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通過的辦法
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 作者:阿斯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裏也有一處聚居點”
相對於人口稀少的北美西海岸,中美洲沿岸的就要顯得熱鬧許多,沿著海岸線行駛的船隊,時不時的能夠看到有部落和煙火的蹤跡。
不過看上去都不過是些小型的聚居點,船隊也就沒有一一拜訪。
沿著海岸線一路往東南行駛,終於在一個略顯大型的聚居點附近停了下來,除了對這裏感興趣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船隊該補充淡水了。
其實,純以消耗來看,裝滿一船淡水,怎麽也能供船員飲用兩個月左右,但是這味道就不好說了,大概率還得承受拉肚子的風險。
既然沿著海岸線行駛,對自己肯定就不要這麽嚴苛了。
再一個,張小白確實對這裏感興趣,因為這裏叫‘尼加拉奧’(印第安語“近水之地”)。
“尼加拉奧酋長,非常感謝您的招待”,張小白微笑著和這裏的話事人聊著天。
這裏確實是一個大部落,按照張小白能看到的範圍,要說這裏有近萬人,估計也差不多。
隻不過這個部落不是沿著海岸建立的,那裏隻是一個稍大一點的聚集點,他們來到這裏還是經過當地人的‘指點’。
從太平洋海岸走到這個部落,足足用了他們將近一天的時間,這也就是張小白有心考察一下,否則根本不會翻山越嶺走這麽遠。
不過,這一路走過來,讓張小白對這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農業發達,物產豐盛,就是張小白這一路上的所見,人口密度遠遠大於他在加勒比島和北美所見。
幾乎每走幾裏地,就能遇到一個小聚居點,周圍就是一片開墾的十分細致的農田。
張小白能認出其中一些是馬鈴薯和玉米,當然還有一些他認不出來的,可看那樣子,也是經過認真打理的,顯然,這裏的農業種植非常成熟。
也難怪這裏的人口如此密集,在農業時代,解決了糧食問題,才是人口發展的第一步。
尼加拉奧酋長將張小白一行引到湖邊的大樹下,一旁有人端來瓜果放下,和善的態度讓張小白放心不少。
“我們非常樂意和友好的朋友,交換自己需要的東西,你們帶來的這個‘瓷盤’我很喜歡”,尼加拉奧說著,便學張小白的樣子,將瓜果放到了瓷盤上。
然後又拿過兩個小碗,走到湖邊舀了兩碗水迴來,遞給張小白一碗,“請你喝”
張小白看了看碗裏的水,還算幹淨透亮,打量著尼加拉奧已經仰頭在喝了,自己便也端著嚐了一口。
水還不錯,不知道是不是綠毛水喝多了,張小白感覺這碗清水都帶著一絲甜味。
尼加拉奧看著張小白喝完水,便問起了來曆,“你們從西邊過來?可我記得那裏隻有幾個小部落,再遠處就是一片鹹水”
“我們是乘船過來的,據這裏得有半年的路程”,張小白也不知道該如何給他們描述這個距離,隻能用時間來表示,接近200個日升日落。
尼加拉奧驚歎的瞪著眼睛,“你們太厲害了”
“所以,我們希望以後可以在海邊進行交易,到時候我們會在那裏找個海灣,建立一個商站”,張小白輕描淡寫的說道。
“交換這種東西嗎?”,尼加拉奧舉了舉身旁的瓷碗,還有一旁放著的玻璃酒杯。
“很多種東西,隻不過我們走路過來不方便攜帶,比如這種小刀”,張小白抽出了一個無往而不利的水果刀。
“這個東西”,尼加拉奧接過小刀,在盤子裏切起了水果,“這小刀不錯,不過我們也有”
張小白一愣,這玩意失利了?看來這裏的金屬冶煉和普及啊。
“不過這個挺不錯,雖然味道有點怪”,尼加拉奧指了指一旁放著的葡萄酒桶,然後又讓人倒了一杯。
“您喜歡就好,到時候歡迎您光臨我們的商站”,張小白直接就當他同意了建立商站的事情。
“我會去的,我也想見見你們那個帆船,到底長什麽樣子,居然可以在水上走200個日落”,尼加拉奧迴應道。
張小白聞言,立刻順勢跟上,邀請他過兩日一同返迴船隊。
為什麽是過兩日,因為張小白想讓他手下的人,考察一下這個大湖,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還能在這裏借上一條大船。
他要考察的的,便是通過中美洲的方法。
作為後世最著名的運河之一,巴拿馬運河承擔了美洲東西海岸一大半的船舶通行任務,也為海上航運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可那都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在這個時代未必能行得通。
最起碼,張小白絕對不會有開鑿巴拿馬運河的想法,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為他很清楚,那是有生之年係列。
有生之年絕對可以看到失敗那種。
先不說開鑿地峽所需要的人力物力,那都得是數以十萬計的,他的需要多少人手,收攏多少奴隸啊。
還有就是一點他就解決不了,純技術性問題,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麵不一樣高,怎麽辦?
