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誕生就是一個人擁有了一生的時間,從他來到這個世上開始,時間的秒表便開始按下,滴…答…,滴…答…在悄悄地算計著生命的長短。從秒到分,從分到小時,從小時到日,從日到月,從月到年,總是似乎這麽不經意間地在增長人的年齡。
轉眼,時間到了公元一九七八年,田裏的土地變得鬆軟,鼻子裏已經能夠聞到蠶豆花的一絲隱隱的香氣,而天空的陽光也不再懶洋洋的,中午曬在人身上,會讓人感覺要脫去那沉重的棉襖了,春天真的要來了。
孫榮然也已經六歲了,雖然因為身體底子薄,這六年裏時不時犯肺炎哮喘的,但終究是歪歪扭扭地成長過來了,祖母每年開春這個時候,會守在池塘邊抓幾隻耐不住寒冷的冬季迫不及待到池塘邊來感受春天的癩蛤蟆帶迴家,剖開它們的肚子,把冬天的雞蛋塞到它們的肚子裏,然後用泥巴包裹了整個癩蛤蟆,放在灰堆裏煨熟了,讓孫榮然吃下那個雞蛋。
她不知道從哪兒問來的這個偏方,她深信自己的孫子隻要堅持吃,那個哮喘的癆病一定能夠治好的。為了自己的孫子的身體,她一直在努力的。
現在,孫榮然似乎真的有點強壯了,平時大牆門裏麵和他的幾個堂兄弟打鬧不夠,還經常到大牆門外的大曬場上和隔壁與他同齡的楊誌林的兒子楊國東一起玩耍了。當然這個年齡的他也已經很懂事了,他會幫著祖母一起幹些活了,收曬場上的衣服,喚迴自家的老母雞進雞籠等活了。
這天的傍晚,隔壁新光大隊的小學操場據說有露天電影《南征北戰》放映的,孫榮然和他的幾個堂兄弟小玩伴們心裏早就癢癢著要一起跟著那個大堂兄,孫繼騫大伯的大兒子孫榮暉去那看電影的。
孫榮然早早地去喚自家的老母雞迴籠,可是找到東找到西就是不見母雞的蹤影,眼看著天色暗下來了,祖母便和他一起拿著手電筒去鄰居家的雞箱裏照著尋下。
農村的老母雞有的時候會跟著別家的雞歸宿去的,不找迴的話,養成習慣,以後就經常夜不歸宿了,雞蛋也會下在人家窩裏的。所以這個老母雞一定得把它找迴來的。
大牆門內的幾戶都找過了,沒有,大牆門外的孫茂清三兄弟家,楊誌林家也找過了,都沒有。眼看著小夥伴們和堂大哥一起去看電影了,而孫榮然卻不能去了,心裏一肚子的不高興,這瘟殺的老母雞,偏偏這個時候離家出走。
在外幹活的孫繼剛夫婦也迴家來了,勸還不罷休的祖母一起先吃晚飯:雞總會在的,說不定明天就迴來了。
於是一家五口開始吃飯了,父親在了,榮然是不敢發脾氣的,況且妹妹孫榮平也已經四歲了,弄得不好又要被母親說自己不乖,妹妹最乖的。
母親似乎對女兒的愛要比對兒子的愛多的,母子倆也常為這吵的,榮然一直覺得母親有偏心的,也許一出生就沒喝到自己母親的母乳有關係,榮然一直在村裏被一些用母乳喂過他的嬸子們討叫一聲姆媽的:你可喝過我的奶的,榮然。 晚飯是在悶悶不樂中結束的,吃好飯,祖母照常洗碗喂豬,準備坐下來紡線的。
突然大牆門外有人在高喊:著火啦!著火啦!
