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受封太子
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標反了 作者:大夢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套皇帝登基大典,莊重而威嚴,讓人欽羨不已。
怪不得幾千年以來,人們鬥得昏天黑地,就是為了爭當皇帝,光這儀式就滿滿的成就感。
朱標暗自發誓,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一定要過一把做皇帝的癮。
老朱對皇後馬氏、長子朱標的寵愛近乎偏執,登基大典一結束,就派人冊封皇後和皇太子,還要欽天監擇日行冊封大典。
古時候冊封皇後沒有禮儀,到了漢靈帝冊封宋美人為皇後的時候,才有了冊封儀式。
皇帝派出太尉拿著皇帝節符,皇後璽綬,宣讀皇帝詔書。
皇後跪在地上,朝北邊接受冊封,以後就形成一種定式。
得益於精明幹練的李善長,在立國之前,就參考唐宋禮,定下了冊封皇後和皇太子的禮儀。
凡冊封皇後,皇帝要提前三天齋戒沐浴,派出官員禱告於天地、太廟。
前一天,有司在奉天殿禦座前設立一個書案,書案一旁是司儀官的位子。
百官、侍從們和上朝的時候一樣,恭恭敬敬的站著。
冊封這一天,扈從儀仗、甲士和鼓樂提前到位,在書案上放了一個香爐,提前焚香。
天剛亮,使臣和百官先進奉天殿。然後就是擊鼓三通,朱元璋穿著冕服來到大殿。
禮部官員捧著立後詔書和璽綬,放在桌子上。
其他執事官員也各就各位,立後大典就正式開始。
吹鼓手開始奏樂,大家先向皇帝拜四拜,然後起身。
宣旨官開啟皇後金寶、金冊,請示皇帝完,從中門出,到丹陛前,對兩位使者宣旨:“陛下有旨。”
兩個使者都跪下,宣旨官才朗讀聖旨:“冊封馬氏為皇後,命爾等去中宮宣旨。”
正副使者,跪著接受了聖旨。
執事抬著皇後金冊和璽綬出來,正使拿著金冊,副使拿著端著璽綬,拜了四拜,在持節官的的帶領下,去中宮宣旨。
到了中宮,皇後馬秀英已經早早的穿上九龍四鳳冠,穿著禕衣,在皇後宮中大殿上,向南而立。
鼓樂聲停止,使臣到內侍前,告訴內侍:“臣奉命給皇後娘娘送冊封金冊。”
內侍到皇後那裏稟告了,迴到原來的位置,使臣才把金冊授予內侍,內侍跪著接受了,就,交給一旁的太監。
副使也用同樣的辦法把璽綬交給內侍,內侍也是跪著接受了。
其他人都站迴原位,內侍才帶著金冊、璽綬迴到中宮。
內侍道:“有製。”
一旁的尚儀官說道:“跪。”
馬秀英就跪在地上,拜了四拜,內侍才開始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召曰:朕惟道原天地,乾始必賴乎坤成,化洽家邦····吳王妃馬氏,為朕元妻,賢良淑德宜正後宮位,母儀天下。今賜寶冊立為皇後····”
內侍讀完聖旨,讀冊太監又開始讀冊封馬秀英的金冊。讀完了,跪著把金寶、金冊都跪著交給馬秀英,馬秀英跪著接受,分別交給兩個女官。
尚儀官有說道:“跪。”
馬秀英恭恭敬敬的跪下,內侍出來對正負使臣說道:“皇後受冊禮完成。”
正負使臣迴去複命,馬秀英接了金寶、金冊,登上後位,接受內外命婦朝賀。
先是以孫魯育為首的內命婦,領著一幫嬪妃跪在馬秀英身邊恭賀道:“皇後娘娘接受皇帝冊封,穩居中宮,我等特來朝賀。”
命婦們拜了兩拜,各迴各位。
接著就是李善長媳婦為首的一般外命婦前來道賀。
行完禮,馬秀英下座,在奏樂聲中,迴到寢宮。
到第二天,就是百官上表慶賀,恭賀老朱有了皇後。
老朱到宮中接受群臣慶賀,禮儀和平常上朝一樣。
於是老朱命太史令占卜選一個日子,讓馬秀英拜謁太廟。
為了表示馬秀英的誠意,先獻上一份太牢禮。
馬秀英沐浴齋戒三天,內外命婦齋戒一天,穿上朝服,一起去太廟禱告。
拜完太廟,朱元璋在謹身殿招待群臣,馬秀英也在宮中招待各位命婦,立後才算結束。
