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兵不血刃下大都
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標反了 作者:大夢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今《黑貓捕頭》已經發布了兩部,十幾版,不僅還上了借李善長的錢,盈餘不到兩千兩銀子。
沒有想到馬秀英看著像個菩薩,居然什麽都瞞不過她。
“哼,有內鬼,看我迴去不···”
朱標直覺就想到是他身邊的兩個宮女馬春梅和夏小蘭告的密,就拿她們來威脅馬秀英。
這如何能瞞過馬秀英,麵對兒子的威脅,她隻是伸出一根手指點在兒子身上:“你少冤枉好人,那兩個丫頭是我派去照看你的,她們可沒有給我傳遞消息!”
“那是誰?”
“你甭管是誰,你不交保證金,你別想從我這裏要一分地!”
“嘿!”
朱標裝起了孝子,跪在馬秀英身邊道:“我是不是你親生的?”
對於朱標的這個懷疑,馬秀英感覺受到了侮辱和挑戰,她正色道:“你什麽意思!”
“我們是親母子,那就應該有難同當!我出三百兩,你出七百兩!”
馬秀英沒有想到,兒子在和自己討價還價,還要占自己好大一個便宜。
她被兒子弄得是哭笑不得:“不行!”
“五五開!”
“不行!”
朱標裝著忍痛割肉的樣子,頗為難的說:“這樣吧,六四開!”
“不行,最多一九,我一你九!”
“三七不能再多了!”
馬秀英撇著嘴說道:“二八!”
朱標勃然大怒道:“馬秀英,你還是人嗎?哼,還大人呢!就會占小孩子便宜。”
“馬秀英都叫了?那你找別人種吧!”
“別別,娘我錯了!二八就二八。如果秋天糧食豐收了,你可要把錢還我!”
嘴上這樣說,可是朱標也知道,這錢八成是要不迴來了。
馬秀英狡黠的笑著說道:“好,到時候我還你!”
朱標忙著為百姓謀福祉的時候,老爹也沒有閑著,他坐鎮汴梁指揮對北元的用兵。
在老朱統一指揮下,朱文正、馮勝領兵西進,開赴關中,徐達,常遇春則是帶兵北上,直搗元廷。
洪武元年六月,徐達大軍攻克通州,離大都已經一步之遙了。馬上就要到三伏天,到時候天氣酷暑難耐,不利於大軍作戰。
徐達不敢怠慢,趕緊組織攻城,卻發現已經沒有對手了。沒錯,就是沒有對手了。
在大軍壓境之下,元順帝不僅沒有積極地組織防禦,而是一如既往的在宮裏演練演揲兒法,大跳《十六天魔舞》,把阻止明軍北上的希望寄托在佛主身上。
佛祖擋不住坐鎮山西大同的孛羅帖木兒,怎麽可能阻擋生龍活虎的大明軍隊?
在《十六天魔舞》的靡靡之音中,徐達大軍還是步步逼近,大有直搗黃龍之勢。
改朝換代就是一場利益的再分配,元廷雖說是腐敗,卻是貴族生長的溫床。蒙古人作為優等民族,可以漢人和南人麵前作威作福。
如今大都失守,元廷滅亡,那些失意的元人貴族當然不肯善罷甘休,他們一心要奪迴屬於自己的東西,保住自己的富貴。
其中,表現最強烈的就是王保保。
王保保作為李察罕的繼承人,一開始也是有匡扶天下誌向的。當初元廷為了權勢爭奪的是昏天黑地,坐鎮大同的軍閥孛羅帖木兒攻入大都之後,滿眼想的就是女人。
他一口氣娶了元廷四十多公主,甚至打皇後的主意,讓皇後給他做小妾。皇後以年老為由,讓他找了幾個小公主,才保住了自己名節。
終於等到王保保率軍勤王,平定奸相,擁立皇太子迴京。
在平定奸相孛羅帖木兒之後,王保保甚至大度的退出大都,還政於元主,自己領兵在外,去攻打叛軍。
王保保的大公無私,換來的卻是皇太子的猜忌。
身為大元朝的太子,大元未來的主人,居然主動挑起李思齊等人反對王保保,白白喪失了趁義軍大戰,各個擊破的好時機。
王保保為了實現自己匡扶天下的計劃,不得不離開自己的老巢汴梁,開往太原,和李思齊、溫保等人爭權奪利。
這就使得徐達、常遇春一路摧枯拉朽,先下山東,後克河南,大都已經暴露在明軍麵前,門戶大開。
元朝有覆滅的危險,作為大元最後一個頂梁柱,王保保再一次顯示大度,和李思齊、張良弼等人盡釋前嫌,準備組織十萬大軍擒王,在徐達和元主苦戰的時候,抄的後路。
大都城高池深,隻要元主支撐一個月,到了七八月份,酷暑連綿,明軍就會生出瘟疫。
到時候王保保再引兵出擊,必然可以斬徐達於馬下。觀音奴也糾結一幫江湖人士,想要阻擊大明。
王保保高估了元主的節操,他居然帶著老婆孩子逃跑了。
聽到消息,王保保差一點沒有吐血:老子什麽都準備好了,就等著東進和徐達、常遇春決一死戰了。你他麽跑了,真是坑爹啊!