一家人趕緊跑出大牆門去看誰家著火了。跑出牆門卻發現是遠房的曾叔祖小兒子孫奕清家二樓著火了。
孫奕清的大哥孫茂清和二哥孫睿清都已經結婚了,三兄弟分了家,隻有孫奕清還未有對象和他的父親和兩個母親一起生活。
此時那個二太太趴在窗台上拚命喊著救火,而孫茂清和孫睿清已經赤著膊從水缸裏拎著水在撲救了。
聽到喊聲的鄰居們也都拿著水桶拎著水奔過來了,很快一條水桶接遞的長龍形成了,一頭在大曬場西麵的水溝裏,一頭在東麵著火的孫奕清家,水桶有條不紊地在長龍間傳遞,滿桶過去,空桶迴來,站在樓上的孫茂清兩兄弟一個不停地從長龍那接過水桶把水潑出去,然後扔在一邊,另一個撿起水桶遞迴給長龍傳迴去。
祖母一見這情形,一下子癱坐在大牆門外的石台階上了,嘴裏不知所措地喃喃著:“這可怎麽辦!這可怎麽辦!這瘟殺的雞啊,害死人家了。”
孫榮然很奇怪這火怎麽跟雞有關的?祖母對他說著火是不是剛才她和他一起打著手電筒去找那雞,手電筒裏的電留在那裏引燃了火?
孫榮然告訴祖母:“不會的,不會的,奶奶,手電筒不是蠟燭,不會引起火災的。”
這個時候孫繼剛拉了下褚鴻英的衣服,夫妻兩個趕緊跑迴自己家二樓的房裏搬出裝著衣服的箱子什麽的,能搬的趕緊搬。
孫榮然跟著父親上樓也去幫忙,嘴裏問父親:“爹,怎麽我們也要搬東西?”
孫繼剛忙裏偷閑地迴答道:“我們和他們一牆之隔,火會燒過來的,趁現在能搬趕緊搬點。”
孫榮然這個時候才明白父親搬自家東西的道理。
好在火勢終究被控製住了,整個村的人都趕過來了,這火在這麽多人麵前自然是踩都要被踩滅的了。
這個時候大家才發現著火的地方就是孫奕清睡的床,其它地方根本沒著。
可孫奕清人呢?從著火開始到火滅都沒看到他人,人們開始找他了,卻一直找不到,大家開始著急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孫奕清吹著口哨迴來了,見大曬場上這麽多人才知道家裏鬧火災了,而燒掉的是他的那張木床,他剛才那副逍遙勁一下子也被火燒盡了似的癱軟在地上:“是我的錯!我的錯!”
人們這才知道這小年輕晚飯前偷偷拿了他那老父親的一支煙,躲在房裏偷偷吸著,樓下他娘叫他吃飯,他匆忙將煙在樓板上按了下,扔在床底下便下樓吃飯去了,因為今晚他準備瞞著家人去看電影,順便和約好的姑娘談談對象的。誰知那煙竟然沒被徹底按滅,殘存的火星引燃了蚊帳,燒了起來。
一場大火總算破了案,祖母掛在心頭的自責也被消除了。好在沒有把房子燒光,孫奕清被他父親訓斥一頓後也就算過去了。
這個年齡的孫榮然和一九七八年這個年歲一樣總是有一種不一樣的變化開始了,他似乎特別愛吃豬肉了,隔壁在杭鋼廠做工人的堂二叔孫繼澤家裏因為有肉票經常看他拎迴家一點肉,不一會便能聞到他家飄出的肉香味的,這個時候孫榮然真的嘴饞的要流下口水了,雖然二叔的母親也很疼愛孫榮然,會拿一點過來給他解解饞,但自己大兒子也有三個小孩,拿多了,那個堂二嬸可隨時會翻臉和二叔祖婆吵的。
二叔現在又有了第二個孩子,女兒孫榮瑜,夫妻兩個寶貝的很,好吃的東西,堂二嬸自己女兒都吃不過來呢,怎麽可能更多地去照顧別人家的孩子。
家裏沒那麽多錢買豬肉的,祖母想辦法在自留地上種了幾株冬瓜,然後把冬瓜摘迴家紅燒了給孫榮然吃,告訴他:“榮然乖,這是奶奶給你燒的洋豬肉。”
小孩子總是經不起哄騙的,加上冬瓜紅燒的醬油味和那紅燒豬肉的醬油味差不多的,即使有一點差別,祖母也告訴他這是洋豬肉和豬肉總有一點點差別的。於是整個一碗冬瓜都被孫榮然吃的精光,連那湯水也被他喝光。
