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迴艙重重砸向火星的地表。


    原本應在高空張開、減緩降落速度的降落傘,此刻卻如折翼的飛鳥,沒有按照預期打開。返迴艙如同失控的隕石,以驚人的速度筆直墜向火星地表。周靜輝能清晰地感受到身體被巨大的重力狠狠擠壓,五髒六腑仿佛都要移位,唿吸變得愈發困難。


    返迴艙與火星地表轟然相撞,金屬扭曲變形的刺耳聲響徹四周,強烈的震動讓周靜輝的腦袋狠狠磕在艙壁上,眼前瞬間炸開一片刺目的白光,隨後便陷入了無盡的黑暗。


    不知道過了多久,周靜輝醒了過來,緩了緩神,他開始檢查身上的傷勢,除了幾處擦傷和頭部的腫痛,似乎並無大礙。


    強忍著身體的不適,周靜輝掙紮著坐起身,開始檢查攜帶的小型機械設備。幸運的是,這些精心設計、專為應對極端環境的設備,在劇烈的撞擊下依然完好無損。他長舒一口氣,顧不上休息,立刻在這變形狹小、充滿刺鼻金屬氣味的艙內空間,開始組裝機械。


    很快他成功撬開了嚴重變形的艙門。艙門剛一打開,紅色的砂石便如同潮水般洶湧而入,瞬間在艙內堆積起一層。


    周靜輝當務之急是要確定自己的位置,但是現在已經跟空間站和星際飛船失去了聯係,所以周靜輝決定先返迴艙內把還能用的電子配件拆下來.


    周靜輝又把艙門重新合上,他旋開防護頭盔的鎖扣,冷白色的頭燈驟然亮起,趴在艙內,利用他帶的工具設備,拆下來一堆零件與電子元件。


    很快一台簡易的探測器就拚湊出來了,像這樣的砂石掩埋的情況,估計能測出二十米的距離。


    周靜輝選定了四個點,先從他認為最可能是地表的方向發出信號。


    火星地表的氧化鐵如同無數細小的磁鐵,幹擾著每一道電子脈衝。當他終於確認第一個方向錯誤時,已經等了一個多小時。他馬上向第二個方向探測。又過了一個多小時,探測器突然發出尖銳的蜂鳴。波紋屏上,一道鋸齒狀的電流波形正在瘋狂跳動,周靜輝捕捉到了強烈的電流,很可能是劈下來的雷電殘留的電流。


    確定了方向,周靜輝拆下艙椅下的折疊鏟,開始朝著一個方向挖通道,他要快一點,因為他的宇航服裏製氧裝置隻夠給他製造48小時的氧氣,不過還要減去他過度消耗的部分,能用36小時就不錯了。周靜輝將鏟子楔進艙壁縫隙,肌肉緊繃如弓弦,在刺耳的金屬摩擦聲中,開始了與死神的賽跑。


    挖了二十幾米,周靜輝的膝蓋深深陷進新鮮翻湧的砂層。鬆散的赤紅色砂礫不斷滑落,每向上挪動半米都要付出雙倍的力氣。宇航服的壓力監測器發出急促的警報,提醒他每一次肌肉的過度消耗都在加速氧氣流失。


    周靜輝靠近了火星地表,因為他不光能聽到雷電哢嚓哢嚓的聲音,還能從砂石的縫隙中看到閃電的光亮。不過他不能直接到地表上去,因為宇航服經不住幾道雷電。


    他掏出從返迴艙割下來的安全氣囊,銀白色的特殊纖維瞬間膨開。這種氣囊不同於藍星車輛使用的材料,這種源自火星碳化石的納米級導電纖維,在展開時泛起細密的藍光,仿佛將雷電的能量都禁錮在絲縷之間,也是為了防著航空飛行器在飛行的時候遇到雷暴天氣,可以用這樣用安全氣囊保護人員不受強電流的傷害。


    當周靜輝裹著氣囊在颶風雷暴中艱難站立時,織物表麵的電荷劈啪作響,將雷暴雲層造成的活躍電荷盡數驅散。


    他已經不能從周圍的山脈來判斷這裏的坐標位置,因為大地震,幾乎讓火星的表麵麵目全非了。


    厚重的雲層也讓周靜輝不能利用星空確定大概得位置。


    於是周靜輝決定利用帶來的小小的太陽粒子捕捉器,先確定分布在火星上的強磁區。


    他摸向腰間的太陽粒子捕捉器。這個巴掌大的儀器表麵流轉著幽綠的熒光,在火星稀薄的大氣中發出細微的嗡鳴。當他啟動裝置時,捕捉器的六根感應探針自動展開,捕捉著空間中的太陽粒子。隻要火星的強磁區沒有移動改變,那麽他就能根據強磁區的分布定位到火星基地。


    周靜輝盯著捕捉器顯示屏上跳動的磁力線圖譜,緊繃的肩膀終於鬆弛下來,那些由強磁區勾勒出的幾何圖形與記憶中的圖形完全重合,那麽強磁區移動變化的可能性就趨於零。那麽周靜輝就能朝著圖形中心折射出的直線朝著火星基地出發,這是基地科研人員們閑著的時候畫的一條路線。


    不過現在有一好一壞兩個消息。壞消息是距離有點遠,一千多公裏;好消息就是這會兒他順風!


    周靜輝迅速將防風繩係在腰間,又把另一塊氣囊展開固定成簡易風帆,裹挾著砂礫的強風瞬間灌滿布麵,他整個人被猛地拽著向前衝去。火星特有的低重力環境讓他幾乎是半跳躍半滑行地移動,一點也不累,速度計的數字瘋狂攀升,很快突破了每小時90公裏,順利的話十幾個小時他就能到達基地。


    火星狂風如同無形的列車,載著他一直往前奔跑,周靜輝時而伸展四肢調整平衡,時而蜷縮身體控製速度和方向。


    前方等待他的火星基地,此刻正靜靜蟄伏在環形山的庇護下。火星基地建設的時候就考慮過地震火山雷暴颶風這些不可抗的自然災害,所以基地建設的時候就遠離火星上的任何類型的火山;四周有山體減緩火星不時造訪的颶風;基地還有特殊設計的導電穹頂將雷暴的電流導入地底;最重要的是深埋在基地地下的阻尼器如同巨型彈簧,隻要火星不是折疊那種自我毀滅類型的地震,那麽它都扛得住。


    基地是幸運的,它周圍的山發生了斷裂,但是都沒有砸毀基地周圍的建築,更別提經過幾年新型適用於火星特殊環境的建築材料搭建的基地主樓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末世大家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都二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都二胖並收藏末世大家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