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清穿文裏的鄔思道之妻二十二
快穿:工具人不走劇情了 作者:瑛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鄔思道一行人趕到最近的城鎮找到了據說醫術最好的坐堂大夫。
也是年羹堯命不該絕,這個老大夫乃前年致仕的太醫。
解完毒,老大夫還有心情調侃道:“這小子的命大,閻羅爺輕易收不去,哈哈哈!”
胤禛看年羹堯臉色漸漸好多了,拱手謝過:“多虧了杜大夫在此地,真是幸運至極!”
杜大夫擺擺手,讓藥童扶著起來,“四爺客氣了,待老夫開了藥方,按時給這小子灌藥就行了,那老夫就繼續看診去了。”
見胤禛拱手讓行,他就慢慢悠悠被扶著出去了。
反正是在宮外,看胤禛的樣子也沒有打算亮身份,杜大夫就當他是普通人,他這個“老胳膊老腿”的就不行禮問安了。
蘇培盛等人就看著剛剛進來還風風火火救人的老大夫,救完人顫顫巍巍的走了出去……
“這杜大夫還是這麽豪放,不拘小節!”蘇培盛也認識這個杜太醫,在他這個奴才看來挺沒規矩的,但架不住皇上喜歡,明明耳不聾眼不花,卻允了他的請辭,還讚其清明有德。
胤禛笑而不語,看著杜大夫的背影想著:這最是老狐狸了,關鍵時期明哲保身,安享晚年!
鄔思道見年羹堯的情況穩定了,上前跟胤禛匯報剛來的信息:“爺,底下的來信,說這次的刺殺有吳家的影子,他們繼續探查了。”
“吳家?”胤禛眉頭緊鎖,“他們不是清流之家,怎麽還能跟亂黨聯係上?”
鄔思道想了想,說:“吳家如果真的涉及此事,那就能理解為什麽會發展到這種地步了,江南文人都以結交吳家子弟為傲,據說吳家的學子拜帖每天都要拿箱籠盛裝,若是這“天子欲打壓漢學”的流言是他家傳出來的,恐怕學子多會信服。”
胤禛沒想到在京城隻是聽說的吳家,在江南學子中有這麽大的影響力,問道:“先生認為此局何解?”
鄔思道勾起一抹笑意問道:“不論是哪家,恐怕此時爺派去的人,已經物證人證俱在了。”
“沒錯。”胤禛到達之前就已經安排血滴子私下盯緊江寧府的各個有影響力的府邸,隻要哪家有嫌疑就悄悄調查,當然,最終交由從朝廷帶來的人辦理,畢竟血滴子是他的底牌。
“罪魁禍首就算找到了,可如何讓江南學子能信服是個問題。”胤禛繼續說道。
鄔思道思索片刻,露出笑容,吐出兩個字:“背文。”
“???”胤禛疑惑的看著鄔思道。
鄔思道知道當今雖然崇尚文學,但骨子裏還是滿人思想,各位皇子在漢學方麵的興趣不如其父,便細細解釋:“文人多都滿腹經綸,喜歡風花雪月,吟詩作對,同時他們感情豐富,容易多愁善感,如果跟他們講道理辨是非,咱們出十個人都不是他們一個人的對手,他們不會聽咱們的道理,所以爺,您要演一出戲,一出感天動地的大戲。”
胤禛滿是不解的看著鄔思道,指著自己問:“我?”
鄔思道看著胤禛那張嚴肅正經的臉,笑的意味深長,點點頭:“非您莫屬!”
……
第二天,胤禛一行人浩浩蕩蕩,毫不遮掩的來到了江南的孔廟聖地。
江南學子間議論紛紛。
“李兄,聽說了嗎?四貝勒爺昨天來到之後就讓人查抄了吳府,可知是何緣由?”
“高兄,李某也聽說了,但也沒有打聽到是何道理,哎!”
“李兄,高兄,你們說,難不成,傳言是真的?”
“這,那四貝勒爺又去了孔聖人聖地是?”
