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法會以後,趙鶴年時常往來太乙峰與神氣宮之間。日日宮中演法,參悟神通法訣。有了師尊青宣尊者指點,再加上他天資頗高,自不是以前自學自得可比,道法神通一日強過一日,將三大丹田、周身穴竅融匯貫通,真氣神光打磨精純。
他又將符籙派“玉敕金符書”與內景派“九曲珠法”修行入門,。
青宣尊者盼他多學些護道法門,日後也好護衛道統,又怕他所學蕪雜,日後道果不純。於是不免對他多些指點,耳提麵命。
二位師兄看在眼中,盡管不說,心中也難免不悅。
這世上的事難免怕比較,不論何人何物,若是用來比較,就不免互相稱量,稱量來、稱量去,都彼此失份。
俗人不能免,神仙也難免。
於是涵名辭別恩師,想要前往東海辟府修行。陽平也辭別恩師,下山繼續尋找金丹機緣。
趙鶴年則是在宮中一心鑽研《三洞混靈無極真經》,隨著他鑽研越深,他越是發現《真經》的包容萬象,玄理精妙。“氣體同源化妙身”這門神通也越發得心應手,不僅身具偉力,高度拔至丈六,且能化出三道幻身,每道化身都能維持一個時辰。
他又得了青宣尊者指點,將五色神光時常演化。青宣尊者自從法會上見他施展神光,對他所練神光十分重視,於是讓他在神氣宮中演示,對其中的變化也給出了指點。
青宣尊者道:“陰陽互推,五行生克,萬物莫不由此而生。那日為師見你頂上迸發五彩,似是護身神通發出,隻是這神通乃是五行精氣催動,可是如此?”
趙鶴年道:“恩師慧眼,確實如此。”
青宣尊者笑道:“這門神通若是旁人使來,自然需要五行精氣催動,但是你以五行精氣駕馭,卻是頗不合適。”
趙鶴年疑惑道:“弟子依據神通秘本修煉,不知有何不妥之處?”
青宣尊者笑道:“你先練五行濁煞,後合元磁罡氣,混同陰陽五行,日後化合金丹,便就再也不需假借外力。所謂‘我性自足,不假於物’是也。以後分屬五行的道法神通你自然都能使得,既然如此,又如何大費周折以五行精氣催動神通。不說費時費力,且又進步困難,若是無法采集足量精氣,神通威力必定大打折扣”
趙鶴年聞言,頓時茅塞大開,原來他“五德法輪”竟然能夠如此使用。他當日未能修成神光,自然需要五行精氣修煉,今時今日神光已然成就,便就依照恩師提點嚐試。於是默運神通,催動神光,果然有五色光華自肩頭升起。不由滿心歡喜,俯身叩謝恩師。
青宣尊者著他起身道:“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自古有多少修道中人被經書所誤。所謂‘修道體道’,就要從道入手,道化天地,合乎自然。你要知道此點,才能修仙悟道。”
趙鶴年受益良多,自然對恩師所言銘記在心。
他又按照恩師所說,朝看日出,夜觀月色,春賞百花,冬瞧雪景。一晃便是兩年有餘。
這日,趙鶴年正在養氣湖邊拋灑丹藥,引得湖中鯉魚爭相搶食。
他自從得了恩師指點金丹奧秘,全在“死中求活”四字中悟,於是便觀四季更替,陰陽消長,以此來領悟生死變化,可是一過兩年,仍然毫無頭緒。
他看著湖中金色鯉魚躍起,晶瑩的湖水打在嫩綠的蓮葉之上,圓滾滾的水珠滾來滾去,微微有些愣神。
自從他將五色蓮子拋入養氣湖中,又得了那白蚌匯聚靈氣,蓮子竟然長出蓮葉。趙鶴年見到湖麵上的一抹新綠,心中也是愉悅。於是高興之餘,便將白蚌凝聚的寶珠歸還。如此一來,這靈蚌不僅更加努力吐納靈氣,並在一年之中蘊養出畝許大的一片蓮葉出來。於是他又命人前往執事堂索要了幾尾頗有靈氣的金色鯉魚迴來養在湖中,這些鯉魚得他靈丹喂養,條條活潑好動,靈氣逼人。
正在他愣神之際,忽聽空中一聲鶴唳,隻見天中飛來兩隻禽鳥,一隻金翅仙鶴,身後還跟隨著一隻金翅雕鳥,伴隨著一陣狂風,齊齊落下空來。
趙鶴年扭頭往二禽看去,隻見從二禽背上跳下兩個人來。一人口稱“恩師”,一人口唿“老爺”。
趙鶴年先命二人起身,隨即看了二人一眼,開口說道:“和雨,著你辦的事情辦的如何了?”