他捂著胸口,歎息道:“昔日成吉思汗以數萬大軍橫行天下,今大都有十萬大軍,太原亦有步騎兵十萬,主上竟然不戰而走。元主昏庸,何以至此!”
還是諸將和他妹妹觀音奴勸解他:“大哥,你可是大元的頂梁柱啊,你可不能倒下啊!”
在徐達、常遇春大軍到通州的時候,心虛的元順帝還是帶著妻兒老小和他那些濃妝豔抹的妖姬逃到上都。
徐達、常遇春大軍兵不血刃,就收服了失去四百多年燕雲十六州。
這是一件不朽的功績,因為自從石敬瑭為了做皇帝,白燕雲十六州給了遼國,是漢人第一次收服這裏。
無論是檀淵之盟,還是後來的靖康之恥,都是因為失去了北部屏障。
丟了燕雲地區,絕不是漢人失去養馬地那麽簡單。
沒有燕山阻擋,北方的鐵騎就可以一馬平川的踏進中原腹地。
這是讓漢人感到屈辱的地方,也是讓漢人自豪的開始。
而這個光榮,屬於徐達,常遇春,更屬於朱元璋。
捷報傳到應天,老朱高興的差一點沒有蹦起來,還給妥歡帖木兒一個又屈辱性子的名號—元順帝,以表彰他順應天意,把皇位送給自己。
沒有想到馬秀英看著像個菩薩,居然什麽都瞞不過她。
“哼,有內鬼,看我迴去不···”
朱標直覺就想到是他身邊的兩個宮女馬春梅和夏小蘭告的密,就拿她們來威脅馬秀英。
這如何能瞞過馬秀英,麵對兒子的威脅,她隻是伸出一根手指點在兒子身上:“你少冤枉好人,那兩個丫頭是我派去照看你的,她們可沒有給我傳遞消息!”
“那是誰?”
“你甭管是誰,你不交保證金,你別想從我這裏要一分地!”
“嘿!”
朱標裝起了孝子,跪在馬秀英身邊道:“我是不是你親生的?”
對於朱標的這個懷疑,馬秀英感覺受到了侮辱和挑戰,她正色道:“你什麽意思!”
“我們是親母子,那就應該有難同當!我出三百兩,你出七百兩!”
馬秀英沒有想到,兒子在和自己討價還價,還要占自己好大一個便宜。
她被兒子弄得是哭笑不得:“不行!”
“五五開!”
“不行!”
朱標裝著忍痛割肉的樣子,頗為難的說:“這樣吧,六四開!”
“不行,最多一九,我一你九!”
“三七不能再多了!”
馬秀英撇著嘴說道:“二八!”
朱標勃然大怒道:“馬秀英,你還是人嗎?哼,還大人呢!就會占小孩子便宜。”
“馬秀英都叫了?那你找別人種吧!”
“別別,娘我錯了!二八就二八。如果秋天糧食豐收了,你可要把錢還我!”
嘴上這樣說,可是朱標也知道,這錢八成是要不迴來了。
馬秀英狡黠的笑著說道:“好,到時候我還你!”
