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側是已經沉寂下來的碼頭貨場,東側則是點起數排燈籠的兩條熱鬧商街。


    雄壯的鎮海樓,就像黑夜中的守護神一樣,分隔但又護佑著兩個世界。


    “好了,這條裙子都舊了,咱們去街上逛逛,看看有沒有喜歡的新裙子”,看著撅起小嘴都快要哭了的艾麗絲,張小白趕緊安慰。


    聽到逛街買新裙子,艾麗絲立刻來了精神,擦了一把眼角,用力點了點頭。


    張小白沒想到,現在的北港,夜晚居然出現了擺攤賣小吃的,雖然隻是一些煎豆腐幹、糕團之類的,但確實煙火氣十足。


    張小白、艾麗絲、巴裏特三人,一人舉著一個撒了糖霜的煎年糕,邊走邊吃,根本不在乎什麽形象之類的東西。


    剛出鍋的年糕,還有點燙嘴,心急的艾麗絲和巴裏特隻能不斷地吸溜著涼氣。


    “公爵大人”,突然旁邊傳來一聲唿喊,聲音中滿是驚喜的味道。


    “陳公子?”,轉身過來的張小白愣了一下,還是很快反應了過來。


    “一別數年,迴想起當年在公爵大人跟前受教,仿佛恍如昨日,公爵大人這是剛迴北港?”,陳延年這是明知故問,三天前那麽大一支船隊靠港,消息第一時間就傳開了。


    “是剛從裏斯本迴來,你這是隨船送貨來此?”,張小白問道,眼前的陳延年說起來還是在上川島認識的。


    說什麽跟著自己受教,那都是客套的說法。


    實際上他是作為擔保,以人質的身份在自己船隊暫住了半年多的時間,隨著交易正常進行了兩次之後,雙方有了信任的基礎,才不再需要這種以人為質的擔保形式。


    “延年現在是常駐北港,負責商號在北港的往來”,陳延年笑著指了指身後的商行。


    張小白朝裏麵瞧了瞧,不同於那些散貨商行,一眼看不到太多的商品,反倒是顯得素淨典雅了許多。


    “也是,該是要獨當一麵了。走的也有些累了,討杯水喝,不打擾吧?”,張小白正好想了解一下眼下北港的商業情況,就先開口了。


    “榮幸之至”,聽到公爵大人的話,陳延年心中歡喜,要不是為了套個近乎,他剛才也不會貿然開口唿喊,眼下正合心意。


    “小號才運來一批新茶,與以往的茶有所不同,也是別有一番風味,正好請大人品鑒一番”,陳延年客氣的將張小白迎進門內,然後轉身對著仆人吩咐了兩句。


    “哇,好大的花瓶,比家裏的還要大,父親,這個花瓶好大,可以把巴裏特裝進去”,艾麗絲一進門就看到了,擺在側廳邊上的兩個大落地花瓶,直接拉著巴裏特跑了過去比劃一下大小。


    “好,改天給你整兩個,專門用來裝你們倆”,張小白看了一眼,湊趣的說道。


    這種落地大花瓶,他們也往裏斯本運過,怎麽說呢,貨損率有點高。


    這麽大的花瓶,瓶壁還薄,十分的脆弱,輕微的撞擊就有可能整個碎裂,就算用棉花填充的再仔細,路上也破損了大半,長途海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純粹看運氣。


    當然,貨損率雖然高,但是利潤一直不低。


    隻是裏斯本的大花瓶,和原產地周邊的比起來,當然就顯得有些個頭不足了。


    “兩位殿下喜歡的話,待會兒就讓人送過去”,一旁的陳延年自然聽到了,知道這是公爵的子女,趕緊順著杆子往上爬。


    不怕送禮,倆花瓶再值錢又能有幾個錢,就怕禮送不出去。


    艾麗絲扭頭看向張小白,顯然是想帶迴去,見到張小白點頭,自然趕緊應下來。


    “後麵還有好多東西呢,殿下有看上眼的,盡管說”,陳延年指著一側屏風後麵的側廳,笑著說道。


    由著艾麗絲和巴裏特去瞧稀罕,張小白坐了下來,“這些都是樣品嗎?看來貴商號的貨物種類多了不少”


    “承蒙大人關照,小號才能做起來,現在小號除了茶葉、鐵器之外,瓷器、牙雕、玉料、香料之類的也有所發展,在此之外,隻要北港需要的,小號也都可以張羅一下貨源”,陳延年客氣的同時,小小的介紹了一下商號的生意。


    說起來,借著先行的優勢,他們的順泰號依舊是北港最大的貿易商之一。


    可隨著北港名氣越來越大,再加上這幾年蘇州和鬆江之地的商人,膽子也大了許多,越來越多的商行開始明裏暗裏往海外出貨,他們廣東來的這幾家商行,麵臨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


    尤其是去年,公爵大人的船隊,購貨量一下子下降了一大半,一眾商行差點爭搶的打起來。


    好在看這兩天的勢頭,這段日子又會大量購貨了,自己當然得跟公爵攀個交情,占個先手。


    “去年王國那頭局勢有點亂,船隊歇息了一年,接下來就正常了”,張小白隨口解釋了一句,“大明這裏,朝廷有什麽消息嗎?比如,開海通商方麵的”


    陳延年搖了搖頭,“官府明麵上還是不允許出海的,但是實際上,這兩年出海的人反倒是越來越多了,聽說禮部侍郎邱大人曾上書朝廷請求開海,但是具體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禮部邱大人?”,張小白他們在大明官方的人脈甚少,更不認識什麽邱姓侍郎。


    “是,邱濬邱大人,廣東瓊山人氏,素有賢名,或許是見過鄉民為海所困,聽聞曾上書請求恢複宋時市舶製,開海通商,隻是結果好像並不如人意”,陳延年解釋了一下,算起來這也算是本地出去的大官,自然得幫著揚一下名。


    “開海通商,既能富民,朝廷又能多征些稅錢,於國於民都有利的好事,朝廷怎麽就想不開呢”,張小白痛惜啊,偷偷摸摸的做生意,畢竟沒那麽穩妥啊。


    尤其是隨著規模越來越大,他所需要的移民也越來越多,不能正大光明的出海,總是個掣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斯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斯蘭並收藏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