冊封完皇後,接著就是冊封太子。
秦始皇設太子,所以皇太子一說,使從漢惠帝開始的,,他也是第一個皇太子。
漢明帝時候,成就開始有了冊封太子的禮儀。
明朝時候,在建國前,就有了冊立皇太子儀式,這是李善長帶著一幫文臣,找遍了典籍才編撰出來的。
冊封皇太子和冊封皇後一樣,禮儀頗為繁瑣。
隻是冊封皇後是在中宮,還有兩個使者,冊封太子卻是在奉天殿。皇後要接受內外命婦朝拜,皇太子要接受群臣和諸位兄弟朝賀,幾個皇子還要到皇後處朝賀。
論理,太子還要再武英殿拜見幾個叔叔,對著他們拜上四拜,叔叔們可以坐著受禮i。
老朱家人口單薄,朱元璋也沒有在世的兄弟,所以這個榮耀就由姑父李貞來享受了。
李貞雖然時長輩,到底是外人,本來堅持不受。朱元璋就這麽一個同輩的親人了,所以不允,讓他坦然而受。
見到眾位兄長,也要性家人禮。對著他們兩拜,眾兄長站著受禮。
朱標是家中長子,自沒有兄長,卻又很多義兄。
在打天下的時候,老朱都賜他們姓朱。打下天下後,都讓他們改迴原姓。
老朱本來想讓朱文正和沐英受禮,又怕寒了眾位義子的心。就以諸位義子都在外作戰為由,取消了這個環節。
這些年朱標屢建功勳,所以大家都知道朱標是當仁不讓的太子。
如今老朱冊封的聖旨下來,隻是走一個程序。
這一年,朱標才十一歲,比曆史上足足提前了兩年。
封了皇後和太子之後,又封了左右丞相,這迴李善長終於是如願以償的扶正,做了左丞相,成了名義上和實際上中書省的一把手,但是也多了一個職務太子少師。
老朱對朱標的喜愛超過了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太子,給了他超乎規格的待遇:
除了左丞相李善長為太子少師外,右丞相徐達兼任太子少傅,中書平章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禦史中丞劉基為讚善大夫,開國最重要的幾個功臣都做了太子府屬官。
此外,馮勝、鄧愈、湯和、胡美、廖永忠等文臣武將也都在太子府任職。
朱元璋就是靠這套班底打天下,如今都留給了兒子,可見對兒子的重視。
怪不得幾千年以來,人們鬥得昏天黑地,就是為了爭當皇帝,光這儀式就滿滿的成就感。
朱標暗自發誓,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一定要過一把做皇帝的癮。
老朱對皇後馬氏、長子朱標的寵愛近乎偏執,登基大典一結束,就派人冊封皇後和皇太子,還要欽天監擇日行冊封大典。
古時候冊封皇後沒有禮儀,到了漢靈帝冊封宋美人為皇後的時候,才有了冊封儀式。
皇帝派出太尉拿著皇帝節符,皇後璽綬,宣讀皇帝詔書。
皇後跪在地上,朝北邊接受冊封,以後就形成一種定式。
得益於精明幹練的李善長,在立國之前,就參考唐宋禮,定下了冊封皇後和皇太子的禮儀。
凡冊封皇後,皇帝要提前三天齋戒沐浴,派出官員禱告於天地、太廟。
前一天,有司在奉天殿禦座前設立一個書案,書案一旁是司儀官的位子。
百官、侍從們和上朝的時候一樣,恭恭敬敬的站著。
冊封這一天,扈從儀仗、甲士和鼓樂提前到位,在書案上放了一個香爐,提前焚香。
天剛亮,使臣和百官先進奉天殿。然後就是擊鼓三通,朱元璋穿著冕服來到大殿。
禮部官員捧著立後詔書和璽綬,放在桌子上。
其他執事官員也各就各位,立後大典就正式開始。
吹鼓手開始奏樂,大家先向皇帝拜四拜,然後起身。
宣旨官開啟皇後金寶、金冊,請示皇帝完,從中門出,到丹陛前,對兩位使者宣旨:“陛下有旨。”
兩個使者都跪下,宣旨官才朗讀聖旨:“冊封馬氏為皇後,命爾等去中宮宣旨。”
正副使者,跪著接受了聖旨。
執事抬著皇後金冊和璽綬出來,正使拿著金冊,副使拿著端著璽綬,拜了四拜,在持節官的的帶領下,去中宮宣旨。
到了中宮,皇後馬秀英已經早早的穿上九龍四鳳冠,穿著禕衣,在皇後宮中大殿上,向南而立。
鼓樂聲停止,使臣到內侍前,告訴內侍:“臣奉命給皇後娘娘送冊封金冊。”