工業時代,可以靠著大型機械,建立多級船閘,分段通航。
現在去哪找這個技術啊,就算他自己是個工科出身,可他真不敢相信自己能成為工業之光。
這難度太大了,需要解決的不是一兩個技術難題,而是從機械動力、建造、材料科學等一係列的問題。
所以,他需要一個難度不那麽高的,具有一定可行性的,略顯笨一點的解決方案。
比如,兩側通船,中間走陸運。
這也是巴拿馬運河出現前,最常用的通行方案,隻是,這種方案是否可行,依然需要驗證。
畢竟,他現在可沒有蒸汽船,在海灣或者大河的入海口,還能逆風航行一截。
可真正深入內陸之後,船隻是否還能逆流而上,張小白也不敢確定答案,風向、河水的深淺、流速都是關鍵的問題。
假如帆船不行,排漿能不能過?
相對於人口稀少的北美西海岸,中美洲沿岸的就要顯得熱鬧許多,沿著海岸線行駛的船隊,時不時的能夠看到有部落和煙火的蹤跡。
不過看上去都不過是些小型的聚居點,船隊也就沒有一一拜訪。
沿著海岸線一路往東南行駛,終於在一個略顯大型的聚居點附近停了下來,除了對這裏感興趣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船隊該補充淡水了。
其實,純以消耗來看,裝滿一船淡水,怎麽也能供船員飲用兩個月左右,但是這味道就不好說了,大概率還得承受拉肚子的風險。
既然沿著海岸線行駛,對自己肯定就不要這麽嚴苛了。
再一個,張小白確實對這裏感興趣,因為這裏叫‘尼加拉奧’(印第安語“近水之地”)。
“尼加拉奧酋長,非常感謝您的招待”,張小白微笑著和這裏的話事人聊著天。
這裏確實是一個大部落,按照張小白能看到的範圍,要說這裏有近萬人,估計也差不多。
隻不過這個部落不是沿著海岸建立的,那裏隻是一個稍大一點的聚集點,他們來到這裏還是經過當地人的‘指點’。
從太平洋海岸走到這個部落,足足用了他們將近一天的時間,這也就是張小白有心考察一下,否則根本不會翻山越嶺走這麽遠。
不過,這一路走過來,讓張小白對這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農業發達,物產豐盛,就是張小白這一路上的所見,人口密度遠遠大於他在加勒比島和北美所見。
幾乎每走幾裏地,就能遇到一個小聚居點,周圍就是一片開墾的十分細致的農田。
張小白能認出其中一些是馬鈴薯和玉米,當然還有一些他認不出來的,可看那樣子,也是經過認真打理的,顯然,這裏的農業種植非常成熟。
也難怪這裏的人口如此密集,在農業時代,解決了糧食問題,才是人口發展的第一步。
尼加拉奧酋長將張小白一行引到湖邊的大樹下,一旁有人端來瓜果放下,和善的態度讓張小白放心不少。
“我們非常樂意和友好的朋友,交換自己需要的東西,你們帶來的這個‘瓷盤’我很喜歡”,尼加拉奧說著,便學張小白的樣子,將瓜果放到了瓷盤上。
然後又拿過兩個小碗,走到湖邊舀了兩碗水迴來,遞給張小白一碗,“請你喝”
張小白看了看碗裏的水,還算幹淨透亮,打量著尼加拉奧已經仰頭在喝了,自己便也端著嚐了一口。
水還不錯,不知道是不是綠毛水喝多了,張小白感覺這碗清水都帶著一絲甜味。
尼加拉奧看著張小白喝完水,便問起了來曆,“你們從西邊過來?可我記得那裏隻有幾個小部落,再遠處就是一片鹹水”