家裏的日子由於孫榮然父親的勤勞和聰明也在變得越來越好了。
你看,這不,榮然父親從大修段朋友那裏弄到了一點他們用剩的準備報廢的洋灰,還有他從廢棄的斷水泥枕木那敲出的一些鋼筋。
於是父親孫繼剛準備在大牆門外原先那個豬圈那搞一個大項目,把那低矮的木頭搭的豬圈拆了,造一個二十平米左右的磚塊水泥造的平台房子,下麵可以養豬,平台上麵可以曬曬東西。
磚塊可以去公社雞籠山那邊搞點煤渣製的磚,這個磚不用憑票買的。石灰沒有可以用電化廠的電石渣代替的,現在缺的就是和灰用的沙子。
材料準備的差不多了,這沙子隻能去六裏地開外的錢塘江邊的半爿山那裏的黃沙碼頭光一點迴來的。這個活便落到了孫榮然母親和孫榮然的頭上。
夏天的大地和人一樣很早就醒了,太陽一睜開眼就把它的目光拋灑在各個角落,昨天的那熱氣還未散去,就又被那熊熊日光在加熱了。
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都還未睡夠,就為了躲開中午那個毒辣的日光,一早就出門做事去了,半開著眼,走路都像是在夢遊一樣飄飄忽忽的,幸虧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睡眠不足,盡管腳在走路,眼似乎還未起床,但心卻放到當鋪裏了,因此路上大家還是相安無事的。
孫榮然和他母親也在這個人流裏一早流向半爿山去了,早上四點不到就起床對一個六歲的孩子來說是很困難的,但知道要去一個未曾到過可以看到錢塘江大船的地方,榮然是很興奮的,這對他來說已經是一趟很遠的遠門了。
半爿山其實是是雞鳴山拖在錢塘江裏的末段尾巴,雞鳴山尤如一條從錢塘江裏爬上來的龍蜿蜒東行,隻是那一末段的尾巴被西江塘斬斷了留在了江裏邊。
錢塘江南岸的山據傳說是從江北的九溪十八澗跑出來的,當時有十條龍逃過了錢塘江,結果一一被砍了頭,隻有一條逃到了永興塘灣那一帶,因此這一帶有句老話:十龍九斬頭,一龍逃到塘灣頭。
半爿山便似山非山地立在江邊了,猶如一個淘氣的孩子,潮水漲上來的時候,它便和岸堤這個家揮手而離家出走飄蕩在外了,潮水退了,它便又迴到了岸堤的懷抱。
半爿山麵江的這一側比較深,適合一些裝滿重物的大船停泊。公社便在這裏因地製宜建成了一個天然的黃沙碼頭,主要讓黃沙船停靠這裏裝卸,於是這裏成了一個天然的沙場。
那些挑船工每天都要把一船船的沙子用竹撮箕挑上岸的,他們挑過的一路時間長了漏下的沙子就形成了一條條的沙路。孫榮然和他母親就是要在他們走過的路上光起他們漏下來的沙子,積少成多的。
活是簡單的,一把掃帚,一把鐵鍬就能光沙了。但在光沙的時候隻能是見縫插針地幹一下的,挑船工走過來了,是千萬不能擋他們的道的,影響了他們的活自然會被趕走的。因此光沙的時候隻能戰戰兢兢,瞻前顧後的。
沙子散落最多的地方其實是半爿山裝沙的汽車開到西江塘上的那段路,這段路是連接半爿山和西江塘的,中間低,兩端高,汽車先要從半爿山下坡,然後開到西江塘上是一段上坡。裝滿了黃沙的車子下坡的時候速度快一點,在坑坑窪窪的路上一晃一晃的,沙子便會搖落在路上。而上坡的時候,車子雖然會像甲殼蟲一樣哼唧哼唧地努力向上慢慢爬,但車屁股因為斜度會像拉屎一樣時不時拉出一攤一攤的沙子。