和雨躬身迴道:“小的已經準備妥當。”
趙鶴年點了點頭道:“你且先去,我與可道有話要說。”和雨行了一禮,又騎了金雕離去。
他又將符籙派“玉敕金符書”與內景派“九曲珠法”修行入門,。
青宣尊者盼他多學些護道法門,日後也好護衛道統,又怕他所學蕪雜,日後道果不純。於是不免對他多些指點,耳提麵命。
二位師兄看在眼中,盡管不說,心中也難免不悅。
這世上的事難免怕比較,不論何人何物,若是用來比較,就不免互相稱量,稱量來、稱量去,都彼此失份。
俗人不能免,神仙也難免。
於是涵名辭別恩師,想要前往東海辟府修行。陽平也辭別恩師,下山繼續尋找金丹機緣。
趙鶴年則是在宮中一心鑽研《三洞混靈無極真經》,隨著他鑽研越深,他越是發現《真經》的包容萬象,玄理精妙。“氣體同源化妙身”這門神通也越發得心應手,不僅身具偉力,高度拔至丈六,且能化出三道幻身,每道化身都能維持一個時辰。
他又得了青宣尊者指點,將五色神光時常演化。青宣尊者自從法會上見他施展神光,對他所練神光十分重視,於是讓他在神氣宮中演示,對其中的變化也給出了指點。
青宣尊者道:“陰陽互推,五行生克,萬物莫不由此而生。那日為師見你頂上迸發五彩,似是護身神通發出,隻是這神通乃是五行精氣催動,可是如此?”
趙鶴年道:“恩師慧眼,確實如此。”
青宣尊者笑道:“這門神通若是旁人使來,自然需要五行精氣催動,但是你以五行精氣駕馭,卻是頗不合適。”
趙鶴年疑惑道:“弟子依據神通秘本修煉,不知有何不妥之處?”
青宣尊者笑道:“你先練五行濁煞,後合元磁罡氣,混同陰陽五行,日後化合金丹,便就再也不需假借外力。所謂‘我性自足,不假於物’是也。以後分屬五行的道法神通你自然都能使得,既然如此,又如何大費周折以五行精氣催動神通。不說費時費力,且又進步困難,若是無法采集足量精氣,神通威力必定大打折扣”
趙鶴年聞言,頓時茅塞大開,原來他“五德法輪”竟然能夠如此使用。他當日未能修成神光,自然需要五行精氣修煉,今時今日神光已然成就,便就依照恩師提點嚐試。於是默運神通,催動神光,果然有五色光華自肩頭升起。不由滿心歡喜,俯身叩謝恩師。
青宣尊者著他起身道:“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自古有多少修道中人被經書所誤。所謂‘修道體道’,就要從道入手,道化天地,合乎自然。你要知道此點,才能修仙悟道。”
趙鶴年受益良多,自然對恩師所言銘記在心。
他又按照恩師所說,朝看日出,夜觀月色,春賞百花,冬瞧雪景。一晃便是兩年有餘。
這日,趙鶴年正在養氣湖邊拋灑丹藥,引得湖中鯉魚爭相搶食。
他自從得了恩師指點金丹奧秘,全在“死中求活”四字中悟,於是便觀四季更替,陰陽消長,以此來領悟生死變化,可是一過兩年,仍然毫無頭緒。
他看著湖中金色鯉魚躍起,晶瑩的湖水打在嫩綠的蓮葉之上,圓滾滾的水珠滾來滾去,微微有些愣神。
自從他將五色蓮子拋入養氣湖中,又得了那白蚌匯聚靈氣,蓮子竟然長出蓮葉。趙鶴年見到湖麵上的一抹新綠,心中也是愉悅。於是高興之餘,便將白蚌凝聚的寶珠歸還。如此一來,這靈蚌不僅更加努力吐納靈氣,並在一年之中蘊養出畝許大的一片蓮葉出來。於是他又命人前往執事堂索要了幾尾頗有靈氣的金色鯉魚迴來養在湖中,這些鯉魚得他靈丹喂養,條條活潑好動,靈氣逼人。
正在他愣神之際,忽聽空中一聲鶴唳,隻見天中飛來兩隻禽鳥,一隻金翅仙鶴,身後還跟隨著一隻金翅雕鳥,伴隨著一陣狂風,齊齊落下空來。
趙鶴年扭頭往二禽看去,隻見從二禽背上跳下兩個人來。一人口稱“恩師”,一人口唿“老爺”。
趙鶴年先命二人起身,隨即看了二人一眼,開口說道:“和雨,著你辦的事情辦的如何了?”
和雨躬身迴道:“小的已經準備妥當。”
趙鶴年點了點頭道:“你且先去,我與可道有話要說。”和雨行了一禮,又騎了金雕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