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見風使舵的人,我大明不需要
開局怒噴朱元璋,跪求砍頭! 作者:大貔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14章 見風使舵的人,我大明不需要
老朱在說這句話的時候。
其實眼神當中是還有一點別的意味的。
這也就說明,他其實還知道點別的什麽。
但他並不打算在這裏說。
不過,今天在這裏。
對於吉安和陸仲亨的事。
他似乎已經確定好了怎麽處理了。
所以大殿上的眾人,這時便連連附和。
“陛下英明!”
“陛下明斷啊!”
“對於此等結黨營私之人,我大明是萬萬不能夠容忍和估息的!”
“陛下的決定,實在是太對了!”
“是啊,陛下,這一次方大人向陛下提起這個吉安侯陸仲亨一事,確實應該這樣處置,否則的話,像此等人,得不到應有的教訓,怕是之後在我大明,這種無視大明律法的人,隻會越來越多!”
而在這些人當中,還有許多是之前曾經在大殿上反對方孝孺的人。
所以他們現在順著老朱的話說,這就讓三王感到奇怪。
於是,隨後就聽見朱棣說道,“雖然父皇這一次的決定確實沒有錯。”
“但是我好像記得。”
“在座的各位當中。”
“之前在方大人提起這件事情的時候。”
“在座各位,有不少都是反對方大人的。”
“既然這樣,那現在,大家對於這件事情,應當也是反對才對。”
“可為何有反過來,說父皇的這個決定是對的呢?”
“難道諸位這麽健忘,這麽快就忘記了,之前自己對於這件事情是什麽態度了呢?”
朱棣語氣當中帶著一絲打趣。
因為他知道這些人兩麵三刀。
之前在大殿上之所以反對。
但是因為提出這個事情的是方孝孺。
而現在突然之間又支持了。
無非也就是因為,現在提出要處罰陸仲亨的,是大明的天子。
說起來也是可笑。
大明的當朝的臣子,竟然如此兩麵三刀。
這要是長時間這樣持續下去的話。
對大明,怕是沒有好處!
所以想到這裏,朱棣隨後便走上前去。
來到其中一個大臣的麵前。
“王大人,你說說看,你之前都是反對的,現在,為何又支持了?”
誰也沒有想到,朱棣居然會在這個時候,對於這件事情如此認真,如此糾結他人前後態度。
所以,被喊到了王大人,左右愣了愣,還真不知道究竟應該如何迴答。
見到大家現在都沒有幫他說話的意思。
一時之間,竟然有些手足無措。
不過,話確實是他說的。
所以,雖然手足無措,但是,在眾目睽睽之下。
他最終還是隻能夠硬著頭皮,跟麵前的朱棣說道,“燕王殿下,剛才我所言句句屬實。”
“在這之前,雖然確實曾經反駁過方大人。”
“但那並非是我的本意。”
“而是在那件事情當中。”
“我認為,方大人幾次三番想要跟陛下提起這件事情,這其中必然有問題。”
“所以當時在朝堂之上,我才反駁方大人的。”
“但現在仔細想來。”
“事情恐怕沒有這麽簡單。”
“因此,既然現在陛下都已經知道這個吉安和陸仲亨身為朝廷命官,卻結黨營私,這種事情他都敢做,對於我們大名確實有許多不利。”
“因此,我這才大力支持方大人之前的提議。”
“好像這前後並不矛盾吧?”
“也並不是每個人在這之前就知曉情況。”
“所以,這難道有什麽不妥的嗎?”
“如果真有妥當,那麽燕王殿下,你倒是說說看,到底哪裏不妥?”
麵前的大臣直接將問題拋給了朱棣。
他就不相信。
朱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都能夠接得上這句話。
而朱棣,果不其然,再聽到這句話之後。
幾次張嘴,但最終,都隻是欲言又止。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
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周琛突然走了過來。
他走到了這個姓王的大臣的麵前。
隨後,淡淡的打量麵前姓王的這個大臣。
周琛的眼神,極其的淡然卻有深邃。
而恰恰就是這樣的眼神。
讓姓王的大臣吞了一口唾沫。
畢竟周琛是什麽人。
又有多厲害。
他們整個大明上上下下都是知道的。
所以,被周琛這樣看著。
他的心理與自然會有所退縮。
但他因為剛才說的那些話。
導致現在內心還是想要頭鐵。
所以,他隨後咬了咬牙,主動開口問道,“扶桑王這樣看著我幹什麽?”