隻是汽車不停地在這個路上來來往往的不安全,沙子雖然多,隻能等到中午汽車駕駛員和沙場的所有人休息的時候才能放開手腳去這路上掃沙,光沙的。而這個時候太陽是不遮不攔地直接在頭頂盡情將它的熱灌注給你了,連風也懶得吹了,被太陽光趕跑了。人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好幾遍了,外麵可以看到一圈圈白花花的痕跡,那是身上的鹽分結成的,帶來的水早已被喝光了。
孫榮然口渴得實在忍不住了,便跑到江邊喝一口江水,江水都被太陽曬的有點發燙了。可是這個時間卻是掃沙子的最好時機,帶來的當作午飯的冷飯可以遲一點吃,但掃沙子的時機不能錯過。
於是這個時候,孫榮然抓緊時間將沙子掃成一堆一堆的,母親褚鴻英一鍬一鍬把沙子鍬到竹撮箕裏拎到旁邊倒到她們掃了一上午集中堆放的那個沙堆上。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五點多,沙子已經光了差不多有滿滿一人力車了,孫繼剛也拉著空車來裝沙子了。他給榮然母子兩個帶來了兩個大芝麻餅,肚子已經有點發餓的孫榮然開心地不得了,拿起餅子就咬,盡管嘴巴很幹,他一點也不在乎,這是父親給他的獎賞,他在父親麵前感到有點該得如此獎賞的。
而父親孫繼剛卻一邊開心地看著兒子吃著芝麻餅,一邊將沙子一鍬一鍬地甩上人力板車。
裝好沙子後,孫繼剛把著車杠在前麵用力拉著,並把控著方向,褚鴻英背著繩子在前麵拉纖,孫榮然在後麵推著車子。三個人如螞蟻搬青蟲般把沙子拖迴家裏,連夜用篩子把掃沙時掃入沙子裏的石頭篩出來,這一天的工作才算完成了。
就這樣連續的三天,沙子也差不多夠用了,孫繼剛便把鋼筋先紮好框架,用方木圍在框架四周。
然後把洋灰和沙子先攪拌均勻,再把從大修段那邊討要來的細石子拌入,加水攪拌成混凝土。
接下來他把混凝土倒入方木圍好的框架,仔細地用木泥板用力拍實,再用鐵泥板將水泥板趟平。
最後他輕輕拍拍四周圍著的方木,小心翼翼地將方木緩緩挪開,於是一塊平整的水泥板便預製成功了。
這些水泥板都是用來做平台的屋頂的。 等到所有的水泥板都預製好了,孫繼剛便開始砌牆起房了。
一個星期以後,一間漂亮的平房便矗立在人們的眼前,周圍的鄰居看了後都不禁嘖嘖讚歎:繼剛就是聰明,連他家的豬都住的要比人好的。這些話裏已經甚至有些嫉妒了。但的確在還有人住茅草屋的大隊裏,這平房的確是惹眼的了。
轉眼,時間到了公元一九七八年,田裏的土地變得鬆軟,鼻子裏已經能夠聞到蠶豆花的一絲隱隱的香氣,而天空的陽光也不再懶洋洋的,中午曬在人身上,會讓人感覺要脫去那沉重的棉襖了,春天真的要來了。
孫榮然也已經六歲了,雖然因為身體底子薄,這六年裏時不時犯肺炎哮喘的,但終究是歪歪扭扭地成長過來了,祖母每年開春這個時候,會守在池塘邊抓幾隻耐不住寒冷的冬季迫不及待到池塘邊來感受春天的癩蛤蟆帶迴家,剖開它們的肚子,把冬天的雞蛋塞到它們的肚子裏,然後用泥巴包裹了整個癩蛤蟆,放在灰堆裏煨熟了,讓孫榮然吃下那個雞蛋。
她不知道從哪兒問來的這個偏方,她深信自己的孫子隻要堅持吃,那個哮喘的癆病一定能夠治好的。為了自己的孫子的身體,她一直在努力的。
現在,孫榮然似乎真的有點強壯了,平時大牆門裏麵和他的幾個堂兄弟打鬧不夠,還經常到大牆門外的大曬場上和隔壁與他同齡的楊誌林的兒子楊國東一起玩耍了。當然這個年齡的他也已經很懂事了,他會幫著祖母一起幹些活了,收曬場上的衣服,喚迴自家的老母雞進雞籠等活了。