“難道是要搗毀聖地?不行,我等要去阻止他,哪怕是要了我的命也不能讓先賢受辱。”
“對,我也去。”
“還有我……”
一眾學子一傳十,十傳百的就都跟著走了。
孔廟中,孔家後人正帶著胤禛他們正在參觀康熙當年祭祀孔子留下的碑文。
“鄔先生,爺,爺一會兒,一定要這樣?”胤禛皺著眉頭不死心的再次側頭小聲的向旁邊的鄔思道問道。
鄔思道眨眨眼睛,很是真誠的同樣小聲迴答:“爺,這辦法雖然粗陋,但他們很吃這一套,而且,這事要是傳到皇上那裏,您這可是既解決了此事,又提升了皇上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還能讓皇上感念您對他的孝心與尊敬,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敢情不是你來!”胤禛看他那無辜的表情就想打人,麵癱臉差點繃不住,想半天憋出了這麽個損招,總覺得他是故意的。
鄔思道給他個“有人注意”的表情,故作感歎的看著周圍的牆壁不瞅他。
鄔思道確實是還有其他辦法,但這個辦法是最快解決此事的辦法,重要的是能讓胤禛在康熙麵前留下重情的印象,還不會被其他皇子猜忌,畢竟這件事對皇子來說有些……丟人。
“爺,人來的差不多了,山下還有大批的百姓圍觀。”鄔思道小聲的跟胤禛匯報下人捎來的信,然後跟蘇培盛交換個眼神,蘇培盛硬著頭皮點點頭。
胤禛瞪了鄔思道一眼,開始醞釀情感。
“爺,哎呦,爺,您怎麽哭了?可是哪裏不舒服?可要叫大夫?”
蘇培盛見胤禛眼含淚光,焦急關切的詢問。
當然,聲音可不小,不像是平時穩重的蘇公公能幹出來的事。
其他跟隨者可慌了,啥病還能給四爺疼哭了?
這四貝勒爺要是在這有什麽問題,他們還能有好?
紛紛關心並要喊大夫。
胤禛沉重的搖搖頭,輕輕擺手製止他們喊人的動作。
“無事,隻是看著汗阿瑪的禦記,深深地感受到了汗阿瑪對孔先生的尊崇愛戴,內心激動。”
說完,胤禛轉過身看著眾人,深吸一口氣,語氣浩蕩:“平日裏汗阿瑪就總是督促我等兄弟學習《四書五經》一係列漢學文化,說漢文化博大精深,意味深遠,能學習一點皮毛就可受益終身,今日,在這孔聖人廟宇,見到了汗阿瑪的文字,更能體會他老人家對先賢的敬意。”
“鑾輅來東魯,先登夫子堂。兩楹陳俎豆,數仞……當年汗阿瑪三跪九叩祭祀孔聖人,震驚朝野,可他稱:值。”
“維槎枒之靈質,實鈞化之所鍾。標扶輿之……宜瞠乎其後矣,邈無得而稱焉。禦題“萬世師表”,可見汗阿瑪對先賢的大加推崇……”
胤禛就這樣背了很多康熙在孔廟留下的詩文讚譽。
身在孔廟中,周圍迴響著孔子先賢的歌頌詩詞,這打動人心的氣氛還真就被他搞上來了。
這不,外麵被故意放進來,能聽得清清楚楚的在外圍觀學子們,有的都潸然淚下,覺得康熙的詩詞說到了他們的心中,引起了共鳴。
“我好像見過這句詩,就刻在孔先生的碑文旁邊。”一個哭的最厲害的學子拉著旁邊人的衣袖邊哭邊說道,“當時還給讚賞來著,沒注意原來就是聖上的禦筆,看來聖上是真的喜歡漢學文化,他在向我們漢人學習。”
被他拉著的學子也很是認同的點點頭,“確實如此,我也聽說當今鼓勵他的皇子都學習漢學,還提拔很多漢人官員,科舉前三名都是漢人,我等努力學習不也是希望有朝一日,為國為民,聖上如此喜愛漢學,我等機會很大呀。”
這兩位學子周圍的學子也紛紛讚同的議論,迴想起康熙對漢學的各種重視舉措。
看著效果差不多了,鄔思道給外圍一個學子使個眼色。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好幾名哭得不能自己的學子帶頭跪下,大聲喊道。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外麵湊熱鬧的百姓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看見如此震撼的場景,也不由的跟著喊了起來,頓時孔廟周圍一片“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喊聲。
事情結束,胤禛和鄔思道他們返迴住所,接下來就等待事情發酵。
也是年羹堯命不該絕,這個老大夫乃前年致仕的太醫。
解完毒,老大夫還有心情調侃道:“這小子的命大,閻羅爺輕易收不去,哈哈哈!”
