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商議傳位大事
開局怒噴朱元璋,跪求砍頭! 作者:大貔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62章 商議傳位大事
“報……”
早朝上,一封來自於大明的邊疆的書信,打破了今日早朝上的寧靜。
老朱看著殿前前來報信的衛兵,非但沒有任何的擔心,反而臉上露出一抹安心的笑意。
“呈上來!”
因為他知道這一封書信當中。要匯報的內容絕對是好事!
隨後,那封書信便由專人給送到了老朱的麵前。
然而打開書信看過一番之後。
老朱的臉上立刻展露出十分激動的笑意。
“好啊!太好了!”
“如今邊疆的鐵路修建非常順利!”
“按照扶桑王的安排,我們在最近一年的時間之內,就可以實現利用這條鐵路,在兩日之間,來迴於皇城和大明的邊疆!”
文物百官頓時臉上也露出欣喜的笑容。
“是啊,扶桑王的這一番計劃,實在是太完美了!”
“以前從來都沒有想過,有朝一日,竟然能夠讓整片大明的疆土之內,來迴竟然隻需要控製在一兩天的時間之內!”
“雖然說現在這一切還並沒有實現,但是,按照如今這個進展發展下去,總感覺這隻在未來的不遙遠的一天,我們就能夠看到這個日子的到來!”
“太好了!”
文武百官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
無不在證明著周琛的能力。
不過,周琛此時此刻坐在一旁,他的臉上卻極為的淡定。
因為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內。
所以這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麽值得特別驚訝的事情。
“看來這一切的計劃,都在扶桑王的安排之內!”
這個時候,方孝孺主動上前一步,來到距離周琛隻有一步遠的地方說道。
周琛點了點頭。
“這件事情關係著整個大明的未來,當然要小心謹慎。”
“絕對不能夠出半點差池。”
“所以本王早就已經計劃好了這一切。”
“不過如今的事情之所以能夠變成現在這樣,這也離不開在座的各位辛勤的付出。”
“你們大家每一個人的努力,本王以及陛下都是看在眼裏的,所以,但也不用把這件事情的所有功勞全部歸結到我一個人的頭上。”
“那樣才會給我帶來更大的壓力!”
周琛此時此刻又成功又謙虛。
實在是讓人難以控製想要誇讚他的心情。
文物百官紛紛都在說周琛謙虛了。
“扶桑王這一番話,說的實在太過於謙虛了。”
“是啊,大可不必這麽謙虛,如今我們大明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來自於扶桑王的帶領。”
“從最開始的建立商會,到平定雲南的動亂,到修橋鋪路,到修建大明研究院,開拓整個大明的千百種產業。”
“開海禁,讓我大明的子民,能夠出沒於海上,讓我大明能夠見識到來自於海外的珍寶,同樣,讓我大明的那些藝術能夠走出這一道以前一直關著的大門,見到外麵的陽光,讓我們整個大明受到來自於四麵八方的瞻仰!這些都是扶桑王的功勞!”
“沒錯,若是沒有扶桑王的話,我們不可能擁有如今的一切!”
“所以這一切,都是扶桑王為我們帶來的!”
“更何況如今我們全民修建鐵路,如今鐵路正在四通八達,等到修建成功的那一天,我們隻等待扶桑王的一聲令下,便可以全麵啟動!”
“到那個時候,興許我們的百姓,即便是住在我們大明的邊疆,也能夠早晨出發前往皇城售賣自己家中產出的東西,晚上就能歸去家中!”
“這一幅景象光是想一想,都已經是以前從不能夠想象到的盛世了啊!”
“可是如今這一切,即將就要發生在我們的眼前,這讓人如何能夠不感歎!”
“是啊,橡膠製造蒸汽機來到我們大明,大大的減少了人力的輸出,也大大的提高了生產的效率,同樣也提升了我們大明產業的多樣性!如果沒有扶桑王如此領先的想法,我們如何能夠成功?”