這天的傍晚,隔壁新光大隊的小學操場據說有露天電影《南征北戰》放映的,孫榮然和他的幾個堂兄弟小玩伴們心裏早就癢癢著要一起跟著那個大堂兄,孫繼騫大伯的大兒子孫榮暉去那看電影的。
孫榮然早早地去喚自家的老母雞迴籠,可是找到東找到西就是不見母雞的蹤影,眼看著天色暗下來了,祖母便和他一起拿著手電筒去鄰居家的雞箱裏照著尋下。
農村的老母雞有的時候會跟著別家的雞歸宿去的,不找迴的話,養成習慣,以後就經常夜不歸宿了,雞蛋也會下在人家窩裏的。所以這個老母雞一定得把它找迴來的。
大牆門內的幾戶都找過了,沒有,大牆門外的孫茂清三兄弟家,楊誌林家也找過了,都沒有。眼看著小夥伴們和堂大哥一起去看電影了,而孫榮然卻不能去了,心裏一肚子的不高興,這瘟殺的老母雞,偏偏這個時候離家出走。
在外幹活的孫繼剛夫婦也迴家來了,勸還不罷休的祖母一起先吃晚飯:雞總會在的,說不定明天就迴來了。
於是一家五口開始吃飯了,父親在了,榮然是不敢發脾氣的,況且妹妹孫榮平也已經四歲了,弄得不好又要被母親說自己不乖,妹妹最乖的。
母親似乎對女兒的愛要比對兒子的愛多的,母子倆也常為這吵的,榮然一直覺得母親有偏心的,也許一出生就沒喝到自己母親的母乳有關係,榮然一直在村裏被一些用母乳喂過他的嬸子們討叫一聲姆媽的:你可喝過我的奶的,榮然。 晚飯是在悶悶不樂中結束的,吃好飯,祖母照常洗碗喂豬,準備坐下來紡線的。
突然大牆門外有人在高喊:著火啦!著火啦!
一家人趕緊跑出大牆門去看誰家著火了。跑出牆門卻發現是遠房的曾叔祖小兒子孫奕清家二樓著火了。
孫奕清的大哥孫茂清和二哥孫睿清都已經結婚了,三兄弟分了家,隻有孫奕清還未有對象和他的父親和兩個母親一起生活。
此時那個二太太趴在窗台上拚命喊著救火,而孫茂清和孫睿清已經赤著膊從水缸裏拎著水在撲救了。
聽到喊聲的鄰居們也都拿著水桶拎著水奔過來了,很快一條水桶接遞的長龍形成了,一頭在大曬場西麵的水溝裏,一頭在東麵著火的孫奕清家,水桶有條不紊地在長龍間傳遞,滿桶過去,空桶迴來,站在樓上的孫茂清兩兄弟一個不停地從長龍那接過水桶把水潑出去,然後扔在一邊,另一個撿起水桶遞迴給長龍傳迴去。
祖母一見這情形,一下子癱坐在大牆門外的石台階上了,嘴裏不知所措地喃喃著:“這可怎麽辦!這可怎麽辦!這瘟殺的雞啊,害死人家了。”
孫榮然很奇怪這火怎麽跟雞有關的?祖母對他說著火是不是剛才她和他一起打著手電筒去找那雞,手電筒裏的電留在那裏引燃了火?
孫榮然告訴祖母:“不會的,不會的,奶奶,手電筒不是蠟燭,不會引起火災的。”
這個時候孫繼剛拉了下褚鴻英的衣服,夫妻兩個趕緊跑迴自己家二樓的房裏搬出裝著衣服的箱子什麽的,能搬的趕緊搬。
孫榮然跟著父親上樓也去幫忙,嘴裏問父親:“爹,怎麽我們也要搬東西?”
孫繼剛忙裏偷閑地迴答道:“我們和他們一牆之隔,火會燒過來的,趁現在能搬趕緊搬點。”
孫榮然這個時候才明白父親搬自家東西的道理。
好在火勢終究被控製住了,整個村的人都趕過來了,這火在這麽多人麵前自然是踩都要被踩滅的了。
這個時候大家才發現著火的地方就是孫奕清睡的床,其它地方根本沒著。
可孫奕清人呢?從著火開始到火滅都沒看到他人,人們開始找他了,卻一直找不到,大家開始著急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孫奕清吹著口哨迴來了,見大曬場上這麽多人才知道家裏鬧火災了,而燒掉的是他的那張木床,他剛才那副逍遙勁一下子也被火燒盡了似的癱軟在地上:“是我的錯!我的錯!”
