所以,同樣也目不轉睛的看著周琛。
“好,既然有王爺今天在這裏說的這一番話,在場的諸位同僚都聽到了,陛下,您也聽到了吧?”
“若是這件事情調查的真像真是那樣的話,王也可一定要為了這件事情負責!”
大臣們隨後就紛紛說了起來。
“是啊,可一定要為了這件事情負責啊,否則的話,那些百姓豈不是白死了……”
一時間整個大殿上一片混亂。
而老周也很無奈。
朱棣幾人同時轉過頭去看著周琛。
事情發展成今天這樣。
他們都知道。
胡惟庸一定在這背後推波助瀾。
畢竟如果沒有胡惟庸在這背後推波助瀾。
這個事情是不會傳播的那麽快的。
而且也不會引起那麽多人的憤怒。
畢竟周琛在這之前所做的那些事。
百姓也都是親眼所見。
所以當然不可能因為這樣一件事情就對周琛這麽憎恨。
而且之前發生那麽多的事情,周琛都迎刃而解。
所以,他們當然是相信的。
隻是這一次問題較為嚴重。
且發生在天子腳下。
如果周琛不能夠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恐怕這一次,是真的要被胡惟庸給架空權力了……
如果真的被胡惟庸架空,到時候整個朝堂上下,就是胡惟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父皇就是一具傀儡。
到那個時候,大明的天下才是真的完了……
大理寺卿聽到周琛的話後,先是吸了口氣。
然後又為難的看著周琛。
“可是王爺,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咱們就沒有辦法向城裏的百姓交代了。”
“他們的訴求是,現在要讓在大明的那些來自於草原的人,離開我們大明。”
“可是,如果現在要繼續調查這件事,那就還要很長的時間,這些人就一直會擔心,我們大明的百姓,也就沒有辦法得到安寧,他們要的僅僅是安寧啊!”
“哪怕這件事情還很複雜,我們現在也可以想個辦法,給他們一個解釋就行了。”
“但是,如果要調查這件事,不知道還要多少時間。”
“王爺您不是不知道,可是,我們現在等不了那麽長的時間了,你知道的!”
如果現在一定要繼續調查這件事情的真相的話。
那麽,城內的混亂就會持續更長的一段時間。
而這件事情對他們來說。
完全是糟糕的情況。
所以大理寺卿認為,現在可以找一個別的理由。
告知城內的百姓。
然後他們再慢慢調查。
可沒有想到,周琛卻並不願意如此。
“這件事情不是你說怎麽樣就怎麽樣的。”
“這件事情的真相如果不查到的話,沒有辦法給他們解釋。”
“何況,這些人之所以能夠來到大明,確實是因為本王的決定,還有鴻臚寺的決定。”
“如果,就這樣不調查清楚的話,如何對得起大明的百姓?”
大理寺卿沒辦法。
最終還是同意了。
但是,他卻完全不知道。
這件事情什麽時候才能夠找到真相?
但是讓人意外的是。
就在第2天的早朝上。
胡惟庸就在大殿之上,說出了一番並不利於周琛的話。
當然,說這些話的機會。
他已經找了很久了。
如今終於找到了機會說這個。
他的內心也很激動。
“陛下,如今之所以發生這樣的事情,引起整個京城上下的恐慌,就是因為,這一次我們決定讓那些來自於草原的人來到我們大明,並且允許他們長時間留在這裏,”
“如果不是因為這個決定,現在根本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所以陛下,臣懇請陛下下令,派人將他們趕緊驅逐出去。”
“同時,最開始決定這件事情的人,也應該為了這一次的事情而付出代價,否則,在這一次事故當中而失去生命的那些百姓,豈不是白死了?”
“畢竟,王爺的這個決定實在是太過於魯莽了!”
“請陛下下令!”
胡惟庸當著所有大臣的麵。
之所以說出這一番話。
就是要逼著老朱下令,以後不讓周琛再做這樣的決定。
隻不過,老朱並不想這樣。
他朝著周琛的方向看了過去。
但是現在胡惟庸身邊的人眾多。
還沒有等到他說話。
就聽見這些人一個又一個的說道。
“是啊,胡丞相今日所言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如果陛下不願意聽信良臣所言,大明恐怕完了!”
“陛下,請陛下下令吧!”
“請陛下下令!”
一聲又一聲的催促接踵而至。
老周感受到了自己所承受的十分沉重的壓力。
但他又不能夠不迴複。
於是隻好無奈地看向周琛。
“這件事情到底怎麽迴事?”
“如今城內這件事情議論的十分厲害,如果你不能夠對這件事情作出解釋的話,恐怕是不行的。”
不是他不願意向著周琛。
而是這件事情實在太過於複雜。
他也知道這件事情沒那麽簡單。
但,總得有周琛出來解釋。
並且要給所有人一個合理的解釋。
這件事情才說得過去。
否則的話,恐怕是不能夠輕易結束的。
而周琛當著文武百官的麵。今天在這裏,終於也還是說道,“陛下,兒臣也正在調查這件事情。”
“相信很快就可以有進展。”
說道這裏,周琛轉過身來看著胡惟庸。
他甚至是笑著說道,“胡丞相不用著急,這件事情,本王的心中自然有決斷。”
“你也不用擔心,本王不會為這件事情所負責。”
“如果最後調查的真相,真的是因為本王讓那些來自於草原的人,來到我們大明,這才導致他們,在這個地方殺人放火,導致我們大明的百姓生命受到了威脅,那本王當然會為了這件事情付出代價。”
“即便是沒有你今天在這裏說的這一番話,本王也知道應該怎麽做的。”
“但是,如果最後的調查結果並不是那樣的話,嗬……”
周琛說到這裏就沒有再接著往下說了。
因為有的話並不用說完。
並且在不說完的情況之下,往往是最具有震懾力的。
而胡惟庸心中百般確定。
這一次周琛絕對沒有辦法在逃出生天。
所以,同樣也目不轉睛的看著周琛。
“好,既然有王爺今天在這裏說的這一番話,在場的諸位同僚都聽到了,陛下,您也聽到了吧?”
“若是這件事情調查的真像真是那樣的話,王也可一定要為了這件事情負責!”
大臣們隨後就紛紛說了起來。
“是啊,可一定要為了這件事情負責啊,否則的話,那些百姓豈不是白死了……”
一時間整個大殿上一片混亂。
而老周也很無奈。
朱棣幾人同時轉過頭去看著周琛。
事情發展成今天這樣。
他們都知道。
胡惟庸一定在這背後推波助瀾。
畢竟如果沒有胡惟庸在這背後推波助瀾。
這個事情是不會傳播的那麽快的。
而且也不會引起那麽多人的憤怒。
畢竟周琛在這之前所做的那些事。
百姓也都是親眼所見。
所以當然不可能因為這樣一件事情就對周琛這麽憎恨。
而且之前發生那麽多的事情,周琛都迎刃而解。
所以,他們當然是相信的。
隻是這一次問題較為嚴重。
且發生在天子腳下。
如果周琛不能夠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恐怕這一次,是真的要被胡惟庸給架空權力了……
如果真的被胡惟庸架空,到時候整個朝堂上下,就是胡惟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父皇就是一具傀儡。
到那個時候,大明的天下才是真的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