文武百官的這一番又一番的感歎。
自然都是他們親眼所見。
都是來自於周琛對大明所作出的貢獻。
而周琛此刻坐在朝堂之上,他卻謙虛的很。
這讓老朱身邊的三王一時之間都來到他的麵前。
“老周,這一段時間以來,你對大明所作出的貢獻,我們兄弟三人都是看在眼裏的。”
“是啊,當你挑燈夜戰,畫出那些鐵路的圖紙,讓我們修建鐵路,為我們細心的講解這其中的緣由,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我們都是看在眼裏的!”
“是啊……”
說到這裏,朱棣忽然轉過頭去。
看像坐在龍椅上的老朱。
“父皇!”
朱棣的這一聲父皇,令在場的文武百官忽然轉過頭來,看向朱棣。
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時候朱棣想幹嘛。
卻沒有想到,隨後竟然聽見朱棣說道,“父皇,您之前不是就已經有要將皇位傳給老周的想法嗎?”
“他如今,身為扶桑王,他雖並非我們老朱家的血脈,等他這些日夜以來,他所做的那些事情,我們都是親眼所見。”
“所以,如果您真的要將皇位傳給他的話,正好趁著今日,趁著這個對我們整個大明來說,都是一個好日子的日子,宣布您的想法吧!”
朱棣的這一番話震驚了所有今天在朝堂上的大臣。
隨後便聽見殿前的文武百官們議論了起來。
有大臣震驚的問。
“什麽?”
“陛下竟然要傳位給扶桑王?”
但也有大臣表示,這並沒有什麽奇怪的。
“你這麽驚訝做什麽?扶桑王不認識才能還是他為大明所作出的貢獻,他都配得上這個位置!”
“就是,扶桑王這些日夜以來,他所做的那些事情,難道還不值得將這個皇位傳給他?”
但同時也有人認為,“若是此事是真的,那恐怕,陛下,需要召集文物百官對此事進行商議之後才能決定呀!雖然你我並不反對扶桑王登機成為新皇,但如今我們仍然有三位皇子乃是皇族血脈,所以,僅僅隻是憑借一道聖旨,怕是不行啊……”
而坐在輪椅上的老朱,聽到文武百官的議論之後,他的眼裏也閃過一抹別樣的神色。
“報……”
早朝上,一封來自於大明的邊疆的書信,打破了今日早朝上的寧靜。
老朱看著殿前前來報信的衛兵,非但沒有任何的擔心,反而臉上露出一抹安心的笑意。
“呈上來!”
因為他知道這一封書信當中。要匯報的內容絕對是好事!
隨後,那封書信便由專人給送到了老朱的麵前。
然而打開書信看過一番之後。
老朱的臉上立刻展露出十分激動的笑意。
“好啊!太好了!”
“如今邊疆的鐵路修建非常順利!”
“按照扶桑王的安排,我們在最近一年的時間之內,就可以實現利用這條鐵路,在兩日之間,來迴於皇城和大明的邊疆!”
文物百官頓時臉上也露出欣喜的笑容。
“是啊,扶桑王的這一番計劃,實在是太完美了!”
“以前從來都沒有想過,有朝一日,竟然能夠讓整片大明的疆土之內,來迴竟然隻需要控製在一兩天的時間之內!”
“雖然說現在這一切還並沒有實現,但是,按照如今這個進展發展下去,總感覺這隻在未來的不遙遠的一天,我們就能夠看到這個日子的到來!”
“太好了!”
文武百官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
無不在證明著周琛的能力。
不過,周琛此時此刻坐在一旁,他的臉上卻極為的淡定。
因為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內。
所以這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麽值得特別驚訝的事情。
“看來這一切的計劃,都在扶桑王的安排之內!”
這個時候,方孝孺主動上前一步,來到距離周琛隻有一步遠的地方說道。
周琛點了點頭。
“這件事情關係著整個大明的未來,當然要小心謹慎。”
“絕對不能夠出半點差池。”
“所以本王早就已經計劃好了這一切。”
“不過如今的事情之所以能夠變成現在這樣,這也離不開在座的各位辛勤的付出。”
“你們大家每一個人的努力,本王以及陛下都是看在眼裏的,所以,但也不用把這件事情的所有功勞全部歸結到我一個人的頭上。”
“那樣才會給我帶來更大的壓力!”