人們這才知道這小年輕晚飯前偷偷拿了他那老父親的一支煙,躲在房裏偷偷吸著,樓下他娘叫他吃飯,他匆忙將煙在樓板上按了下,扔在床底下便下樓吃飯去了,因為今晚他準備瞞著家人去看電影,順便和約好的姑娘談談對象的。誰知那煙竟然沒被徹底按滅,殘存的火星引燃了蚊帳,燒了起來。
一場大火總算破了案,祖母掛在心頭的自責也被消除了。好在沒有把房子燒光,孫奕清被他父親訓斥一頓後也就算過去了。
這個年齡的孫榮然和一九七八年這個年歲一樣總是有一種不一樣的變化開始了,他似乎特別愛吃豬肉了,隔壁在杭鋼廠做工人的堂二叔孫繼澤家裏因為有肉票經常看他拎迴家一點肉,不一會便能聞到他家飄出的肉香味的,這個時候孫榮然真的嘴饞的要流下口水了,雖然二叔的母親也很疼愛孫榮然,會拿一點過來給他解解饞,但自己大兒子也有三個小孩,拿多了,那個堂二嬸可隨時會翻臉和二叔祖婆吵的。
二叔現在又有了第二個孩子,女兒孫榮瑜,夫妻兩個寶貝的很,好吃的東西,堂二嬸自己女兒都吃不過來呢,怎麽可能更多地去照顧別人家的孩子。
家裏沒那麽多錢買豬肉的,祖母想辦法在自留地上種了幾株冬瓜,然後把冬瓜摘迴家紅燒了給孫榮然吃,告訴他:“榮然乖,這是奶奶給你燒的洋豬肉。”
小孩子總是經不起哄騙的,加上冬瓜紅燒的醬油味和那紅燒豬肉的醬油味差不多的,即使有一點差別,祖母也告訴他這是洋豬肉和豬肉總有一點點差別的。於是整個一碗冬瓜都被孫榮然吃的精光,連那湯水也被他喝光。
家裏的日子由於孫榮然父親的勤勞和聰明也在變得越來越好了。
你看,這不,榮然父親從大修段朋友那裏弄到了一點他們用剩的準備報廢的洋灰,還有他從廢棄的斷水泥枕木那敲出的一些鋼筋。
於是父親孫繼剛準備在大牆門外原先那個豬圈那搞一個大項目,把那低矮的木頭搭的豬圈拆了,造一個二十平米左右的磚塊水泥造的平台房子,下麵可以養豬,平台上麵可以曬曬東西。
磚塊可以去公社雞籠山那邊搞點煤渣製的磚,這個磚不用憑票買的。石灰沒有可以用電化廠的電石渣代替的,現在缺的就是和灰用的沙子。
材料準備的差不多了,這沙子隻能去六裏地開外的錢塘江邊的半爿山那裏的黃沙碼頭光一點迴來的。這個活便落到了孫榮然母親和孫榮然的頭上。
夏天的大地和人一樣很早就醒了,太陽一睜開眼就把它的目光拋灑在各個角落,昨天的那熱氣還未散去,就又被那熊熊日光在加熱了。
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都還未睡夠,就為了躲開中午那個毒辣的日光,一早就出門做事去了,半開著眼,走路都像是在夢遊一樣飄飄忽忽的,幸虧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睡眠不足,盡管腳在走路,眼似乎還未起床,但心卻放到當鋪裏了,因此路上大家還是相安無事的。
孫榮然和他母親也在這個人流裏一早流向半爿山去了,早上四點不到就起床對一個六歲的孩子來說是很困難的,但知道要去一個未曾到過可以看到錢塘江大船的地方,榮然是很興奮的,這對他來說已經是一趟很遠的遠門了。
半爿山其實是是雞鳴山拖在錢塘江裏的末段尾巴,雞鳴山尤如一條從錢塘江裏爬上來的龍蜿蜒東行,隻是那一末段的尾巴被西江塘斬斷了留在了江裏邊。
錢塘江南岸的山據傳說是從江北的九溪十八澗跑出來的,當時有十條龍逃過了錢塘江,結果一一被砍了頭,隻有一條逃到了永興塘灣那一帶,因此這一帶有句老話:十龍九斬頭,一龍逃到塘灣頭。
半爿山便似山非山地立在江邊了,猶如一個淘氣的孩子,潮水漲上來的時候,它便和岸堤這個家揮手而離家出走飄蕩在外了,潮水退了,它便又迴到了岸堤的懷抱。