胤禛看年羹堯臉色漸漸好多了,拱手謝過:“多虧了杜大夫在此地,真是幸運至極!”
杜大夫擺擺手,讓藥童扶著起來,“四爺客氣了,待老夫開了藥方,按時給這小子灌藥就行了,那老夫就繼續看診去了。”
見胤禛拱手讓行,他就慢慢悠悠被扶著出去了。
反正是在宮外,看胤禛的樣子也沒有打算亮身份,杜大夫就當他是普通人,他這個“老胳膊老腿”的就不行禮問安了。
蘇培盛等人就看著剛剛進來還風風火火救人的老大夫,救完人顫顫巍巍的走了出去……
“這杜大夫還是這麽豪放,不拘小節!”蘇培盛也認識這個杜太醫,在他這個奴才看來挺沒規矩的,但架不住皇上喜歡,明明耳不聾眼不花,卻允了他的請辭,還讚其清明有德。
胤禛笑而不語,看著杜大夫的背影想著:這最是老狐狸了,關鍵時期明哲保身,安享晚年!
鄔思道見年羹堯的情況穩定了,上前跟胤禛匯報剛來的信息:“爺,底下的來信,說這次的刺殺有吳家的影子,他們繼續探查了。”
“吳家?”胤禛眉頭緊鎖,“他們不是清流之家,怎麽還能跟亂黨聯係上?”
鄔思道想了想,說:“吳家如果真的涉及此事,那就能理解為什麽會發展到這種地步了,江南文人都以結交吳家子弟為傲,據說吳家的學子拜帖每天都要拿箱籠盛裝,若是這“天子欲打壓漢學”的流言是他家傳出來的,恐怕學子多會信服。”
胤禛沒想到在京城隻是聽說的吳家,在江南學子中有這麽大的影響力,問道:“先生認為此局何解?”
鄔思道勾起一抹笑意問道:“不論是哪家,恐怕此時爺派去的人,已經物證人證俱在了。”
“沒錯。”胤禛到達之前就已經安排血滴子私下盯緊江寧府的各個有影響力的府邸,隻要哪家有嫌疑就悄悄調查,當然,最終交由從朝廷帶來的人辦理,畢竟血滴子是他的底牌。
“罪魁禍首就算找到了,可如何讓江南學子能信服是個問題。”胤禛繼續說道。
鄔思道思索片刻,露出笑容,吐出兩個字:“背文。”
“???”胤禛疑惑的看著鄔思道。
鄔思道知道當今雖然崇尚文學,但骨子裏還是滿人思想,各位皇子在漢學方麵的興趣不如其父,便細細解釋:“文人多都滿腹經綸,喜歡風花雪月,吟詩作對,同時他們感情豐富,容易多愁善感,如果跟他們講道理辨是非,咱們出十個人都不是他們一個人的對手,他們不會聽咱們的道理,所以爺,您要演一出戲,一出感天動地的大戲。”
胤禛滿是不解的看著鄔思道,指著自己問:“我?”
鄔思道看著胤禛那張嚴肅正經的臉,笑的意味深長,點點頭:“非您莫屬!”
……
第二天,胤禛一行人浩浩蕩蕩,毫不遮掩的來到了江南的孔廟聖地。
江南學子間議論紛紛。
“李兄,聽說了嗎?四貝勒爺昨天來到之後就讓人查抄了吳府,可知是何緣由?”
“高兄,李某也聽說了,但也沒有打聽到是何道理,哎!”
“李兄,高兄,你們說,難不成,傳言是真的?”
“這,那四貝勒爺又去了孔聖人聖地是?”