周琛此時此刻又成功又謙虛。
實在是讓人難以控製想要誇讚他的心情。
文物百官紛紛都在說周琛謙虛了。
“扶桑王這一番話,說的實在太過於謙虛了。”
“是啊,大可不必這麽謙虛,如今我們大明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來自於扶桑王的帶領。”
“從最開始的建立商會,到平定雲南的動亂,到修橋鋪路,到修建大明研究院,開拓整個大明的千百種產業。”
“開海禁,讓我大明的子民,能夠出沒於海上,讓我大明能夠見識到來自於海外的珍寶,同樣,讓我大明的那些藝術能夠走出這一道以前一直關著的大門,見到外麵的陽光,讓我們整個大明受到來自於四麵八方的瞻仰!這些都是扶桑王的功勞!”
“沒錯,若是沒有扶桑王的話,我們不可能擁有如今的一切!”
“所以這一切,都是扶桑王為我們帶來的!”
“更何況如今我們全民修建鐵路,如今鐵路正在四通八達,等到修建成功的那一天,我們隻等待扶桑王的一聲令下,便可以全麵啟動!”
“到那個時候,興許我們的百姓,即便是住在我們大明的邊疆,也能夠早晨出發前往皇城售賣自己家中產出的東西,晚上就能歸去家中!”
“這一幅景象光是想一想,都已經是以前從不能夠想象到的盛世了啊!”
“可是如今這一切,即將就要發生在我們的眼前,這讓人如何能夠不感歎!”
“是啊,橡膠製造蒸汽機來到我們大明,大大的減少了人力的輸出,也大大的提高了生產的效率,同樣也提升了我們大明產業的多樣性!如果沒有扶桑王如此領先的想法,我們如何能夠成功?”
文武百官的這一番又一番的感歎。
自然都是他們親眼所見。
都是來自於周琛對大明所作出的貢獻。
而周琛此刻坐在朝堂之上,他卻謙虛的很。
這讓老朱身邊的三王一時之間都來到他的麵前。
“老周,這一段時間以來,你對大明所作出的貢獻,我們兄弟三人都是看在眼裏的。”
“是啊,當你挑燈夜戰,畫出那些鐵路的圖紙,讓我們修建鐵路,為我們細心的講解這其中的緣由,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我們都是看在眼裏的!”
“是啊……”
說到這裏,朱棣忽然轉過頭去。
看像坐在龍椅上的老朱。
“父皇!”
朱棣的這一聲父皇,令在場的文武百官忽然轉過頭來,看向朱棣。
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時候朱棣想幹嘛。
卻沒有想到,隨後竟然聽見朱棣說道,“父皇,您之前不是就已經有要將皇位傳給老周的想法嗎?”
“他如今,身為扶桑王,他雖並非我們老朱家的血脈,等他這些日夜以來,他所做的那些事情,我們都是親眼所見。”
“所以,如果您真的要將皇位傳給他的話,正好趁著今日,趁著這個對我們整個大明來說,都是一個好日子的日子,宣布您的想法吧!”
朱棣的這一番話震驚了所有今天在朝堂上的大臣。
隨後便聽見殿前的文武百官們議論了起來。
有大臣震驚的問。
“什麽?”
“陛下竟然要傳位給扶桑王?”
但也有大臣表示,這並沒有什麽奇怪的。
“你這麽驚訝做什麽?扶桑王不認識才能還是他為大明所作出的貢獻,他都配得上這個位置!”
“就是,扶桑王這些日夜以來,他所做的那些事情,難道還不值得將這個皇位傳給他?”
但同時也有人認為,“若是此事是真的,那恐怕,陛下,需要召集文物百官對此事進行商議之後才能決定呀!雖然你我並不反對扶桑王登機成為新皇,但如今我們仍然有三位皇子乃是皇族血脈,所以,僅僅隻是憑借一道聖旨,怕是不行啊……”
而坐在輪椅上的老朱,聽到文武百官的議論之後,他的眼裏也閃過一抹別樣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