半爿山麵江的這一側比較深,適合一些裝滿重物的大船停泊。公社便在這裏因地製宜建成了一個天然的黃沙碼頭,主要讓黃沙船停靠這裏裝卸,於是這裏成了一個天然的沙場。
那些挑船工每天都要把一船船的沙子用竹撮箕挑上岸的,他們挑過的一路時間長了漏下的沙子就形成了一條條的沙路。孫榮然和他母親就是要在他們走過的路上光起他們漏下來的沙子,積少成多的。
活是簡單的,一把掃帚,一把鐵鍬就能光沙了。但在光沙的時候隻能是見縫插針地幹一下的,挑船工走過來了,是千萬不能擋他們的道的,影響了他們的活自然會被趕走的。因此光沙的時候隻能戰戰兢兢,瞻前顧後的。
沙子散落最多的地方其實是半爿山裝沙的汽車開到西江塘上的那段路,這段路是連接半爿山和西江塘的,中間低,兩端高,汽車先要從半爿山下坡,然後開到西江塘上是一段上坡。裝滿了黃沙的車子下坡的時候速度快一點,在坑坑窪窪的路上一晃一晃的,沙子便會搖落在路上。而上坡的時候,車子雖然會像甲殼蟲一樣哼唧哼唧地努力向上慢慢爬,但車屁股因為斜度會像拉屎一樣時不時拉出一攤一攤的沙子。
隻是汽車不停地在這個路上來來往往的不安全,沙子雖然多,隻能等到中午汽車駕駛員和沙場的所有人休息的時候才能放開手腳去這路上掃沙,光沙的。而這個時候太陽是不遮不攔地直接在頭頂盡情將它的熱灌注給你了,連風也懶得吹了,被太陽光趕跑了。人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好幾遍了,外麵可以看到一圈圈白花花的痕跡,那是身上的鹽分結成的,帶來的水早已被喝光了。
孫榮然口渴得實在忍不住了,便跑到江邊喝一口江水,江水都被太陽曬的有點發燙了。可是這個時間卻是掃沙子的最好時機,帶來的當作午飯的冷飯可以遲一點吃,但掃沙子的時機不能錯過。
於是這個時候,孫榮然抓緊時間將沙子掃成一堆一堆的,母親褚鴻英一鍬一鍬把沙子鍬到竹撮箕裏拎到旁邊倒到她們掃了一上午集中堆放的那個沙堆上。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五點多,沙子已經光了差不多有滿滿一人力車了,孫繼剛也拉著空車來裝沙子了。他給榮然母子兩個帶來了兩個大芝麻餅,肚子已經有點發餓的孫榮然開心地不得了,拿起餅子就咬,盡管嘴巴很幹,他一點也不在乎,這是父親給他的獎賞,他在父親麵前感到有點該得如此獎賞的。
而父親孫繼剛卻一邊開心地看著兒子吃著芝麻餅,一邊將沙子一鍬一鍬地甩上人力板車。
裝好沙子後,孫繼剛把著車杠在前麵用力拉著,並把控著方向,褚鴻英背著繩子在前麵拉纖,孫榮然在後麵推著車子。三個人如螞蟻搬青蟲般把沙子拖迴家裏,連夜用篩子把掃沙時掃入沙子裏的石頭篩出來,這一天的工作才算完成了。
就這樣連續的三天,沙子也差不多夠用了,孫繼剛便把鋼筋先紮好框架,用方木圍在框架四周。
然後把洋灰和沙子先攪拌均勻,再把從大修段那邊討要來的細石子拌入,加水攪拌成混凝土。
接下來他把混凝土倒入方木圍好的框架,仔細地用木泥板用力拍實,再用鐵泥板將水泥板趟平。
最後他輕輕拍拍四周圍著的方木,小心翼翼地將方木緩緩挪開,於是一塊平整的水泥板便預製成功了。
這些水泥板都是用來做平台的屋頂的。 等到所有的水泥板都預製好了,孫繼剛便開始砌牆起房了。
一個星期以後,一間漂亮的平房便矗立在人們的眼前,周圍的鄰居看了後都不禁嘖嘖讚歎:繼剛就是聰明,連他家的豬都住的要比人好的。這些話裏已經甚至有些嫉妒了。但的確在還有人住茅草屋的大隊裏,這平房的確是惹眼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