“我們是乘船過來的,據這裏得有半年的路程”,張小白也不知道該如何給他們描述這個距離,隻能用時間來表示,接近200個日升日落。
尼加拉奧驚歎的瞪著眼睛,“你們太厲害了”
“所以,我們希望以後可以在海邊進行交易,到時候我們會在那裏找個海灣,建立一個商站”,張小白輕描淡寫的說道。
“交換這種東西嗎?”,尼加拉奧舉了舉身旁的瓷碗,還有一旁放著的玻璃酒杯。
“很多種東西,隻不過我們走路過來不方便攜帶,比如這種小刀”,張小白抽出了一個無往而不利的水果刀。
“這個東西”,尼加拉奧接過小刀,在盤子裏切起了水果,“這小刀不錯,不過我們也有”
張小白一愣,這玩意失利了?看來這裏的金屬冶煉和普及啊。
“不過這個挺不錯,雖然味道有點怪”,尼加拉奧指了指一旁放著的葡萄酒桶,然後又讓人倒了一杯。
“您喜歡就好,到時候歡迎您光臨我們的商站”,張小白直接就當他同意了建立商站的事情。
“我會去的,我也想見見你們那個帆船,到底長什麽樣子,居然可以在水上走200個日落”,尼加拉奧迴應道。
張小白聞言,立刻順勢跟上,邀請他過兩日一同返迴船隊。
為什麽是過兩日,因為張小白想讓他手下的人,考察一下這個大湖,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還能在這裏借上一條大船。
他要考察的的,便是通過中美洲的方法。
作為後世最著名的運河之一,巴拿馬運河承擔了美洲東西海岸一大半的船舶通行任務,也為海上航運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可那都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在這個時代未必能行得通。
最起碼,張小白絕對不會有開鑿巴拿馬運河的想法,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為他很清楚,那是有生之年係列。
有生之年絕對可以看到失敗那種。
先不說開鑿地峽所需要的人力物力,那都得是數以十萬計的,他的需要多少人手,收攏多少奴隸啊。
還有就是一點他就解決不了,純技術性問題,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麵不一樣高,怎麽辦?
工業時代,可以靠著大型機械,建立多級船閘,分段通航。
現在去哪找這個技術啊,就算他自己是個工科出身,可他真不敢相信自己能成為工業之光。
這難度太大了,需要解決的不是一兩個技術難題,而是從機械動力、建造、材料科學等一係列的問題。
所以,他需要一個難度不那麽高的,具有一定可行性的,略顯笨一點的解決方案。
比如,兩側通船,中間走陸運。
這也是巴拿馬運河出現前,最常用的通行方案,隻是,這種方案是否可行,依然需要驗證。
畢竟,他現在可沒有蒸汽船,在海灣或者大河的入海口,還能逆風航行一截。
可真正深入內陸之後,船隻是否還能逆流而上,張小白也不敢確定答案,風向、河水的深淺、流速都是關鍵的問題。
假如帆船不行,排漿能不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