朱標忙著為百姓謀福祉的時候,老爹也沒有閑著,他坐鎮汴梁指揮對北元的用兵。
在老朱統一指揮下,朱文正、馮勝領兵西進,開赴關中,徐達,常遇春則是帶兵北上,直搗元廷。
洪武元年六月,徐達大軍攻克通州,離大都已經一步之遙了。馬上就要到三伏天,到時候天氣酷暑難耐,不利於大軍作戰。
徐達不敢怠慢,趕緊組織攻城,卻發現已經沒有對手了。沒錯,就是沒有對手了。
在大軍壓境之下,元順帝不僅沒有積極地組織防禦,而是一如既往的在宮裏演練演揲兒法,大跳《十六天魔舞》,把阻止明軍北上的希望寄托在佛主身上。
佛祖擋不住坐鎮山西大同的孛羅帖木兒,怎麽可能阻擋生龍活虎的大明軍隊?
在《十六天魔舞》的靡靡之音中,徐達大軍還是步步逼近,大有直搗黃龍之勢。
改朝換代就是一場利益的再分配,元廷雖說是腐敗,卻是貴族生長的溫床。蒙古人作為優等民族,可以漢人和南人麵前作威作福。
如今大都失守,元廷滅亡,那些失意的元人貴族當然不肯善罷甘休,他們一心要奪迴屬於自己的東西,保住自己的富貴。
其中,表現最強烈的就是王保保。
王保保作為李察罕的繼承人,一開始也是有匡扶天下誌向的。當初元廷為了權勢爭奪的是昏天黑地,坐鎮大同的軍閥孛羅帖木兒攻入大都之後,滿眼想的就是女人。
他一口氣娶了元廷四十多公主,甚至打皇後的主意,讓皇後給他做小妾。皇後以年老為由,讓他找了幾個小公主,才保住了自己名節。
終於等到王保保率軍勤王,平定奸相,擁立皇太子迴京。
在平定奸相孛羅帖木兒之後,王保保甚至大度的退出大都,還政於元主,自己領兵在外,去攻打叛軍。
王保保的大公無私,換來的卻是皇太子的猜忌。
身為大元朝的太子,大元未來的主人,居然主動挑起李思齊等人反對王保保,白白喪失了趁義軍大戰,各個擊破的好時機。
王保保為了實現自己匡扶天下的計劃,不得不離開自己的老巢汴梁,開往太原,和李思齊、溫保等人爭權奪利。
這就使得徐達、常遇春一路摧枯拉朽,先下山東,後克河南,大都已經暴露在明軍麵前,門戶大開。
元朝有覆滅的危險,作為大元最後一個頂梁柱,王保保再一次顯示大度,和李思齊、張良弼等人盡釋前嫌,準備組織十萬大軍擒王,在徐達和元主苦戰的時候,抄的後路。
大都城高池深,隻要元主支撐一個月,到了七八月份,酷暑連綿,明軍就會生出瘟疫。
到時候王保保再引兵出擊,必然可以斬徐達於馬下。觀音奴也糾結一幫江湖人士,想要阻擊大明。
王保保高估了元主的節操,他居然帶著老婆孩子逃跑了。
聽到消息,王保保差一點沒有吐血:老子什麽都準備好了,就等著東進和徐達、常遇春決一死戰了。你他麽跑了,真是坑爹啊!
他捂著胸口,歎息道:“昔日成吉思汗以數萬大軍橫行天下,今大都有十萬大軍,太原亦有步騎兵十萬,主上竟然不戰而走。元主昏庸,何以至此!”
還是諸將和他妹妹觀音奴勸解他:“大哥,你可是大元的頂梁柱啊,你可不能倒下啊!”
在徐達、常遇春大軍到通州的時候,心虛的元順帝還是帶著妻兒老小和他那些濃妝豔抹的妖姬逃到上都。
徐達、常遇春大軍兵不血刃,就收服了失去四百多年燕雲十六州。
這是一件不朽的功績,因為自從石敬瑭為了做皇帝,白燕雲十六州給了遼國,是漢人第一次收服這裏。
無論是檀淵之盟,還是後來的靖康之恥,都是因為失去了北部屏障。
丟了燕雲地區,絕不是漢人失去養馬地那麽簡單。
沒有燕山阻擋,北方的鐵騎就可以一馬平川的踏進中原腹地。
這是讓漢人感到屈辱的地方,也是讓漢人自豪的開始。
而這個光榮,屬於徐達,常遇春,更屬於朱元璋。
捷報傳到應天,老朱高興的差一點沒有蹦起來,還給妥歡帖木兒一個又屈辱性子的名號—元順帝,以表彰他順應天意,把皇位送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