“難道是要搗毀聖地?不行,我等要去阻止他,哪怕是要了我的命也不能讓先賢受辱。”
“對,我也去。”
“還有我……”
一眾學子一傳十,十傳百的就都跟著走了。
孔廟中,孔家後人正帶著胤禛他們正在參觀康熙當年祭祀孔子留下的碑文。
“鄔先生,爺,爺一會兒,一定要這樣?”胤禛皺著眉頭不死心的再次側頭小聲的向旁邊的鄔思道問道。
鄔思道眨眨眼睛,很是真誠的同樣小聲迴答:“爺,這辦法雖然粗陋,但他們很吃這一套,而且,這事要是傳到皇上那裏,您這可是既解決了此事,又提升了皇上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還能讓皇上感念您對他的孝心與尊敬,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敢情不是你來!”胤禛看他那無辜的表情就想打人,麵癱臉差點繃不住,想半天憋出了這麽個損招,總覺得他是故意的。
鄔思道給他個“有人注意”的表情,故作感歎的看著周圍的牆壁不瞅他。
鄔思道確實是還有其他辦法,但這個辦法是最快解決此事的辦法,重要的是能讓胤禛在康熙麵前留下重情的印象,還不會被其他皇子猜忌,畢竟這件事對皇子來說有些……丟人。
“爺,人來的差不多了,山下還有大批的百姓圍觀。”鄔思道小聲的跟胤禛匯報下人捎來的信,然後跟蘇培盛交換個眼神,蘇培盛硬著頭皮點點頭。
胤禛瞪了鄔思道一眼,開始醞釀情感。
“爺,哎呦,爺,您怎麽哭了?可是哪裏不舒服?可要叫大夫?”
蘇培盛見胤禛眼含淚光,焦急關切的詢問。
當然,聲音可不小,不像是平時穩重的蘇公公能幹出來的事。
其他跟隨者可慌了,啥病還能給四爺疼哭了?
這四貝勒爺要是在這有什麽問題,他們還能有好?
紛紛關心並要喊大夫。
胤禛沉重的搖搖頭,輕輕擺手製止他們喊人的動作。
“無事,隻是看著汗阿瑪的禦記,深深地感受到了汗阿瑪對孔先生的尊崇愛戴,內心激動。”
說完,胤禛轉過身看著眾人,深吸一口氣,語氣浩蕩:“平日裏汗阿瑪就總是督促我等兄弟學習《四書五經》一係列漢學文化,說漢文化博大精深,意味深遠,能學習一點皮毛就可受益終身,今日,在這孔聖人廟宇,見到了汗阿瑪的文字,更能體會他老人家對先賢的敬意。”
“鑾輅來東魯,先登夫子堂。兩楹陳俎豆,數仞……當年汗阿瑪三跪九叩祭祀孔聖人,震驚朝野,可他稱:值。”
“維槎枒之靈質,實鈞化之所鍾。標扶輿之……宜瞠乎其後矣,邈無得而稱焉。禦題“萬世師表”,可見汗阿瑪對先賢的大加推崇……”
胤禛就這樣背了很多康熙在孔廟留下的詩文讚譽。
身在孔廟中,周圍迴響著孔子先賢的歌頌詩詞,這打動人心的氣氛還真就被他搞上來了。
這不,外麵被故意放進來,能聽得清清楚楚的在外圍觀學子們,有的都潸然淚下,覺得康熙的詩詞說到了他們的心中,引起了共鳴。
“我好像見過這句詩,就刻在孔先生的碑文旁邊。”一個哭的最厲害的學子拉著旁邊人的衣袖邊哭邊說道,“當時還給讚賞來著,沒注意原來就是聖上的禦筆,看來聖上是真的喜歡漢學文化,他在向我們漢人學習。”
被他拉著的學子也很是認同的點點頭,“確實如此,我也聽說當今鼓勵他的皇子都學習漢學,還提拔很多漢人官員,科舉前三名都是漢人,我等努力學習不也是希望有朝一日,為國為民,聖上如此喜愛漢學,我等機會很大呀。”
這兩位學子周圍的學子也紛紛讚同的議論,迴想起康熙對漢學的各種重視舉措。
看著效果差不多了,鄔思道給外圍一個學子使個眼色。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好幾名哭得不能自己的學子帶頭跪下,大聲喊道。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外麵湊熱鬧的百姓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看見如此震撼的場景,也不由的跟著喊了起來,頓時孔廟周圍一片“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喊聲。
事情結束,胤禛和鄔思道他們返迴住所,接下來就等待事情發酵。