內侍到皇後那裏稟告了,迴到原來的位置,使臣才把金冊授予內侍,內侍跪著接受了,就,交給一旁的太監。
副使也用同樣的辦法把璽綬交給內侍,內侍也是跪著接受了。
其他人都站迴原位,內侍才帶著金冊、璽綬迴到中宮。
內侍道:“有製。”
一旁的尚儀官說道:“跪。”
馬秀英就跪在地上,拜了四拜,內侍才開始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召曰:朕惟道原天地,乾始必賴乎坤成,化洽家邦····吳王妃馬氏,為朕元妻,賢良淑德宜正後宮位,母儀天下。今賜寶冊立為皇後····”
內侍讀完聖旨,讀冊太監又開始讀冊封馬秀英的金冊。讀完了,跪著把金寶、金冊都跪著交給馬秀英,馬秀英跪著接受,分別交給兩個女官。
尚儀官有說道:“跪。”
馬秀英恭恭敬敬的跪下,內侍出來對正負使臣說道:“皇後受冊禮完成。”
正負使臣迴去複命,馬秀英接了金寶、金冊,登上後位,接受內外命婦朝賀。
先是以孫魯育為首的內命婦,領著一幫嬪妃跪在馬秀英身邊恭賀道:“皇後娘娘接受皇帝冊封,穩居中宮,我等特來朝賀。”
命婦們拜了兩拜,各迴各位。
接著就是李善長媳婦為首的一般外命婦前來道賀。
行完禮,馬秀英下座,在奏樂聲中,迴到寢宮。
到第二天,就是百官上表慶賀,恭賀老朱有了皇後。
老朱到宮中接受群臣慶賀,禮儀和平常上朝一樣。
於是老朱命太史令占卜選一個日子,讓馬秀英拜謁太廟。
為了表示馬秀英的誠意,先獻上一份太牢禮。
馬秀英沐浴齋戒三天,內外命婦齋戒一天,穿上朝服,一起去太廟禱告。
拜完太廟,朱元璋在謹身殿招待群臣,馬秀英也在宮中招待各位命婦,立後才算結束。
冊封完皇後,接著就是冊封太子。
秦始皇設太子,所以皇太子一說,使從漢惠帝開始的,,他也是第一個皇太子。
漢明帝時候,成就開始有了冊封太子的禮儀。
明朝時候,在建國前,就有了冊立皇太子儀式,這是李善長帶著一幫文臣,找遍了典籍才編撰出來的。
冊封皇太子和冊封皇後一樣,禮儀頗為繁瑣。
隻是冊封皇後是在中宮,還有兩個使者,冊封太子卻是在奉天殿。皇後要接受內外命婦朝拜,皇太子要接受群臣和諸位兄弟朝賀,幾個皇子還要到皇後處朝賀。
論理,太子還要再武英殿拜見幾個叔叔,對著他們拜上四拜,叔叔們可以坐著受禮i。
老朱家人口單薄,朱元璋也沒有在世的兄弟,所以這個榮耀就由姑父李貞來享受了。
李貞雖然時長輩,到底是外人,本來堅持不受。朱元璋就這麽一個同輩的親人了,所以不允,讓他坦然而受。
見到眾位兄長,也要性家人禮。對著他們兩拜,眾兄長站著受禮。
朱標是家中長子,自沒有兄長,卻又很多義兄。
在打天下的時候,老朱都賜他們姓朱。打下天下後,都讓他們改迴原姓。
老朱本來想讓朱文正和沐英受禮,又怕寒了眾位義子的心。就以諸位義子都在外作戰為由,取消了這個環節。
這些年朱標屢建功勳,所以大家都知道朱標是當仁不讓的太子。
如今老朱冊封的聖旨下來,隻是走一個程序。
這一年,朱標才十一歲,比曆史上足足提前了兩年。
封了皇後和太子之後,又封了左右丞相,這迴李善長終於是如願以償的扶正,做了左丞相,成了名義上和實際上中書省的一把手,但是也多了一個職務太子少師。
老朱對朱標的喜愛超過了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太子,給了他超乎規格的待遇:
除了左丞相李善長為太子少師外,右丞相徐達兼任太子少傅,中書平章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禦史中丞劉基為讚善大夫,開國最重要的幾個功臣都做了太子府屬官。
此外,馮勝、鄧愈、湯和、胡美、廖永忠等文臣武將也都在太子府任職。
朱元璋就是靠這套班底打天下,如今都留給了兒子,可見對兒子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