“難道剛才我有哪句話說錯了?”
“如果真的有哪句話說錯了的話,扶桑王就直說就好了。”
“又何必像現在這樣看著我?”
可沒有想到的是。
他膽大。
周琛比他更加膽大。
滿朝文武以及老朱都沒有想到。
隨後周琛居然直接說道,“隻是看不慣像你這種兩麵三刀的行為罷了。”
“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做人沒有自己的主見,見風使舵。”
“大明就是因為有你這樣的臣子,所以才會有許多的麻煩。”
“不要在這裏給本王解釋。”
“本王不需要你的解釋。”
周琛冷冷的說完,隨後迴過頭來。
當著滿朝文武的麵,接著說道,“今天,我在這裏再次提醒一下大家。”
“像這種見風使舵的行為,以後,最好消失在我們大明。”
“不然的話,今日以後,對付這種見風使舵的人,我會怎麽樣,這就很難說了。”
“所以,要想保命的人,最好老老實實的!”
說完他就迴到了他之前的位置上。
整個過程,似乎沒有在乎任何人的看法。
而現在老朱就坐在龍椅上。
他這一番話可以說是很大膽了。
但是,老朱聽到之後,非但沒有不悅,反而還笑著說道,“是啊,扶桑王說的很對。”
“你們都是朝廷命官,像這種見風使舵的行為,確實不應該。”
“今日這件事情,朕就不追究了。”
“因此,今日之事,便就這樣說定了。”
“吉安侯陸仲亨,即日起革去官職,方愛卿,既然這件事情是你提起的。”
“那麽新的吉安侯人選,就由你們來任命吧。”
這個位置一日都不能缺。
所以陸仲亨被革職之後,必須馬上有人替補上。
老朱在說這句話的時候。
其實眼神當中是還有一點別的意味的。
這也就說明,他其實還知道點別的什麽。
但他並不打算在這裏說。
不過,今天在這裏。
對於吉安和陸仲亨的事。
他似乎已經確定好了怎麽處理了。
所以大殿上的眾人,這時便連連附和。
“陛下英明!”
“陛下明斷啊!”
“對於此等結黨營私之人,我大明是萬萬不能夠容忍和估息的!”
“陛下的決定,實在是太對了!”
“是啊,陛下,這一次方大人向陛下提起這個吉安侯陸仲亨一事,確實應該這樣處置,否則的話,像此等人,得不到應有的教訓,怕是之後在我大明,這種無視大明律法的人,隻會越來越多!”
而在這些人當中,還有許多是之前曾經在大殿上反對方孝孺的人。
所以他們現在順著老朱的話說,這就讓三王感到奇怪。
於是,隨後就聽見朱棣說道,“雖然父皇這一次的決定確實沒有錯。”
“但是我好像記得。”
“在座的各位當中。”
“之前在方大人提起這件事情的時候。”
“在座各位,有不少都是反對方大人的。”
“既然這樣,那現在,大家對於這件事情,應當也是反對才對。”
“可為何有反過來,說父皇的這個決定是對的呢?”
“難道諸位這麽健忘,這麽快就忘記了,之前自己對於這件事情是什麽態度了呢?”
朱棣語氣當中帶著一絲打趣。
因為他知道這些人兩麵三刀。
之前在大殿上之所以反對。
但是因為提出這個事情的是方孝孺。
而現在突然之間又支持了。
無非也就是因為,現在提出要處罰陸仲亨的,是大明的天子。
說起來也是可笑。
大明的當朝的臣子,竟然如此兩麵三刀。
這要是長時間這樣持續下去的話。
對大明,怕是沒有好處!
所以想到這裏,朱棣隨後便走上前去。
來到其中一個大臣的麵前。
“王大人,你說說看,你之前都是反對的,現在,為何又支持了?”
誰也沒有想到,朱棣居然會在這個時候,對於這件事情如此認真,如此糾結他人前後態度。
所以,被喊到了王大人,左右愣了愣,還真不知道究竟應該如何迴答。
見到大家現在都沒有幫他說話的意思。
一時之間,竟然有些手足無措。
不過,話確實是他說的。
所以,雖然手足無措,但是,在眾目睽睽之下。
他最終還是隻能夠硬著頭皮,跟麵前的朱棣說道,“燕王殿下,剛才我所言句句屬實。”
“在這之前,雖然確實曾經反駁過方大人。”
“但那並非是我的本意。”
“而是在那件事情當中。”
“我認為,方大人幾次三番想要跟陛下提起這件事情,這其中必然有問題。”
“所以當時在朝堂之上,我才反駁方大人的。”
“但現在仔細想來。”
“事情恐怕沒有這麽簡單。”
“因此,既然現在陛下都已經知道這個吉安和陸仲亨身為朝廷命官,卻結黨營私,這種事情他都敢做,對於我們大名確實有許多不利。”
“因此,我這才大力支持方大人之前的提議。”
“好像這前後並不矛盾吧?”
“也並不是每個人在這之前就知曉情況。”
“所以,這難道有什麽不妥的嗎?”
“如果真有妥當,那麽燕王殿下,你倒是說說看,到底哪裏不妥?”
麵前的大臣直接將問題拋給了朱棣。
他就不相信。
朱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都能夠接得上這句話。
而朱棣,果不其然,再聽到這句話之後。
幾次張嘴,但最終,都隻是欲言又止。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
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周琛突然走了過來。
他走到了這個姓王的大臣的麵前。
隨後,淡淡的打量麵前姓王的這個大臣。
周琛的眼神,極其的淡然卻有深邃。
而恰恰就是這樣的眼神。
讓姓王的大臣吞了一口唾沫。
畢竟周琛是什麽人。
又有多厲害。
他們整個大明上上下下都是知道的。
所以,被周琛這樣看著。
他的心理與自然會有所退縮。
但他因為剛才說的那些話。
導致現在內心還是想要頭鐵。
所以,他隨後咬了咬牙,主動開口問道,“扶桑王這樣看著我幹什麽?”
“難道剛才我有哪句話說錯了?”
“如果真的有哪句話說錯了的話,扶桑王就直說就好了。”
“又何必像現在這樣看著我?”
可沒有想到的是。
他膽大。
周琛比他更加膽大。
滿朝文武以及老朱都沒有想到。
隨後周琛居然直接說道,“隻是看不慣像你這種兩麵三刀的行為罷了。”
“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做人沒有自己的主見,見風使舵。”
“大明就是因為有你這樣的臣子,所以才會有許多的麻煩。”
“不要在這裏給本王解釋。”
“本王不需要你的解釋。”
周琛冷冷的說完,隨後迴過頭來。
當著滿朝文武的麵,接著說道,“今天,我在這裏再次提醒一下大家。”
“像這種見風使舵的行為,以後,最好消失在我們大明。”
“不然的話,今日以後,對付這種見風使舵的人,我會怎麽樣,這就很難說了。”
“所以,要想保命的人,最好老老實實的!”
說完他就迴到了他之前的位置上。
整個過程,似乎沒有在乎任何人的看法。
而現在老朱就坐在龍椅上。
他這一番話可以說是很大膽了。
但是,老朱聽到之後,非但沒有不悅,反而還笑著說道,“是啊,扶桑王說的很對。”
“你們都是朝廷命官,像這種見風使舵的行為,確實不應該。”
“今日這件事情,朕就不追究了。”
“因此,今日之事,便就這樣說定了。”
“吉安侯陸仲亨,即日起革去官職,方愛卿,既然這件事情是你提起的。”
“那麽新的吉安侯人選,就由你們來任命吧。”
這個位置一日都不能缺。
所以陸仲亨被革職之後,必須馬上有人替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